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畫,是兩漢四百年來波瀾壯闊歷史留給後人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敦煌前的敦煌'。漢畫藝術是中國固有的文化,它從歷史的長河中走來,表現了統一民族形成期的豪氣,那是一種生命的藝術,那是一種壯闊的藝術,那是一種古拙的藝術,天、地、人、神在此相分相合,儒、道、釋、俗在此相離相聚,向人們展示漢代藝術無窮的魅力。

今天展示的拓本,原石出自九女墩,為東漢時所刻,縱156cm,橫58cm,徐州漢畫像石館藏。畫分兩格,上格刻一鳳凰,長尾大冠,口銜瑞草。是瑞鳥為中國最古老的圖騰崇拜之一。《山海經南山經》:「有鳥焉,其狀如雞,五採而文,名曰鳳皇。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表示鳳鳥來儀,吉慶臨門。

下格刻一面目猙獰的饕餮鋪首,口銜玉璧,玉璧上栓結綬帶,用來鎮惡和看家護院。《周禮》載:「蒼璧以禮天。」先民認為「天圓地方」,因璧圓象徵天。璧本身承載了眾多的人文內涵,有闢邪禳災的作用,也是權力等級的標誌。玉璧有和諧、圓滿、成功、吉祥等美好寓意。


圖下部旁站立一人,身著袍服深衣,乃執戟門吏。畫面空白處飾有雲氣鳥頭裝飾。此漢畫減地線刻,線條纖細優美,華麗多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