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不過要抓得好才行,抓不好就是白浪費一個機會。
物理
上次看到一個報導,有位家境貧困的考生,考上了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土木工程系,覺得自己不喜歡。他更喜歡的是研究物理,於是退學,第二年考上了中科大物理系。中科大的學校不錯,但物理系可比土木工程系坑。
哈工大是建築老八校之一,土木工程系雖然不能大富大貴,但衣食無憂,做個不錯的中產是可以的。對於物理系來說,必須要讀博,讀博之後才能搞研究或者轉行去計算機或者金融。讀博這個艱辛過程,不是所有人都能堅持下來,即便是中科大,一路溜走的人也不少。
當然啦,物理只能算是小坑。在理學裡面,更坑的是化學和生物。
生物
生物最迷惑人。我上次聽一位教授說,他兒子考的是名校生物系,在2000年左右。她慨嘆,雖然自己在大學,但對很多專業也不了解。比如生物,各大媒體都在說生物,說21世紀是生物的時代,又是基因測序,又是克隆。確實這些進展都是非常激動人心,覺得其他工科領域好像看不到科學以如此的速度前進,就在生物這塊,有著足夠的想像力和足夠好的前景。於是,她非常支持兒子讀生物。
上了生物之後,才發現,課堂的內容跟最新的前沿差別太多,而且除了讀博,當大學老師,社會上沒有太多、太好的就業機會。科研激動人心嗎?好像也並不,大家看看施一公實驗室的科研流程,大部分是勞動密集型的工作,很枯燥、乏味。比如,提取蛋白,尤其膜蛋白,需要幾個人連續連軸轉,中間還有很多失敗。可能跟大家想像的科研不太一樣。
化學也是如此,這裡就不說了。
材料

再說一下材料。材料是我國不是第一大系,也是數得著的工科大系之一,幾乎每個理工大學都會開這個學科。材料有用嗎?有用。新能源、航空航天用的新材料、集成晶片關注的納米材料,還有超導材料、石墨烯……幾乎所有的學科都要跟材料打交道,而且很多突破就是材料的突破。
人類的發展進階史,就是材料使用的進階史。人類一開始從木頭、石頭等天然材料,再到煤、石油,然後再到合成材料,各種功能材料。所以,也有人說21世紀是材料的世紀。因為對於常規的材料,大家都知道如何使用,現在要發明新材料,才會促使科技的發展。
在社會上,材料相關的崗位也是有不少的。材料專業的畢業生需要轉行,但不轉行也有活路。
那為什麼說這個專業坑呢?原因是招人招太多,社會容納不了這麼多人。其次,學校培養的人在社會上沒法用,脫節得厲害。材料讀博的人特別多,一方面本科工作不好找,一方面讀完本科一臉懵,不知道材料專業幹什麼,於是接著讀研、讀博,到了研究生和博士畢業,也許能摸到一點材料的邊,不過這不是讀書讀出來的,是做科研做出來的。但花了那麼長時間來摸到行業的一點邊,是不是太坑了?
網上流傳的四大天坑,生化環材都差不多,其他兩項就不講了。
科技史和科技考古

以上所說的還算好,如果跟下面這個專業比起來:中科大的科技史和科技考古系。
中科大這個專業有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我認為有個把博士生就夠了,還有本科生,這些本科生學了這些,準備幹什麼?下表是本科生的專業課。我們現在有很多的科技博物館了嗎?而且,科技考古怎麼幹?在中國搞考古還有點說頭,畢竟上下5千年歷史,有東西可以考古。中國的科技時間那麼短,有東西可以考古嗎?

檔案學

理工科講完了,講講文科,文科絕大部分都是坑人專業,尤其是社會科學部分。社會科學有一兩個博士搞搞就足夠了,培養本科生就是坑人,像民族學,一個本科生學這些有什麼用?最坑人的我覺得是檔案學。因為人大畢業生伍繼紅就是檔案學畢業的,她當年在人大時還是班幹部,考公務員沒考上,淪落到打工,一路下滑,嫁給貧困戶,精神失常,成為扶貧對象。就是說,學了檔案,如果沒有當上公務員,幾乎沒有其他本事。
所以,大家填報志願,一定要小心避開這些坑人專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