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0月14日訊天才,聽起來高不可攀,其實有時就在我們身邊。我跑教育線多年,幾乎每所學校都有若干個關於天才的傳說。例如在剛剛過去的夏天,杭州外國語學校的天才傳說屬於一個叫陳立傑的男孩。他以高一學生的身份獲得了2011年全國信息學競賽的金牌,被清華大學提前錄取。在同學眼中,他能拿如此佳績幾乎不費吹灰之力——陳立傑平時不去教室上課,也沒有指導老師,只是一個人在學校計算機房倒騰了一年,金牌就到手了。這還不是無師自通的天才?
初三還混混沌沌
高一爆發天才潛質
前晚浙江人文大講堂開進杭外,記者在班主任曾濤的幫助下,終於在聽眾席上找到了被同學們譽為「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陳立傑:戴一副黑框眼鏡,頭髮亂亂的稍有點長,中等個頭,很瘦,跟人說話輕聲細語笑眯眯的,坦言自己喜歡玩網遊、愛看動漫,最近正追看日本動漫《FATE》……看起來也就是一個普通高中生。無師自通暫且不說,課餘生活如此豐富還有精力競賽,這小子的智商一定超高。記者給陳立傑的天才行徑初步下了定義。沒想到很快就被他的一句話反駁了。
「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天才,初三那年剛開始參加信息學競賽,沒拿到名次不說,連其他學科的成績也因此一落千丈。」天才也有失手的時候?陳立傑的故事令人意外,「我想世界上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吧,以前的我也是個對競賽和學習感到迷茫的人,初中參加數學競賽沒有取得過好成績,成績也平平常常,唯一的愛好是電腦,自己開始學著編程,就這樣單憑個人興趣涉足了信息學競賽。初三那次比賽名落孫山,父母都勸我放棄,我自己也想放棄。但是人生只有一次!不努力過怎麼知道能否成功!失敗了後悔,總比啥都不做光後悔要好很多。接下來我就開始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奮鬥。」
之後,陳立傑成天對著電腦,卻再也沒有玩過遊戲,所有的節假日都在認真學習,仿佛是武林高手「閉關修煉」。
陳立傑告訴記者:「高一後,同學都覺得我厲害,大概是以為我成天不上課,還能拿金牌。其實,我上課的地方不在教室而是在計算機房。每天7點到晚自修結束,我都在自學信息學有關的知識,在學習上花的時間一點不比他們少,只不過他們沒看到罷了。我一直認為沒有聰明人和笨人,只有努力的和不努力的人。」
班主任特批不上日常課
計算機老師交出機房鑰匙
說起自己的特別教室——杭外計算機房,陳立傑坦言這是計算機老師萬春彬給他的特殊優待。「我能拿到全國競賽的金牌,首先要感謝的兩個人,一個是班主任曾濤,當我告訴他要準備參加競賽時,他特批我日常課時可以請假,讓我有足夠的時間自學;另一個就是教計算機的萬老師,他聽說我的事後,主動把計算機房的鑰匙交給我,讓我有足夠的空間自學。」陳立傑邊說邊拍拍褲子口袋,這把鑰匙他一直隨身帶著。
「在參加全國競賽的時候,我和前三名選手都交流過,獲得第二名的選手來自蘇州外國語學校,他的確可以被稱為天才。高一後,日常課程我雖然不上,但成績還過得去,可跟他相比,就差距很大了。這個選手平時正常上課寫作業,總共9門功課,其中7門是年級第一,他完全是用課餘時間搞競賽,就拿到了金牌。不過他後來告訴我,他課餘有足夠的時間搞競賽,是因為和我一樣幸運,身處良好的校園氛圍中,課業負擔較輕,學校鼓勵大家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培養興趣。我們學校的回家作業在杭城重高中算比較少了,據說他們蘇外布置的作業更少,所以這位天才才有時間兩頭兼顧。」陳立傑告訴記者。
天才解說自己的未來
想當身強體壯的「碼農」
至於「無師自通」的秘密,陳立傑給了兩個答案:「學校一直提倡自主學習,我不過是實踐了一回自主學習;另外,我並不是沒有老師,我的老師比大家想像中多得多,只不過他們都在網上不在課堂裡。」
陳立傑的自學方法聽起來很簡單:上「verycd」等網站看各類教程,然後做題、實踐,遇上不懂的內容或者做不出來的題目,就在網上找計算機高手解答。因為本來就是信息學競賽,他所有學習過程都在電腦上完成。「正因為如此,我認識不少高手,甚至包括我未來的師兄——清華大學的碩士、博士,他們都是我的老師。」陳立傑說,「這些老師們最近告誡我,要好好鍛鍊身體,因為將來當『碼農(編碼的農民)』是很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