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怎麼這麼多怪蟲?」昨日上午,長春路上不少遊客驚呼。零零星星地爬在路上、延綿了數百米的怪蟲,讓他們驚訝不已。揚大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專家表示,這種怪蟲是馬陸的一種,之所以白天出現大搬家,是受悶熱高溫天氣影響所致,高溫天氣,「五毒」也活動頻繁。
路上是什麼怪蟲?
一種馬陸,俗稱「千足蟲」
昨天,長春路上,不少前往瘦西湖遊玩的遊客被路上的怪蟲驚嚇。「早晨比較多,騎車過去『咯吱咯吱』響,不少被軋死。」住在城北堡城村的胡先生向記者反映,早晨他經過時,發現那麼多怪蟲爬在路上,感到很吃驚。「如螞蟻搬家一樣,一個接一個,零零星星延綿好幾百米。」胡先生說,他之前從沒見過有這種蟲子,詢問了幾個遊客,也多稱辨認不出是什麼蟲,身子不是很長,卻全身長滿了腳。
接到反映後,記者趕到長春路上時,仍能見到不少遊客圍觀。記者看到,這種蟲呈黑褐色、身體長約1—2釐米,體形長圓,有頭和軀幹兩部分,軀幹有許多體節,多足,頭上還長有一對粗短的觸角。
隨後,記者捉了幾隻前往揚大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求助。李世平副教授觀看後表示,這種怪蟲是馬陸的一種,俗稱「千足蟲」。
馬陸緣何白天現身?
是被悶熱天氣逼出來的
「馬陸不是喜歡晝伏夜出嗎?大白天爬到路面上來幹嗎?」胡先生說,馬陸在農村被稱為「騷氣娘子」,比路上見到的要大一半還多,且白天基本見不到。
對於胡先生的疑惑,李世平副教授解釋,馬陸確實是喜歡晝伏夜出,而胡先生在農村見過的那種馬陸,是屬揚州比較多的一種,體形等比較大。
「現在應處於繁殖時期,顯得有些多。」李世平分析,馬陸白天爬上馬路集體遷移,與天氣有關,溼度大、溫度高、天氣悶時,可能繁殖得太快,原本生長的地方缺少食物,便集體遷移,或是因悶熱天氣泥層缺氧而出來透氣。
「這應屬馬陸應對悶熱天氣的正常現象,市民不必擔心。」李世平說,綠化帶等陰溼的地方,常有馬陸的存在。
【教您防治】
毒蟲猖獗
保持室內清潔乾燥
「馬陸雖不咬人,但其身上的毒氣對人的皮膚也有傷害。」據介紹,悶熱天氣中,周末外出遊玩的市民,遇到奔爬的蟲子時,不要直接用手去捉,以免捕捉中遭遇不測。
「梅雨時節,不少昆蟲和一些節肢動物繁殖加快。」李世平介紹,如臭蟲、跳蚤、蝨、蟎、蚊、疥蟲、蠓、馬陸、蚰蜒、螳螂、蜈蚣等都有可能潛伏在家中某些陰暗潮溼的地方。
而對於民間常說的蠍子、蛇等「五毒」,李世平表示,悶熱時節,蠍子等活動也開始猖獗,居民應注重環境衛生,及時清除室內外碎石、垃圾等,並保持室內乾燥。
對於蜈蚣的防治方法,專家表示,在門口、窗口及有可能爬入蜈蚣處撒石灰粉;雄黃水或敵敵畏的稀釋溶液,在屋內地面和角落噴灑以後,閉門至少半日,用艾蒿燻屋子。
另外,如果市民在外出遊玩中,被蚊蟲叮咬,皮膚損害不嚴重時,可口服抗組胺藥,外搽爐甘石洗劑或者皮炎平、無極膏等。如果皮膚損害比較嚴重,應該去醫院診治,以免耽誤病情。
記者 孟儉
作者:孟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