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於宇宙和外星人的好奇與探索似乎從未停下腳步,對我們來說,尋找與研究外星文明已經成為了一項嚴肅的科研課題,而大多數科學家都是相信宇宙中存在著外星文明的。1977年9月5日,美國宇航局發射了旅行者1號,上面放著一個銅質鍍金磁碟唱片,還有一個金剛石留聲機針,據說即使過了10億年也可以正常使用。
這無疑是人類向宇宙文明邁出的一大步,但是,霍金卻多次公開警告人類,不要尋找外星人,更不要試圖和他們取得聯繫——這樣很有可能讓人類文明毀於一旦!
而對於這個問題,劉慈欣早在10年前的著作《三體》中,就把原因告訴我們了:
1.人類還很弱小
對於地球,人類算是萬物之靈,似乎主宰著這個星球上的所有資源,從現實來講,人類的科技雖然經歷了幾次大的飛躍,但無論是對自己的了解,還是對地球的了解,還並不夠深入,只是停留在表層。
而劉慈欣《三體》的價值觀是,在宇宙星辰大海中人類是渺小的,是虛妄的,是沒有價值的;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自然才是主宰。人類對於大自然的破壞,終究會受到自然的懲罰,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2.外星人不一定友好
當一個強大的文明遇到一個弱小文明的時候,對於弱小的文明,就可能是一場屠殺。這仿佛已經是宇宙中的定理了,而在《三體》中,正是因為主人公忍不住回復了外星人的信號,結果引發了一場戰爭。
既然外星文明能找到我們,自然是科技更勝一籌,從生物鏈的角度來說,被奴役也是正常的,如同人類對待動物。所以不回復外星人是實現自保的途徑,因為不回復,外星球人雖然高科技,但是在浩瀚的宇宙尋找起來也需要一定光年,這些光年足夠我們繼續發展科技。
無論是霍金還是劉慈欣,無非就是擔心地球回應無線電信號引起外星人的覬覦!可能在部分人眼裡,這些警告聽上去有些"誇大其詞"。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渺小的人類對於宇宙來說不過是一條"陰溝裡的蟲子"罷了,我們應該永遠對宇宙以及外星文明心存敬畏之心!
正是因為劉慈欣在《三體》中的這些言論,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才會十分震撼,並感慨道:"三體太有想像力了,背景十分宏大,看完三體之後,我覺得當個美國總統和浩瀚的宇宙相比實在太渺小了。畢竟每天處理的都是和國會爭論的瑣事,不用擔心外星人入侵。"
所以國內書評家才會說:"劉慈欣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提到世界級水平。"
我個人讀完《三體》的感覺是震撼的。當然《三體》的主題和價值觀,遠比我看到的更加廣闊和深邃,相信每個人看完後,都會有自己的獨特見解。
這就是《三體》的魅力。這就是劉慈欣能打敗歐美作家壟斷,拿下雨果獎(文學界的諾貝爾獎)的原因。
除了歐巴馬以外,FaceBook總裁扎克伯格、小米雷軍、360周鴻禕、騰訊馬化騰,也是《三體》的推崇者。在雷軍看來,《三體》對他們公司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黑暗森林、降維打擊等概念,都值得他們警醒。
《三體》共3本,分別是:《三體I》——地球往事、《三體II》—— 黑暗森林、《三體III》—— 死神永生,一部比一部精彩和宏大。
讀完感覺酣暢淋漓,不僅在於文字的跳躍,更在於深層次的思維震撼。
例如,這幾年很流行的「降維打擊」。這種思維的提升,幫助了我還有無數《三體》迷們的思維躍遷, 這比一個簡單階層的躍遷,更激動人心。
在這裡,我特別推薦還沒看過《三體》的朋友,一定要看一看這本書。看過之後,你的整個思維層次,都會得到質的提升。
整套書79元,僅僅是一頓飯的錢,卻會讓你有重新認識世界的感覺。
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