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擬大力開發新型海水電池

2021-01-16 材料人

材料牛註:

韓國蔚山國家科學技術研究所集資五十億韓元,有望加速環保、高效、高穩定性海水電池的商業化,為新能源產業的振興做出貢獻。



韓國蔚山國家科學技術研究所(UNIST)將與韓國電力公司(KEPCO)、韓國東西電力有限公司(EWP)合作,共同開發一種可以利用海水發電儲能的新型環保電池。在過去的三年中,該項目的研究經費累計達到五十億韓元,有望加速環保、高效、高穩定性海水電池的商業化。


海水電池利用地球上第六大豐富的元素——Na來發電,這一點成為了現有電池技術的有效補充。鈉電池不僅比現有的鋰電池更便宜、環保,為大規模儲能提供了一種低成本的途徑,而且還能夠大大降低火災風險。海水電池不需要輔機負載也不需要外部電源,只需要水和鹽。因此,海水電池可以用做家庭或企業的能源存儲系統(ESS),或者大型船隻和核電站的應急電源。


海水電池的儲能方式與鋰電池相似,當電池充電時從海水中提取鈉離子並將它們存儲在陰極室,當電池放電時鈉離子在陽極釋放,並與陰極的水和氧氣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電能可以為電動汽車供能。


儘管海水電池比鋰離子電池更高效,但是還不能夠投入商業使用,其中一個顯著的原因是輸入和輸出功率較低。為了攻克這一難題,UNIST將會優化電池的形狀,計劃設計多種尺寸和形狀的電池,將電池的充電率提升20Wh。(一部智慧型手機的鋰電池約儲能10 Wh)UNIST將建立一個試驗設備來大規模生產海水電池,還計劃開發海水電池群,通過連接各個電池來提高充電率。


海水電池項目的負責人、UNIST能源與化學工程教授Youngsik Kim介紹道:「一旦海水電池商業化,我們的市場價值可達47萬億韓元,領先能源存儲設備市場。這將成為未來經濟的一個主要增長引擎,為新能源產業的振興做出貢獻。」


原文連結:New Eco-Battery Runs on Seawater(見下方「閱讀原文」)


本文由材料人編輯部丁菲菲提供素材,孟令曉編譯,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材料牛報名加入編輯部。

測試谷:材料人旗下一站式材料分析測試解決平臺 改版上線了!材料測試 數據分析 上測試谷(http://www.ceshigu.com/)


微信號:cailiaoniu 

長按二維碼訂閱材料牛了解更多科技知

相關焦點

  • 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系統完成三千米水深海上試驗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在深海裝備上應用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二東團隊研製的鎂/海水燃料電池系統順利完成了3000米水深海上試驗,實現了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在深海裝備上的首次實際應用。
  • 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系統完成3000米水深海上試驗
    圖片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提供     本報訊(劉敏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謝小芳)近日,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製的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系統順利完成了3000米水深海上試驗,實現了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在深海裝備上的首次實際應用。
  • 我國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系統完成三千米水深海上試驗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二東團隊研製的鎂/海水燃料電池系統順利完成了3000米水深海上試驗,實現了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在深海裝備上的首次實際應用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在深海裝備上應用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是直接利用海水將金屬鎂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電化學裝置,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可全海深工作的優點
  • 海水電池將取代鋰電池成為動力新能源汽車市場開發方向?
    海水電池將取代鋰電池成為動力新能源汽車市場開發方向?海水電池作為替代鋰電池主流充電電池的一種新的電源備受關注。海水電池的優點是利用了地球70%的地表水,具有生產成本低和環保的特點。海水電池是本世紀替代鋰電池最多的有可能產品。什麼是海水電池?
  • 【中國新聞網】大連化物所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系統完成3000米水深...
    大連化物所供圖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3日發布消息稱,由大連化物所研製的鎂海水燃料電池系統近日順利完成了3000米水深海上試驗,實現了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在深海裝備上的首次實際應用。
  • 大連化物所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系統完成3000米水深海上試驗
    圖為大連化物所研製的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系統完成3000米水深海上試驗。大連化物所供圖中新網大連12月3日電 (記者 楊毅)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3日發布消息稱,由大連化物所研製的鎂海水燃料電池系統近日順利完成了3000米水深海上試驗,實現了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在深海裝備上的首次實際應用。
  • 大連化物所研製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系統完成3000米水深海上試驗
    央廣網大連12月4日消息(記者賈鐵生)近日,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製的鎂/海水燃料電池系統順利完成了3000米水深海上試驗,實現了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在深海裝備上的首次實際應用。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是直接利用海水,將金屬鎂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電化學裝置,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可全海深工作的優點,在深海著陸器、深海原位實驗站等海洋裝備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該電池系統在突破了高利用率合金陽極製備技術、長壽命陰極製備技術、全海深浮力調節技術,組合能源管理技術等關鍵技術的基礎上,開展此次深海海試工作。
  • 科學家開發出太陽能電池用新型聚合物材料
    科學家開發出太陽能電池用新型聚合物材料 發布時間: 2020-05-09 11:46:50   來源:科技部  作者:
  • IBM跨界造海水電池,5分鐘就能充電80%,鋰電池地位不保?
    於是電腦界的王者IBM看不下去了,「不務正業」跨界研究起了無重金屬電池,怎麼樣的原材料僅沒有可能汙染環境的重金屬離子,同時既好開採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於是IBM就把目光放到了海水身上,據悉,這款「海水電池」的能效和能量密度都比鋰電池更好,不僅成本更低,而且充時長也更短。
  • IBM開發新的電池概念,基於從海水中提取成分製造使其更加安全
    打開APP IBM開發新的電池概念,基於從海水中提取成分製造使其更加安全 遠洋 發表於 2019-12-23 16:12:46
  • 【CBIS2020】崑崙化學郭營軍:新型電解液材料的開發及應用
    2020年10月16日-17日,「第五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CBIS2020)暨首屆中國新能源新材料(寧德)峰會」盛大開幕,在主題論壇2上,香河崑崙化學製品有限公司、湖州崑崙億恩科電池材料有限公司 董事長郭營軍發表了題為「新型電解液材料的開發及應用」的精彩演講。
  • 第一屆新型太陽能電池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學術研討會
    日本NIMS韓禮元教授、武漢大學趙興中教授、浙江大學陳紅徵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韓宏偉教授、華南理工大學葉軒立教授、華東理工大學花建麗教授、北京大學佔肖衛教授、北京大學朱瑞教授和武漢大學方國家教授針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和有機太陽電池等新型太陽能電池領域的最新前沿研究進展作了大會報告。
  • 新型鋁電池只「喝」海水,可使無人水下航行器續航能力增加10倍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的衍生企業Open Water Power(OWP)對外宣稱已成功開發出一種更安全、更耐用的新型鋁-水電池系統,與傳統鋰離子電池相比,新系統使UUVs的續航能力提高了十倍。而該公司也於今年5月17日已被科技公司L3 Technologies收購。
  • 英國CSS公司將開發新型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OFweek太陽能光伏網訊:英國彩色合成科技公司(ColourSynthesisSolutions,CSS)是一家在近年內崛起的化學解決方案供應商,他們得到英國科技政策委員會(TechnologyStrategyBoard,TSB)在未來三年中共60萬英鎊的資助,用於研發新型太陽能電池
  • IBM宣布:新型電池可實現5分鐘充電80%,能量轉換率超90%
    12月23日消息,據IBM Research實驗室宣布,目前實驗室已找到來自海水的提取物替代鋰離子等重金屬的方式,並嘗試研發一種新型電池,有望替代傳統鋰電池。據悉,傳統鋰電池一般使用二氧化錳作為正極材料、鋰金屬等其他重金屬作為負極材料,採用非水電解質的方式發電。
  • 天津港保稅區大力發展海工裝備、海水淡化及氫能產業
    ,天津港保稅區按照新區「戰略東移」部署,堅持將臨港片區作為未來建設的「主戰場」,統籌三區政策、資金、項目、人力等資源向臨港傾斜,並結合臨港獨特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海工裝備、海水淡化及氫能產業。  紮實推動海水淡化產業發展  在海水淡化方面,保稅區將積極構建自主可持續發展的海水淡化產業鏈,結合正在編制的「十四五」規劃,加強研究與戰略謀劃,依託海淡所核心科研平臺,加快申報建設國家海水資源利用技術創新中心。
  • 日本開發出一種新型薄膜可讓太陽能電池板壽命延長
    原標題:日本開發出一種新型薄膜可讓太陽能電池板壽命延長   原標題:新材料可讓太陽能 電池板壽命延長   新華社東京6月9日電 (記者樂紹延)日本日清紡織公司日前宣布,他們開發出一種新型薄膜,可使太陽能電池板在實驗中的「保質期」提高約50%,從而延長太陽能電池板的使用壽命。
  • 微生物燃料電池 幫海水淡化
    近日,哈工大陳志強教授課題組在微生物燃料電池深度脫鹽和去除重金屬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該技術成果可望實現特殊環境下的海水淡化。    該課題組還建立了四室微生物脫鹽燃料電池,同步實現了產電、脫鹽與重金屬回收。
  • 今日科技話題:嫦娥五號、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系統、降溫新材料、超算模擬、女性特殊菌、發光二極體
    ——《環球日報》2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系統完成三千米水深海上試驗/海水燃料電池在深海裝備上應用。課題組供圖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二東團隊研製的鎂/海水燃料電池系統順利完成了3000米水深海上試驗,實現了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在深海裝備上的首次實際應用。
  • 科學家們開發新型海綿 可以幫助清理被近海石油鑽井汙染的海水
    多倫多大學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的海綿,他們相信這種海綿可以幫助清理被近海鑽井汙染的海水。科學家說,由於向周圍水中釋放出微小的油滴,每年在海底鑽探和壓裂產生的石油汙染廢水達1000億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