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田安公園裡萌娃挖坑挖出一窩蜈蚣? 實為馬陸

2020-11-22 東南網

田安公園:萌娃挖坑挖出一窩蜈蚣?

這種像蜈蚣的蟲子叫馬陸,不咬人,但你沒事也別招惹它

公園內的沙坑區,正在玩耍的一名男孩試圖用沙將蟲子蓋住

早報訊(記者 陳玲紅 王柏峰 文\圖)「田安公園專門給小朋友玩的沙坑裡有很多蜈蚣,抓都抓不完,很擔心小朋友在裡面玩會有危險。」「五一」假期第二天,有市民帶著小朋友在市區田安公園玩時碰到了這糾心的一幕。據家長反映,蜈蚣是從沙坑裡鑽出來的。不過,記者請教了泉州市公園管理中心和泉州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的相關人員,他們都表示這不是蜈蚣,而是一種叫「馬陸」的動物,不咬人、不會主動傷害人,但被觸摸時會分泌出有刺激性的分泌物,可能引起一定的過敏反應。

半小時發現20多隻 噴殺蟲劑有效

近中午時分,記者來到田安公園,有幾位市民正帶著孩子在公園裡玩。公園攀巖壁下的沙坑裡,兩個小孩正在玩沙子。「很多,我們玩了半個小時左右,埋了20多隻,那邊石椅旁邊也有。」一名8歲的邱姓小朋友告訴記者。「好像是從沙子裡鑽出來的,又像是從別的地方爬過來的,確實不少,抓了幾隻,轉個頭又冒出來了。」一名家長反映道。

記者在沙坑邊看了看,「蜈蚣」模樣的蟲子在沙坑裡零星分布,攀巖壁下集中爬著十來只,每隻約有3釐米長。

一名剛到公園做保潔的李阿姨告訴記者:「我來七八天了,每天都能看到,草叢裡、小路上都有。」李阿姨指著臉上和手上的紅疙瘩說,不知道是不是這些「蜈蚣」的關係,做了七八天就長出紅疙瘩了,而且會癢。「除了這種蟲,還有螞蟻,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咬的,現在每天幹活都要穿長衣長褲包起來。」阿姨說,她的同事之前噴過一次藥,噴完後有效果,不知道為什麼現在又出現了。

相關焦點

  • 萌娃在公園挖出一窩蜈蚣?專家:是馬陸 不咬人
    原標題:田安公園:萌娃挖坑挖出一窩蜈蚣?專家稱是馬陸這種像蜈蚣的蟲子叫馬陸,不咬人,但你沒事也別招惹它泉州網(微博)5月1日訊(記者 陳玲紅 王柏峰 文\圖)「田安公園專門給小朋友玩的沙坑裡有很多蜈蚣,抓都抓不完,很擔心小朋友在裡面玩會有危險。」「五一」假期第二天,有市民帶著小朋友在市區田安公園玩時碰到了這糾心的一幕。據家長反映,蜈蚣是從沙坑裡鑽出來的。
  • 鄭成功公園內"蜈蚣"成群?實為馬陸對人畜無害
    本報訊 (記者黃連茂)近日,許多市民前往市區鄭成功公園登山賞景時發現,公園內多處出現疑似蜈蚣的蟲子。市園林管理局公園綠地管理科相關負責人解釋,這種類似蜈蚣的蟲子實際上是馬陸,一般對人畜無害,市民不必擔心。
  • 鄭成功公園內「蜈蚣」成群出現?
    ,公園內多處出現疑似蜈蚣的蟲子。市園林管理局公園綠地管理科相關負責人解釋,這種類似蜈蚣的蟲子實際上是馬陸,一般對人畜無害,市民不必擔心。7日,經歷一夜秋雨後天空放晴,記者隨眾多興致勃勃的市民一道來到位於市區大坪山的鄭成功公園,從主入口廣場一路沿著人行步道登山。途中記者發現,幾名市民正在彎腰小心翼翼地觀察著什麼。湊過去一看,只見幾隻類似蜈蚣的蟲子正在木棧道上爬行。
  • 貴安公園路有大量蜈蚣?蟲子叫馬陸接觸後或過敏
    「密密麻麻的,像毛毛蟲,又像蜈蚣。」昨日上午,市民翁先生撥打福州晚報新聞熱線968800反映,他在連江貴安一帶遊玩時,被一群奇怪的蟲子嚇了一跳。  貴安人行道上的蟲子是馬陸。  ­  「人行道和草叢裡爬滿了黑色的多足蟲子。」翁先生說,據他這幾天的觀察,蟲子可能有上千隻。
  • 科普 | 蜈蚣、蚰蜒和馬陸
    在家裡,我們能偶爾見到一些長得像蜈蚣,但是腿更長,跑得也更快的小蟲子,一般被稱為錢串子或草鞋底,這種小動物就是蚰蜒(Scutigeracoleoptrata)。蚰蜒的身體比蜈蚣短而且更扁,顏色一般是灰白或者棕黃色,頭部的觸角和身體最後一節的足都特別長。因為有這麼多條大長腿,蚰蜒才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奔跑,有科學家為其測速,能達到每秒420毫米。
  • 宿舍裡爬滿「蜈蚣」 其實蟲子叫「馬陸」不咬人
    浙江在線05月30日訊昨天,金職院的劉同學致電本報《浙中城事》熱線0579-89111111: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宿舍裡出現了很多像蜈蚣一樣的蟲子,長著很多腳,碰一下身體就會捲起來,踩死了還有點臭。水槽邊最多,有的甚至爬到床上、被子上,噁心死了。
  • 馬陸不是蜈蚣
    專家解讀與地震無關紫金山上馬陸大量聚集又快速「撤退」,當了一回「快閃族」,那麼近期的異動真的與地震有關嗎?市民的種種猜測究竟有沒有理論根據?記者昨天採訪了地震專業人士和昆蟲專家。昨天下午,金陵晚報記者致電南京市地震局,工作人員樊先生表示,市民猜想馬陸的舉動是地震的先兆,這樣的想法沒有科學依據。
  • 馬陸、蚰蜒、蜈蚣你更喜歡哪一款
    馬陸、蜈蚣、蚰蜒都不是昆蟲。
  • 村民建牛圈挖出恐龍蛋化石 兩天挖出30多枚
    10月12日,鄖陽區譚山鎮西王村一村民修建牛圈時,挖出3枚恐龍蛋。地質專家聞訊趕到該村,於27日又挖出一窩30枚恐龍蛋化石。據專家初步鑑定,該地恐龍蛋屬扁圓蛋類,賦存地層為距今約1億年的白堊系上統時期。昨日,記者來到西王村,採訪了恐龍蛋化石發現的經過和幕後故事。開山建牛圈 驚現恐龍蛋發現恐龍蛋化石的地方叫寨溝。
  • 紫金山馬陸集體出動,市民懷疑跟地震有關
    一種長期在紫金山密林潮溼陰暗的環境中隱居,多在夜晚出動的節肢類土壤動物——馬陸,前段時間活動突然有些異常。不少在紫金山晨練的市民觀察到了這一異常現象,他們告訴記者,以前只在樹林深處偶爾才會看到這種類似蜈蚣的小蟲,前段時間,在紫金山突然隨處可見,不僅是樹林裡,甚至車輛行人頗密的馬路上、石板上都有,一不小心就會踩死一隻。
  • 福州南江濱公園沙灘上「蜈蚣」橫行!嚇哭許多小朋友...
    「蜈蚣」給嚇哭了!「滑梯下面都是『蜈蚣』!問了公園的工作人員,說是從周圍的草叢裡爬出來的!好多腳,太嚇人了!」987記者超藝將翁小姐拍到的圖片發給了福州市園林局綠化工程處負責病蟲害防治的工程師陳先生,陳工看過圖片表示,這種蟲子其實不是蜈蚣,學名叫「馬陸」,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千足蟲或者叫百足蟲
  • 眉山洞穴發現細長馬陸,像極「地獄蜈蚣」,初判是新物種
    在更深的地方,燈光照過去發現一片「珠簾」,像是《阿凡達》電影裡發光的枝條,趙力介紹,這是幽簾蟲在四川系首次發現,也是國內首次拍到其視頻。「地獄蜈蚣」 初判系新物種 「裡面大約有三層,走一段就要垂直往下。」
  • 金職院寢室樓小蜈蚣成災?原來是馬陸(千足蟲)作怪
    金職院真的鬧蟲災了,好多地方都有這樣的小蜈蚣,它們還沿著牆,擺動著它們那無數的小腳。  昨天中午,記者來到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公寓查看。  住在女生公寓的小吳說,寢室發現類似蜈蚣一樣的小蟲是幾天前的事了,小蟲子在地上爬,外牆面上也有,她有一天早上曬被子的時候看到過。小吳的說法也得到了網友@我在陌陌的證實。她在網上回覆說,就是那些蟲子在寢室裡,密密麻麻的。
  • 被蜈蚣咬傷還是有一定風險的,醫生建議這樣處理
    有的是帶毒的蜈蚣,有的卻是吃素不咬人的馬陸,還有長著細長腳的蚰蜒(yóu yán)。絕大多數市民都會被它們的醜陋長相嚇到。今天的《談天說地》,就來聊聊這些百足蟲。蚰蜒的腳很細很長 馬陸腳最多 蚰蜒跑得快 省林業科學院的宋海天老師介紹,馬陸和蜈蚣在福州市區比較常見
  • 蜈蚣不是千足蟲
    少棘蜈蚣,杭州常見蜈蚣種類,每個體節有一對步足。同樣是腿兒多,馬陸走得慢,蜈蚣走得快,遇到危險馬陸蜷起來,蜈蚣走為上,唇足綱的另一類動物蚰蜒,溜得更快。馬陸吃落葉,蜈蚣則是威猛的獵手,氣質迥異。蜈蚣和蚰蜒能用手摸嗎?想想那一對有鋒利的毒爪的顎足就罷了吧。這是一隻受傷的蜈蚣,爬行緩慢,為了比對它的大小,手從它爬行方向的反方向靠近拍下了照片,不然,保持距離,不要把蜈蚣誤認作馬陸而徒手去抓!
  • 世界上最大的蜈蚣有多大?被蜈蚣咬了如何處理?
    說起最大的蜈蚣,許多小夥伴首先想到的就是遠古蜈蚣蟲。這是一種生活在石炭紀的巨型生物,根據已發現的化石看,它的體長可達3米,是迄今為止地球上已發現的最大的節肢動物。因此,遠古蜈蚣蟲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蜈蚣。但是,遠古蜈蚣蟲學名巨型馬陸,是一種體型龐大的馬陸,並不是蜈蚣。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蜈蚣和馬陸的區別了。
  • 方舟生存進化古馬陸馴服食物介紹
    很多小夥伴都不知道,下面18183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方舟生存進化古馬陸馴服食物介紹,一起和小編來看看吧! 古馬陸馴服食物介紹 【簡介和外觀】 古馬陸看起來很像蜈蚣,所以玩家也叫它蜈蚣,它全身覆蓋著堅硬的鱗甲,鱗甲呈刀片狀,屬於無脊椎生物,主要棲身在很深的洞穴中
  • 長春路上,馬陸綿延數百米
    李世平副教授觀看後表示,這種怪蟲是馬陸的一種,俗稱「千足蟲」。馬陸緣何白天現身?是被悶熱天氣逼出來的「馬陸不是喜歡晝伏夜出嗎?大白天爬到路面上來幹嗎?」胡先生說,馬陸在農村被稱為「騷氣娘子」,比路上見到的要大一半還多,且白天基本見不到。
  • @吃貨們,馬陸葡萄主題公園採摘節開啟!內附各種購買方式
    @吃貨們,馬陸葡萄主題公園採摘節開啟!京蜜採摘注意馬陸葡萄主題公園門票:30元/張在售葡萄價格:40元/斤自採葡萄價格:35元/斤地址:馬陸鎮大治路29號公交:嘉定101路馬陸葡萄主題公園站可達停車指南:停車位充足,
  • 【東邪圖鑑】"移動的珠寶" ··· 常見千足蟲/馬陸(Millipede)完全圖鑑
    如何區分馬陸與蜈蚣? 答:兩者最大的區別是馬陸每一個體節兩對足,蜈蚣則每節一對足。另外馬陸多圓柱體型,蜈蚣多扁平體型;馬陸普遍較小,而蜈蚣個體較大...(包括腳,其它種厚甲馬陸的腳多為白色),背脊、身上兩側各有一列淡黑色的斑帶,部圓滑無明顯尖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