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中國文昌發射場傳出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這不僅標誌著月球探測工程又向前邁出了巨大一步,還對人類研究月球的歷史和發展有著巨大的意義。經過數天的等待,12月1日,嫦娥五號正式於月球著陸,開始進行我國航天史上迄今為止最複雜,最艱難的任務之一。
根據我國航天局的計劃,本次嫦娥五號將採集大約2千克的月球土壤。據悉,本次嫦娥五號的著陸地點是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北岸的呂姆克山,與之前美國和蘇聯採集的玄武巖不同,本次嫦娥五號採集的是呂姆克斯山噴出的相對「年輕」的玄武巖,大約有10到20億的歷史。所以人類有望通過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本,進一步填補在月球研究方面的空白。
本次嫦娥五號的成功發射不僅推動了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同時將有助於人類對月球的研究,於全人類有益,也因此也備受其他國家專注。
12月1日,俄羅斯國家航天局副局長謝爾蓋·薩維列耶夫代表該機構對中國嫦娥5號的成功著陸表示祝賀。
薩維列耶夫說,這對中國的太空計劃來說是一個真正的歷史性事件,在中國的太空研究歷史上,中國國家航天局第一次完成了月球採樣返回任務的落月環節,並表示希望通過向地球運送月球土壤樣本,中國能全面完成科學計劃。
與此同時,薩維列耶夫表示,月球研究仍然是所有國家太空計劃的優先事項,俄羅斯和中國經常討論在這個領域的發展合作。
薩維列耶夫似乎「話中有話」。有媒體報導,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之後,俄羅斯科學院的一位主任表示俄方願意與中國聯合研究,不過中國需要提供少量的月球土壤。而本次嫦娥五號著陸之後,俄羅斯航天集團領導人也貌似表現出了這個意願。
眾所周知,在蘇聯時期,該國的航天技術在全世界遙遙領先,也曾帶回過月球土壤,但是由於經費有限,近些年俄羅斯的登月計劃被擱淺,甚至有美國研究員認為,在「登月競賽」中,俄羅斯已經落後於美國和中國。從「航天大國」到被別人指著鼻子嘲笑,任誰也不願意,俄羅斯想要實現自己月球計劃的心可見一斑。
與此同時,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的託馬斯祖爾布琴博士也對嫦娥五號成功在月球著陸表示祝賀,他在社交媒體上先是強調了本次嫦娥五號執行的任務異常困難,然後稱,從月球帶回的樣本是一種能促進國際科學界進步的寶物,當所收集樣本被送回地球後,希望所有人都能從中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在之前,美國航天局也發布過一條推文。推文中稱,他們希望中國和全球科學界分享自己所得數據,以增進他們對月球的了解,就像阿波羅計劃和阿爾忒彌斯計劃一樣。
據悉,上世紀70年代,美國採回了大約382公斤的月壤,在當時的那種條件下,只有美國有能力做到。後來美國總統安全事務顧問訪華時,向中國贈送了1克的月巖樣本,還讓我們分成了兩份,用其中的0.5克進行了研究。
就算是中國可以為了報答當年美國給予1克樣本的恩情,他們也沒有道理直接要求我們公開研究數據,並且在不久之前,美國和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盧森堡,阿聯剛剛締結了一份《阿爾忒尼斯協定》,組成了太空聯盟,而這份由8國聯合制定的2024年登月計劃還試圖將中國和俄羅斯排除在月球開發領域之外。現在讓我們共享成果,果然是美國能做得出來的事。
總之,嫦娥五號本次肩負著重大的任務,不僅我國對它即將取回的土壤翹首以盼,還有不少國家打著它的主意。不過能順利取回月壤終究是一件好事,只要它被成功帶回,那就將成為航天史上的又一座裡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