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實現從小的理想,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她毅然"跳槽",抓住每個機會提高功底、鍛鍊自己。如今,她從粉絲眾多的電臺主播躍身到端莊大方的電視節目主持人,成為了東方衛視的一名"小花旦"。她就是上海大學數碼藝術學院2011屆校友王爽。
早在中學時期,王爽就確定了做一名主持人的理想。這個目標在她心中扎了根,從未改變。她說:"可能很多人對於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麼、自己的夢想究竟是什麼很困惑,我覺得我很幸運的一點就是很早就找到了自己所追求的方向。"
本科時,王爽就讀的專業是食品科學與工程,與播音主持毫不相關,但她卻依然堅持著自己的理想。"雖然我很明確地知道我不會從事和這個專業相關的職業,但是這個專業,給了我一個多元的知識構架。"為了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一步,王爽經常跑去北大、北師大、傳媒大學等周邊的高校去蹭新聞傳播、藝術類的相關課程。
當王爽和別人談及她的夢想時,會有一些反對的聲音,"你做不好這個專業的,你怎麼能拼得過讀這個專業的學生?""你一個理工科的怎麼會有這個領域的工作機會?" 當然,更多的還是鼓勵的聲音。王爽很喜歡這樣一句話:"如果你知道你要去哪,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她會認真傾聽善意的建議,對於自己的夢想"咬定青山不放鬆"。
在堅持夢想的過程中必然會有一些誘惑:畢業前,有一些待遇不錯的工作崗位向王爽招手,但她都拒絕了:"這個是我一直不為所動的,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最喜歡的就是這個,不是別的。"
進入了上海大學數碼藝術學院後,王爽離她的夢想更近了一步。從研二開始,她就在上海電視臺實習。那時她住在上大嘉定校區,離電視臺很遠,配音結束後要趕最後一班滬嘉線回學校,"但是我真的很滿足很開心,經常是哼著小曲兒回去"。在學校裡,她不放過任何一個鍛鍊機會,學院裡大大小小的活動中,都能看到她主持的身影。也正是這些大大小小的活動,練就了她最初的主持和播報功底。
在實現夢想的路上,王爽也擁有了"貴人相助"。在她剛進入電視臺實習時,帶她的夏磊老師對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夏磊老師不僅每天布置作業給王爽,在日常工作的空當還會專門騰出一塊時間,讓她播一段稿子,或者做一段新聞評論,然後對她的表現進行點評。"夏老師的指導讓我的表達和思辨能力一點點增強。"直到現在,她在職業和生活方面遇到困惑時也依然會請夏磊指點迷津。王爽說,夏磊老師直接影響了她對待自己的學生的方式。
熒幕外的王爽是一個興趣愛好十分廣泛的人,聲樂、舞蹈、古箏、鋼琴、小提琴等等,都成為了她的喜好。在學生時代,她參加了校內外許多歌唱比賽,還嘗試自己寫歌,也得了一些大大小小的獎項。在上大期間,她多次參加了校園歌手大賽,卻常常在總決賽時被"淘汰",原因是大家都想讓她去做主持人,"大概他們覺得我說得比唱得好。"她還寫過微電影劇本,也曾在看到馬航MH370航班失聯的新聞後,創作了原創詩歌《等你》,為機上乘客祈福。
在王爽看來,生活需要不停地去嘗試一些未曾嘗試的領域,不管會還是不會,哪怕你對於這個領域完全陌生,只要感興趣就不妨試試,一定會有未知的驚喜等著你。她曾學習了過去從未接觸過的越劇,並且分別嘗試扮演了寶哥哥和林妹妹,"雖然唱的太業餘了,但我很享受這個過程。" 她建議學弟學妹們可以多參加學校的活動:"別人不拒絕你,你就千萬不要拒絕自己"。她認為學校裡的各種活動可以很好的鍛鍊同學們的能力,並且在學校裡試錯成本低,"哪怕丟臉又怎樣?在學校丟臉總比將來在社會上丟臉要強。"
在擔任電臺主播期間,有一個節目王爽做了四年,那就是《I Report》,她開玩笑說這個節目就像她的孩子一樣。《I Report》是專門為播音主持愛好者等普通聽眾打造的一檔節目,它給了聽眾一個"做主播"的機會,讓他們走進電臺直播間展示自己。從對這檔節目進行策劃開始,王爽不斷地加入一些新的想法,並進行不斷的調整、改版,也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很多《I Report》的"真愛粉",他們還擁有一個粉絲俱樂部"IREPORT播客堂"。
2017年8月,王爽離開廣播來到了電視,成為了東方衛視的一名主持人。對她來說,期待、不舍與感恩的心情相交織著。期待是對全新領域的展望,做電視節目一直是她職業規劃的方向,她也期待自己在電視方面新的狀態和新的發展。如今,王爽主持著東方衛視的午間新聞等節目。鏡頭前的她端莊大方,受到了眾多觀眾的喜愛。
已經實現理想的王爽,對自己的工作有著清晰的規劃。她說:"越做節目,就越感覺自己懂得太少,就越需要充實自己,無論是在播音主持的技巧方面,還是在知識儲備方面。"除了日常播報前的準備外,她也很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會不定期給自己拉一張書單,有針對地去補充營養。"目前我已經兌現了自己在職業方面的所有的幻想,現在已經是很幸福的狀態,接下來就是去完善,做到極致。"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上海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
(本文部分圖文素材來自上海大學校友會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