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智能測溫標準正式發布 曠視任工作組組長

2021-01-20 電子產品世界

近日,中關村管委會舉辦線上標準發布會,正式發布中關村標準《非接觸式智能體溫篩查系統技術規範》(下簡稱「智能測溫標準」)。曠視作為標準工作組組長負責牽頭智能測溫標準制定工作,其中曠視產業標準資深總監梅敬青博士作為工作組代表在發布會上介紹了標準主要內容。該標準旨在發揮中關村科技創新優勢,推動非接觸式智能體溫篩查系統規範化發展和產業化推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4/412114.htm

測溫為什麼需要制定標準?

2020年春節新冠疫情突發,一場有關「精度」與「溫度」的戰「疫」由此打響。體溫篩查作為防疫工作的第一道防線,是重點也是關鍵。隨著疫情形勢的嚴峻,市場對測溫產品的需求愈發迫切,因而湧現了一大批的非接觸式紅外人體測溫儀,從手持款到架設款,形態、價位、功能原理都不盡相同。

曠視作為人工智慧行業的頭部企業之一,在疫情爆發初期便立即響應,成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應急項目組」,開始了一場「測溫精度」火線突圍戰,試圖用優勢的 AI 技術為測溫防疫工作貢獻一己之力。經過十餘個日夜的奮戰,實現了「曠視明驥 AI 智能測溫系統綜合解決方案」從一個想法到實裝落地,並於2月中旬率先在北京市海澱政府服務大廳與部分地鐵站上線,投入到緊張的一線抗疫工作中,為全國科技企業的抗疫行動作出表率。

之後曠視推出的多類 AI 智能測溫產品又相繼在北京百餘家超市、部分三甲醫院、南京某高校、政府大樓、商業園區、社區校園等場景落地並投入使用,幫助各地實現高效率、高質量、更安全的體溫檢測與人員管理。

但是作為防疫需求下形成的新技術、新產品,紅外智能測溫產品「百花齊放」,企業的技術路線、應用元器件等均有所差異。同時,技術及應用呈分散狀態,導致產品差異較大,使該項技術無法實現深入研究與突破。

因此,制定統一適用的標準,顯得尤為重要。行業需要通過一系列標準與規範的制定,確保測溫產品的性能與安全,同時這也是發揮科技創新對戰「疫」的支撐作用、規範市場準入原則、引導技術健康快速發展的必由之路。

全國首個智能測溫標準正式發行!

此背景下,中關村管委會組織中關村標準化協會以及相關企業開展了中關村標準制定工作。始終衝在抗「疫」一線的曠視,此次也積極響應號召,第一時間提交了智能測溫標準的立項建議書,通過標準專家評委會的評審,並擔任工作組組長。

疫情就是戰情,為了優質快速地完成智能測溫標準的制定,作為工作組組長,曠視聯合工作組成員,緊密結合智能測溫領域產業發展需求,通過高頻度的視頻工作會議,聚焦智能測溫系統的核心功能和性能,快速迭代、嚴謹討論,有效推進了智能測溫標準的制定工作,標準草案已通過了專家審議並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發布。

智能測溫標準從系統基本構成與分類、系統功能要求、系統性能要求等方面明確了非接觸式智能體溫篩查系統應滿足的通用技術要求,並給出了對應的試驗方法。智能測溫標準中規範的智能體溫篩查系統採用可見光+紅外測溫的雙光架構,通過引入AI和計算機視覺技術,解決了高人流量且佩戴口罩條件下實現非接觸、無感知的體溫篩查問題,同時主要功能或指標高於或等於現有標準,如測量誤差優於原國家標準(如:GB/T19146 紅外人體表面溫度快速篩檢儀),整體具有較強的領先性和創新性。

在智能測溫標準的施行下,為後續非接觸式的智能體溫篩查系統的檢測與認證,市場監管提供了標準依據,具有多個方面的重要意義:

作為防疫抗疫領域首個中關村標準,智能測溫標準的制定有利於填補國內相關技術的空白,帶動相關產業的技術進步和健康有序發展。

對整個智能測溫市場而言,開展智能測溫標準的制定,有助於統一相關技術要求,規範行業應用模式和效果,對推動非接觸式智能體溫篩查系統的規範化發展和產業化應用、幫助市場有序穩定運轉有重要意義。

使用者面對市場中參差不齊的非接觸式測溫產品將不再無從選擇,智能測溫標準提供了統一的功能、性能要求及試驗標準依據,使得整體產品的「療效」有保障,有利於疫情防控的有序展開。

曠視經驗——從產品引領到標準引領

隨著國內外防疫形勢的變化,曠視也在不斷調整和優化產品線,開發出平臺版、便攜版、Lite版、Mini版等一系列具備不同形態和功能的 AI 測溫系統版本;並依據落地場景的實際需求,推出了能夠靈活切換測溫模式與日常模式的多種測溫產品組合。

據了解,當前市面上的測溫產品通常只能通過顏色明暗表示溫度高低,或者要求人們逐一通過才能顯現熱成像數值,效率低下。此外,一般的紅外探測器雖然具有非接觸的優點,但是對環境和距離都很敏感,測溫精度受外界影響較大。而曠視 AI 測溫系統,嵌入了優勢的人工智慧算法,結合紅外熱成像技術,不但可以精確定位額頭進行測溫,且支持中、遠多段距離測溫,精度±0.3℃以內。除了最基礎的測溫告警,曠視面向工廠、園區、商區、企業、社區等通行場景所推出的 Koala 智能測溫通行系統,還能夠結合專項算法實現口罩糾正、單目標與多目標篩查等多種功能。

在這場科技戰疫中,曠視積累了豐富的技術與實踐經驗,此次參與到全國智能測溫團體標準的制定工作中,是快速復刻與大規模推廣曠視經驗的有效途徑。曠視將藉此次機會,最大可能地將自身經驗與智能測溫標準的制定相結合,減少不必要的試錯成本,同時持續為行業提供新思路、新技術。未來,伴隨著測溫標準的施行,曠視還將發揮行業引領作用,踐行 AI 向善的理念,讓 AI 技術早日驅散疫情陰霾,為了終將到來的勝利不斷努力。 


相關焦點

  • 曠視參與多項AI相關標準制定工作 為行業可持續發展助力
    在當選全國信標委人工智慧分委會模型與算法研究組副組長後,曠視也基於自身實踐,圍繞模型算法及與開發框架的協同等方面的行業共性難題,推動相關標準方案研究和編制。與此同時,曠視也關注著人工智慧行業新應用的標準化。
  • 榮獲「北京市模範集體」榮譽稱號 曠視科技以AI幫築疫情防護牆
    表彰大會突出體現首都「高精尖」產業特點,聚焦重大事件、重大活動和重點工程、重大項目,堅持面向基層、面向一線這三個方面的特點,曠視科技AI抗疫聯合攻關項目組憑藉在疫情期間做出的突出貢獻被授予「北京市模範集體」榮譽稱號。
  • 曠視AI測溫系統落地海澱,測溫精度誤差僅為正負0.3攝氏度
    經過十天連夜奮戰,曠視AI測溫系統正式上線,並已經在海澱政務大廳和海澱區部分地鐵站展開試點應用。無接觸感應識別誤差低於0.3℃面對返工高峰的壓力,曠視的創新解決方案識別效率更高。相比人工近距離檢測手段和傳統的發熱篩查系統,曠視將研發重點放在對遠距離的測溫精度以及高密度人流量的可用性上。
  • 如何看待曠視 detection 組組長俞剛跳槽騰訊 PCG 光影研究室?
    detection 組組長俞剛跳槽騰訊 PCG 光影研究室?無論曠視還是目前所在的騰訊,我覺得都是一個非常值得加入,一起奮鬥的公司。如果有興趣的話,也希望大家多多考慮。曠視Detection組後續會由袁野(yuanye@megvii. com) 負責,歡迎大家投遞簡歷。最後我留一個目前騰訊的招聘廣告,歡迎有興趣加入我們的同學發簡歷給我(skicyyu@tencent. com)。我雖然只入職一周,但是這邊的同學和氛圍都是非常好的。
  • 國標《建築及居住區數位化技術應用基礎數據元》正式發布
    中國網海峽7月13日訊(胡光華) 近日,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公告》(2020年第14號)文件,由智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編的國家標準《建築及居住區數位化技術應用基礎數據元》(以下簡稱《基礎數據元》國標)(GB/T 38840-2020)獲批正式發布,該標準由全國智能建築及居住區數位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上報及執行
  • 山西煤化所主持制定首個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本報訊(記者沈佳)近日,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主持制定的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標準IEC/TS《納米製造-關鍵控制特性-第6-13部分:石墨烯粉體-含氧官能團含量:Boehm滴定法》正式發布。這項國際標準從提出到正式發布,歷時4年,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於2016年10月首次提出,2017年8月正式立項,標準項目組組長為山西煤化所709組陳成猛研究員,黃顯虹擔任執行負責人,項目組成員包括來自中、加、德、意、俄5個國家的9名專家。
  • 湘江智能參與起草的Robotaxi技術標準正式發布
    湘江智能參與起草的Robotaxi技術標準正式發布 2021-01-05 16: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西煤化所主持制定首個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近日,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主持制定的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標準IEC/TS《納米製造-關鍵控制特性-第6-13部分:石墨烯粉體-含氧官能團含量:Boehm滴定法》正式發布。   這項國際標準從提出到正式發布,歷時4年,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於2016年10月首次提出,2017年8月正式立項,標準項目組組長為山西煤化所709組陳成猛研究員,黃顯虹擔任執行負責人,項目組成員包括來自中、加、德、意、俄5個國家的9名專家。
  • 全國首個無創篩查胎兒基因組病技術團體標準發布,可篩查這些疾病
    其實,在遺傳學領域,除了染色體數目異常,基因組病即「染色體微缺失微重複症候群」(或稱致病性拷貝數變異,英文簡稱pCNV)也是導致出生缺陷的一個重要因素。針對「致病性拷貝數變異」篩查,近年來存在的一些問題,行業內亟盼標準出臺。
  • 曠視AI抗疫聯合攻關項目組榮獲「北京市模範集體」榮譽稱號
    在眾多曠視人的全力奮戰下,曠視AI抗疫聯合攻關項目組歷時13天快速推出了「明驥AI智能測溫系統綜合解決方案」,並在2月中旬為北京市海澱政府服務大廳與部分地鐵站率先部署,實現快速準確的非接觸測溫,為北京市便民服務、日常出行保駕護航。
  • ...華為發布全新分布式鴻蒙OS;曠視攜手中國聯通研究院打造智能...
    這款攝像機搭配昇騰310 AI晶片,是業界面向邊緣計算場景最強算力的AI SoC(系統級晶片),可以實現高達16Tops的現場算力,可以實現智能1拖8,將支持同時識別包括車、人、障礙物、交通標誌在內的200個不同的物體。此外,另一款產品「智能視頻雲平臺」,搭載了全新鯤鵬920晶片。
  • 戰疫「在線」進行時|江蘇首個5G智能測溫防疫機器人投入使用
    在南通市通州區公安局的5G智慧警務創新實驗室內,公安幹警通過移動5G雲端智能巡邏測溫防疫機器人現場巡邏反饋的畫面,向通州區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指揮部匯報查控監測點情況。 2月27日,在通州區國省道進城道口的防疫查控檢測點,江蘇首個5G雲端智能巡邏測溫防疫機器人(以下簡稱防疫機器人)正式投入使用。
  • 全國首個5G紅外熱成像測溫巡邏機器人
    中關村在線消息:援引自光明日報報導,全國首個5G紅外熱成像測溫巡邏機器人警用巡邏機器人在廣州黃埔誕生。可在機場、車站、廣場、醫院、社區以及重點卡口路段啟用疫情防控模式,藉助移動式紅外測溫篩查、循環播報提醒等功能,實現遠程可視化指揮,協助一線民警在危險、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中完成排查、防控任務。除了提高檢測和巡邏效率外,該機器人最大的優勢就是安全,特別是在當前疫情下,可以有效避免人與人的接觸。「人員移動到哪,機器人可以快速記錄。溫度超過設定值,或發現行人不戴口罩,機器人立馬啟動報警系統。
  • 鋅鎳電池行業首個標準正式發布?
    [摘要]日前,工信部發布了2020年第15號公告,批准了《基於LTE的車聯網無線通信技術基站設備測試方法》等656項行業標準。由超威集團、集團旗下河南超力新能源有限公司等5家單位聯合起草的《鋅鎳蓄電池通用規範》經批准正式發布,將於2020年10月1日正式施行。
  • 安諾優達參與的國內首個NIPT團體標準正式發布
    近日,安諾優達參與的國內首個NIPT團體標準——《基於孕婦外周血漿游離DNA高通量測序無創產前篩查胎兒基因組疾病技術標準》正式發布。無創產前篩查(Non-Invasive Prenatal Screening,NIPS)是目前惠及人群最多的基於高通量測序技術的臨床應用之一,已得到眾多醫生與孕婦的認可。
  • 曠視成為《個人信息安全規範》試點單位 切實推動個人信息安全保障...
    曠視作為此次《個人信息安全規範》的試點單位之一,出席了此次啟動會。本次試點工作會將針對《個人信息安全規範》的關鍵要求推動落地實現,並將形成的優秀案例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推廣。曠視一直高度重視個人信息與隱私保護工作,基於自身在數據安全的豐富實踐經驗和先進技術方案,作為AI計算機視覺行業代表企業,正式成為《個人信息安全規範》試點單位。
  • 中國首個智慧機器人網絡協作大腦「河圖」發布
    原標題:中國首個智慧機器人網絡協作大腦「河圖」發布   記者19日獲悉,中國人工智慧「獨角獸」曠視科技推出機器人戰略,重磅發布首個智慧機器人網絡協作大腦——河圖(Hetu),未來5年將連接超10億個機器人以期創造更大價值。
  • 我國首個針對胚胎幹細胞的產品標準正式發布
    新華社北京2月26日電 26日,由中國細胞生物學會幹細胞生物學分會組織制訂的我國首個針對胚胎幹細胞的產品標準——《人胚胎幹細胞》標準在北京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正式發布。  專家介紹,近年來,我國幹細胞研究的臨床轉化取得了重要進展,已備案開展了4批35個臨床項目。由於來源不一、類型多樣、功能複雜,幹細胞在製備工藝、質控手段、應用方式、適應症選擇等方面差異較大,亟須建立統一標準,促進臨床研究和臨床試驗更好發展。
  • 雷鋒網重磅發布:全國首個「AI 最佳掘金案例年度榜單」
    在推出業內首個「AI最佳僱主」和「新智造成長榜」後,2017年11月,雷鋒網再次先行,從商業維度出發,尋找人工智慧在8大行業的最佳應用。「AI 最佳掘金案例年度榜單」評選活動一經推出,便受到了AI方案輸出方和AI技術需求方的極大關注,截止報名,參選企業過百家。
  • 遵義聯通首個熱成像人體測溫系統投入使用
    隨著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紮實推進、疫情初步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各行各業正在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全力以赴保持生產經營穩定運行。然而,全面復工復產帶來的大規模人員流動,讓疫情防控工作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據悉,為緩解復工復產帶來的人員體溫檢測壓力,遵義聯通推出具有無接觸式檢測,高精度體溫篩查,異常體溫預警三大優勢的熱成像人體測溫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