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交大「二根」老師的「七棵」習慣樹

2021-01-15 環球網

中國江西網訊李彩豔報導: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心。師者,傳的是道,授的是業,解的是惑,給的是情。孔目湖畔,馬鞍山下,新竹蓋舊竹。華東交通大學理學院教授、數學系主任劉二根老師30年如一日,兢兢業業的工作,將美國教育中的「七顆」習慣樹「巧用」到教學與科研中,用心耕耘,「樹」上結出的果實纍纍、「桃李」也芬芳滿園。

今年49歲的「二根」老師,依然每天堅持騎自行車去上課。平常穿著樸素,他的課堂如一道簡單卻營養的「菜餚」,認真仔細的態度是不變的「主菜」,和藹暖人的笑容是獨特的「調味料」,十分受學生「青睞」。他是「良師」亦是「摯友」,孜孜不倦地講解習題,語重心長地敦敦教誨,仿佛「玩笑」間專業知識和人生道理的「養料」已「根植」於學生心田。「摸摸口袋都是有身份證的人了,還不知道好好學習」 「一切不以學知識為目的的學習都不算是學習」,劉老師的這些經典語錄被學生銘記在心。他的教學猶如「七棵習慣樹」,從「樹根」開始,從下往上將七個習慣像一棵小樹一樣培育成參天大樹,在獲得「累累碩果」的同時,為相關學科的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更將「習慣樹」的種子播撒校園。

「二根」老師的教學方式也許「司空見慣」,也許理工科的學習方法「習以為常」,也許大學學習「白駒過隙」,但「匆匆那年」在二根老師所帶的學生心中卻是那樣「彌足珍貴」。只因為普通中沉澱著執著,平凡中浸潤著卓越,「堅持」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才加入「二根」的「好習慣」隊伍。

習慣一:「根植」課前準備(「根植」「泥土地」,釋放正能量)

作為教授《高等數學》、《線性代數》、《高等代數》等六門學科的一名老教師,雖然對教學內容已經「倒背如流」,但「二根」老師從不滿足—實實在在地「紮根」「泥土地」中—而是多方搜集新資料,認真地再做一次「功課」。黑髮積霜織日月,粉筆無言寫春秋。一兩天恪盡職守並不難,難的是一以貫之、持之以恆,30年來,「二根」老師從未打破「每課必備,每課必新」的備課原則。在教學過程中,課程內容安排合理,具有獨特的教學方法,學生們紛紛為其「點讚」。「劉老師講課熟練生動有趣,重點突出,『巧解細說』令同學們很容易接受,講課的內容比課本上的更好理解,大大地增加了我們學習『高數』的熱情!」他的學生在評教中如是評價道。理工科的課堂難免枯燥難懂,「二根」老師細心用心的準備、精益求精的態度,讓課程內容化「困難」為「神奇」,無論學生基礎多差,也能「帶勁」地學習。

習慣二:「倒追」困難學生

認真批改每一本作業,糾正每一個錯誤並指出今後應注意的地方,這又是一個好習慣。「二根」老師總是不忘在學生「掙扎」於難題的邊緣拉起他們的小手,點燃求知的「火把」。課後進行答疑輔導,即使工作再忙也一定有求必應,耐心地進行輔導,這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和尊敬。「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在網上評教中,學生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我真得很敬佩老師您,課上的好那是沒話說的,又能夠認真地解答我們學生的疑問,我真得很喜歡上您的課。」「二根」老師也因此在學校「日新網」學生論壇中被評為華東交通大學「最牛教師」之一,2013年被學生評為華東交通大學首屆「我最喜愛的教師」。他是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要把學生一個一個「馱過」「理科困惑」的河流。

習慣三:「爬坡」精品課程

在用幾個好習慣夯實基礎了之後,他開始尋找新的突破。上課不再只是簡單的進行,為了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開始忘我地構建精品課程。成功的道路中總是困難重重,但不服輸的性格讓其迎難而上,從不打「退堂鼓」。功夫不負有心人,劉老師的「習慣樹」上結出了累累碩果,令人嘖嘖稱讚。「二根」老師主持的「高等數學」、「經濟應用數學系列課程」獲江西省優質課程並同時獲校級精品課程,負責申報的「工程數學系列課程」獲江西省優質課程,主持的「高等數學」2013年獲江西省精品資源課程,主持的「微積分」2014年獲江西省精品資源課程,主持的「矩陣理論及其應用」獲江西省研究生優質課程,主持的「數學模型」獲校級精品課程,主持的「高等數學」獲校級第二批重點建設課程。

習慣四:「嚴打」考試閱卷

數學系承擔了全校學生的大學數學的教學工作,教學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培養質量。作為系主任,「二根」老師於精心施教中嚴把考試關,提出新點子,實行「教考分離、集中閱卷」。閱卷過程採用封閉試卷、流水作業,體現了公平、公正,得到了教學評估專家及學校教務處等部門的一致「好評」。認識上克己奉公並不難,難的是堅持原則。在他的帶領下,抵制了各種不良之風。廉潔從教,自上任時起,無私奉獻,為學科建設與教學改革「把脈抓藥」。在一個物質繁盛的時代裡,他仍然讓大家相信:精神無敵。「高等數學要不掛科很容易,要真的學好卻很難。理工科的學生最好多掌握些數學知識,把基礎打好,這樣對自己學習專業知識都很有好處。最重要的是,希望大家能夠以認真的態度來對待高數。」這是「二根」老師的口頭禪。

習慣五:「突圍」教材編著

在使用優秀教材的基礎上,「二根」老師積極編寫具有自己特色的教材,主編出版了《線性代數》、《線性代數學習指導書》、《線性代數習題精選》、《複變函數與積分變換》等8部教材。對待需要撰寫或修改的材料,劉二根老師力求深入淺出,字斟句酌,連一個外文字母、一個標點符號都保證準確無誤。其中主編的教材也是屢屢獲獎:《線性代數》、《複變函數與積分變換》獲江西省優秀教材一等獎、《微積分》獲江西省優秀教材二等獎,主編的《線性代數》入選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持之以恆,努力攻克每道難關,劉老師的堅守為自己的「教材夢」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那一本本出版的優秀教材正是夢想「飛翔」的軌跡。

習慣六:「結伴」青年數學團

近3年「二根」老師指導了4名青年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對他們既嚴格要求又細心指導,與青年教師一起填寫一份詳細的指導計劃。對參與輔導的課程要求青年教師必須全程隨堂聽課,而自己一旦有空就去聽青年教師主講的課程,並與他們探討如何處理教學內容。多年的付出、堅守和操勞,沉澱為精神的沃土,讓希望發芽。青年教師教學水平日漸提高,好評如潮。在培養青年教師過程中,劉老師作為「領頭羊」,起到了「傳、幫、帶」的作用。此外,為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秉承「引進來,走出去」的原則,積極引進博士及選派骨幹教師攻讀博士學位,組建專業的教學團隊。夢想有一日終究開花結果,負責申報的「大學數學團隊」獲江西省教學團隊。

習慣七:「高格」聞香自來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繁重的教學工作沒有阻擋住「二根」老師追求知識的腳步,他懷著千裡「科研夢」,仍在路上。「活到老,學到老」是他不變的信仰。為此,他積極投身於科學研究,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力求達到高水平。主持完成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江西省教育廳科研課題1項,在研江西省社科規劃項目1項。作為主要參與人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部級科研課題多項。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通過學科建設,使華東交通大學的數學學科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為數學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平臺,有助於引進更多的優秀人才及留住現有人才,穩定師資隊伍。卓越貢獻的星光下他依舊不矜不伐,「我不做大事,只是做好教學上的每一件小事。」劉二根老師說。

在深化本科教學改革的落實中,回歸教學本位,光大交大求真務實的優良傳統是每位交大人最初的夢想。深化本科教學改革,重在抓「三大工程」育師風學風,即,大力推行學分制改革、積極參加教育專業認證和全面迎接審核評估。華東交通大學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張堅這樣認為。

「好習慣養成好習慣,好方法教會好學生,好教風促進好學風,好老師培養好人才。這些老師們具備了『以生為本』的情懷,『以學為樂』的境界,『以身作則』的姿態,將學生當作『種子』一樣辛勤耕耘,像愛子女一樣關心學生成長。」華東交通大學黨委書記萬明說。

據了解,近年來,華東交通大學不斷加大對本科教學的投入,引進「高知」人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舉辦優秀教師講課比賽、評比「我最喜愛的老師」等,取得顯著效果。結出了江西首個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一等獎、全省思政課教學比賽一等獎、全省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中獲得二等獎、三等獎等多項碩果。近日,該院劉喜富博士獲數學天元基金資助;劉志榮博士獲理論物理專款資助;清華大學聶文杰博士獲得了國家基金青年基金項目。華東交大附小教師何敏也在全省班主任技能大賽中獲得一等獎。華東交大師生在全國三維數位化創新設計大賽全國總決賽中獲得一等獎。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環球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華東交大在南昌,一所被遺忘的交大分校
    華東交通大學,簡稱「華東交大」,也稱「花椒」,臨江懷湖、依山傍水,樹影婆娑,似夢似幻。校園佔地面積2816畝,各類建築面積80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81億元。圖書館收藏紙質圖書234萬冊,電子文獻233萬冊。範仲淹云:「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走進這片湖光山色花園,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如畫的風景,還有熠熠生輝的時代光芒。
  • 美國這棵大樹,堪稱世界最牛的「生命之樹」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過上了舒適的生活,現在,他們只注重精神層面的享受,所以他們會選擇在業餘時間旅行,這樣他們不僅可以欣賞外面的風景,還能感受到不同的人文風情,由於地理環境的不同,京族之間有著千奇百怪的風俗習慣,我在電視上看到了許多精彩的風景。
  • 海山大院裡的那棵猴麵包樹
    海山集團董事長鄭綱剛過知天命之年,是個親切隨和的人,和鄭綱交往密切的人,一想起海山,首先想起的不是海山的驕人業績,而是海山院內的那棵高大挺拔的猴麵包樹。海山集團2008年在羅安達南郊奠基時,近4000畝的雜草和灌木被徹底清除,這棵猴麵包樹留了下來。
  • 「華東五校」四大權威榜單排名比照,上海交大不負眾望,復旦第三
    本篇文章,筆者根據四大權威榜單當中,「華東五校」排名比照跟大家聊一聊,上海交大不負眾望,復旦第三。雖說在軟科、泰晤士當中的排名比上海交大高,但是其他兩份榜單均與上海交大有些差距,以平均排名85的成績被上海交大反超。
  • 植樹節 談談「植」與「樹」——根深才能葉茂
    百度百科告訴我們,樹是具有木質樹幹及樹枝的植物,可存活多年。一般將喬木稱為樹,主幹挺立,分枝距離地面較高,可以形成樹冠。樹主要有四部分:根、幹、枝、葉。樹根一般在地下,在一棵樹的底部有龐大的根系。根是植物的營養器官,通常位於地表下面,負責吸收土壤裡面的水分及溶解其中的離子,並且具有支持貯存合成有機物質的作用。位於地表外的氣生根(榕樹),也屬於根的一種。
  • 相思樹傳說源遠流長,從古詩詞走出的5棵相思樹,其中一棵你熟悉
    在我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中,關於相思樹的傳說,記載,歌頌源遠流長,形成了一種民俗一種習慣一種文化。近現代,也有許多學者去甄別去考證去探索古詩詞中有關相思樹紅豆的傳說。今天,只想在古詩詞欣賞中,粗略且不做更多考究的找出5棵相思樹。也只是一個人的認知,不做太專業的解讀。來認識一下:5首古詩詞,5棵相思樹,其中有一棵你一定熟悉呵。
  • 地球上最古老的十棵樹,其中有五棵是在中國!
    二、瑪士撒拉樹在西半球的北美洲,一個名為Youyou國家森林的森林被稱為「馬薩拉樹」,它是地球上最古老,最珍貴的單樹之一。這棵老樹長在海拔3000米高的地方,很難到達,而且很晚才被發現。根據植物學家的說法,這棵樹大約有4800年的歷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一棵樹!
  • 在華東交大,如何達到步數1w+?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終於不再是陰雨綿綿的天氣裡何不打開門走一走回想在交大的綠茵路和田徑場上你留下了多少腳印呢快來跟小青椒一起走一走用步數「丈量」美麗迷人的交大吧北區41棟→北區圖書館在圖書館,有徐徐的書香也有筆尖飛舞的聲音見證著一代又一代花椒人為了夢想而不懈努力的汗水北區圖書館→列車咖啡屋573步列咖——交大獨特的亮麗風景線在列車咖啡屋品一杯香茗攜自己的心愛之人一起拍一張網紅照片大飽口福大飽眼福列車咖啡屋→南區田徑場
  • 中國最古老的十棵樹,比金絲楠木還珍貴,第一棵壽命超過五千年
    這棵鳳凰古松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被當代著名畫家李可染譽為「天下第一松」。樹高約52米,樹圍約23米,需十幾人才能合抱,巍巍挺立,虯勁蒼鬱,被人們尊為 「阿里山神木」。高達40餘米,直徑4米有餘,胸幹周長9米,遮陰面積達600平方米,要六、七個人才能合抱。
  • 西安交大二附院醫學生:要像老師一樣擔當使命
    交大二附院莘莘學子用青年人的熱情,為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的鞏守平老師送上了鮮花和教師節寄語。讓全國抗疫先進個人、陝西省高等教育師德標兵鞏守平教授提前過了一個有意義的教師節。當日中午,載譽歸來的鞏守平教授受到了交大二附院醫護人員和學生代表的熱烈歡迎,他所帶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為老師送上了鮮花和教師節寄語。
  • 地球最古老十棵樹:五棵在中國,價值無法估量,1棵是李世民栽種
    這棵樹樹高達26米,樹幹粗達15.7米,8個成年人伸展雙臂方能合圍的銀杏樹,因為樹齡非常的長,所以被稱為銀杏樹中的「活化石」!二、瑪士撒拉樹在西半球的北美洲,一個名叫茵友國家森林公園,裡面生長著一棵地球上最古老而且最珍貴的單棵樹,名字叫做「瑪士撒拉樹」。
  • 根因分析法:讓你的思維從「膚淺一根筋」 到 「究竟一棵樹」
    01一根筋 VS 一棵樹正如絕大多數的人無法像聖人一樣究竟的思考一樣,大多數人也不會只是簡單膚淺思考和行動。極端的例子,容易讓我們認清事物的本質,我們無法到達極致的左,或者極致的右,恰如我們也很難做到中庸--極致的合適。
  • 張三砍的2棵樹和王二砍10棵樹
    張三每天對著樹林裡的一棵一棵的樹進行不同的拆解和分析,分析這棵樹是怎麼長成的,它是來自哪裡的水源,陽光,風向,受過什麼營養。分析了半天,他開始決定要感覺這些力度,朝向然後決定採取哪種模式進行如何砍下去。在砍樹之前,他有一個裝飾華麗的刀鞘。
  • 這20棵不想「死」的樹,太神奇!
    一棵樹鑽過石頭,這麼大的磨難,讓它開出了最鮮豔的花朵。 ▼ 這個樹為了能享受到陽光,把長長的根暴露在巖石之外。 ▼
  • 好書推薦:《想要一棵好大的樹》
    原標題:好書推薦:《想要一棵好大的樹》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其實,讀書就是將人類濃縮幾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習得的最佳方式,讀書能夠讓你在極短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科學文化知識,擺脫愚昧和迷信,你不再是一個空白的人,而是通過讀書賦予了自己豐富的知識色彩。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書籍是:《想要一棵好大的樹》。
  • 「一棵樹」的空間,耐人尋味!
    01楔子最近良子在朋友圈看到了幾篇關於「一棵樹」的文章,多是從「功能角度」來描述:一棵樹對空間營造帶來的益處。良子記得在《什麼是建築的「場所和精神」?》一文中也提到了一棵樹,當時關注的焦點在「精神」上。關注的是場所,而忽略了「一棵樹『本身能實現的價值,以及一棵樹能帶來的思考。
  • 世界最大的榕樹,曾有6000多人一起乘涼,一棵樹霸佔了整個山頭
    導讀:世界最大的榕樹,曾有6000多人一起乘涼,一棵樹霸佔了整個山頭不知不覺夏天已經到了,如今外面的天氣可以說非常炎熱,要說在夏天最舒服的事情是什麼,小編覺得一定是在樹下乘涼了。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
  • 民間故事:二百五教書,七棵桑八棵柳,古代「驢得水」
    古時候也沒有教師資格證的說法,很多人都不識字,把老師都當文曲星一樣崇拜。二百五跑到偏僻鄉下,吹噓自己是城裡的秀才,只要自己教書,個個孩子都能因材施教,取得功名。大家一聽,高興壞了。立刻將一座舊廟收拾得乾乾淨淨,辦了個學堂,給了他豐厚的束脩,叫二百五馬上開課教書。
  • 藏於湘潭鬧市的這些樹,已美了上百年!你認識幾棵?
    小區的老人說一般桂花樹只在一季開花,而這棵桂花樹經常一年開兩次花,一次在秋季,一次是春季,更奇特的是,桂花樹兩次開花的顏色不盡相同相傳上個世紀20年代,毛主席在進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時曾來到這裡,並坐在這棵桂花樹下,拍著樹幹直誇「這是棵好樹」。
  • 女子砍掉小區黃桷樹遭「聲討」 補栽一棵花3萬多
    5月18日,成都星河路89號小區內,一棵新栽的黃桷樹讓小區業主眼前一亮,七八米高,生機勃勃,這棵樹的出現,平息了小區的一場風波。業主:僱綠化公司砍樹 小區其他業主紛紛反對鄧女士的家在成都市星河路89號的交大智慧康城小區,她住在一樓,門外就是一棵黃桷樹。近幾年這棵樹的長勢堪憂,「兩三年沒發芽了,應該已經死掉了。」鄧女士說,想著門外一棵沒生氣的樹,每天看著也不舒服,於是盤算著栽種一棵桂花樹來替代這棵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