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日本人以其兇惡的面貌和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震驚世界,同時他的法西斯行徑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一致譴責,但是不得不承認,他們的軍事實力確實領先了中國數十年,中國軍隊長期處在了下風。
可以說如果沒有美國的原子彈,中國的抗戰可能還要多堅持幾年。
此話怎講?當初的日本野心爆棚,在歐洲和太平洋戰場上無限分兵,自信心爆滿的日本覺得即便是英美法,都可以觸一觸鬍鬚。
而此時的美國大發戰爭財,一直保持著中立的形象,不過在接近尾聲的時候他開始派兵站在了反法西斯同盟的一方,並且督促著日本投降,日本則不服,孤注一擲的偷襲了珍珠港。
這件事情發生了以後,美國大為震怒,為了懲罰日本所做的惡,同時在國際上樹立威信,於是他們派出兩架飛機,分別帶著"小男孩"、"胖子"兩枚核彈前往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
原本,日本人並不在意,因為這樣的轟炸每天都在發生,直到兩顆原子彈直接將這兩個地方變成了修羅場他們才知道害怕,非常快速的投了降。
原子彈爆炸不久,美國人宣稱,核輻射的地方百年之內不能住人,可是日本人沒幾年就冒著得病風險,住滿了核輻射區,如今,廣島和長崎早就恢復了往日的繁榮,這到底是為啥呢?
美國人的心思
日本投降後,它必須要接受美國作為他們的監管者,很顯然他們選擇了曾經將他們踢下神壇的美國,美國也很快在日本建造了美軍基地,並且派遣了大量的士兵駐紮日本,因此日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美國的制約。
而在那個時期,美國並不是天下第一,蘇聯雖然遭受了德國的猛烈入侵,但是軍事實力還是歐洲第一,並且在不斷地發展之中在軍事上還能跟美國平起平坐,進行所謂的軍備競賽,形成了兩極格局。
所以,當時美國很可能就為了震懾蘇聯或者是別的國家,於是宣稱自己的原子彈天下無敵,核輻射能夠存在一百年之久,並且在一百年之內都不能夠住人。
那麼日本既然已經選擇了投靠的對象,肯定是要站在美國人的一側,於是他們也宣稱說原子彈爆炸的地方發生了很強烈的變異,確實百年之間無法住人,這在我們看來很羞辱,被人家丟了原子彈還要幫人家說話,但是這就是弱肉強食的國際關係。
丟原子彈的和被丟原子彈的兩個國家都這麼說,那麼很多國家都會選擇相信這個原子彈的威力非常的大,而且主要是把蘇聯給震懾住了,因為他不能確定美國是否還有原子彈,因此不敢簡單的發動戰爭。
也正是得益於此,那個時候的全世界雖然局勢緊張,但是不敢打架,人人都在搞核試驗,爭取發明出屬於自己的核武器。
技術和人口讓廣島長崎恢復繁榮
二戰時期,的確只有美國人才擁有原子彈,而且可能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原子彈的威力究竟如何,"小男孩"和"胖子"的爆炸,可能就是美國人拉出來試水的產物。
而且,我們來看廣島長崎的生存情況,雖然當時的傷亡很多,但是很多人特別是在建築物、水裡的人都倖存了下來。
有個叫做高藏信子的女性,她當時恰好在日本的銀行裡面,原子彈爆炸的地方距離她不過三百米,而她卻毫髮無損,正是因為鋼筋混泥土的結構抵擋住了原子彈的殺傷力。
還有一個人,據他回憶,他那個時候正在第一小學上學,原子彈爆炸的距離跟他也不過區區八百米,爆炸後他感覺渾身的水分都被蒸發了,於是他衝進了學校裡面的水池當中躲過了一劫。
由此可見,原子彈的威力並不是很厲害,水池、建築物的遮蔽都可以它的威力減小到最小。
不過,這也可能是當時的核彈技術並不發達的原因,畢竟美國也才研究了沒多久,如果放到了現在的核彈上,那百年之內無法居住人可能是真的,但是在當時就沒有沒那的玄乎其詞了。
其次的可能,就是日本人實在是沒地方住了,不得已才重新啟用了廣島和長崎這兩個核輻射地區。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極其小的海島國家,他當初重點侵略中國就是為了移居和佔據地大物博的中國,在三十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裡面竟然居住著一億多的日本人,他們的人口密度遠超中國。
甚至,在東京這樣的國際大都市中,摩拳接踵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形容。
三十多萬平方公裡是什麼概念呢?差不多就相當於是二十五分之一的中國那麼大,再加上日本有很多比較特殊的地區,像什麼地震區、颱風等等,都導致有一些地方不適合居住,而且日本還是高度工業化的國家,廠房什麼的也都需要土地,因此這就是本不富裕的國家,在經歷核彈後雪上加霜。
因此,廣島而長崎在被摧毀後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就完成了重建是有原因的,主要就是他們人口的居住壓力實在是太大了,這兩個地方又大有繁榮,完全沒理由白白的放任不管。
不過值得肯定是,他們一定是知道廣島和長崎兩個地方非常的不利於人的生存,但是沒有辦法,如果不住人那那些多出來的人要去哪裡呢?
而且,在廣島和長崎居住的人在現在都出現了大小不一、輕重不等的奇怪毛病,比如說這個地方的白血病發病率高於其他地方等等。
總而言之,廣島和長崎受到的原子彈破壞的威力並沒有以訛傳訛的一百年不能住人那麼嚴重,但是確實在很長的時間內不能夠住人,不過這在住人壓力、經濟發展需要的共同作用下,即便是再兇險的地方,他們也要開拓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