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用多年的阿里P序列從8月25日開始正式退出網際網路江湖。今天(8月26日)下午,據36 氪報導,阿里在昨日取消內部系統「P」序列職級顯示,員工在郵件、釘釘、內網等系統中無法再看到彼此職級,只能看到所屬集團部門,核心原因是促進工作上班扁平化,鼓勵內部平等溝通。
字母榜(ID:wujicaijing)諮詢阿里員工得知,P序列並未取消,雖然目前阿里內部看不到事業部副總裁(P10)以下員工職級,但P序列依然存在於公司內部系統,晉升依然會以P序列排序為考量。換言之,阿里P序列將從外部公眾視野中消失,但依然存在於公司內部。
大眾對阿里P序列並不陌生。作為阿里兩個職業序列之一,P代表專業序列,涵蓋程式設計師、產品經理、公關等多數員工,是網際網路江湖的中層人群,看似是技術派藍領隊伍,但在20多年的網際網路浪潮洗禮下,阿里P序列員工早已超脫白領階層,躋身城市新中產。
2004年,北大教授蕭灼基就斷言,科技從業者會成為中產階層的主力軍。「他們將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技術入股的方式,投入到企業中,如果該企業上市,他們就可獲得大量的分紅。」
蕭灼基的話第二年就得到了驗證——2005年百度在美國上市,一夜之間出現了50位千萬富翁和240位百萬富翁。在此之後,隨著網際網路公司不斷上市,網際網路新中產這一階層逐漸壯大。
阿里自然是網際網路新中產階層最高產的製造者之一。2014年阿里上市,頃刻奔湧出1萬多名千萬富翁,阿里周邊房價一個季度大漲兩千。今年7月螞蟻集團宣布上市,估值2000億美元,又製造出了數以千計的千萬富翁,看來杭州的房價還得繼續漲。
網際網路新中產這個階層,和 「碼農」也就是程式設計師群體有相當範圍的重合,但並不能劃等號。在一定程度上,網際網路新中產可以算是碼農的子集。前者多效力於網際網路大公司,技術能力較強,通過股票期權收穫了人生第一桶金。對於這個群體,碼農這個相對寬泛而模糊的稱呼顯然不夠準確。
人們很快發現了更直觀、更鮮活、更準確的稱呼——阿里PX。
阿里之所以會取消P序列,意在消除職級排序下的不平衡以及官本位思想。
在如今的阿里,P序列員工是集團的大多數。網際網路公司層級序列都是金字塔結構,截止到2019年年底,阿里有12萬員工, P7、P8、P9夾在中間層,數量差不多有6萬人,佔公司員工總數的一半。
P7-9可以跨部門領導項目,收入豐厚,工資和不斷升值的股票相比已經是小頭,距離財務自由並不遙遠。
外界對阿里高P的畫像,大致是這樣:性別男,30歲-40歲,年薪至少百萬,頭髮日漸稀疏,萬年不變的格子襯衫,不善交際,技術大牛,但在知乎和微博上曬百萬年薪的舉動難免浮躁。
近年來,阿里P7\P8屢屢「破圈」,衝出網際網路,闖入社會新聞版:P8李某,入職不到3個月,打著招聘私人助理的幌子,想用16K月薪包養求職者,許諾給對方申請阿里正職;以及據晚點報導,釘釘P9找下屬代考傳承官考試。還有去年9月,阿里某P8在微博徵婚因為要求較多引起了網友吐槽……
P8招助理事件當事人主管的回應
同樣是網際網路程式設計師,為什麼騰訊,百度等同時期巨頭員工出事很少引發洶湧輿論,但阿里P卻常能引發大眾關注?
一方面是阿里體量大、代表性強。光上市,阿里就進行了三次——一次B2B公司上市,一次2014年在納斯達克上市,還有就是今年在香港上市,緊接著還有螞蟻的上市。這三次上市少說製造了上萬名網際網路新中產,騰訊雖然和阿里雙峰並峙,但在上市次數上顯然稍遜風騷。
另外,說到公司形象的對外構建,阿里公關團隊是業內公認的「天團」,其他網際網路公司只能自嘆弗如。
另一方面,由於對價值觀和公司文化的高調維護,阿里「天然」就比其他網際網路公司新聞多。其他公司出新聞,頂多也就是圍繞業務和人事,阿里則是業務+人事+價值觀。可以說,價值觀這塊兒,撐起了阿里曝光率的半壁江山。
2011年由於中供欺詐事件,馬雲「砍掉自己一隻手」,揮淚斬衛哲李旭暉。
2016年中秋節,阿里程式設計師用技術手段搶購124盒月餅,結果2個小時內涉事5人全部被開除。這事不光外界質疑,內部都吵成一團。當時阿里雖然回應,價值觀問題零容忍,但內部也進行了深入反思,反思的結果,是認為開除的處罰「過了」,月餅事件因此成為了阿里對價值觀維護強度的分水嶺,在此之後,阿里對類似事件再未做開除處理,此前因月餅獲罪的5名技術人員,4名被返聘回歸,還得到了晉升。張勇、童文紅、蔣芳直面今年6月的價值觀大辯論時,把釘釘高管代考定性為局部價值觀問題,不再用統一的標準價值觀管理。
對價值觀的捍衛,固然有助於建立公司的正面形象,但也是一柄雙刃劍:外界會用比馬雲更苛刻的標準來審視阿里,十幾萬人的公司,出任何事都可能被放大,這樣一來,公司形象反而會受到負面影響。
早前知乎上對阿里HR的集體討伐就是如此,如今阿里PX成為社會新聞版常客,邏輯也是一樣,新聞和論壇上的阿里PX代表了公眾對於一個城市新興階層的想像,這種想像有些趨於正面,比如財富,但也有些顯然被扭曲、誤讀,乃至妖魔化。一些犯罪分子甚至在行騙時打著阿里PX的旗號,因為在都市公眾眼中,阿里PX已經成為新的財富和地位象徵。
拋開網上的偏見,真實的高P是怎麼樣的?
多數情況下,阿里高P員工是技術專業人才的代名詞。能成為P8 Java技術專家,不僅要有優秀編程能力、系統設計能力,還要有技術視野和業務洞察力,關鍵時刻能跨行業帶團隊。而在學歷要求上,高P基本人均碩士985。
入職阿里不是容易的事情。據某網際網路大廠負責招聘的Hr說,網際網路公司招聘都是掐尖,即便百度如今總是被輿論開除出BAT之列,人才招聘的最低標準也是本碩985。阿里的招聘沒有明確過學歷要求,但據一名阿里求職者說,普通一本學歷至少要有5年工作經驗才滿足社招標準,職級是最基礎的P5、P6。
而從低P升高P,要滿足KPI考核,一大要求是「皮實」。大文娛P7吳新解釋說,「阿里的工作強度大,壓力大,習慣就好」。前P7員工李樂去過創業公司,待過好幾家網際網路公司,據他說,沒見過比阿里更辛苦的公司。「996是正常,見過同事大年初一臨時被叫去加班,一起加班的人裡面有一名孕婦」,而他在阿里待了5年,一度因為工作壓力引發抑鬱情緒。
高壓伴隨高薪,到了P7級別,高收入就成了標籤。基本工資只是零花錢,隨著阿里這艘巨艦市值水漲船高,折算到年收入,年收入百萬很常見。「在阿里待上4年,加上投資理財,再保守也能實現財務自由。」
而據知乎上,一名認證為阿里巴巴高級技術專家的P8網友稱, 「P8大多有獨棟別墅或者排屋。再往上升異常困難,留在P8階層幹幾年就能逼近自由,跳槽去別的公司,混個高級管理,再幹幾年,幸運的話可以退休。「
但對於財富的感受每個人體驗不同。虎撲上有人評價,橫向對比其他行業,P8在阿里只是基層管理人員。股票收入要在4年後才能拿到,期間和普通打工族一樣,生活要靠基本工資,在杭州每月45K左右的收入,上有老下有小,需要付房貸、養家養老、培養孩子。「新P8的生活狀態和月薪2萬的有房土著狀態差不多。」
正如馬雲2016年在阿里內部會議上分享的幸福標準:中國最幸福的人是一個月有兩三萬塊錢,有房有車有家庭。以阿里大多數高P的薪資,幸福不是奢侈品。
但這份幸福感得來並不容易。職場優勝劣汰是常態。阿里有「一年香,三年醇,五年陳」的說法,不過 「三年醇」就已經很難了,「五年陳」則需要緣分。
一名90後P6告訴字母榜:從P6升到P8,少則3年,多則永遠升不上去,「很多人是熬不了就走了。」
「升P8不僅是績效KPI,還需要考察多部門聯動協調能力。P8要求業績,領導力,情商三方面都要頂尖,且P8是按照比例產生,大概數據是30:1,再加上很多P8是從外部跳槽加入,晉升競爭非常激烈。」
晉升過程中還可能涉及潛規則。「到P8主要靠關係了,阿里的業績不完全靠客觀打分,主管的主觀選擇佔很大因素,業績再差有老闆罩著,就可以高分。如果要靠本事升職,必須是頂尖技術人才。」李樂說。
即便升到高P,也不一定能熬4年拿到股票變現資格。李樂2010年入職阿里,5年時間從P5升到P7後,2年時間沒看到升職可能,一度被診斷出中度抑鬱,後因為績效打分糾紛跟領導鬧僵,只能選擇離職。
而對於大多數阿里人而言,職場終點是P7。在這個階段,既要在工作上拼盡全力,生活上也將挑起家庭經濟大責。前不久,有人在微博分享阿里P7的故事,主人公花費700萬在杭州買了學區房,一家五口擠在套內面積60平的房子裡,為了還房貸,每天加班到11點。
吳新同樣在P7位置上離職。他今年40歲,2年前入職便是P7,「升P8 很難。看不到希望。」他說。今年年初,猶豫大半年後,吳新選擇辭職創業。
未來往何處去——這個問題橫亙在所有35歲以上碼農心頭,阿里高P也莫能外。
吐故納新是網際網路公司的常態。2015年,阿里集團50%以上的80後進入管理層。張勇在2015年集團內部會的演講中明確提出,要實現102年規劃,就要給年輕人更多機會,「年輕化貫穿在整個日常工作當中。」
對於很多老員工來講,這就意味著奉獻終將落幕。按照阿里的KPI考核,每一個財年,30%的員工晉升,60%保持不動,10%淘汰。
以12萬員工的基數來算,10%就是1.2萬人,總數並不少。馬雲說阿里每年向社會輸送1000個十年人才,被外界嘲笑是變相裁員。馬雲回應,在阿里能待上10年都是寶貝。
如果一個年輕人,碩士畢業後進入阿里,10年後差不多是35歲,正好卡在網際網路職場人年齡焦慮最嚴重的坎兒上。
儘管P8外界看起來很光鮮,但在李樂眼中,阿里P8在市場屬於高不成低不就。對標其他大中型公司的總監,在阿里內部升不上P9,跳槽因為薪水太高,沒有小公司能接,跳去其他公司沒有意義,網際網路大公司對待年齡都是一個態度。「出路只有兩條:要麼退休,要麼創業繼續打拼。」
有統計數據顯示,P8的普遍年齡在33歲,P9則是40+歲。這意味著,即使才華出眾,想要從P8升到P9,也需要超出一般的定力和韌性。
鏡頭往下,更多的阿里人的職場生涯則定格在P7。
今年7月,李樂在阿里前同事剛辦完離職手續,他今年40歲,在阿里待了10年,從P5到P7,最終選擇退休,因為「歲數大了,不走待著也難受」。
(李樂,吳新系化名)
【參考資料】
1、《阿里內部價值觀大辯論:誰的紅線?》,晚點LatePost,2020年7月21日;
2、《阿里巴巴和四十大道》,2018年4月出版,趙先超著;
3、《中國中產階級的構成》,科學投資,2002年5月25日。
4、《阿里的「無用」和「有用」》,飯統戴老闆,2019年9月12日;
5、《深度解讀阿里「新六脈神劍」:價值觀如何產生?如何落地?》,湖畔大學,2019年10月17日。
6、《36氪獨家 | 阿里內部隱藏「P」序列職級,「高 P」光環或成過去式》,36氪,2020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