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宅院的大門上經常能看到一對鐵質的圓環,有一人來高,左右一邊一個,位置非常對稱。形狀像極了傳統樂器中的「鈸」,所以稱為門鈸。在農村裡叫法比較簡單。因為又看起來像帶著的草帽子扣在門上一樣,所以在農村也稱這個東西叫做「鐵草帽」。
農村裡的門鈸通常都熟鐵打造的,基本都是圓形、六邊形,有的邊緣會打制出來一些花卉草木、鋸齒等花邊圖案,中間部分凸起有個小孔,然後配著環形、菱形或者樹葉形狀的吊墜,用一隻卡子穿過大門,然後卡子向兩邊翻開用來固定。看起來結實又美觀。
農村裡有這樣的說法「獸面銜環闢不祥」,作為傳統的門飾,有著驅邪的意義在裡面。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裝飾品,有著許多作用和講究在裡面。
在農村裡串門的時候,如果人家的大門關著,說明不方便進入。如果有事的話需要敲門,這個圓環就是扣門用的,敲門的時候能發出清脆的聲音,傳得特別遠,好比現在的門鈴一樣。院內的人也可以根據敲門的聲響來判斷,敲的輕的表示普通的串門,如果有急事的話就敲得比較重。熟人來的時候敲得響數和輕重都比較固定,如果是陌生人的話,通過敲門就能聽出來。
農村的大門上都帶著一些小機關,通常都是利用門環來設計的。圓環背面連著一個門栓,當大門拉攏以後,旋轉著圓環就可以把門從裡面給鎖上。避免風吹開的同時,可以防範外人闖入。如果外出的話,這對圓環可以當門把手拽著把門關上,還可以把門的圓環當鎖搭扣,十分的方便。
門鈸有著許多的講究,也是古代裡身份地位的象徵。若是一些高宅大院裡,門上的叫做「鋪首」,這是龍的九子之一,警惕性高,所以放到大門上。鋪首和農村常見的門鈸著許多的差異,尺寸要大上許多,也更為氣派。據《明會典》上有記載,「洪武二十六年定:王府、公侯、一品、二品府第大門可用獸面及擺錫環;三品至五品官大門不可用獸面,只許用擺錫環;六品至九品官大門只許用鐵環。」
鋪首的樣式複雜,上面鑄軋饕餮、獅、虎、螭、龜、蛇、等毒蟲猛獸的頭像,怒目圓瞪,形象非常逼真,看起來就讓人肅然起敬,膽小的估計會嚇一跳。鋪首上的圓環用舌頭叼住銜接起來,好像從嘴裡面長出來的一樣,這也被人們稱為「鋪首圓環」。相比普通的門鈸,鋪首更注重的是裝飾作用。
現在來說,農村的大門基本都是暗鎖,這樣的門鈸和鋪首已經越來越少了。其實,門環不僅是一種裝飾品,更是人們希望家庭平安幸福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