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點!眉山洞穴發現細長馬陸,像極「地獄蜈蚣」,初判是新物種

2020-11-22 騰訊網

繼8月21日龍門山探訪洞穴後(新聞回顧>>龍門山一溶洞現神奇動物:不織網蜘蛛、透明馬陸……),10月10日,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再出發,去往眉山進行洞穴科考。

地下洞穴內,不時能碰見暗河、瀑布,7名探洞人員發現了一種馬陸,此前在洞外從來沒有見到過。在更深的地方,燈光照過去發現一片「珠簾」,像是《阿凡達》電影裡發光的枝條,趙力介紹,這是幽簾蟲在四川系首次發現,也是國內首次拍到其視頻。

↑洞下發現的細長馬陸

細長馬陸像極「地獄蜈蚣」 初判系新物種

「裡面大約有三層,走一段就要垂直往下。」11日下午,剛剛從眉山回到成都的趙力向成都商報記者介紹。緣繩下去了十多米,又繼續走了大約兩三百米,「垂直距離大約三四十米的樣子,這時候純正的洞穴生物就出現了。」

↑洞下發現的一種馬陸,與此前在龍門山洞穴內發現的相似

與龍門山洞穴科考中偶爾遇見的馬陸不一樣的是,趙力在洞穴內發現了大量的馬陸,「有3個種,不過只採集到了2個種的標本。」其中一個種與上回發現的很相似,「另一個種在這個洞外,外面和探訪的其他洞穴內都從來沒有見到過。」

↑洞下發現的細長馬陸

他向記者展示了這種馬陸,很細長,「燈光照過去,就像是白色的手機數據線。」趙力回憶剛看到時的情形。在他印象中,這種馬陸外形與克羅埃西亞最深洞穴內發現的「地獄蜈蚣」非常像。

「估計是一個新的物種,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趙力有些興奮地說道。

幽簾蟲的「珠簾」現身,系四川首次發現

從發現馬陸的位置繼續往前走了約兩三百米,進洞的7人遇到一處暗河。在暗河上方的洞壁上,燈光照射出一片「珠簾」,「簾」子上還粘了一些很小的昆蟲。

↑幽簾蟲的珠簾

「晶瑩剔透的掛在洞子裡面,就像是電影《阿凡達》裡發光的樹的枝條。」仔細觀察後趙力意識到,這是幽簾蟲的幼蟲分泌出的絲線。趙力表示,幽簾蟲就生活在附近。

「這在四川是首次發現,國內此前也只有廣西公開報導發現過。」趙力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廣西的那次發現只有圖片,而這一次他還拍下了視頻,「是國內首次。」對於帘子上的小昆蟲,「此前學界確實有推測,幽簾蟲的絲線是粘昆蟲的,這次算是拍到了。」

↑幽簾蟲的珠簾

回到家後,趙力查資料時發覺,此前在洞內看到的以為是蚊子的昆蟲,應當就是幽簾蟲的成蟲。他也將拍到的幽簾蟲珠簾與紐西蘭螢火蟲洞內的幽簾蟲珠簾做了對比,「相比廣西的,這次發現的幽簾蟲珠簾的長度、珠子的密集度以及大小與紐西蘭的更像。」

回想經歷:這個洞 不想下去第二次了

根據周圍村民的介紹,趙力一行7人選擇的是難度適中的洞。不過剛下去時趙力就感覺此行不易。「村民找了個十多米的梯子,往下都放不到底。」最後他們選擇緣繩而下。

進洞後,「洞裡很窄,很多時候都是在爬行。」而爬行一段距離後,就又要攀住繩子往下,「都是垂直的,像是在崖壁上。」

↑洞穴科考中

當天下午1點過進洞後,直到晚上8點過趙力他們才因為攜帶的電源電量不足選擇退出。「返回比下洞更頭痛。」攀住繩子向上的過程中,趙力表示,自己身上也多處擦傷。「九死一生、狼狽不堪。」趙力直言:「這個洞,不會下去第二次了。」

圖據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

成都商報記者 彭亮 編輯 唐歡

相關焦點

  • 洞穴科考 四川首次發現幽簾蟲 幼蟲分泌出的絲線像是掛著的「珠簾」
    ,10月10日,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再出發:去往眉山進行洞穴科考。  地下洞穴內,不時能碰見暗河、瀑布,探洞人員發現了一種馬陸——此前在洞外從來沒有見到過;更深的地方,燈光照過去發現一片「珠簾」,像是《阿凡達》電影裡發光的枝條,趙力介紹,這是幽簾蟲在四川首次被發現,也是國內首次拍到其視頻。
  • 仁壽一地下洞穴內驚現「地獄蜈蚣」,初步判斷為新物種!
    仁壽全搜索便民平臺,招聘、房產、拼車、打聽事一有盡有,惠存,以備不時之需,點擊進入發布信息~~~地下洞穴內不時會碰到暗河、瀑布7名探洞人員發現了一種馬陸像極了「地獄蜈蚣」在更深的地方,燈光照過去發現一片「珠簾」像是《阿凡達》裡發光的枝條...
  • 馬陸、蚰蜒、蜈蚣你更喜歡哪一款
    所以只認蟲的PhD.Z就想擼一擼這三種我們最常見的長腿偶爸們的關係,沒想到資料少的可憐,尤其是蚰蜒,竟然只有百度百科還有點不知真假的資料,國家知網上只有一篇勁爆的不知什麼鬼的《好色的蚰蜒精》。蜈蚣頭部觸角細長,口器由 1對大顎和2對小顎組成;第1小顎扁短,第2小顎呈觸 須狀。具有毒腺的額足不屬於頭部,是第1體節特化的步足。最末步足伸向外後方,呈尾狀。 蚰蜒蜒 (yóu yán) 俗稱 錢串子,與蜈蚣是近親,像蜈蚣而略短小,體色黃褐,足特別細長,毒顎很大,生活在陰溼地方,捕食小蟲,有益農事。
  • 怕蟲慎點!龍門山一溶洞現神奇動物:不織網蜘蛛、透明馬陸……
    透明的馬陸 「五臟六腑」都看得一清二楚 在這次考察中,考察隊發現在該洞穴裡除了居住著數量龐大的馬鐵菊頭蝠等穴居蝙蝠外。無脊椎動物種類更是豐富多彩。隊員們進入洞內數十米,就在洞穴四壁上見到三三兩兩的直翅目昆蟲,四川俗稱「拱背子」的斑灶馬活動。
  • 龍門山一溶洞 發現神奇生物 推測為新物種
    這隻馬陸像玻璃初步判斷是全新物種趙力說,在洞穴深處,一些與洞外迥異的全新物種出現了,在深入數百米後,考察隊在洞穴底部發現一種與洞外棕紅色或黑褐色同類完全不同的、透明的馬陸。「這是典型的洞穴生物,初步判斷是一種全新物種。」趙力介紹,這種馬陸身體無色透明,仿佛是玻璃製成的藝術品,只在身體中央還可以看見一條黑色的消化道。
  • 科普 | 蜈蚣、蚰蜒和馬陸
    這個類群主要有三種動物:蜈蚣、蚰蜒和馬陸。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些好多腳的傢伙。多足動物是最早由水登陸的一個類群,目前的化石證據表明,在距今4.2億多年前的志留紀多足動物的祖先就已經作為第一批登陸的動物,在陸地上開闢新天地,而到了石炭紀,有一種巨型多足動物可以長到3米長,是當時陸地上最大的動物之一,而它們的子孫後代,依舊在世界各地繁衍生息。
  • 四川龍門山一溶洞發現神奇生物 推測為新物種
    &nbsp&nbsp&nbsp&nbsp這隻馬陸像玻璃&nbsp&nbsp&nbsp&nbsp初步判斷是全新物種&nbsp&nbsp&nbsp&nbsp趙力說,在洞穴深處,一些與洞外迥異的全新物種出現了
  • 貴陽一洞穴探險隊在地下洞穴裡發現神秘的動物世界
    ,發現了不少神奇的洞穴生物,令人大開眼界,沒想到在神秘的地下,還存在一個猶如非洲大草原一樣的動物世界。在這些神奇動物中,有滿身金黃的甲蟲,有像蜈蚣一樣的爬蟲,有長相怪異外觀恐怖的怪蟲,有鼠類、蝙蝠類、蠅類、蟎類等等,種類繁多,不一而足。
  • 萌娃在公園挖出一窩蜈蚣?專家:是馬陸 不咬人
    專家稱是馬陸這種像蜈蚣的蟲子叫馬陸,不咬人,但你沒事也別招惹它泉州網(微博)5月1日訊(記者 陳玲紅 王柏峰 文\圖)「田安公園專門給小朋友玩的沙坑裡有很多蜈蚣,抓都抓不完,很擔心小朋友在裡面玩會有危險。」「五一」假期第二天,有市民帶著小朋友在市區田安公園玩時碰到了這糾心的一幕。據家長反映,蜈蚣是從沙坑裡鑽出來的。
  • 華農發現新物種:雙河盲步甲
    華農師生「洞穴找蟲」發現新物種!記者 張璐瑤通訊員 方瑋 謝韓257.4公裡有多長?這是從廣州南站到韶關東站的距離,也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五的長洞——貴州遵義雙河洞的長度。從2009年開始,華南農業大學洞穴生物多樣性研究團隊的師生們就深入雙河洞研究洞內生物。
  • 馬陸不是蜈蚣
    專家解讀與地震無關紫金山上馬陸大量聚集又快速「撤退」,當了一回「快閃族」,那麼近期的異動真的與地震有關嗎?市民的種種猜測究竟有沒有理論根據?記者昨天採訪了地震專業人士和昆蟲專家。昨天下午,金陵晚報記者致電南京市地震局,工作人員樊先生表示,市民猜想馬陸的舉動是地震的先兆,這樣的想法沒有科學依據。
  • 蜈蚣不是千足蟲
    同樣是腿兒多,馬陸走得慢,蜈蚣走得快,遇到危險馬陸蜷起來,蜈蚣走為上,唇足綱的另一類動物蚰蜒,溜得更快。馬陸吃落葉,蜈蚣則是威猛的獵手,氣質迥異。蚰蜒最後一對步足特別細長,擬態觸角而長於觸角,也有觸覺的功能。這種尾部擬態頭部的現象稱為自擬態,便於遇到敵害時候逃跑。晚上蜈蚣或在落葉從中遊獵,或者在樹幹上守株待兔。蚰蜒會在草叢上、樹葉背面或者石縫處伏擊。
  • 宿舍裡爬滿「蜈蚣」 其實蟲子叫「馬陸」不咬人
    浙江在線05月30日訊昨天,金職院的劉同學致電本報《浙中城事》熱線0579-89111111: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宿舍裡出現了很多像蜈蚣一樣的蟲子,長著很多腳,碰一下身體就會捲起來,踩死了還有點臭。水槽邊最多,有的甚至爬到床上、被子上,噁心死了。
  • 貴安公園路有大量蜈蚣?蟲子叫馬陸接觸後或過敏
    「密密麻麻的,像毛毛蟲,又像蜈蚣。」昨日上午,市民翁先生撥打福州晚報新聞熱線968800反映,他在連江貴安一帶遊玩時,被一群奇怪的蟲子嚇了一跳。  貴安人行道上的蟲子是馬陸。  ­  「人行道和草叢裡爬滿了黑色的多足蟲子。」翁先生說,據他這幾天的觀察,蟲子可能有上千隻。
  • 方舟生存進化古馬陸馴服食物介紹
    方舟生存進化古馬陸喜歡吃什麼?
  • 能捲成球的馬陸來了! | 肆養上新
    我國古代有句成語: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裡的百足之蟲並不是現代所說的百足蟲蜈蚣,而是另一種腳也特別多的物種——那就是馬陸。
  • 泉州田安公園裡萌娃挖坑挖出一窩蜈蚣? 實為馬陸
    田安公園:萌娃挖坑挖出一窩蜈蚣?這種像蜈蚣的蟲子叫馬陸,不咬人,但你沒事也別招惹它據家長反映,蜈蚣是從沙坑裡鑽出來的。不過,記者請教了泉州市公園管理中心和泉州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的相關人員,他們都表示這不是蜈蚣,而是一種叫「馬陸」的動物,不咬人、不會主動傷害人,但被觸摸時會分泌出有刺激性的分泌物,可能引起一定的過敏反應。
  • 俄羅斯發現新物種,長相像極了豬鼻子,刷新人類對地下生物的認知
    1在近段時間俄羅斯的科學報告指出,它們在地下2000多米的地方又發現了一個新物種,這一物種的長相像極了豬鼻子,也刷新了人類對於地下生物的認知,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此前科學家認為在這裡有一個全新的生命區域,形成了獨特的生態系統,由於距離海面比較遠,長時間得不到陽光的照射,這裡的生物形態長相都是非常怪異的,像極了傳聞中的外星生物。
  • 【東邪圖鑑】"移動的珠寶" ··· 常見千足蟲/馬陸(Millipede)完全圖鑑
    如何區分馬陸與蜈蚣? 答:兩者最大的區別是馬陸每一個體節兩對足,蜈蚣則每節一對足。另外馬陸多圓柱體型,蜈蚣多扁平體型;馬陸普遍較小,而蜈蚣個體較大...顆粒雕囊馬陸 Glyphiulus granulatus (Gervais, 1847)特徵:體長身體細長,體形較為細小,成體的體長僅約20mm左右,背面有數列整齊的突起,兩側各有一條黑色的縱向條紋,體表有很多凸起...而且活體時呈現美麗的顏色。
  • 方舟生存進化古馬陸怎麼訓?古馬陸鞍怎麼獲得?[多圖]
    方舟生存進化中像古馬陸這麼拉風的生物沒有幾隻,古馬陸是可以馴服的,但是如何馴服呢?而且馴服之後想要當成坐騎的話,我們需要個古馬陸鞍,那麼這個鞍怎麼得呢?一起來看看關於古馬陸的攻略。古馬陸【簡介和外觀】古馬陸看起來很像蜈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