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哪裡地震最少?也許答案會讓你有些意外!

2021-01-11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南極和北極為什麼不會發生地震?

地震對於各位並不陌生,我們記憶中國內的大地震早的唐山大地震,512汶川大地震以及青海玉樹大地震!世界上大地震有美國舊金山大地震、智利大地震與日本的311大地震等,沒有親歷過地震的朋友是不會理解地震來臨時的絕望與無助的!但相信很多朋友都發現了一點,歷史上的大地震中,發生在南北極的地震幾乎沒有,同一個地球為何如此不均?這是什麼原因?

上圖是2004-2005年間全球地震統計的動態圖,各位也可以看到中低緯度的區域地震發生非常頻繁,大越高緯度概率越低,而整2年過程中,僅僅只有北極地區有零星地震!南北極地震為何如此之少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一、南北極受到冰層重壓影響

南極確實在大陸上方受到了數公裡厚的冰層重壓,理論上來看,經過了數百萬年的應力調整,大陸內部的結構缺陷已經消弭於無形,從這方面來看似乎有一些理由!但北極冰蓋下方卻大部分都是海洋,也能這樣解釋?另外儘管構造型地震的隱患消除了,那麼板塊活動造成的斷裂帶應力釋放地震隱患並沒有消除,因此如此解釋是不全面的

二、南北極並不在板塊斷裂帶上

全球巖石圈的六大板塊,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南極多座落於板塊中心,而且有厚厚的冰層背書,因此在2004-2005兩年內都沒有檢測到像樣的地震活動!

但北極似乎並不是這樣,歐亞板塊和北美板塊的彎彎曲曲穿過北極,因此在2004-2005年間的地震動態圖中仍然有零星地震活動出現!

三、地球自轉作用

很多朋友可能認為地球約24小時在自轉一周,會有離心作用嗎?地球的赤道長達4萬千米,一晝夜完成自轉一周,圓周速度高達463米/秒,想像一下你們經常用的切割機線速度都沒那麼高!

在薄薄的地殼以下就是熔融狀態的巖漿,在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下,中低緯度的火山活動會更強一些,而且受此影響赤道地區的直徑都比兩極方向要高出21千米!

這些巖漿活動能夠為板塊運動提供動力與潤滑劑,這是斷裂帶地震來源的主要原因!

四、地月系和日地潮汐引力影響

地球自轉已經月球圍繞地球公轉,另外還有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其引力撕扯作用是很強的,我們能看到的直接表現就是潮起潮落!但內核的巖漿流動也被引力引導了,這個我們是看不到的!

上圖主要表現的海洋受到月球引力影響,而更深層次的巖漿活動我們卻看不到!

甚至還有地球公轉離心力引起的地核便宜等影響!

但這幾個比較典型的運動影響的大都是低緯度區域,高緯度區域則能獨善其身!各位如果可以選擇工作地點的話首推南極,而且最近南極的極地考察站正在招聘工作人員哦,有興趣的小夥伴趕緊報名去了!

相關焦點

  • 如果地球發生了10級大地震,那會怎麼樣
    有人預言說如果地球上發生了10級的地震,那麼我們的地球最多能撐5分鐘,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在我們人類的歷史上,世界上發生過很多次的地震,要說哪次的地震規模最高破壞的程度最大,至今也無法給出準確答案。而現今大家公認的最大程度的地震是8.9級。
  • 如果地球發生了10級大地震,那會怎麼樣
    有人預言說如果地球上發生了10級的地震,那麼我們的地球最多能撐5分鐘,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在我們人類的歷史上,世界上發生過很多次的地震,要說哪次的地震規模最高破壞的程度最大,至今也無法給出準確答案。而現今大家公認的最大程度的地震是8.9級。可是由於世界各地的人對地震強度各有不同,所以說對地球上強度最大的地震有3種說法。
  • 倘若發生11級大地震,地球會全面受災嗎?科學家告訴你答案
    科學家告訴你答案我們生活的這個家園,它看起來總是平瀾無波的,但其實很多時候都會給人類致命一擊,很多無辜的人都在地球偶爾的亂發脾氣中失去了生命,我們把這些傷害都歸為了自然災難,比如洪澇災害,再比如大地震,這些都是人類無法躲避的事情,
  • 地震後地球自轉為何會加快?它釋放的能量來自哪裡?
    我們能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建設美麗的家園,這完全得益於地球氣候和地質的穩定性,但時而發生的地震會給我們人類建造的設施造成嚴重的破壞。地震使地面振動和開裂,建築物搖晃,甚至會造成災難性的海嘯。簡而言之,地震發生在錯誤的地方將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 中國哪裡地震最少?看完才知道這幾個省最安全!
    我們知道,地震往往發生在地震帶上,而地震帶往往都在兩個板塊之間。,是因為地球的內部並不是冰冷的巖石。據統計,地球上每年會形成500多萬次地震,平均每天要發生上萬次地震,其中大多數地震級別太小或者屬於無人區,以至於人類感受不到。只有極少數地震能夠被人類感知到,其中能對人類造成危害的地震,每年大約有10-20多次,對人類造成特別嚴重傷害的地震只有1-2次。
  • 中國哪裡地震最少?看完才知道這幾個省最安全
    我們知道,地震往往發生在地震帶上,而地震帶往往都在兩個板塊之間。,是因為地球的內部並不是冰冷的巖石。據統計,地球上每年會形成500多萬次地震,平均每天要發生上萬次地震,其中大多數地震級別太小或者屬於無人區,以至於人類感受不到。只有極少數地震能夠被人類感知到,其中能對人類造成危害的地震,每年大約有10-20多次,對人類造成特別嚴重傷害的地震只有1-2次。
  • 中國哪些地方地震最少?原來這些省才是最安全的存在
    首先地震多發在地震帶上,地震帶又往往在兩個大陸板塊的中間。除了我們上學時候所學的地球六大板塊之外,還有其他許許多多的小版塊。所以這些小板塊之間相互摩擦,就造成了地震的產生。 每年全世界大約有500多萬次地震,平均下來每天都要發生上萬次地震,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能被人感知到。而對人類能造成危害的地震每年大約有10~20多次。特大地震幾乎只有1~2次。
  • 地震和火山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沒了地震地球會怎樣?
    無感地震可以單獨發生,也可能是更大地震的前兆,因此地震專家、地質學家和從事地球物理研究的科學家們都非常重視無感地震。還有許多地震發生在大洋的底部,如果不是事先布設了許多地震儀,我們不會知道地球上居然會有如此多的地震發生。2019年至今全球0.5級以上的地震發生過多少次?正確答案是超過158000次!
  • 【科學松鼠會】「震」在哪裡:扒一扒中國地震帶
    人們並無法像其他地質災害那樣,能夠顯而易見地觀察到地震的直接誘發源。如果你想避免火山災害,你可以遠離火山;想避免泥石流災害,你可以離開高落差的山區,想避免海嘯,你不呆在海邊就行。但是地震呢?翻閱人類自古至今留下的地震記錄,無論城市、海邊、山區、平原……一切人類可能居住的地方,似乎留下了這地下惡魔的淫威。地震,就仿佛撒旦手中的骰子一樣,那隨機的災難,說不定一不小心就甩到了哪裡。
  • 科普| 如果地球上出現12級地震,會是怎樣的情景?
    科普 | 如果地球上出現12級地震,會是怎樣的情景? 2019-06-19 0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知識嗑兒▷全叔這裡有你知道的
  • 退潮以後的海水去了哪裡?這個答案出乎意料之外,卻又合乎常理
    退潮以後的海水去了哪裡?這個答案出乎意料之外,卻又合乎常理住在海邊的朋友們可能對於海水的漲潮會比較清楚。就是在某一個時間段內,還是會長到岸邊上,然後海水褪去的時候會露出一大片的海灘,被稱之為退潮。海產品比較豐富的大海,在退潮後會在沙灘上遺落很多的海產品,而這就是靠海的百姓們額外的福利了。所以很多漁民是比較喜歡退潮的。但是有一個問題:退潮以後的海水去了哪裡?這個答案出乎意料之外,就有合乎常理。也許你聽過退潮,也許你見過漲潮退潮,親身體驗過。但是你知道漲退潮是怎麼一回事嗎?
  • 地球上的水是哪裡來的?科學家們有不同的看法
    你知道麼,地球上的水到底是哪裡來的呢?科學家們的觀點大致可以分為兩派,有一派認為地球在形成的初期就已經有水了,後來地球的溫度越來越高,成了一個巖漿球,有一部分水,蒸發成水蒸氣飄到宇宙中去了,它們到了宇宙中去以後,其實又凍成了冰。
  • 如果沒有意外事件,人類還能在地球上存在多久?也許終結於這件事
    ,很少有生物能在地球上生存超過1億年。那些在地球上的長時間生存的物種,往往會被稱作作活化石。生物學家從化石記錄中推測,每種哺乳動物大約能在地球上生活100萬年,鴨嘴獸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哺乳動物,它可能已經在地球上存在超過1億年了。
  • 地球上早的水是從哪裡來的?科學家從瑪麗安娜的底部找到了答案海
    地球實際上是一個水球地球有三種形態:固體、液體和水然而人類富含想像力生物體,雖然之前還不能找到「地球最早的水來自哪裡」的確切答案,但關於地球水的起源有30多種假說,可歸納為兩種假說。第一個假設:自生根據自生成理論,顧名思義是自生的,也就是說,地球上大量的水是由地球自身產生的,科學家認為地球是由太陽周圍的宇宙塵埃雲凝結而成,其中含有大量水分子,因此地球形成的巖石含有大量的水,地球的高速自轉釋放了巖石中儲存的水,但當地球剛形成時,溫度非常高,地球表面到處都是熾熱的巖漿,這些巖漿中含有大量的水,那時,高溫會使一部分水蒸發,逐漸形成地球大氣層,後來,地球逐漸降溫
  • 地震是如何形成的,地震來臨之前都有些什麼預兆?
    每個人都生活在這個地球上,所以說對於地球的運行節奏我們有必要去了解一下,科普一下地球的相關知識,我們都知道地震都是由於板塊的移動而形成,由內部板塊的演化推進,地球的分布結構分為好幾個層次!由於地球自轉的因素導致地球地殼會逐漸的移動,而對於有些山坡比較高的地方,盆地發生地震的頻率相對來說要高一點,對於這樣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我們究竟有什麼辦法可以提前察覺呢?
  • 如果地球上出現12級地震,會是怎樣的現象?人類承受的了嗎?
    十二級地震,基本是天崩地裂,地面上的一切事物都將變樣,地震還會波及全球,引發全球性海嘯,造成數億人死亡,釋放能量相當於8億顆廣島原子。如果地球上某一天出現了震級為12級的地震,那麼就意味著人類的災難來了。一般來說,小於芮氏2.5級的地震人們是很難感受到的,2.5到5級的地震,只是小震,危害很小的,只有震中的人會有不同程度的感覺,房屋也不至於倒塌。
  • ...4月30日每日一題答案 戳這裡告訴你地球上80%的氧氣來自於哪裡
    森林驛站4月30日每日一題答案 戳這裡告訴你地球上80%的氧氣來自於哪裡時間:2020-04-30 11:03   來源:優遊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森林驛站4月30日每日一題答案 戳這裡告訴你地球上80%的氧氣來自於哪裡 地球上80%的氧氣來自於?
  • 如果地球上發生10級地震,會怎麼樣?
    且在這近百年時間裡,人類的科技得到了迅猛發展,達到了如今足不出戶就能通過電子設備來了解世界上發生的各種各樣的事情。不過,即使是再先進的科技,也仍然無法避免一些大型自然災難的發生。在這一災難面前,人類將會顯得十分脆弱。若大型自然災難真的發生,那麼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將會遭到破壞,甚至是被毫不留情的毀滅。
  • 世界上主要的火山地震帶分布在哪裡?如何形成的?
    世界上最主要的火山地震帶有兩個,一個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一個是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這兩個地方在哪裡?我們可以通過地圖看出來。為什麼主要在這兩個地方?我們來具體說一說原因。這要從板塊構造學說說起。
  • 地球上的生物是如何出現的?也許我們都來自外太空
    答案是先有的雞蛋。當然這可能只是一個笑話,不過呢對於動物的來源,乃至人類的起源,卻一直都是一個謎。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從古自今這個困擾著人類的問題,多少名人大家對此有過高談闊論,卻始終都沒能給予解答。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產生的?所有生物的祖先又是誰?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這一話題又成為了科技話題,被諸多科學家們研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