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棕象甲,又名鏽色棕象,屬鞘翅目象甲科,是一種外來高危性檢疫害蟲,在東南亞地區嚴重危害椰子、油棕等棕櫚科植物。主要以幼蟲鑽蛀莖幹取食柔軟組織為害,造成隧道,影響養分和水分輸送,造成流膠,使樹幹成僅殘留破碎纖維的空殼,莖杆頂端漸次變細,葉色變黃,樹冠縮小,樹勢衰弱,導致死亡。
【1】形態特徵
成蟲 體色紅褐,體壁堅硬,體長30毫米至34毫米,頭部延長成管狀,咀嚼式口器,口器著生於頭管先端;觸角膝狀,端部數節膨大,著生於頭管前部側端。卵長圓形,頭端暗紅色。
幼蟲 體肥胖彎曲,無足,老熟幼蟲體長50毫米至60毫米,蛹為離蛹。雌蟲每次產卵百粒。幼蟲期為14天至28天,剛羽化成蟲先在蛹內停留8天至14天後才會鑽出取食,並繁殖下一代。每年4月至10月為蟲害盛期,幼蟲孵出後即從傷口或生長點侵入,成蟲具有遷飛性、群居性、假死性,常在晨間或傍晚出來活動。
【2】危害症狀
受害株初期表現為樹冠周圍葉片黃萎,後擴展至中部葉片枯黃。植株受害,輕則樹勢衰弱;重則整株死亡。
【3】防治難點
1. 隱蔽性,紅棕象甲大多從生長點入侵危害,棕櫚科植物在葉片發黃前很難被發現危害,一旦發現心葉發黃枯死,已無法挽救。
2. 施藥困難,棕櫚科植物大多長的比較高大,而危害部位又多在生長點,噴藥時操作難度大。
3. 一般藥物難滲透,紅棕象甲在化蛹前結繭,繭很厚,加上其在蛀食棕櫚科植物時排出樹屑、蟲糞等堵住洞口,一般藥液很難滲透到蟲繭並浸泡蟲蛹。
根據紅棕象甲的危害特點,及早發現初期危害症狀至關重要。
【4】防治方法
1.加強植物檢疫 在棕櫚科植物調運前,仔細清查莖幹是否被紅棕象甲蛀食,防止購入有蟲植株。一旦發現有紅棕象甲的種苗一律杜絕引進。
2.人工捕捉 對於晨間或傍晚出來活動的成蟲,可利用其假死性,敲擊莖幹將其振落捕殺。
3.清除被害植株 發現嚴重被害的植株,應立即挖除,避免成蟲羽化後外出擴散繁。
4.藥劑防治 在蟲害發生初期,可選用淇林廣正進行噴霧防治,或使用淇林根除蛀根部施藥防治,均能起到很好的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