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馬陸集體出動,市民懷疑跟地震有關

2021-01-18 搜狐網

  【金陵晚報報導】

  特殊熱線突然變多跟地震有關?一種長期在紫金山密林潮溼陰暗的環境中隱居,多在夜晚出動的節肢類土壤動物——馬陸,前段時間活動突然有些異常。不少在紫金山晨練的市民觀察到了這一異常現象,他們告訴記者,以前只在樹林深處偶爾才會看到這種類似蜈蚣的小蟲,前段時間,在紫金山突然隨處可見,不僅是樹林裡,甚至車輛行人頗密的馬路上、石板上都有,一不小心就會踩死一隻。南林大一位正在進行紫金山土壤生態調查的研究生告訴記者:「我前段時間進行採樣的時候,也發現了這個現象,好像所有的馬陸都提前約好似的,幾乎在同一時間從樹木深處爬到了『人間』。但緊接著,好像又突然不見了,真是挺奇怪的。」市民李永輝老先生說:「我聽說馬陸這種動物對地震很敏感,大家都說異常出動跟地震有關係,前幾天安徽和東北相繼有地震發生,是不是真的是地震來臨的先兆啊?我們一幫老登山的人討論來討論去都弄不清楚,所以才決定打你們的熱線。」(王君於飛許豐悅)

  記者調查前幾天馬陸確實很異常記者昨日趕往紫金山調查發現,情況跟南林大那位研究生說的基本相似——這些在兩個星期之前集體出動的小昆蟲,又好似約好了一樣,集體「消失」了,且不說人來人往的路邊,乾燥的巖石上,就連一些密林深處,記者翻開浮在地面上的枯葉,也沒有找到馬陸的身影。不過,眾多市民卻一起作證,紛紛訴說兩個星期前看到的奇怪現象。方山馬陸也曾群體出動調查地點:靈谷寺附近的樹林調查人:薛國家住東山鎮的薛國昨日舉家到紫金山遊玩,在路邊碰到了「滿地找蟲」的記者,頗感好奇。得知記者在找馬陸,薛先生一下來了精神:「就是那種長得和蜈蚣很像,身體一節一節的,用小樹枝一碰就蜷起來的小蟲啊?認識,認識。」他告訴記者,兩個星期前,自己帶女兒去江寧的方山,一路上就碰到了馬陸集體出動,不用彎腰找,一平方米的地方就橫著兩三隻,密度大得不得了,自己的小女兒見到都害怕,都不肯去方山了。看記者在靈谷寺旁的樹林裡尋找,他好心地指點,據他觀察,這片林子還不夠陰涼也不夠潮溼,並不是馬陸最喜歡的環境。果然,記者在這個地方「掘地三尺」,也只挖出了一些蚯蚓,並沒有見到馬陸的身影。前天還見到少量馬陸調查地點:音樂臺附近調查人:紫金山護衛郭先生為了找一塊更加陰涼潮溼的地方,記者來到了紫金山音樂臺附近,路邊口的一處小樹林,林深茂密,幾乎不見陽光,道路少有人走,兩日前降下的雨水還在路邊上蓄積著,不過,沿路走了近20米,幾乎用小樹枝翻遍了路邊所有的樹葉,依舊只找到幾十條蚯蚓和6條蜈蚣,尋找了半個小時,沒有看到一隻馬陸。在林邊護林的郭先生告訴記者,就在前天,自己上班的崗亭旁的地上還竄出過一隻馬陸,有10釐米左右長,林子深處應該有不少,但現在要特意尋找還真的挺困難,因為這種蟲子和土壤的顏色相似,隱蔽得很好,尋找起來好像「大海撈針」。天文臺附近馬陸最多調查地點:地震臺附近調查人:一乘涼老者在通往地震臺的一條路上,一位乘涼的老者說,上周他還在半山腰靠近天文臺的山路上發現過大量的馬陸,貼在地面上蠕動,人一碰到就裝死。他說,馬陸大量「暴露」的現象起碼持續了三五天之久。後來就少了,當時沒在意,現在對比一下,確實很不正常。

  市民反應 民間流傳多種猜測

  金陵晚報記者 王君 實習生 許豐悅

  記者昨天在紫金山調查發現,不少喜歡爬山的市民幾乎都對前段時間的馬陸異常現象印象深刻。說及原因,持「地震先兆說」的市民佔了多數。

  地震前兆說:自稱是老登山友的汪祥勇說:「肯定是這小蟲子對地震有感應了,我以前看過一些報導,說在地震前,一些小蟲子特別敏感,比如螞蟻、蚯蚓、馬陸等,前兩天我們裡面的一個年輕人還說,網上有報導,說在1999年的臺灣9·21大地震前,就有居民發現馬陸突然暴增現象,馬陸異常跟地震有關係,民間一直都有這種說法的。」家住陶谷新村的尹先生猜測,「現在想想,如果說不是地震的影響,那就解釋不太通了,前段時間,南京周邊不少地區發生了小震,安徽的那場地震,南京不少地區的居民也感覺到了,馬陸是一種在地表層活動的小蟲,對地殼的「震蕩」肯定異常敏感,算算時間,兩個星期前正好是7月21日左右,所以我們都分析,馬陸這次在南京集體異常出動事件,估計和7月21日安徽地震給南京帶來的那次輕微的震感有關,你看震感過後,出動的小蟲一下子就又不見了,不正好說明問題嗎?」生態破壞說:任何一種生物反應都來自於周圍環境的破壞,在成賢街工作的蔡先生說,估計馬陸的這次異常出動可能和生態破壞有關,是不是環境破壞,使得馬陸的天敵減少,這種小蟲的物種數量增多了,或者是原有的環境受到破壞,它們被迫出動尋找新的環境,前一段時期南京的蜻蜓大量增多不就是和環境汙染有關嘛,估計這次也一樣。尋偶交配說:以前在路邊看到過青蛙集體出動的事件,請教過專家,專家曾表示這和尋偶交配有關,另外,聽說峨眉山一帶有一種蛙每年到了清明的時候就會從四面八方趕到一處水塘,一般十天之後,又會突然消失,好像受了某種神秘因素的控制。專家們長期觀察後發現,它們只是趕過去尋找配偶「傳宗接代」,市民章小姐說,這次紫金山馬陸的集體出動後又突然消失的現象與之非常相似,估計也是尋偶交配的需要吧。

  馬陸出動與地震無關 專家揭示馬陸異常背後原因金陵晚報記者 王君 於飛實習生許豐悅紫金山馬陸兩周前「赴死上路」,兩周之後又突然蹤影全無,民間由此產生種種議論,這一奇怪現象到底是為什麼?市民中間流傳的種種猜測究竟有沒有道理?記者昨日採訪了地震和昆蟲方面的多位專家。應該與地震無關南京市地震局的徐副局長告訴記者,一些市民猜想的馬陸的異常反應和地震有關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雖然說,在地震發生前,一些動物和昆蟲確實會有異常的反應,但是這種反常現象絕對應該是大規模的。如果真是上次震感時的指徵,那麼應該有市民還會發現其它各種動物同時發生群體異常現象,如雞、狗、馬、驢、豬等等,以個別動物的反常現象來預測地震的發生,本身就沒有規律可循,也沒有任何研究說明某一種動物或昆蟲一旦出現反常現象就肯定會有地震發生,因為影響單一物種的外在環境的變量太多,至於老百姓所講的馬陸活動異常,蜻蜓的大量增多等等一些個別昆蟲的反常現象,昆蟲學家對此應該會有合理的解釋。兩大原因促成「馬陸」出動南京林業大學生態研究室的一位昆蟲專家告訴記者,馬陸的大量出現並不表示紫金山馬陸的數量突然增多,只是它們被突然發現,這種現象在乾燥的夏季的確是不太容易出現,但今年的天氣比較反常,這是促成馬陸活動異常的原因。這位專家分析,兩周前,馬陸大量出動,正是南京降雨較多的時期,雖說馬陸是一種喜溼的動物,但是它卻不喜歡積水的環境,在陰雨的背景下,地面上的環境比它以往棲息的樹林深處更適合它們,於是大量的馬陸因為受不了生存環境的多積水和悶熱而跑到了路面上。另外,馬陸的生長周期是從4-5月份至9月份,它不同於蚯蚓,它是雌雄異體的動物,現在正是它交配繁衍的時節,他告訴記者,前段時間,他曾親眼看過兩條馬陸卷在一起進行交配,這樣的大規模出動可能對馬陸的尋偶也有一定的幫助。

  別把馬陸當蜈蚣

  馬陸是節肢動物,很多人第一眼見到,都會把這種醜陋的蟲子誤認為是蜈蚣。其實,馬陸和蜈蚣是節肢動物家族裡不同的兩類。馬陸的身體成圓管形,是由黑色、橙色相間的體節所構成,頭部有一對觸角,每對體節有兩對纖細的黑腳,又稱為「千足蟲」,但腿多爬得慢。以腐葉、青苔為食物。而蜈蚣身體較扁,爬得快,體節也較明顯,每個體節有一對腳,又稱為「百足蟲」。馬陸在遇到危險時,會將身體呈螺旋狀蜷曲,頭蜷在最裡面,而且還會從口中流出黃色的汁液,有些異味,來嚇退敵人。從正上方看,如果腳被身體遮住看不見,是馬陸;如果看得見,是蜈蚣。馬陸不會主動攻擊人畜,亦不具毒腺,但大型的蜈蚣,其毒液有危險。(於飛王君)

  馬陸:一蟲分飾兩種角色

  實習生 許豐悅 金陵晚報記者於飛王君如果說,地球三分之一的土地都被蚯蚓翻過,那麼紫金山所有的枯枝敗葉都認識馬陸。馬陸在大生態環境中是一種益蟲,它以分解土壤最上層的枯枝爛葉為生,是「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執行者,它的合作夥伴還有白蟻。馬陸一般情況下是白天隱居,晚間活動頻繁,在受外物觸碰時,呈「假死」狀態,身體蜷縮成一團,間隔一段時間後,就會復原活動。馬陸因不能關閉氣門來保存水分,故喜歡在黑暗、潮溼的地方活動,以避免被陽光曬乾。馬陸在自然界,靠吃灰和腐爛的植物為生,與蚯蚓在自然生態裡「扮演」相同角色,大量出現不會損害植物,大多數情況下是幫助落葉腐爛化成「肥料」。通常,如果在馬陸活動的森林裡,人們發現一些被損害的植物幼苗,絕對不是馬陸所為,而是被其它動物傷害了。但是,馬陸一旦離開自然界,進入人們的生活中,就會異常兇猛,變成「魔鬼般的害蟲」,一般會危害盆栽花卉和植物的幼根、幼葉,使受害株枯萎或分枝不正常,形成的傷口容易被病菌侵入造成病害。而馬陸一旦接觸人體,就會使人體產生嚴重過敏,疼癢不止。因為馬陸群集性非常強、遷移性快,群集向四周擴散蔓延,因此防治難度非常大。

相關焦點

  • 南京紫金山馬陸大規模出動 專家:天悶出來透氣
    馬陸集體出動。武家敏 攝  東方網5月8日消息:長期在南京紫金山密林中「隱居」,多在夜晚出動的蟲子馬陸,昨天突然出現了異常,大白天在山道上隨處可見。南京市地震局昨天也接到不少電話,有市民說:「聽說馬陸對地震很敏感,是不是地震先兆啊?」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馬陸大規模出動?記者昨天進行了採訪。  市民報料:馬陸突然變多,是不是地震前兆?
  • 馬陸出動,半數被「曬死」
    金陵晚報報導家住漢中門附近某小區的馬女士昨天給金陵晚報打來熱線電話稱:上午9點鐘左右,小區靠南邊一處草坪附近的硬質路面上,突然出現了集體出動的「馬陸」。尤其是草坪和水泥地面的交界處,大約有半米左右的寬度,近百米左右的長度,一不小心就會踩死一隻。
  • 馬陸不是蜈蚣
    專家解讀與地震無關紫金山上馬陸大量聚集又快速「撤退」,當了一回「快閃族」,那麼近期的異動真的與地震有關嗎?市民的種種猜測究竟有沒有理論根據?記者昨天採訪了地震專業人士和昆蟲專家。昨天下午,金陵晚報記者致電南京市地震局,工作人員樊先生表示,市民猜想馬陸的舉動是地震的先兆,這樣的想法沒有科學依據。
  • 甌海大道驚現蟲子集結 專家稱是「馬陸」無毒性
    甌海大道驚現蟲子集結 專家稱是「馬陸」無毒性2010年06月08日 09:13:06來源:溫州都市報核心提示:專家稱,這是馬陸,俗稱「千足蟲」「百足蟲」,無毒性,大規模出現是天氣悶熱所致,根本不是自然災害的前兆。
  • 長春路上,馬陸綿延數百米
    揚大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專家表示,這種怪蟲是馬陸的一種,之所以白天出現大搬家,是受悶熱高溫天氣影響所致,高溫天氣,「五毒」也活動頻繁。路上是什麼怪蟲?一種馬陸,俗稱「千足蟲」昨天,長春路上,不少前往瘦西湖遊玩的遊客被路上的怪蟲驚嚇。「早晨比較多,騎車過去『咯吱咯吱』響,不少被軋死。」
  • 【懷疑人生】這種看起來像馬陸的石龍子其實是一種蛇蜥
    也許當你的目光掃過這張圖時你會以為這是一種馬陸。還別說,真挺像的!最後當你看完這篇文章的時候你會得知這種看起來像馬陸的石龍子其實是一種蛇蜥。簡直懷疑人生。巴西肢蛇蜥分布在巴西的東北部,剛出生的時候是黑白相間的斑馬紋,這種特殊的體紋被認為是在模仿當地的一種有毒馬陸。這是它們特殊的生存策略,幼體通過模仿這種有毒的馬陸來保平安。
  • 馬陸集體"逛馬路"或因附近有枯枝爛葉沒有及時清理
    中國江蘇網3月27日訊 昨日,有市民向記者反映,稱國展路有「蜈蚣一樣的蟲子」,而且「到處亂爬」。隨後,記者趕到現場拍下「蟲子」照片,經專家辨認,確定蟲子其實是馬陸,又名千足蟲,可能道路附近某個地方有腐爛的樹葉或草皮。
  • 南京上萬蛤蟆集體逃亡原因為何?(圖)
    有村民懷疑這可能是地震的前兆,很反常;也有些村民稱這是蛤蟆集體「搬家」,正常。而一些正準備去上學的小朋友因為沒見過這麼多小蛤蟆,甚至都不敢過馬路。記者也就此事採訪了有關專家,專家稱此現象是蛤蟆由蝌蚪成蛙過程中正常的遷移現象,與地震前兆無關。
  • 松滋這個地方出現大量千足蟲,專家:自然現象,與地震前兆無關
    楚天都市報6月25日訊(記者高偉)近日,一段不明蟲子聚集松滋南海磨盤洲大橋附近的視頻在網上流傳,引起了廣泛關注,甚至有不少網友擔心此種現象的出現與地震有關。視頻中,蜂擁的蟲子密密麻麻,煞是嚇人。松滋市人防辦(地震辦)前往事發地點勘察證實,視頻出現的不明蟲體為千足蟲(又名馬陸),俗稱「草鞋板」,這種蟲子對人體並無較大危害,集體活動屬於自然現象。
  • 蟲子叫馬陸接觸後或過敏
    昨日上午,市民翁先生撥打福州晚報新聞熱線968800反映,他在連江貴安一帶遊玩時,被一群奇怪的蟲子嚇了一跳。  貴安人行道上的蟲子是馬陸。  ­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這種類似蜈蚣的蟲子其實是馬陸,又名千足蟲,常成群出行。馬陸雖不咬人,但人接觸了以後可能會出現紅腫、瘙癢等過敏反應。  ­  據了解,去年貴安也出現過大量馬陸,可能與氣溫變化有關。
  • 地震產生原因跟它有關,科學家:這是地震產生的直接依據
    地震一直是令人類非常恐懼的事情,然而我們一直都沒有搞清楚這個狀況,地震到底是怎麼發生的,是不是地殼運動產出的,版塊運動產生的,今天科學家給出了一個科學的依據,打破了這兩種說法,也就說我們開始說的都是錯誤的,地震跟地球的內核表面有關,這才是決定地震發生的決定性因素。
  • 蝗蟲集體出動很整齊是為了什麼 素來有同類相食的習慣
    蝗蟲集體出動很整齊是為了什麼 素來有同類相食的習慣時間:2020-05-20 11:24   來源:東方天氣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蝗蟲集體出動很整齊是為了什麼 素來有同類相食的習慣 2020年5月20日螞蟻莊園小課堂:蝗蟲集體出動時整整齊齊、路線一致,這是為了?
  • 溫州路邊現大量馬陸 專家稱或與天氣變化有關
    動物專家稱,這並非蜈蚣,而是一種叫「馬陸」的千足蟲,如此現象可能與最近天氣多變及附近草叢被施農藥有關。  昨天,讀者沈先生向記者反映,稱龍灣區府大樓附近的一條馬路上出現了很多「蜈蚣」,「非常嚇人,這裡以前從沒發現這種現象,這次為什麼會來了這麼多『蜈蚣』?」
  • 實拍紫金山發現眼鏡蛇 灰褐色大蛇正盤踞在棧道上(組圖)
    昨日,兩張中山陵棧道上發現眼鏡蛇的圖片在網上流傳紫金山發現眼鏡蛇,圖中有市民在棧道附近的草叢拍攝到疑似一條灰褐色大蛇正盤踞在棧道上。文中提到「大家去中山陵棧道附近一定要小心!懷疑是放生者私自在附近放生」,有網友指出這可能是6月份有人在附近放生了數百條蛇類中的一條。記者了解到,眼鏡蛇在南京的冬天裡很難越冬,自然分布可能性微乎其微。目前中山陵園管理局也在進一步核實中。
  • 這裡突發5.0級地震,救援大隊緊急出動……
    新疆伊犁州霍城縣地震了今天(7月13日)早上,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7月13日09時28分在新疆伊犁州霍城縣(北緯44.42度,東經80.82度)發生5.0級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據中國地震臺網消息,地震周邊20公裡內的鄉鎮有大西溝鄉和蘆草溝鎮。據中國地震臺網消息,地震造成霍城、伊寧、博樂、霍爾果斯等地震感強烈。央視新聞北京時間7月13日11時10分更新:據當地消防和居民提供的視頻,地震發生時,霍城、伊寧、博樂、霍爾果斯等地震感明顯。房屋晃動。
  • 紫金山青豹蛺蝶演繹浪漫「婚飛」
    南京蝶類上百種,光紫金山就有92種。這個時節,半數以上的蝴蝶都出動了。據中山陵園管理局森林管理處植保所所長居峰觀察,紫金山的青豹蛺蝶數量明顯增多。這種蝴蝶的雄蝶、雌蝶長相完全不同,有人擔心它們缺乏共同點會「同床異夢」。
  • 專家:是馬陸 不咬人
    專家稱是馬陸這種像蜈蚣的蟲子叫馬陸,不咬人,但你沒事也別招惹它泉州網(微博)5月1日訊(記者 陳玲紅 王柏峰 文\圖)「田安公園專門給小朋友玩的沙坑裡有很多蜈蚣,抓都抓不完,很擔心小朋友在裡面玩會有危險。」「五一」假期第二天,有市民帶著小朋友在市區田安公園玩時碰到了這糾心的一幕。據家長反映,蜈蚣是從沙坑裡鑽出來的。
  • 螞蟻莊園5月20日答案 蝗蟲集體出動時整整齊齊路線一致是因為
    支付寶螞蟻莊園5月20日的的問題和昆蟲有關,大家知道蝗蟲是害蟲,蝗蟲有哪些習性呢?小雞寶寶考考你,蝗蟲集體出動時整整齊齊、路線一致,這是為了?5月20雞課堂答案是什麼?正確回答就可以獲取獎勵哦,你知道蝗蟲為什麼這樣子嗎?各位不知道答案的小夥伴們,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了正確的答案。
  • 成都地震:暫未發現人員傷亡或房屋倒塌,市民稱睡著被晃醒有點懵
    原標題:成都地震:暫未發現人員傷亡或房屋倒塌,市民稱睡著被晃醒有點懵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月3日0時5分,四川成都青白江區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21千米,震中位於雲頂鄉和清泉鎮附近,距金堂縣城14公裡,距成都市區38公裡。
  • 紫金山歷史上的「狼傳說」:不怕人偶爾襲擊幼兒
    拿南京最著名的山——紫金山來說,從古代到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人們常常能在山上看到狼。紫金山的狼偶爾也傷人,造成過幾次不大不小的「狼災記」。  對於很多老南京人來說,在紫金山看到狼,並不是特別遙遠的記憶。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不僅在紫金山,富貴山、幕府山,甚至在北極閣,都有人目擊過狼。不過,在南京「狼出沒」最多的地方,還是紫金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