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蜈蚣、蚰蜒和馬陸

2021-02-23 首都園林綠化

世界上有這麼一個類群的動物,他們有好多腳,在分類學上被稱為多足亞門。如果這個類群的動物需要穿鞋,那它們什麼都幹不了了,每天就是穿鞋和脫鞋兩件事兒。這個類群主要有三種動物:蜈蚣、蚰蜒和馬陸。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些好多腳的傢伙。

多足動物是最早由水登陸的一個類群,目前的化石證據表明,在距今4.2億多年前的志留紀多足動物的祖先就已經作為第一批登陸的動物,在陸地上開闢新天地,而到了石炭紀,有一種巨型多足動物可以長到3米長,是當時陸地上最大的動物之一,而它們的子孫後代,依舊在世界各地繁衍生息。

最常見的多足動物主要有三個類群,其中之一便是蜈蚣,在北京最常見的蜈蚣是平耳孔蜈蚣(OtostigmusPolitusKarsch)。在民間蜈蚣俗稱「百腳」,但一般常見的蜈蚣,如少棘蜈蚣、平耳孔蜈蚣等,均只有四十餘條腿,百腿之稱並不屬實。蜈蚣大多是兇猛的捕食者,主要依靠身體前端的一對特化的顎肢捕捉其他小型動物,這對顎肢尖端非常鋒利,後端則與毒腺相連,一旦捉住小動物,就會用長長的身體將其捲住,使用顎肢向獵物體內注射毒液,待其中毒死亡後吃掉。蜈蚣雖然兇猛,但卻是節肢動物中少有的慈母,蜈蚣產卵後會將卵抱成一團,仔細清潔並保護卵防止其他動物侵襲,待卵孵化成小蜈蚣後,雌蟲會照料幼蟲直至其能自食其力。

在家裡,我們能偶爾見到一些長得像蜈蚣,但是腿更長,跑得也更快的小蟲子,一般被稱為錢串子或草鞋底,這種小動物就是蚰蜒(Scutigeracoleoptrata)。蚰蜒的身體比蜈蚣短而且更扁,顏色一般是灰白或者棕黃色,頭部的觸角和身體最後一節的足都特別長。因為有這麼多條大長腿,蚰蜒才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奔跑,有科學家為其測速,能達到每秒420毫米。蚰蜒的大長腿不光能跑,關鍵時候還能保命,在受到敵害襲擊的時候,蚰蜒會捨棄幾條腿逃命,好在腿多,少那麼兩三條也不礙事。蚰蜒大多也以小型動物為食,在北京常見的是花蚰蜒和大蚰蜒,花蚰蜒偶爾會到室內,一般也是人畜無害,偶爾還能捕食室內的蟑螂,故而在家看到並不用刻意打死;而大蚰蜒則多見於郊區山地,大個兒的大蚰蜒能長到70mm左右,捕捉的獵物也更大,甚至能捕食蟬這種體型的昆蟲。

要說腿最多的,還得說是馬陸,蜈蚣和蚰蜒跟它比起來,簡直那就沒幾條腿兒,這倆傢伙每個體節上只有一對足,而馬陸每個體節上有兩對足,故而分類學上被劃為「倍足綱」。在北京市區的綠地中,常見的是北京小直形馬陸(Orthomorphellapekuensis),而在郊區山地則能見到更大、腿也更多的燕山蛩(Spirobolusbungii)。馬陸也被稱為千足蟲,但目前發現腿最多的馬陸是一種生活在北美的馬陸,它有180個左右的體節,700多條腿,可見千足蟲也是虛稱。和生性兇猛的蜈蚣、蚰蜒不同,大多數馬陸都是吃素的,取食枯枝落葉等腐殖質或植物的嫩枝葉等,它們腿雖然多,但都是小短腿,行動比較遲緩,遇到危險的時候會把自己團成一個團兒,藉以保護柔軟的腹部,很多馬陸還能分泌出很臭的液體,讓敵害知難而退。

好多人覺得腿兒多的蟲子特別噁心,實際上你只要仔細觀察並了解它們的生活就會發現它們不僅大多數人畜無害,而且有些還是蠻可愛的,一些大型的蜈蚣雖然會咬人,但它們的毒液對大多數人來說並不會致命,它們咬人也只是為了保護自己,只要我們和它們保持距離,就不會受到傷害。畢竟地球並不只屬於我們,她是所有生物的家園。

相關焦點

  • 馬陸、蚰蜒、蜈蚣你更喜歡哪一款
    馬陸、蜈蚣、蚰蜒都不是昆蟲。
  • 蜈蚣不是千足蟲
    與馬陸(千足蟲,倍足綱)不同,蜈蚣每個體節只有一對足。複習千足蟲戳這裡:杭州的大小千足蟲。同樣是腿兒多,馬陸走得慢,蜈蚣走得快,遇到危險馬陸蜷起來,蜈蚣走為上,唇足綱的另一類動物蚰蜒,溜得更快。馬陸吃落葉,蜈蚣則是威猛的獵手,氣質迥異。
  • 蜈蚣開始活躍了,如何區分蜈蚣和蚰蜒
    在農村盛傳五大毒物,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蜈蚣名列第一位,被蜈蚣咬傷雖然不至於致命,但是那種鑽心的疼痛卻是讓人印象深刻,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蜈蚣,並教大家在蜈蚣咬到之後正確的處理方式。
  • 被蜈蚣咬傷還是有一定風險的,醫生建議這樣處理
    有的是帶毒的蜈蚣,有的卻是吃素不咬人的馬陸,還有長著細長腳的蚰蜒(yóu yán)。絕大多數市民都會被它們的醜陋長相嚇到。今天的《談天說地》,就來聊聊這些百足蟲。蚰蜒跑得快 省林業科學院的宋海天老師介紹,馬陸和蜈蚣在福州市區比較常見,但外觀上是有區別的。
  • 馬陸不是蜈蚣
    專家解讀與地震無關紫金山上馬陸大量聚集又快速「撤退」,當了一回「快閃族」,那麼近期的異動真的與地震有關嗎?市民的種種猜測究竟有沒有理論根據?記者昨天採訪了地震專業人士和昆蟲專家。昨天下午,金陵晚報記者致電南京市地震局,工作人員樊先生表示,市民猜想馬陸的舉動是地震的先兆,這樣的想法沒有科學依據。
  • 長春路上,馬陸綿延數百米
    記者看到,這種蟲呈黑褐色、身體長約1—2釐米,體形長圓,有頭和軀幹兩部分,軀幹有許多體節,多足,頭上還長有一對粗短的觸角。隨後,記者捉了幾隻前往揚大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求助。李世平副教授觀看後表示,這種怪蟲是馬陸的一種,俗稱「千足蟲」。馬陸緣何白天現身?是被悶熱天氣逼出來的「馬陸不是喜歡晝伏夜出嗎?大白天爬到路面上來幹嗎?」
  • 萌娃在公園挖出一窩蜈蚣?專家:是馬陸 不咬人
    專家稱是馬陸這種像蜈蚣的蟲子叫馬陸,不咬人,但你沒事也別招惹它泉州網(微博)5月1日訊(記者 陳玲紅 王柏峰 文\圖)「田安公園專門給小朋友玩的沙坑裡有很多蜈蚣,抓都抓不完,很擔心小朋友在裡面玩會有危險。」「五一」假期第二天,有市民帶著小朋友在市區田安公園玩時碰到了這糾心的一幕。據家長反映,蜈蚣是從沙坑裡鑽出來的。
  • 祖輩傳承技術捕撈罕見海蚰蜒 形似蜈蚣味道鮮
    新聞核心    一張底部帶有幾個口袋的漁網張在海面上,次日便有大量海蚰蜒隨著潮流觸網進入「口袋」。這種極為罕見的小海鮮,外形像蜈蚣,卻有著柔軟的身體,雖然名不美、貌不揚,但味道卻十分鮮美。
  • 宿舍裡爬滿「蜈蚣」 其實蟲子叫「馬陸」不咬人
    浙江在線05月30日訊昨天,金職院的劉同學致電本報《浙中城事》熱線0579-89111111: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宿舍裡出現了很多像蜈蚣一樣的蟲子,長著很多腳,碰一下身體就會捲起來,踩死了還有點臭。水槽邊最多,有的甚至爬到床上、被子上,噁心死了。
  • 火山蚰蜒簡介
    這種蟲子叫做火山蚰蜒(you yan,都讀第二聲),它是一種食肉性的節肢動物,看起來和蜈蚣有些相像,不過它的最後一對足特別長,這一點與蜈蚣倒是不同。  火山蚰蜒的氣門在背中央,足易脫落,觸角長,毒顎很大,行動敏捷。多生活在房屋內外的陰暗潮溼處,捕食蚊蛾等小動物,所以說雖然它會造成人的皮膚起皰疹,但實際上它是一種有益的昆蟲。火山蚰蜒體短而微扁,棕黃紅色,類似火山的顏色。
  • 貴安公園路有大量蜈蚣?蟲子叫馬陸接觸後或過敏
    「密密麻麻的,像毛毛蟲,又像蜈蚣。」昨日上午,市民翁先生撥打福州晚報新聞熱線968800反映,他在連江貴安一帶遊玩時,被一群奇怪的蟲子嚇了一跳。  貴安人行道上的蟲子是馬陸。  ­  「人行道和草叢裡爬滿了黑色的多足蟲子。」翁先生說,據他這幾天的觀察,蟲子可能有上千隻。
  • 蚰蜒到底是什麼?怎麼消滅才好?
    有一種節肢動物叫蚰蜒,蜈蚣的近親,長著15對長腳,加上細長的觸鬚,長相非常慎人。
  • 蚰蜒有毒嗎?是益蟲還是害蟲?
    蚰蜒是蚰蜒科節肢動物,長得像蜈蚣而略小,多在夏秋季節活動,常棲居房屋內外陰暗潮溼處,爬行於牆壁、蚊帳、家具、床下。那麼,蚰蜒有毒嗎?
  • 泉州田安公園裡萌娃挖坑挖出一窩蜈蚣? 實為馬陸
    田安公園:萌娃挖坑挖出一窩蜈蚣?這種像蜈蚣的蟲子叫馬陸,不咬人,但你沒事也別招惹它公園內的沙坑區,正在玩耍的一名男孩試圖用沙將蟲子蓋住早報訊(記者 陳玲紅 王柏峰 文\圖)「田安公園專門給小朋友玩的沙坑裡有很多蜈蚣,抓都抓不完,很擔心小朋友在裡面玩會有危險。」
  • 蚰蜒恐怖邪惡?你被《盜墓筆記》誤導了……
    蜒(yóu yán)的名稱錢串子千足蟲香油蟲草鞋底scutiger(英文)蚰蜒邪惡的由來蚰蜒出自《聊齋志異》的篇目,在《盜墓筆記》中也將之作為邪惡大boss,主要是因為這幾點:蜒入耳:蚰蜒喜歡鑽穴,還喜歡油膩。所以如果人不注意就會導致蚰蜒入耳。蚰蜒入耳之後可以導致發生耳膜炎一類的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疾病。
  • 金職院寢室樓小蜈蚣成災?原來是馬陸(千足蟲)作怪
    金職院真的鬧蟲災了,好多地方都有這樣的小蜈蚣,它們還沿著牆,擺動著它們那無數的小腳。  昨天中午,記者來到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公寓查看。  住在女生公寓的小吳說,寢室發現類似蜈蚣一樣的小蟲是幾天前的事了,小蟲子在地上爬,外牆面上也有,她有一天早上曬被子的時候看到過。小吳的說法也得到了網友@我在陌陌的證實。她在網上回覆說,就是那些蟲子在寢室裡,密密麻麻的。
  • 眉山洞穴發現細長馬陸,像極「地獄蜈蚣」,初判是新物種
    繼8月21日龍門山探訪洞穴後(新聞回顧>>龍門山一溶洞現神奇動物:不織網蜘蛛、透明馬陸……),10月10日,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再出發,去往眉山進行洞穴科考。 地下洞穴內,不時能碰見暗河、瀑布,7名探洞人員發現了一種馬陸,此前在洞外從來沒有見到過。
  • 一群「夜貓子」在世紀公園出沒-陶然,昆蟲,生物防治,上海,蚰蜒...
    今年暑假,世紀公園開設12場「夜貓子行動」科普夜遊活動,吸引了眾多親子遊家庭關注。  蜘蛛蜈蚣蚰蜒,哪個腿多?  夜幕降臨,十多名中小學生身著夜光背心、頭戴探燈、手持放大鏡出發了。剛走近樹林,孩子們看到的是一隻忙著織網的蜘蛛。「今晚有陣陣微風,非常適合蜘蛛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