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滿著神秘色彩的鋪首銜環,它的圖像來源是什麼?
圖22010年10月,山東省青州市博物館在配合邵莊鎮峱山工業園中的中辰高壓鐵塔工地用地前期考古調查鑽探工作中,發現有墓葬暴露,墓葬為漢代一單槨單棺石槨墓,墓內出土鋪首銜環鋪首與環皆為青銅質。鋪首(圖2),橫寬3.2、通高2.5、銜環徑1.6、內徑1.2釐米。表面通體鎏金,為一戴山字形冠獸頭形制,雙目突出,雙耳直立角尖外撇;冠位於兩耳之間,造型整體勻稱,威猛富賈。鋪首下側有一彎鼻,內卷。鋪首背面未鎏金,中央有一青銅楔子,便於嵌入木質漆器壁中。銜環置於鋪首下側的內卷彎鼻內。
-
知識雷鋒|中國鋪首:朱門寒宅,鋪首銜環
01門之鋪首,所以銜環者也鋪首,又稱門鋪。《國語詞典》釋義:「鋪首,附著門上,用以銜環的銅盤。」即舊式門上銜著門環的底座,為漢族傳統建築門飾,具有驅邪守衛的意義。據考,鋪首銜環在商代多用於祭祀,其構成巫術等祭祀活動中的青銅器的主要裝飾物件,具有與神靈溝通的作用。漢代,鋪首銜環不僅使用在陶器、青銅器以及畫像石、墓門、棺槨上,而且在建築上也普遍使用。至明清,鋪首已是尋常使用之物。
-
印象中用來叩門的鋪首銜環,它的功能可不止這點
鋪首銜環是最早出現於商周時期的青銅獸面紋。它既有權勢象徵的意義,又有裝飾的價值,主要被表現在青銅器、陶瓷器、漆木器、畫像石、墓門棺槨以及建築的門上。或鑄、或雕、或刻、或制。青州市博物館藏的鋪首銜環,多出土於墓葬之中。
-
【碧桂園信鴻銅雀臺】鋪首銜環,神秘震懾的宮殿之美
「鋪首銜環」是中國傳統的大門裝飾,又稱門鋪,鋪首指的是門環的獸首底座,「鋪首銜環」才是一個完整的門環,既供人們敲門用,同時又有裝飾意義。在文獻中關於門鋪首一詞的出現最早見於漢代。東漢《漢書哀帝紀》有注曰:「鋪首作龜蛇之形,以銜環者也。」這裡記載的龜蛇鋪首就是指玄武造型的鋪首。
-
中國徽州鋪首銜環文創設計
- 鋪首銜環 中國門飾文化 - 傳統鋪首銜環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作為中國門飾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最早來源於青銅器上的饕餮紋飾,象徵著 安全、堅固、地位和保險,是近千年以來人們的審美情感和精神追求與信仰文化。
-
慶陽市博物館線上展覽|雙鋪首銅甑
慶陽市博物館線上展覽|雙鋪首銅甑 2020-05-08 02: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梁海燕:裝置藝術「椒圖」「鋪首」和龍生九子
「戶對」,門楣上向外突出的圓形短柱,因成對出現所以謂之「戶對」。有「門」就會有「鋪首銜環」,儘管史前的「鋪首銜環」很原始,但從原始的「門拉手」、再從「鋪首」到「椒圖」,基本功能基本沒變。2,鋪首銜環鑄飾與神靈溝通鋪首銜環出現在商代,漢代的陶器和青銅器以及畫像石、墓門以及棺槨上均有出現。馬克思說「弱者總是靠相信奇蹟求得解救,以為只要他能在自己的想像中驅除了敵人就算打敗了敵人。」
-
漢代神獸︱龍和虎是什麼時候成為「組合」的?
比如安徽淮北北山鄉出土的一塊畫像石,上刻一虎一龍左右相面,虎在左方,頭部昂起,頸項前伸,身軀壓低,尾向上揚,四肢立地略向後屈,如此頭向前往、四肢反向後伸的對比姿態,顯示出意在用力向前的動感;而虎的前方即為置身畫面右方的龍,龍頭豎雙角,齜牙怒目,身為獸形,弓身向前,尾巴上翹,四肢立地,與左方的虎呈相持欲鬥的狀態。
-
徐州漢畫像石拓本欣賞(鳳鳥、鋪首銜環圖)/孫寶山
漢畫藝術是中國固有的文化,它從歷史的長河中走來,表現了統一民族形成期的豪氣,那是一種生命的藝術,那是一種壯闊的藝術,那是一種古拙的藝術,天、地、人、神在此相分相合,儒、道、釋、俗在此相離相聚,向人們展示漢代藝術無窮的魅力。
-
怡齋藏拓|陶器鋪首之美
怡齋藏拓 | 陶器鋪首之美(原創)小梁按:在過去,不管是帝王將相的皇宮宅邸,還是平民百姓的小宅院兒,門上多會有一對鋪首,人們常說的「獸面銜環闢不祥」,就是它。鋪首的造型多種多樣,有的直徑達幾十釐米的、造型異常兇猛、繁複,有的直徑僅有幾釐米,可謂「萌寵」。本次推送向大家展示的是20世紀60年代初,洛陽的考古工作者們整理的一批鋪首拓片。這些鋪首拓片主要拓自陶壺和陶奩兩種器型,根據考古工作者的記錄,可知都出土於洛陽金谷園遺址——在洛陽諸多苑囿中,恐怕更是無出其右者。這些器物,估計大多現存於洛陽博物館或河南博物院。
-
鋪首弦紋青銅鑑——「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
精美的青銅鑑 神秘的獸面紋 本期節目為您講述 鋪首弦紋青銅鑑製造出各種各樣的青銅藝術品 (網絡配圖) 鋪首弦紋青銅鑑
-
農村大門的裝飾物,俗話說「獸面銜環闢不祥」,圓環有什麼作用
農村裡的門鈸通常都熟鐵打造的,基本都是圓形、六邊形,有的邊緣會打制出來一些花卉草木、鋸齒等花邊圖案,中間部分凸起有個小孔,然後配著環形、菱形或者樹葉形狀的吊墜,用一隻卡子穿過大門,然後卡子向兩邊翻開用來固定。看起來結實又美觀。農村裡有這樣的說法「獸面銜環闢不祥」,作為傳統的門飾,有著驅邪的意義在裡面。
-
西安交大博物館開館 鍾明善捐贈2667件藏品
昨天是西安交通大學建校117周年暨遷校57周年紀念,歷時9年籌建的西安交通大學博物館正式開館向社會開放,這標誌著我省博物館領域又增添一支重要力量。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在位於現校區內的原唐代長樂裡居住,校園裡存有漢代壁畫墓,出土有唐代墓誌,以及元代人、車、馬陶俑等珍貴歷史文物。2004年,西安交大決定建立一所藝術博物館,並將籌建任務交給西安交大教授鍾明善。之後,鍾明善邀請交大文物考古專家李家駿一起先後訪問、考察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希臘雅典教育技術學院,以及國內多所高校博物館。
-
章懷太子李賢墓出土的「鎏金銅鋪首」,有沒有很眼熟?
∣唐神龍二年-景雲二年(706-711年)∣ ∣1987年出土於陝西省乾縣唐章懷太子墓∣ ∣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這件鋪首為圓形銅質,獸面銜環,表面鎏金。
-
中航工業航宇員工向襄陽市博物館捐贈歷史文物
中國航空新聞網訊:6月8日,中航工業航宇獲悉,公司員工侯天翊向襄陽市博物館捐贈了多年收藏的歷史文物——五代花瓣口青瓷碗,並由此收到了襄陽市博物館館長頒發的「捐贈五代花瓣口青瓷碗榮譽證書」。同時,他的捐贈行為也受到了媒體關注,襄陽電視臺《今日播報》欄目為他捐贈文物一事做了特約專訪,並全程報導了整個捐贈過程。侯天翊自幼愛好古玩收藏,他捐贈的五代花瓣口青瓷碗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此文物現市場流通價值約四萬多元。在此情況下,侯天翊不為利益所動,為支持襄陽本土文化建設,毅然將文物無償捐獻。
-
中國各地博物館鎮館之寶!讓你一次看個夠!
陝西歷史博物館 鑲金獸首瑪瑙杯、舞馬銜杯紋銀壺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蜀地織錦護臂。雙體陶罐出土於昌都卡若遺址,造型洗鍊優美、飽滿豐盈、構思巧妙,製作工藝純熟,代表了卡若文化的制陶水平和卡若先民高超的器物造型能力,是新石器時代西藏陶器的代表和點睛之作,也是西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
村民捐博物館化石 「樹枝」竟變麋鹿角(圖)
圖為江蘇寶應村民收藏28年「樹枝」系麋鹿角亞化石。李瑩瑩 攝 12日,記者從江蘇寶應宣傳部獲悉,當地村民徐正貴將收藏28年的「樹枝」捐贈寶應博物館。寶應博物館館長倪學萍稱,這個鹿角狀「樹枝」是一副保存較為完好的麋鹿角亞化石,據專家初步斷定距今近萬年,麋鹿年齡有待考證。 麋鹿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動物,屬於鹿科。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因此得名。據寶應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此次獲捐贈的這副麋鹿角亞化石,是1989年徐正貴在挖姜天河(水泗境內)時發現的,收藏至今。
-
山海經異獸系列,家門口出現的獸頭門環究竟有何傳說?
而欲知椒圖,必先了解鋪首。何為鋪首呢?其實就是現在一些大門上的獸頭門環,而這一隻銜環的獸頭大多就是椒圖。明朝之前的椒圖並不叫椒圖,而是叫做鋪首,因為銜著門環,也叫鋪首銜環。之後,漸漸才有了椒圖的傳說。椒圖,龍生九子之第九子,一頭波浪卷外加紋飾令人覺得這是個很新奇的生物,傳說它是一個典型的宅男,性情溫和,愛好僻靜,由此才成為大家喜歡的鋪首首選。事實上,鋪首很早的時候用的是饕餮紋,用以闢邪鎮宅,後來幾經修改,變成了椒圖。
-
淮北師範大學研究生楊帆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11月 23日,從安徽省立醫院傳來喜訊,淮北師範大學研一學生楊帆,在合肥成功捐獻了378ML造血幹細胞,年輕的「95」後挽救廣州患者生命,成為該校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2015年,參加完高考的楊帆走上了義務獻血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