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陸出動,半數被「曬死」

2020-11-22 搜狐網

  金陵晚報報導家住漢中門附近某小區的馬女士昨天給金陵晚報打來熱線電話稱:上午9點鐘左右,小區靠南邊一處草坪附近的硬質路面上,突然出現了集體出動的「馬陸」。尤其是草坪和水泥地面的交界處,大約有半米左右的寬度,近百米左右的長度,一不小心就會踩死一隻。

  小區南邊密度特大

  接到熱線後,記者趕往該小區調查,發現情況和馬女士說的基本一致,在漢中門附近的這處小區的最南邊,最靠近漢中門大橋的這一面,馬陸的密度突然間增大,大約兩個平方米左右面積約有數百隻,遠遠看這一小片地域,黑壓壓的。

  馬女士說,前天就發現了,還沒太在意,昨天,早晨出來晨練又發現了,而且覺得更嚴重了,密度挺大,覺得這個現象太意外了,有些異常。

  一到中午死了大半

  馬女士說,從沒想到小區的花園裡能生活著這麼多的馬陸,自己也是六十多歲的人了,似乎從來沒見過它們這樣大舉出動,密密麻麻的,好像一下子全從地底下鑽了出來,跑到了人面前,覺得特別突兀,有點接受不了。

  時至中午,記者發現,馬陸出動的「規模」已不那麼浩大,由於午間的太陽熱得灼人,只有幾隻小蟲仍有生命力,在慢慢蠕動,大多數的馬陸早已被曬得蜷成了一團,已經死了。

  去年八月曾出動過

  馬女士說,自己在去年8月份的時候,也曾經在金陵晚報上看到過紫金山的馬陸異常地集體行動,如果不是天氣異常,就有可能是尋偶交配,甚至民間還有不少人認為是地震的先兆。

  不過,她一直都認為這種多足節肢類的馬陸可能只有在紫金山這樣的密林裡才會大規模的存在,通常會在炎熱的夏季,陰雨來臨前才會出現,最近幾天都是好天氣,喜溼的它們竟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半天的工夫死掉大半,不知道它們這樣「集體赴死」究竟為了什麼?

  專家解釋背後原因

  馬陸在乾燥的時候的確不太容易被發現,一般來說,它們是一種喜陰溼的動物,很少會在乾燥的地區集體出動。據了解,通常只有在陰雨的背景下,它們才會從棲息的環境中跑到硬質地面上。

  南京師範大學的生命科學院的蔣國芳告訴記者,挖地鐵、打樁的震動,馬陸由淺層地表感知到這種震動的話,是可能出動的,但是這需要視馬陸出沒的地點和地鐵地樁地點的遠近來判斷,更有可能的原因是近期天氣比較異常,馬陸感知到了這種異常,促成了它們的集體出動。王君於飛

  馬陸:一蟲分飾兩角

  金陵晚報報導

  馬陸因不能關閉氣門來保存水分,故喜歡在黑暗、潮溼的地方活動,以避免被陽光曬乾。馬陸在自然界,靠吃灰和腐爛的植物為生,與蚯蚓在自然生態裡「扮演」相同角色,大量出現不會損害植物,大多數情況下是幫助落葉腐爛化成「肥料」。

  但是,馬陸一旦離開自然界,進入人們的生活中,就會異常兇猛,變成「魔鬼般的害蟲」,一般會危害盆栽花卉和植物的幼根、幼葉,使受害株枯萎或分枝不正常,形成的傷口容易被病菌侵入造成病害。而馬陸一旦接觸人體,就會使人體產生嚴重過敏,疼癢不止。因為馬陸群集性非常強、遷移性快,群集向四周擴散蔓延,因此防治難度非常大。

相關焦點

  • 紫金山馬陸集體出動,市民懷疑跟地震有關
    家住陶谷新村的尹先生猜測,「現在想想,如果說不是地震的影響,那就解釋不太通了,前段時間,南京周邊不少地區發生了小震,安徽的那場地震,南京不少地區的居民也感覺到了,馬陸是一種在地表層活動的小蟲,對地殼的「震蕩」肯定異常敏感,算算時間,兩個星期前正好是7月21日左右,所以我們都分析,馬陸這次在南京集體異常出動事件,估計和7月21日安徽地震給南京帶來的那次輕微的震感有關,你看震感過後,出動的小蟲一下子就又不見了
  • 南京紫金山馬陸大規模出動 專家:天悶出來透氣
    馬陸集體出動。武家敏 攝  東方網5月8日消息:長期在南京紫金山密林中「隱居」,多在夜晚出動的蟲子馬陸,昨天突然出現了異常,大白天在山道上隨處可見。南京市地震局昨天也接到不少電話,有市民說:「聽說馬陸對地震很敏感,是不是地震先兆啊?」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馬陸大規模出動?記者昨天進行了採訪。  市民報料:馬陸突然變多,是不是地震前兆?
  • 能捲成球的馬陸來了! | 肆養上新
    我國古代有句成語: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裡的百足之蟲並不是現代所說的百足蟲蜈蚣,而是另一種腳也特別多的物種——那就是馬陸。
  • 馬陸(千足蟲)有毒嗎?怎麼快速徹底消滅它們?
    在農村地區馬陸比較常見,記得有一次到奶奶家玩,當時就發現它爬到我的腳上,當時以為是蜈蚣把我嚇的。那麼馬陸有毒嗎?怎麼快速徹底消滅它們呢?為大家介紹如下:一、馬陸介紹1.馬陸又叫什麼?馬陸又叫千足蟲、千腳蟲、秤桿蟲、香菸蟲等稱號。2.馬陸喜歡吃什麼食物?馬陸喜歡吃落葉、腐木以及各種瓜果蔬菜。
  • 馬陸的防治方法
    馬陸能噴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熱帶雨林中的馬達加斯加猩紅馬陸噴出的液體能使人雙目片刻失明。馬陸在世界上約10000種。世界上最大的千足蟲是非洲巨人馬陸,可達38釐米長,身圍直徑有4釐米。身體黝黑光亮,被觸碰後,它的身體會扭轉成螺旋形。
  • 馬陸不是蜈蚣
    專家解讀與地震無關紫金山上馬陸大量聚集又快速「撤退」,當了一回「快閃族」,那麼近期的異動真的與地震有關嗎?市民的種種猜測究竟有沒有理論根據?記者昨天採訪了地震專業人士和昆蟲專家。昨天下午,金陵晚報記者致電南京市地震局,工作人員樊先生表示,市民猜想馬陸的舉動是地震的先兆,這樣的想法沒有科學依據。
  • 奔奔蟲控|春天馬陸出沒惹人厭,如何防治馬陸?
    馬陸一般晝伏夜出,多會棲息在潮溼耕地、或枯枝落葉堆、瓦礫、石堆下,行動緩慢,常成群遊行。馬陸擁有生殖孔1對,在第2對足基部。植食性,多食腐殖質,有時也損害農作物。當受驚動時,身體常捲曲成盤狀。二、馬陸的習性馬陸性喜陰溼,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層、土塊、方塊下面,或土縫內,一般白天潛伏,晚間活動。如遇到危害或馬陸受到觸碰時,會將身體捲曲成圓環形,呈「假死狀態」,間隔一段時間後,復原活動。馬陸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莖、嫩葉。
  • 《方舟生存進化》手遊怎麼馴服古馬陸 古馬陸馴服攻略
    外觀:古馬陸是方舟島上的一種噩夢般的巨型無脊椎動物,它比兩個成年男人還長,這種巨大... 方舟生存進化手機版古馬陸怎麼馴服?很家不是太清楚,所以小編整理出來了相關攻略,感興趣的小夥伴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害蟲「馬陸」襲擊佛坪
    害蟲馬陸。(資料照片)  本報漢中訊(記者張紅中)佛坪縣陳家壩鎮近日遭到害蟲馬陸侵襲,當地政府部門正在全力組織人員進行防控。  6月18日下午,佛坪縣陳家壩鎮一位村民給記者打來電話稱,村民的房屋內、田地裡到處都是怪蟲蟲,有些還爬進了衣櫃。
  • 用螢光區分馬陸
    圖中馬陸的學名是Pseudopolydesmus caddo,屬於帶馬陸目,它的生殖器在紫外光下發出發出明亮的光線。圖片來源:斯特凡妮·韋爾,菲爾德博物館通常我們很難分辨不同類型的馬陸。不過,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一些馬陸卻顯示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特徵:它們的生殖器會發出明亮的光線。斯特凡妮·韋爾(Stephanie Ware)是美國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位於芝加哥市)的研究助理,她和同事就用這種奇特的螢光法辨別了許多不同類型的節肢動物。在準備好配有紫外閃光燈的照相機後,韋爾拍下了馬陸閃閃發光的「生殖肢」——專門用於交配的附肢。
  • 宿舍裡爬滿「蜈蚣」 其實蟲子叫「馬陸」不咬人
    水槽邊最多,有的甚至爬到床上、被子上,噁心死了。  多足蟲「圍攻」女生宿舍,同學們嚇壞了  小劉的宿舍靠近圍牆,再遠一點就是一片山坡,比較潮溼。  「我們這邊的宿舍都有這樣的蟲子,每天早上出現得特別多,其他時間少一點,位於陽臺的水槽裡最多。」
  • 溫州路邊現大量馬陸 專家稱或與天氣變化有關
    動物專家稱,這並非蜈蚣,而是一種叫「馬陸」的千足蟲,如此現象可能與最近天氣多變及附近草叢被施農藥有關。  昨天,讀者沈先生向記者反映,稱龍灣區府大樓附近的一條馬路上出現了很多「蜈蚣」,「非常嚇人,這裡以前從沒發現這種現象,這次為什麼會來了這麼多『蜈蚣』?」
  • 甌海大道驚現蟲子集結 專家稱是「馬陸」無毒性
    甌海大道驚現蟲子集結 專家稱是「馬陸」無毒性2010年06月08日 09:13:06來源:溫州都市報核心提示:專家稱,這是馬陸,俗稱「千足蟲」「百足蟲」,無毒性,大規模出現是天氣悶熱所致,根本不是自然災害的前兆。
  • 馬陸的生物學特性及防治
    軀幹近20節,第1節與頭部癒合,第2~4節各有1對步足和1對氣孔,自第5節開始,各有2對步足和2對氣孔。一般在第5、7、9、10、12、13、15~19節兩側各有臭腺孔1對。從發生看,成倍的步足和氣孔,是由於2個體節癒合的結果。馬陸之生殖腺開口於第三體節之腹面中央,行體內受精,雄體以位於第七體節處之生殖腳傳送精液入雌體。生態習性:馬陸性喜陰溼。
  • 馬陸的天敵是什麼?
    馬陸別稱千足蟲、千腳蟲、秤桿蟲等,為節肢動物門倍足綱動物,長約20~35毫米,暗褐色,背面兩側和步肢赤黃色,能噴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熱帶雨林中的馬達加斯加猩紅馬陸噴出的液體能使人雙目片刻失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馬陸的天敵是什麼吧!
  • 科普 | 蜈蚣、蚰蜒和馬陸
    這個類群主要有三種動物:蜈蚣、蚰蜒和馬陸。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些好多腳的傢伙。多足動物是最早由水登陸的一個類群,目前的化石證據表明,在距今4.2億多年前的志留紀多足動物的祖先就已經作為第一批登陸的動物,在陸地上開闢新天地,而到了石炭紀,有一種巨型多足動物可以長到3米長,是當時陸地上最大的動物之一,而它們的子孫後代,依舊在世界各地繁衍生息。
  • 長春路上,馬陸綿延數百米
    揚大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專家表示,這種怪蟲是馬陸的一種,之所以白天出現大搬家,是受悶熱高溫天氣影響所致,高溫天氣,「五毒」也活動頻繁。路上是什麼怪蟲?一種馬陸,俗稱「千足蟲」昨天,長春路上,不少前往瘦西湖遊玩的遊客被路上的怪蟲驚嚇。「早晨比較多,騎車過去『咯吱咯吱』響,不少被軋死。」
  • 蟠馬陸怎麼養,餵什麼?獨家分享乾貨
    蟠馬陸,拉丁文:Oniscomorpha,與球馬陸同屬倍足綱。區別於球馬陸,球馬陸體節12節,縮成球能看到12節,蟠馬陸13節,縮成球能看到12節,觸角念珠狀,蟠的體型大多比球大。據說最大的蟠馬陸能長到9cm(國外品種),我國通常的蟠馬成體為2釐米左右。
  • 狐蝠群在睡覺中卻被曬成「中暑」,被活活曬到脫水而亡!
    都知道蝙蝠是穴居性的,白天一般躲在掛在洞穴牆壁上,最近在澳洲掛在高樹下的狐蝠群卻非常不好過,因為遇到反常的高溫,狐蝠群在睡覺中卻被曬成
  • 千足蟲(馬陸)是什麼?怎樣殺滅它?
    1.千足蟲(馬陸)是什麼?千足蟲(馬陸)也叫千足蟲、千腳蟲、秤桿蟲,被觸碰後,它的身體會扭轉成螺旋形,能噴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熱帶雨林中的馬達加斯加猩紅千足蟲(馬陸)噴出的液體能使人雙目片刻失明,在世界上約10000種。一般雌蟲可以長750隻腳,是世界上腳最多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