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人們都沒有停止對於未知世界的探索,從最開始的海底深處、地底深處,到現在的宇宙深處。
對於美國的各種科幻大片中,都會經常出現穿越、穿梭、宇宙等字眼,可是我們都知道那只是特效所完成的,並不是導演真的發射了一顆衛星在宇宙中拍攝的。
可是世界各地有不少研究所、文學愛好者等通過各種先進的設備,將宇宙清晰地拍攝了出來,讓大家對於宇宙的了解又多了一些。
而宇宙的黑洞,相信一定是最讓大家好奇但又最神秘的。前段時間,通過公布的星系黑洞與我們的距離,讓我們對黑洞這位「神秘人物」更加的期待了。
對於黑洞,大家想到的肯定是:它能夠穿越。是的,在各類美國動作電影中,基本上黑洞的出現就是使男女主角進行了穿越,到達了另外的一個地方,從而完成劇情的轉換。
但是現實存在的黑洞,卻是因為擁有強大輻射的吸積盤由於在極高引力的環境下,迫不得已的扭曲從而形成的畫面。雖然電影裡的黑洞是特效,但是卻還是按照實際的黑洞的模樣去製成的!
根據事件視界之前拍攝到的黑洞圖像不難看出,它實際上也是一個巨大的圓形形狀,有許多星星圍繞在其周圍的情況下,也還有不少的物質在這裡聚集,變成了好幾個圓圈,正在以我們肉眼所無法測量的光速繞行,此時的黑洞還散發出超強的輻射。
黑洞終於露面了!65億倍太陽質量變成一小點,物理定律基本失效
雖然吸積盤能夠發射出很強烈的光芒,比我們每天所見到的頭頂上的太陽還要猛烈得多,但是它中間部分還是黑暗的,甚至是它所發散的光芒都無法照亮的黑暗。由此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一個猜測:也許黑洞就像美國大片那樣,在內外存在著兩個截然不同的時空,而黑洞以內的環境是我們能夠用物理定律去解釋的,黑洞以外是不可的呢?
有人也許會問:為什麼要拍攝黑洞呢?地球上有那麼多可以拍、值得拍的,為什麼要費這麼大勁去拍攝黑洞這個神秘至極的天體呢?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答案有兩個:一是因為一旦完全了解了黑洞的話,人類對於這個碩大宇宙的運行機制的破譯也就前進了一大步。二是因為一直以來大家都處於紙上談兵的階段,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除此之外,黑洞還證實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所描寫的關於時空扭曲的觀點,但是如今並沒有直接的證據能夠證明這是對的,所以也有科學家認為這只不過是一個極端的個例。因此,一旦黑洞的奧秘被揭開,無疑會是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巨大衝擊,並且還可能開啟一個全新的物理時代。
對於這次所拍攝到的宇宙黑洞,科學家們可謂是下足了功夫:調集了8座射電式的望遠鏡,就只是為了能夠成功拍攝M87星系黑洞,由此可見它的重要性了吧。
不僅如此,根據拍攝到的照片,科學家們做了分析,我們距離這顆黑洞大致是5350萬光年。大概有多遠呢?離我們地球最近的恆星,也只是有4.2光年罷了。如果還要比喻的話,大概是你在看月球上的一顆蘋果究竟在哪裡;或者是你從紐約想要看到洛杉磯某地的報刊上的報紙究竟寫了什麼內容。
對於黑洞的探索註定是漫長而又艱難的,即便現在的我們獲取到了M87星系黑洞的圖像,但是對於完全揭開黑洞奧秘來說還是不夠的,並且為了拍攝這個圖像,科學家們前前後後花費了20多年的時間。
況且,我們如果想要深入了解的話,還是要進入黑洞內部進行探測才是最為穩妥。可是大家都知道,想要進入黑洞只能走不尋常的道路,並且進去了就意味著你將和外界斷開聯繫,導致無法及時有效地將信息傳遞迴來,這無疑是沒什麼進展。
作為美國電影中的經常出現黑洞,一直給主角們帶來了太多的便利與勝利,因此很多人在觀看的過程中應該都對黑洞產生了喜愛的心理。
而且宇宙、星空、黑洞這些雖然神秘,但是它卻也是足夠美麗的,能夠吸引著人們不由自主地去觀賞、探索。
科學家們還在努力,我們也還在耐心等待,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夠揭開謎底,完成人類一直以來所追尋的目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