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馬利亞是一個非洲未開發國家!地理位置,位於非洲大陸最東部的索馬利亞半島。北臨亞丁灣,東瀕印度洋,西接肯亞和衣索比亞,是各國貨輪出入蘇伊士運河的必經海路。
索馬利亞沿海是世界上最危險的海域,2008年以來,索馬利亞沿海累計發生80多起海盜襲擊事件,平均每4天就有一艘船遭劫,海盜已猖獗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劫案大多發生在亞丁灣,那裡是從印度洋通過紅海和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及大西洋的海上咽喉。索馬利亞海盜主要是迅速靠近目標船隻側身,使用鉤子和梯子,套在船上,然後快速登船,劫持各種船隻和人質,索取高額贖金。
這猖狂活動為國際社會所不恥,然而一切背景確有它的歷史。苦難的索馬利亞曾經被英、法、意殖民者分別統治!
不同教派、種族、不同利益的代表者常年混戰,造成經濟破壞極端落後。索馬利亞經濟以畜牧業為主,20世紀70年代初,由於國有化政策過激,加上自然災害等因素,連年戰爭給索馬利亞人民帶來無窮的無窮災難。
漁民裝備、技術落後,捕魚已經難以維生,經濟嚴重困難。而為了存活,人民終於找到了最賺錢的行業」當海盜」,也使當海盜成為該國的「金領」職業。
就在索馬利亞海盜依附的世界上最危險的海域中, 確有著一片螢光般閃爍的海洋。1995年1月25日,利馬號蒸汽船在索馬利亞沿海航行時,利馬號船長看到地平線上的一片白光,15分鐘後,海水從地平線向另一層地平線延伸,給人的印象是「一片雪地」。
在後,利馬號的一份航行報告指出,距離索馬利亞海岸150海裡的地方,海洋宛如銀河一般,視野所及的範圍內一片白色輝光,仿佛步入無邊的雪域,又像在雲朵間滑行。
這片海域的螢光現象,曾經一度被認為是水手們的臆想,直到2005年,研究人員從1995年印度洋的衛星圖記錄中,確認了這個面積15,000平方公裡範圍內,持續長達三個夜晚之久的奇異事件。
據研究推測,「乳白色的海洋「(The Milky Seas)不是由鞭毛藻引起的,而是海水表面大量積累發光細菌的結果。但是人們依然不知道這些朝生暮死的細菌為什麼會突然聚集、發光,然後又消失不見。
而深海中的動物,則依賴於螢光細菌的共生關係,各取所需。稚魚通過寄生在口袋結構中的發光細菌,猶如打著手電般尋找食物。
而乳白色的海洋會大面積的發光要歸功於這些海洋微生物,最常見的微生物是Noctilucales(夜光藻目),是海洋浮遊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微生物的細胞受到刺激時會發出微光,尤其是受到驚擾時會發出美麗的藍光。事實上,即使在當今的研究中,這種效果也沒有得到嚴格的記載,也沒有得到充分的解釋。
1815年至1993年,地球上有235個地方觀測到了乳白色的海洋,其中大部分集中在西北印度洋和印度尼西亞附近。
1985年,阿拉伯海的一艘研究船在乳白色海域採集水樣,他們的結論是哈氏弧菌引起的效果。2015年7月,在印度卡拉拉邦Allepepy發生了這種現象,印度國家海洋學研究所和卡拉拉邦漁業部門研究了這一現象,發現閃爍的波浪是夜光藻的結果。
蒙特利海灣水族館研究機構科學家Steven Haddock(銀河系效應研究的作者)曾評論過:細菌產生的光實際上是藍色的,而不是白色。由於我們使用的單色傳感器,在圖形中它是白色的,因為我們眼睛中的杆(用於夜視)不區分顏色,所以它可以看起來是白色的。
Shetland Haddock:這現象通常由夜光藻引起,有時也被描述為綠色,而不是世界其他地區所看到的傳統的藍色或白色的銀河系效應。
這類美麗的銀河系效應海洋發光,通常在春季和夏末,泛著藍色的輝光是十分漂亮的,它看起來像是夜晚的霓虹。
尤其是在岸邊效果更加明顯,海浪激起了水中的發光微生物,尤其是附近的船隻和海岸設施下面。但在這片被認為世界上最危險的海域中,夜光海洋,確實好美!
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關注!
【文中圖片引用自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處理,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