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巫溪縣寧城古鎮地處大三峽的腹地。這裡原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近來確實名聲大噪,為什麼呢?很多人慕名而來,直撲大寧河邊上的一戶姓李的人家。
原來這家的屋子裡居然有一個深十幾米的大坑,坑裡是噴湧而出的泉水。更加神奇的事兒,這泉水當中,密密麻麻的有很多魚遊來遊去。當地人把這一期的景象稱為魚泉,,突然發現藏有巨大的財富。每年汛期家裡地下就白天黑夜的往外湧,魚多的時候一天到幾千斤。
擁有這個魚泉吶,就像擁有了一個聚寶盆,這個聚寶盆的來歷那更是十分神奇了,它竟然來源於五年之前這家老爺子李常權做過的一個夢。夢裡竟然有人指引老爺子把在屋後挖坑,並且挖深一些。
李老漢給兒子提起這件事,但是兒子本沒當回事。李老漢還找到了自己的兩個女兒,就想每次女兒出5萬塊。為了讓兒女借錢給他,倔強的李老漢,什麼招都用上了,總之是不達目的不罷休。
孩子們拗不過老爺子,只得借給他錢讓他僱人挖坑,沒有人老爺子屋裡賣的什麼藥。挖了一個月,李老漢家的地下被挖出了一個深達13米的大坑,不過大坑裡,什麼也沒有。孩子們心想,折騰夠了吧,你該消停了吧。
沒想到這裡,老爺子說了,你們只管繼續往下給我哇。家人百般無奈,只得由著他的性子。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洞裡,一挖就是幾個月,直到有一天,地下竟然噴出水來,讓人驚訝的是還不斷湧出一些個頭不大活蹦亂跳的魚,而且越湧越多,很快就把坑裡填滿了。這簡直就是奇蹟啊,李家屋裡挖出魚泉的消息很快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遠。
老李的兒子李賢慧沿著17米的大坑,修了護欄和樓梯,為了防止魚泉水位升高,損壞房屋,李賢慧還把地下的大坑分成兩個水池,一個用來裝魚,另一個用來排水,兩個水池之間用漁網隔開,這樣,既可以把泉水排進大寧河,又可以把魚兒留在自個兒家。
那時候父子倆都沒有意識到這屋子底下的魚,日後會徹底改變他們的生活。這個魚泉不僅吸引來許多參觀者,而且也引起了當地漁政部門的重視。他們都來到了李家考察,原來李家地下挖出來的魚學叫雲南盤鮈魚,又叫油桶子,小李試著把魚拿到旁邊的飯店找師傅做了一下,沒想到這種魚身上油脂含量特別的高,下鍋煎的時候根本不用放油,而且肉質非常細膩。自從知道漁船裡的魚是野生魚,而且味道鮮美之後,很多人是慕名前來參觀的,並且搶購這些野生魚。
李賢慧說每天來他家買魚的人達到了四五百人,單是賣魚根本就難以招架。李家魚泉裡的魚總是密密麻麻源源不斷。而且魚的價格也不錯,從原來的十幾元已經漲到現在都上百元了一斤。
然而這源源不斷從魚泉裡湧出的魚突然在九月底的一天不見了,魚泉也不在往外噴水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賢慧聽說鎮上有一戶人家以前也經常有魚冒出來,他趕緊去問一個究竟。原來巫溪地區地下到處都是溶洞和暗河,這些暗河和地上的河水相通,地下水位長高時,魚就會隨著洪水溢出,形成魚泉。而李家的房子,更好的依山而建,馬路對面就是大寧河。
一位早年參與修公路的老人向小李說一個秘密,解開了他心中的疑惑。原來李家挖出魚泉,是湊巧打通了一條通往大寧河的暗河封口,每年4月至9月,魚就從暗河裡湧出來,李家挖出來暗河封口。也讓他們家挖出了一條生財之道。
果然第二年四月隨著汛期到來,李家的魚泉又開始往外噴魚了,他們再也不用為生計發愁了,小李不再外出打工,而是專心在家經營魚泉。幾年下來,不僅還上了前幾年欠了外債,還買了車。可是就在家裡情況開始慢慢變好的時候,一家人卻逐漸地疏離,尤其是父子之間為了魚泉開始衝突不斷。
走進李家大門,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收費說明。收費人寫的是小李的父親李常權的名字。小李說名字是最近才寫上去的,起因就是父子倆對以後魚泉的發展看法不同,兩人的矛盾是越來越大。
原來李老漢開始琢磨如何在四到九月這五個月的時間讓魚泉的出魚量達到最高,並且吸引更多的遊客來這裡參觀併購買野生魚。
於是李常權在魚泉周圍和房屋內部做了一系列的修葺和改造。但是兒子小李對父親的做法並不支持,面對倔強的老人,同樣是急脾氣的小李,為魚泉出口罩上了罩子。為此,他特地花了幾千元錢,找人做了這個鐵桶。但是小李並不這麼想,他覺得自然界的東西是有限的,不能一味索取無度,父親老李在下面進行大規模改造,原本就非常狹窄的地下空間,變得更加擁擠不堪。自從在出魚口裝上鐵桶之後,遊客參觀魚泉就看不到魚湧出洞口的壯觀景象。很多遊客甚至懷疑這魚泉裡究竟是不是野生魚,這也讓小李很惱火。在遊客的一番質疑之後,父子倆之間的矛盾終於爆發了,小李第一次違背父親的意志把鐵桶拆開。小李和父親的爭執逐漸升級,爭吵的次數也越來越多。
其實兒子小李一直也在想怎麼才能把魚泉裡的魚留住呢?小李自己想人工養野生魚的想法告訴了老李,卻再一次遭到了老李的反對。老李認為經營好現有的魚泉一家人就能夠吃喝不愁,用不著再花錢瞎折騰。
從去年的十月份到今年的四月中旬,由於天旱,大寧河水位上不來,魚泉裡的魚一直沒有出現過。眼前的情況更激發了小李不能靠天吃飯的念頭。他進行人工繁殖雲南韓駒魚,小李通過考察發現在附近山裡,有一條峽谷,很適合野生魚的繁殖。
為了確保項目的可行性,小李進行了市場調查。經過調查,小李發現雲南盤鮈魚的市場潛力很大,經濟價值也很高,這給了他信心。小李把之前看好的那條峽谷和幾個朋友承包下來,修建成水庫來繁殖雲南盤鮈魚。
在經歷了大半年的枯水期之后里家的魚泉終於又開始往外噴魚了,一家人都很高興。趁著父親心情好,小林再次提出想承包水庫養魚的想法。
老漢依然是堅決反對,小李的性格中你繼承了父親的倔強,他堅持從家裡的魚洞中,撈出魚苗,投放到水庫裡,信心十足地開始了他的生態模擬養殖。但是由於經驗不足,魚和合伙人都跑光了。小李決定,一個人繼續他的生態魚養殖事業,可繼續做就需要資金,他希望父親幫助他,但是父親一口回絕。
看著兒子這麼執拗,你老漢很生氣,於是他把參觀魚泉的收費人寫上了自己的名字,不讓兒子再參與魚泉的管理與經營,希望這樣做能斷了兒子的念頭。沒想到父親的經濟封鎖,非但沒有打消小李繼續承包水庫的想法,為了修建水庫,小李還在銀行貸了三四十萬的款。
小李每天都到水庫進行去巡視,看看是否有野生魚繁殖出來。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天在巡視的過程中,小李發現了小魚苗,這讓他很心動,有了魚苗就證明他當初的思路是正確的。小李把野生魚的成功繁殖的消息告訴了李老漢,李老漢沉默了,他從此再也沒有反對兒子繁殖野生魚的想法。
在承包水庫的過程中,當地漁政部門在野生魚的繁殖上給小李提供了很大的技術支持,他們告訴小李,雲南盤鮈魚雖然不是國家保護魚種,但是這種野生魚非常的稀少,從長遠考慮,應該對這些野生魚進行保護。
在這個問題了,小李和老李的想法出奇地一致。小李說會把60%的魚放回大寧河中,繁衍這種野生魚資源。要把自家魚泉中的魚拿出來一多半用於大寧河放流,也就意味著家庭收入減少。但是這次李老漢對兒子的決定不但沒有反對,反而表示絕對地支持,而且每次放流的時候,李老漢還都執意要跟著兒子一塊兒去。
如今小李的水庫野生魚的數量一天天地在增加,財政部門希望有一天通過他們一家人的努力,從暗河裡遊來的魚能在美麗的大寧河安家繁衍,讓更多的人都能享受到這大自然賜予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