今年疫情暴發以來,無人機在全球又掀起了一輪應用熱潮。憑藉著在遠程測溫、高空喊話、病毒消殺、物資運輸、農業植保等方面的高光表現,無人機一躍成為了抗擊疫情、助力復工的「神兵利器」,受到不少國家的高度青睞。
而在民間,人們對於無人機的應用也是越來越頻繁。此前甚至有消息報導,島國賽普勒斯的居民利用過無人機來遛狗。類似應用的不斷增多,一方面體現出疫情期間無人機的火熱,但另一方面也讓人不由得擔心起安全問題。
因為對於無人機來說,其實是一把真正的雙刃劍!應用得好能帶來各種便捷,如若不好,則可能帶來巨大危害,就比如在擾航方面,近年來因為「黑飛」而帶來的擾航事故便不在少數。
尤其在歐洲,近兩年爆發的無人機擾航事件數不勝數,給民航業和社會都造成了不小的損失。2018年的時候。英國薩裡郡高空便險些因無人機發生空難事故;同年,倫敦蓋特威克機場也因無人機導致航班延誤;此外去年3月和5月,德國法蘭克福機場先後兩次被無人機逼停。
據公開數據顯示,英國2016年有關無人機的投訴達到了3000多起,其中多數為擾航所致。同時2015至2017年,美國所報導的無人機目擊事件也從1800多起增長至2200多起,無人機擾航已經逐漸成為全球性的共性問題之一。
基於此,當我國一架運載有550萬個口罩的飛機抵達巴黎瓦特裡機場的時候,法國政府專門派遣了一支配備隨身武器和反無人機炮的警察與憲兵隊伍負責安保。這麼做的原因,就是希望能避免無人機對物資運輸航班造成幹擾。
由此可見,反無人機技術被法國寄予了厚望。據了解,其所用的反無人機炮是一種以壓縮空氣為動力推進的槍式發射器。其作戰原理是利用智能瞄具鎖定無人機後,便會發射出一個帶捕捉網的智能炮彈,接近無人機後自動啟動打開將其捕捉。這是一種各國常用的攔截小型無人機的有效手段。
而除此之外,目前利用光電對抗技術、控制信息幹擾技術和數據鏈幹擾技術等對無人機進行幹擾,也是一種有效的反無人機手段。同時,通過雷達衛星等進行空中偵查和預警,藉助光學、聲學和電子幹擾等進行偽裝欺騙,也能起到防治無人機的作用。
總而言之,從技術層面來說,預防和治理無人機擾航的方法有很多,反無人機技術也是當前備受各國青睞的重要領域。現階段,反無人機已經成為一大產業,吸引了各國研究者和企業的爭相入局。只是,防治無人機也不能單靠技術,其他方面也很重要。
其中,與技術配套的法律監管無疑是重中之重。無人機擾航等事件的產生,根本原因還是行業標準與應用監管的不足。反無人機技術的出現雖然能有效打擊和預防各種無人機事故,但卻無法根除無人機事故的產生。
因此近年來,包括我國在內,全球積極推進無人機生產、應用和監管法律體系的建設與完善。歐盟已經發布了無人機通用準則;英國也設立了「電子圍欄」並規定應用無人機需考試擁有執照;同時我國也陸續發布了《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登記管理規定》、《民用無人機駕駛員管理規定》等多部無人機法規。
2019年8月,我國《民用機場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監測系統通用技術要求》的發布更是為民用機場的無人機監測提供了基本依據。同時近日,《民用無人機生產製造管理辦法》的意見徵集,也將無人機的監管延伸至製造領域。
綜上所述,應對無人機黑飛擾航等難題,全球已經從技術和法律兩方面進行治理,相信假以時日,我們就能看到越來越規範的無人機應用以及越來越健康的無人機產業發展。無人機這把「雙刃劍",終有一日會把鋒芒的一面徹底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