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 夢 編輯
何翔任 統籌
中國最美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在貴州,而最美的喀斯特旅遊洞穴,便是貴州的織金洞。
這個喀斯特洞穴的博物館,幾乎擁有了所有喀斯特溶洞應有的萬千氣象,然而對於大眾遊客來說開放的只是其鳳毛麟角的幾個洞廳。
無妨,這已經讓我感受到了黃山歸來不看嶽,九寨歸來不看水,織金洞外無洞天的奇妙。
從貴陽前往織金的公路走著長長的盤山道,沿途風光時而大氣時而秀美。從地表潛入洞中,告別陽光,開始那奇幻的地心之旅。一進洞穴,便是宏大而色彩繽紛的溶洞景象。我沿著步道慢慢前行,深知織金洞越往裡越是美妙。
洞穴的攝影是很難的一個課題,扛著三腳架步步為營地在暗光條件下長曝光,確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著迷於這藍色洞壁下神秘的石柱。鐘乳石幔前的這個影廓像是一個人。星星點燈,頗有些像貴州西江千戶苗寨的夜色。宏大壯觀卻又精緻細密得讓人倒抽冷氣的石鐘乳牆。
我想起了天才級建築大師高迪的作品,那些匪夷所思的造型。卻不知這面神牆是要靠數十萬年才能勾勒出這等景象吧。織金洞無論從規模,發育成熟度,豐富性,以及罕見性,都是冠絕國內洞穴之首。親眼見到鎮洞之寶之一的「霸王盔」時,仍是嘆為觀止。
霸王盔高14米,珠璣點綴、銀光閃爍,為巨大的複合型石筍,由下部的帽石筍。上部的細長杆狀石筍組成,形成如此形態,說明早期滴水含物質豐富,多呈線狀下流,沉積速度快,後期滴水含物質減少、分散,下滴速度減慢的沉積過程。漫步中來到一處洞廳,看到巖石的輪廓後陶醉無比。像是五彩祥雲的天幕之上,神佛在講經。終於見到了!織金洞的鎮洞之寶之一,無與倫比的「銀雨樹」。
高17米,猶如象牙雕刻的玲瓏塔,披金撒銀,從白色玉盤15萬年,它們形成分塔狀石筍、松球狀石筍、花狀石筍三個階段。早期是洞頂滴水形成一個個滴盤,滴盤重疊,成為塔狀石筍;後來滴水又綬慢流淌,對下部進行溶蝕,分割成松球狀石筍:最後頂部的水又使葉片加快,便形成瓣狀石筍。
10多萬年來,形成銀雨樹的滴水線位置始終沒有變遷,水量是恆定的,可見銀雨樹來之不易,可譽為「地球之寶」了。我在銀雨樹前徘徊許久才舍離去。遺憾的是,織金洞傳說中震撼得讓人失語的靈宵殿,廣寒宮,十萬大山,大壁畫等奇景,並未時常開放,未得見一面。
漫長的地下漫步中,還能看到那些正在發育中的石鐘乳,如玉般柔美。這些地球用了百十萬年孕育的奇觀,藏在地下深處,美國的水晶石柱洞,冰島的冰川洞,墨西哥潛水洞,未來還有多少能夠有幸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