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陸的天敵是什麼?

2020-12-02 土地資源網

馬陸別稱千足蟲、千腳蟲、秤桿蟲等,為節肢動物門倍足綱動物,長約20~35毫米,暗褐色,背面兩側和步肢赤黃色,能噴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熱帶雨林中的馬達加斯加猩紅馬陸噴出的液體能使人雙目片刻失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馬陸的天敵是什麼吧!

鳥類

鳥類一般指鳥綱,為脊椎動物亞門的一綱,分為遊禽、涉禽、攀禽、走禽、猛禽、鳴禽六大類。鳥類的食性可分為食肉、食魚、食蟲和食植物等類型,還有很多居間類型和雜食類型,有些種類的食性因季節變化、食物多寡、棲息地特點以及其他條件而異。

螞蟻

螞蟻是一種昆蟲,種類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種,我國境內已確定的螞蟻種類有600多種。壽命很長,工蟻可生存幾星期至3~10年,蟻后則可存活幾年甚至十年,一個蟻巢在1個地方可生長几年甚至十幾年,需要注意的是白蟻不屬於螞蟻。

粉蟎

粉蟎是國內常見的一種對儲藏物造成質和量上很大的損失害蟲,為粉蟎科一類蟎蟲的通稱,個體較小、種類繁多、生境廣泛,可在儲藏物中大量的孳生,主要以植物或動物的有機殘屑為食,但以儲藏物中的儲糧、乾果、毛皮等為主。

螢火蟲

螢火蟲為螢科昆蟲的通稱,全世界約2000種,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各地皆有分布,尤以南部和東南沿海各省居多。水棲螢火蟲的幼蟲吃螺類,貝類和水中的小動物,而陸棲的螢火蟲幼蟲則以蝸牛、蛤蝙為食物,有些種類會捕食蛆叫和昆蟲等小動物。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土地資源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馬陸(千足蟲)有毒嗎?怎麼快速徹底消滅它們?
    在農村地區馬陸比較常見,記得有一次到奶奶家玩,當時就發現它爬到我的腳上,當時以為是蜈蚣把我嚇的。那麼馬陸有毒嗎?怎麼快速徹底消滅它們呢?為大家介紹如下:一、馬陸介紹1.馬陸又叫什麼?馬陸又叫千足蟲、千腳蟲、秤桿蟲、香菸蟲等稱號。2.馬陸喜歡吃什麼食物?馬陸喜歡吃落葉、腐木以及各種瓜果蔬菜。
  • 千足蟲(馬陸)是什麼?怎樣殺滅它?
    1.千足蟲(馬陸)是什麼?千足蟲(馬陸)也叫千足蟲、千腳蟲、秤桿蟲,被觸碰後,它的身體會扭轉成螺旋形,能噴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熱帶雨林中的馬達加斯加猩紅千足蟲(馬陸)噴出的液體能使人雙目片刻失明,在世界上約10000種。一般雌蟲可以長750隻腳,是世界上腳最多的動物。
  • 奔奔蟲控|春天馬陸出沒惹人厭,如何防治馬陸?
    是什麼蟲子?該如何防治呢?」其實這種昆蟲叫做馬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千足蟲或者千腳蟲。一、什麼是馬陸馬陸屬於節肢動物門,多足亞門,倍足綱,體節組成。一般長約20~35毫米,暗褐色,背面兩側和步肢赤黃色。頭部有觸角1對,大顎1對,小顎1對,眼為聚眼,軀幹近20節。
  • 馬陸的防治方法
    馬陸能噴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熱帶雨林中的馬達加斯加猩紅馬陸噴出的液體能使人雙目片刻失明。馬陸在世界上約10000種。世界上最大的千足蟲是非洲巨人馬陸,可達38釐米長,身圍直徑有4釐米。身體黝黑光亮,被觸碰後,它的身體會扭轉成螺旋形。
  • 馬陸不是蜈蚣
    專家解讀與地震無關紫金山上馬陸大量聚集又快速「撤退」,當了一回「快閃族」,那麼近期的異動真的與地震有關嗎?市民的種種猜測究竟有沒有理論根據?記者昨天採訪了地震專業人士和昆蟲專家。昨天下午,金陵晚報記者致電南京市地震局,工作人員樊先生表示,市民猜想馬陸的舉動是地震的先兆,這樣的想法沒有科學依據。
  • 紫金山馬陸集體出動,市民懷疑跟地震有關
    他告訴記者,兩個星期前,自己帶女兒去江寧的方山,一路上就碰到了馬陸集體出動,不用彎腰找,一平方米的地方就橫著兩三隻,密度大得不得了,自己的小女兒見到都害怕,都不肯去方山了。看記者在靈谷寺旁的樹林裡尋找,他好心地指點,據他觀察,這片林子還不夠陰涼也不夠潮溼,並不是馬陸最喜歡的環境。果然,記者在這個地方「掘地三尺」,也只挖出了一些蚯蚓,並沒有見到馬陸的身影。
  • 馬陸出動,半數被「曬死」
    時至中午,記者發現,馬陸出動的「規模」已不那麼浩大,由於午間的太陽熱得灼人,只有幾隻小蟲仍有生命力,在慢慢蠕動,大多數的馬陸早已被曬得蜷成了一團,已經死了。  去年八月曾出動過  馬女士說,自己在去年8月份的時候,也曾經在金陵晚報上看到過紫金山的馬陸異常地集體行動,如果不是天氣異常,就有可能是尋偶交配,甚至民間還有不少人認為是地震的先兆。
  • 長春路上,馬陸綿延數百米
    揚大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專家表示,這種怪蟲是馬陸的一種,之所以白天出現大搬家,是受悶熱高溫天氣影響所致,高溫天氣,「五毒」也活動頻繁。路上是什麼怪蟲?一種馬陸,俗稱「千足蟲」昨天,長春路上,不少前往瘦西湖遊玩的遊客被路上的怪蟲驚嚇。「早晨比較多,騎車過去『咯吱咯吱』響,不少被軋死。」
  • 《方舟生存進化》手遊怎麼馴服古馬陸 古馬陸馴服攻略
    外觀:古馬陸是方舟島上的一種噩夢般的巨型無脊椎動物,它比兩個成年男人還長,這種巨大... 方舟生存進化手機版古馬陸怎麼馴服?很家不是太清楚,所以小編整理出來了相關攻略,感興趣的小夥伴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害蟲「馬陸」襲擊佛坪
    害蟲馬陸。(資料照片)  本報漢中訊(記者張紅中)佛坪縣陳家壩鎮近日遭到害蟲馬陸侵襲,當地政府部門正在全力組織人員進行防控。  6月18日下午,佛坪縣陳家壩鎮一位村民給記者打來電話稱,村民的房屋內、田地裡到處都是怪蟲蟲,有些還爬進了衣櫃。
  • 科普 | 蜈蚣、蚰蜒和馬陸
    如果這個類群的動物需要穿鞋,那它們什麼都幹不了了,每天就是穿鞋和脫鞋兩件事兒。這個類群主要有三種動物:蜈蚣、蚰蜒和馬陸。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些好多腳的傢伙。要說腿最多的,還得說是馬陸,蜈蚣和蚰蜒跟它比起來,簡直那就沒幾條腿兒,這倆傢伙每個體節上只有一對足,而馬陸每個體節上有兩對足,故而分類學上被劃為「倍足綱」。
  • 用螢光區分馬陸
    圖中馬陸的學名是Pseudopolydesmus caddo,屬於帶馬陸目,它的生殖器在紫外光下發出發出明亮的光線。圖片來源:斯特凡妮·韋爾,菲爾德博物館通常我們很難分辨不同類型的馬陸。不過,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一些馬陸卻顯示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特徵:它們的生殖器會發出明亮的光線。斯特凡妮·韋爾(Stephanie Ware)是美國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位於芝加哥市)的研究助理,她和同事就用這種奇特的螢光法辨別了許多不同類型的節肢動物。在準備好配有紫外閃光燈的照相機後,韋爾拍下了馬陸閃閃發光的「生殖肢」——專門用於交配的附肢。
  • 方舟生存進化古馬陸馴服食物介紹
    方舟生存進化古馬陸喜歡吃什麼?
  • 救命的臭味:鳥獸為什麼不敢吃馬陸?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小朋友們,你最討厭的味道是什麼?今天我帶大家來認識一種味道特別的動物——馬陸。馬陸喜歡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馬陸怎麼保護自己不被禽鳥類捕食?馬陸是通過什麼部位分泌特殊物質的?科普知識點馬陸,又稱千足蟲,倍足綱,陸生節肢動物,身體呈圓長形,是由黑色、黃色相間的體節所構成,頭部有一對觸角,每對體節有兩對纖細的黑腳。品種很多,體型最大可長達三四十釐米,最小的僅兩毫米。
  • 馬陸的生物學特性及防治
    軀幹近20節,第1節與頭部癒合,第2~4節各有1對步足和1對氣孔,自第5節開始,各有2對步足和2對氣孔。一般在第5、7、9、10、12、13、15~19節兩側各有臭腺孔1對。從發生看,成倍的步足和氣孔,是由於2個體節癒合的結果。馬陸之生殖腺開口於第三體節之腹面中央,行體內受精,雄體以位於第七體節處之生殖腳傳送精液入雌體。生態習性:馬陸性喜陰溼。
  • 南京紫金山馬陸大規模出動 專家:天悶出來透氣
    馬陸集體出動。武家敏 攝  東方網5月8日消息:長期在南京紫金山密林中「隱居」,多在夜晚出動的蟲子馬陸,昨天突然出現了異常,大白天在山道上隨處可見。南京市地震局昨天也接到不少電話,有市民說:「聽說馬陸對地震很敏感,是不是地震先兆啊?」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馬陸大規模出動?記者昨天進行了採訪。  市民報料:馬陸突然變多,是不是地震前兆?
  • 馬陸、蚰蜒、蜈蚣你更喜歡哪一款
    所以只認蟲的PhD.Z就想擼一擼這三種我們最常見的長腿偶爸們的關係,沒想到資料少的可憐,尤其是蚰蜒,竟然只有百度百科還有點不知真假的資料,國家知網上只有一篇勁爆的不知什麼鬼的是在另外想不出來腿多和好色有什麼關係?難道是因為它在這三種腿多的偶爸裡面腿最長??
  • 蟠馬陸怎麼養,餵什麼?獨家分享乾貨
    蟠馬陸,拉丁文:Oniscomorpha,與球馬陸同屬倍足綱。區別於球馬陸,球馬陸體節12節,縮成球能看到12節,蟠馬陸13節,縮成球能看到12節,觸角念珠狀,蟠的體型大多比球大。據說最大的蟠馬陸能長到9cm(國外品種),我國通常的蟠馬成體為2釐米左右。
  • 鼠婦,球鼠婦,球馬陸,蟠馬陸的區別
    球馬陸觸角細長,多呈彎折壯,位於頭部中央,第三節與第六節較長。蟠馬陸觸角位於頭部兩側,短粗,除最後一節略大外其他節大小相近,似念珠狀,一般都是「可導」的,不會輕易去彎折。4.頭部。      球馬陸的頭部比較突出,呈球形;而蟠馬陸的頭部與身體是渾然一體的,面部比較扁平。附:球馬陸與蟠馬陸的飼養十分困難,即使正常進食也可能由於各種其他原因(溫度、溼度、心態等)暴斃,極其不推薦捕捉或購買。
  • 專家:是馬陸 不咬人
    專家稱是馬陸這種像蜈蚣的蟲子叫馬陸,不咬人,但你沒事也別招惹它泉州網(微博)5月1日訊(記者 陳玲紅 王柏峰 文\圖)「田安公園專門給小朋友玩的沙坑裡有很多蜈蚣,抓都抓不完,很擔心小朋友在裡面玩會有危險。」「五一」假期第二天,有市民帶著小朋友在市區田安公園玩時碰到了這糾心的一幕。據家長反映,蜈蚣是從沙坑裡鑽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