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和北極為什麼不會發生地震?
地震對於各位並不陌生,我們記憶中國內的大地震早的唐山大地震,512汶川大地震以及青海玉樹大地震!世界上大地震有美國舊金山大地震、智利大地震與日本的311大地震等,沒有親歷過地震的朋友是不會理解地震來臨時的絕望與無助的!但相信很多朋友都發現了一點,歷史上的大地震中,發生在南北極的地震幾乎沒有,同一個地球為何如此不均?這是什麼原因?
上圖是2004-2005年間全球地震統計的動態圖,各位也可以看到中低緯度的區域地震發生非常頻繁,大越高緯度概率越低,而整2年過程中,僅僅只有北極地區有零星地震!南北極地震為何如此之少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一、南北極受到冰層重壓影響
南極確實在大陸上方受到了數公裡厚的冰層重壓,理論上來看,經過了數百萬年的應力調整,大陸內部的結構缺陷已經消弭於無形,從這方面來看似乎有一些理由!但北極冰蓋下方卻大部分都是海洋,也能這樣解釋?另外儘管構造型地震的隱患消除了,那麼板塊活動造成的斷裂帶應力釋放地震隱患並沒有消除,因此如此解釋是不全面的
二、南北極並不在板塊斷裂帶上
全球巖石圈的六大板塊,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南極多座落於板塊中心,而且有厚厚的冰層背書,因此在2004-2005兩年內都沒有檢測到像樣的地震活動!
但北極似乎並不是這樣,歐亞板塊和北美板塊的彎彎曲曲穿過北極,因此在2004-2005年間的地震動態圖中仍然有零星地震活動出現!
三、地球自轉作用
很多朋友可能認為地球約24小時在自轉一周,會有離心作用嗎?地球的赤道長達4萬千米,一晝夜完成自轉一周,圓周速度高達463米/秒,想像一下你們經常用的切割機線速度都沒那麼高!
在薄薄的地殼以下就是熔融狀態的巖漿,在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下,中低緯度的火山活動會更強一些,而且受此影響赤道地區的直徑都比兩極方向要高出21千米!
這些巖漿活動能夠為板塊運動提供動力與潤滑劑,這是斷裂帶地震來源的主要原因!
四、地月系和日地潮汐引力影響
地球自轉已經月球圍繞地球公轉,另外還有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其引力撕扯作用是很強的,我們能看到的直接表現就是潮起潮落!但內核的巖漿流動也被引力引導了,這個我們是看不到的!
上圖主要表現的海洋受到月球引力影響,而更深層次的巖漿活動我們卻看不到!
甚至還有地球公轉離心力引起的地核便宜等影響!
但這幾個比較典型的運動影響的大都是低緯度區域,高緯度區域則能獨善其身!各位如果可以選擇工作地點的話首推南極,而且最近南極的極地考察站正在招聘工作人員哦,有興趣的小夥伴趕緊報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