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馬陸,拉丁文:Oniscomorpha,與球馬陸同屬倍足綱。區別於球馬陸,球馬陸體節12節,縮成球能看到12節,蟠馬陸13節,縮成球能看到12節,觸角念珠狀,蟠的體型大多比球大。據說最大的蟠馬陸能長到9cm(國外品種),我國通常的蟠馬成體為2釐米左右。飼養經驗分享總結下來主要就是以下幾點:
一、首先食物
蟠馬是食腐性生物,一般以腐殖土為食,但也不是所有腐殖土都吃,深層次過腐的是不吃的,因為過腐的對於蟠來說也沒什麼營養了。其次腐土種類主要是闊葉樹葉和一些雜草灌木腐葉。聽說其中還包涵真菌種類,未實驗過,不多做評論。
將合適的腐殖土倒入飼養盒中,腐殖土需略潮,但也不能太溼。最好就是手捏能成團,但不要捏出水來。然後上覆水苔放入盒中注意將水苔根部向下,每天早晚噴水,噴水多少根據飼養品種而定,一般就品種而言體型越大就越喜溼。
本人所養的這種蟠成體2釐米左右,每次噴水壓4-5次,水份剛好在水苔上,不滴到腐殖土為宜。
這種體型大些,成體2釐米以上,就喜溼些,噴水在讓一部分水淋到土裡,但也不能太多積水。
腐殖土餵食情況,大概4升腐殖土,餵食100隻左右蟠馬,剛換食15天左右,就已經吃的差不多了,基本都是糞便了。
腐殖土外,平時可以適當的餵一些腐木,品種也是一些無油的闊葉木,顏色越黑越好。
投餵一分鐘
五分鐘
十分鐘
可見蟠馬對腐木還是喜歡的。並且對越腐的越喜歡,黑色的有6隻在食用,而還有點白的只有1隻在食用。
二、解決了食物的問題,接下來就是溫度和溼度。
在沒有準確的數據時,我們在飼養中溫度儘量參考原產地的溫度
我所飼養的兩種蟠中都沒有額外調節溫度,當地溫度0-30。冬天溫度低於5度時,有部分死亡,夏天死亡少,有部分在換土時摔傷導致死亡(在這裡提醒蟲友,養蟠或是球馬最好就大的飼養盒,一方面少換土減少死亡另一方面下文再討論)。也不排除有天氣原因,因為有的蟠還是身體完好的。
所以得出以上兩種蟠的適合溫度為5-25度為宜。
溼度按上面所說,每天噴水兩次,最少也一天一次。噴在水苔上,因為蟠馬的水分是從水苔上攝取。
如果將蟠馬放在乾燥的環境下,一般活不過兩天,所以水對蟠來說很重要。
然後就是避免陽光直射,也要避免完全黑暗。理想點的地放就是放在房間或客廳。太陽射不到,又能有些光亮。忌陽臺和地下室。
三、除了溫溼度,還有一點需要我們注意,那就是飼養空間。
大空間除了能解決換土問題外還能提供蟠馬更多的活動空間,或許了解一點蟠馬陸的會覺得奇怪,在觀察蟠馬裡都不怎麼動,為何要大空間。其實蟠馬是夜行動物,它夜裡活動的時間要比白天多的多,甚至一晚上都在尋找詩和遠方。所以我們就不得不提供一個大空間給它,太小的空間容易發生暴斃,這也是很多朋友說蟠馬不好養,容易死的原因之一。那麼多大的空間合適的,我的建議是最少面積20cm*20cm,高度10cm以上。無論你是養一隻或是幾隻,空間都不要小於這個。
以上為本人的一些薄見,有錯誤或不足之處請指出,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