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捐博物館化石 「樹枝」竟變麋鹿角(圖)

2021-01-08 中國網山東頻道

  圖為江蘇寶應村民收藏28年「樹枝」系麋鹿角亞化石。李瑩瑩 攝

  12日,記者從江蘇寶應宣傳部獲悉,當地村民徐正貴將收藏28年的「樹枝」捐贈寶應博物館。寶應博物館館長倪學萍稱,這個鹿角狀「樹枝」是一副保存較為完好的麋鹿角亞化石,據專家初步斷定距今近萬年,麋鹿年齡有待考證。

  麋鹿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動物,屬於鹿科。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因此得名。據寶應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此次獲捐贈的這副麋鹿角亞化石,是1989年徐正貴在挖姜天河(水泗境內)時發現的,收藏至今。徐正貴得知博物館正在提升改造,他將珍藏28年的寶貝捐贈給博物館。

  記者看到,該麋鹿角角幹在角基上方分為前後兩枝,前枝向上延伸後再分為前後兩枝,每小枝上再長出一些小杈,後枝平直向後伸展,角根最大直徑處6.5釐米,角根至角梢高約55釐米。

  倪學萍還告訴記者,至目前,寶應博物館已有麋鹿角亞化石15件,均為寶應本地出土。

初審編輯 趙文霞

 

相關焦點

  • 麋鹿故鄉│草堰發現一較完整麋鹿角亞化石
    丁溪河大豐市草堰段拓寬工程施工人員黃春洪早早來到施工現場,啟動泥漿泵用水流衝擊淤泥,開始了一天的忙碌。約半個小時後,黃春洪用水流衝擊到4米多深的淤泥,突然發現淤泥坑中出現了一件樹枝狀的物體,由於天色昏暗,他以為是一根「樹枝」,也沒在意。等到天色大亮,他回過頭去看那根「樹枝」,這才看清那根「樹枝」好像是個鹿角化石。 丁溪河發現鹿角化石的消息迅速傳開。「我曾到中華麋鹿園看過麋鹿,雄性麋鹿頭上長的角就像樹枝,跟我發現的一模一樣。」
  • 【麋鹿大豐】草堰發現一較完整麋鹿角亞化石 進一步證實我市六千年前就是麋鹿故鄉
    約半個小時後,黃春洪用水流衝擊到4米多深的淤泥,突然發現淤泥坑中出現了一件樹枝狀的物體,由於天色昏暗,他以為是一根「樹枝」,也沒在意。等到天色大亮,他回過頭去看那根「樹枝」,這才看清那根「樹枝」好像是個鹿角化石。   丁溪河發現鹿角化石的消息迅速傳開。「我曾到中華麋鹿園看過麋鹿,雄性麋鹿頭上長的角就像樹枝,跟我發現的一模一樣。」黃春洪說,他推測他發現的是麋鹿角化石。
  • 大興麋鹿苑升級北京生態博物館 看看「四不像」長什麼樣
    大會上,國內首個室內外融合的生態博物館項目正式對外發布,《麋鹿東歸》常設主題展首次面向公眾開放,大興區還將向張家口市贈送70隻麋鹿。新京報記者李木易攝生態博物館落戶大興昨天,大興區人民政府與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共同發布了北京生態博物館項目。生態博物館選址在大興區南海子麋鹿苑,建設規模近3萬平方米,包括展覽展示區、科普教育區、科學研究區、展品儲藏區、公共服務區五大區域。其中室內館規劃地下兩層,地上一層。
  • 「散文欣賞」走近麋鹿
    文/馬戰 張愛民 圖/來自網絡漫步在動物園的草食動物區,常看到一群非常奇特的鹿,走近它們,你會發現這群鹿的與眾不同之處,尾似馬非馬,角似鹿非鹿,蹄似牛非牛,頸似駝非駝,人們都叫它「四不像」,動物分類學家給它起了個
  • 世界上角最大的鹿,竟因自己的大角而滅絕?
    走進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的世界鹿類展廳,一隻威武的愛爾蘭大角鹿模型闖入視線,它最顯眼的地方莫過於頭上那對大得誇張的鹿角了。愛爾蘭大角鹿也叫巨大角鹿或愛爾蘭麋鹿(港臺譯名,當地人管赤鹿叫麋鹿),是鹿科大角鹿屬下的唯一物種,在100萬—4500年前,它們曾廣泛生活在歐洲和北亞的土地上,其中以愛爾蘭地區最為繁盛,也是最早發現化石的地方。跟大多數現存鹿科動物一樣,愛爾蘭大角鹿的角也是雄性的專利。
  • 廣西發現新種類恐龍化石 廣西自然博物館展出(圖)
    一隻身長18米、頭高6米的「何氏六榜龍」已在廣西自然博物館露天恐龍園中亮相.人民網北京1月26日電(記者 劉然)中法古生物學家在我國廣西所發現的恐龍化石,被證實為1.3億年前的真蜥腳類恐龍當中的一個新屬種——「何氏六榜龍」,這一發現被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地質學報》(英文版)中。
  • 史上首隻完整暴龍化石在北卡州博物館展示
    2006年,美國蒙大拿州一個牧場主人發現了一個由暴龍及三角龍組成的巨型化石,似乎在生前的最後一刻仍在搏鬥,並一同長埋地底6,700萬年。它是世界上第一具而且是目前唯一一具完整的霸王龍化石,骨頭、身體形狀保持完整,被稱為近代古生物學界最重要的發現。
  • 我在博物館修復古生物化石
    我在博物館修復古生物化石 天演博物館副館長韓霜正在組裝恐龍化石骨架。 工作人員使用工具清理魚化石。       6月25日,崇州天演博物館古生物化石修復中心,合肥工業大學資環學院古生物與地層學專業研究生李強用噴砂槍對排列有序的古生物化石一一進行清理。在他周圍,來自奧陶紀的震旦角石、志留紀的菊石、石炭紀的矽化木、二疊紀的海百合、三疊紀的魚龍等古生物化石環繞,構成了一個地球生命發展的全景圖。
  • 安徽淮北一村民向博物館捐贈漢代「鋪首銜環陶罐」
    3月7日上午,家住古饒鎮谷山行政村廟前村的村民張裕銀,在考古人員來村宣傳文物保護知識時,向博物館捐贈了他發現的一個漢代文物「鋪首銜環陶罐」。  當天上午,市文物部門前去烈山區古饒鎮谷山行政村廟前村巡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紫竹城遺址」時,很多村民都聚集過來,工作人員抓住時機向許多熱情的村民宣傳文物保護知識。
  • 古動物專家揭批國內95%博物館充斥假化石(圖)
    由三段化石拼湊而成的周氏黔魚龍假化石周氏黔魚龍真化石本報訊(記者蔡文清)假化石充斥了中國國內至少95%以上的博物館!化石是進行科學研究的最重要的基礎,但目前大量的化石卻遭遇過分雕刻,成為「假」化石。昨天,李淳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有一種造假來源於化石的「修理」。現在很多博物館中的化石標本,雖然看上去結構清晰、漂亮,但是修理過程中缺乏古生物學知識、不講求技術,有時甚至由當地農民自行挖掘而出,破壞了化石原本的形態和生物結構,這樣的化石雖然不是故意造假,但已失去了化石的意義。
  • 大英博物館有對青銅羊燈,為何羊頭上只有一隻角
    「大英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它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綜合性博物館。根據相關統計,大英博物館中約有藏品800多萬件。在展出的文物中,我們會看到一對造型奇特的青銅羊燈,為何它們的頭上有一隻角呢?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在大英博物館的展臺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對青銅燈座。這對青銅燈座以山羊為造型,它們套著韁繩,鋪著鞍韉,背部馱著花瓶。但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這對銅羊有些不對勁,銅山羊的頭上竟有一隻角。封建社會時期,青銅燈座是很常見的物品,工匠為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便會設計出不同樣式的燈座。山羊是很常見的兩隻犄角的家畜,所以工匠不會出現設計上的錯誤。
  • 中華麋鹿園:你想知道的麋鹿都在這裡
    不像馬卻頭臉像馬;不像鹿卻角像鹿;不像駱駝卻頸像駱駝;不像驢卻尾巴像驢。這就是麋鹿「四不像」名字的由來。也有一種說法認為「四不像」是元始天尊起的名字,但是這種說法無法考證,也就博君一笑了。麋鹿是鹿科中叫溫順的一種。
  • 雲南富源村民500元賤賣「貴州龍化石」(組圖)
    順著堆積如山的化石邊角石料,記者來到祭羊山村後山上約50多米的豌豆地裡,兩塊地埂之間隱藏著一個巨大的深坑。坑道底部,有一個約60釐米寬、1米多高的狹長進口,僅可容一個人進出的洞穴中,不時傳出挖掘石塊的聲響。  走進洞口,洞內擺著切割機、鎬頭、插線板、衣服等物品。往深處走,井內的空間變得比進口寬敞了許多。昏暗的燈光下,一對中年夫妻正在不停地挖採貴州龍化石。
  • 我的化石博物館隱藏化石解鎖公式大全
    本次給大家帶來的是我的化石博物館的隱藏化石解鎖公式,在遊戲中目前是有6種隱藏化石,想要收集到這些隱藏化石是需要我們提前收集一些化石,下面就給大家帶來全六種的解鎖公式。 本次給大家帶來的是我的化石博物館的隱藏化石解鎖公式,在遊戲中目前是有6種隱藏化石
  • 諸城恐龍化石探秘(圖)
    鬥轉星移,不知從何時起,諸城西南郊外一帶的村民,在一條不知名的大衝溝裡,經常會撿到一種奇怪的石頭,模樣像是骨頭,碾成粉末塗在傷口上,傷口會迅速止血,而且不會感染。因為中藥裡有味「龍骨」,當地人遂把這條溝喚作「龍骨澗」。他們哪裡想到,這些「龍骨」竟然是恐龍化石!
  • 村民用來蓋房的「四腳蛇石板」,卻是珍貴的遠古龍化石
    在貴州興義的綠蔭村,很多石板隨處可見,村民們就地取材用這些天然的石板來蓋房子,1957年7月,地質博物館的胡承志先生來到這裡的浪幕山,採集到被村民們叫做「四腳蛇」的化石,經研究發現
  • 「歸國華僑」麋鹿的興衰史
    麋鹿受威脅的因素現生麋鹿被稱為達氏種,從已發現的化石看,麋鹿屬中還有4種,即雙叉種、晉南種、藍田種和臺灣種。麋鹿是一種僅限於第四紀中後期的動物,從已知的190多個麋鹿化石出土地點確認,歷史上麋鹿的分布區西至山西的汾河流域,北至遼寧的康平,南到浙江餘姚,東到沿海平原及島嶼。
  • 麋鹿重生:從本土滅絕到大規模野放 百年回家路一步一荊棘
    小朋友在位於大興區的北京麋鹿苑博物館內觀看鹿角標本。本報記者 武亦彬攝「麋鹿是典型的溼地物種,在保護生物學中,我們將其視為自然保護的旗艦物種。」作為已經從事動物保護工作30餘年的學者,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副館長郭耕說,保護麋鹿及其賴以生存的溼地環境,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保護麋鹿,將帶來良好的生態系統,事實上也是在保護人類自己。」
  • 世界野生動物保護的中國樣板——麋鹿重生
    「麋鹿是典型的溼地物種,在保護生物學中,我們將其視為自然保護的旗艦物種。」作為已經從事動物保護工作30餘年的學者,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副館長郭耕說,保護麋鹿及其賴以生存的溼地環境,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保護麋鹿,將帶來良好的生態系統,事實上也是在保護人類自己。」
  • 青島大珠山開挖舊石器遺址 疑猛獁象牙化石現身(圖)
    記者注意到,挖掘人員在挖出石器或者化石後,將它們交給另外兩名來自黃島博物館的考古人員,這兩名考古人員從旁邊的水塘裡舀水,將這些物件反覆清洗。然後才小心地將文物放好封存。「這些物件已在地下沉睡了萬餘年,身上沾滿了泥土,要清洗乾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一名考古人員告訴記者,有的物件要反覆清洗30多遍才能露出本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