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做笸籮,始終在探索

2020-11-29 半島都市報

    偶然機會他接觸到紙笸(pǒ)籮,便開始了學習研究之旅。原材料不夠他就本著能省則省的原則,把廢紙、宣傳單頁進行廢物利用,從開始簡單的紙笸籮、紙缸再到後來的紙花瓶,他始終在創新中探索。如今,他製作的紙笸籮已經風靡社區大街小巷,他就是海琴社區居民李欲品。11月9日,在老人家中,記者聽他講述了自己和紙笸籮的奇妙緣分。

    「偶然相遇,墜入愛河」

    「第一次接觸紙笸籮是去年12月,社區居委會主任夏玉波拿著一個老人製作的紙笸籮來找我老伴,問她能不能琢磨出來這東西是怎麼做的。」今年72歲的李欲品笑著說道,「我老伴就拿著紙笸籮讓我看,我一看這做工精細的笸籮,就立馬想要自己動手操作。」就這樣,李欲品便開始對紙笸籮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學習了紙笸籮製作工藝之後,李欲品也開始操刀上手,親手製成了他的第一個紙笸籮。

    「當時一做完我就拿給老伴兒看,她也對我做的紙笸籮讚不絕口,我自己也是越做越有信心。」在妻子的鼓勵和幫助下,他開始和紙笸籮「墜入愛河」。「他呀,入迷的時候全部精力都投放在這上面啦!你們是沒有看到他琢磨這個的時候那個樣子啊。」老伴張蓮英嫉妒地說道。

    作品擺進了居委會

    紙笸籮的製作工藝中,需要大量的紙漿。在沒有任何經濟支持的情況下,李欲品本著能省則省的原則,很多原材料是自己去廢品廠買來的廢紙,街上撿來的單頁,在李欲品手裡這些都是寶貝。「回來之後把他們用水泡上一周左右,去除塑料薄膜,再用五天左右時間讓紙漿在不鏽鋼模型上自然晾乾,再加上精美裝飾,一個紙笸籮就可以製作完成了。」李欲品說道。

    當然,在成功製作紙笸籮之後,李欲品也在不斷嘗試創新。他看到家裡的小缸,就想以這個為模型製作,經過一番研究之後,一個集觀賞和實用為一體的紙缸也成功問世。「別看是個紙缸,用來盛糧食、麵粉都是可以的!」李欲品高興地說道。

    很多見過李欲品紙笸籮的人都對他的作品讚不絕口,有人跟他提出了:「既然你紙笸籮、紙缸都能做,那能不能做出個紙花瓶來?」李欲品一聽,腦子裡忽然來了靈感,他便開始研究紙花瓶的製作方法,「當時想了好久,花瓶的瓶口細,肚子粗,製作出來可是非常的不容易。」李欲品說道。在經歷過一翻的嘗試之後,他找到了製作紙花瓶的路子,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紙花瓶也完美地呈現在大家面前。如今,李欲品的很多紙笸籮、紙缸、紙花瓶作品都擺放在社區居委會的活動室裡,看到的人都對這一工藝讚不絕口。

    4月23日,社區海峽兩岸聯歡會上,李欲品的作品更是受到了臺灣同胞的高度讚揚。據了解,最近,李欲品和社區居委會商量正想帶著紙笸籮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這是我們老一輩給留下來的手藝,可不能讓它失傳了……」李欲品說道,「紙笸籮不僅僅是一件物品,我們現在都用塑料盤子、不鏽鋼盆,很少有人會選擇花時間與精力製作一個紙笸籮,申請非遺的目的是希望以後年輕人不要忘掉老一輩傳承下來的東西。」 文/記者 李瀟實習生 高蕾 圖/由社區提供

相關焦點

  • 134歲紙笸籮亮相青島 市民可免費參考藝術展
    「紙鬥、紙笸籮是膠東地區民眾就地取材創造的美觀實用的傳統民俗器具,它的產生年代已難以考證。全國目前發現最早的紙笸籮是帶有『光緒辛巳』字樣的萬字紋紙漿脫模描金紙笸籮,也就是距今134年的1881年,目前展出的這一套有兩件。」李滄區文物管理所所長艾松林說,在舊時膠東,做紙鬥是婦女常做的事,她們先把廢紙放在水裡浸泡,然後瀝水擰乾,加少許白黏土、牛毛菜或者摻和柳絮、黑面等攪勻,放在石臼中搗成紙漿。
  • 變廢為寶 社區居民巧手做布藝(圖)
    崔鎖蓮(右4)和張淑珍(右6)向大家介紹廢布頭做成的「月球車」  「這輛『月球車』是我跟張淑珍大姐用了一個星期時間,利用家裡的廢布頭手工做成的,大家看看做的怎麼樣  記者看到,在社區活動中心的一個方桌上,密密麻麻擺滿了社區裡手工愛好者奇思妙想的「傑作」:一幅布藝畫上4名少女竟然是由包裝盒中墊布做成;穿壞的牛仔褲經過巧手裁剪重新縫製變身為時尚小拎包;不同顏色布頭邊角料,經社區大媽們妙手編織,就成了一個個別致的置物筐或是精緻坐墊;用過時窗簾布做成的「八駿圖」裝裱成框後儼然一幅精美藝術品……  所有展品中最受關注的就是那輛布藝「月球車」
  • 巧手丫首創國內DIY手工節
    9.10手工節是由巧手丫發起的一個DIY粉絲專屬節日,當天不僅是教師節,更是手工節,做手工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生活享受。每個手工DIY的作品都不完全相同並且凝聚了製作者的創意和靈感,所以愈發顯得珍貴,受到追求個性崇尚自然的人們的喜愛。
  • 巧手童心迎國慶
    巧手童心迎國慶 2020年9月29日 10:48 來源:北方網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海參營養不會做?巧手主婦的四個妙招,海參這樣做入味又好吃
    可會烹調海參的人卻不多,海參的腥味大,怎麼做海參入味又好吃,巧手主婦的幾個妙招了解一下:海參烹飪竅門1:小火烹飪,勾芡入味海參本身不易入味,所以在烹製任何海參菜餚時,都應使用小火進行長時間的烹製,如收汁。
  • 創想無限大 巧手迎新年
    創想無限大 巧手迎新年——濱江小學慶元旦迎新年暨"實踐感悟勞動美 垃圾分類我先行"活動(通訊員:譚茜 雷蕾)"變廢為寶"手工展、環保時裝秀、快板戲說垃圾分類、"巧手分類"情景劇、垃圾分類搶答題、創想遊藝活動……12月31日上午株洲市天元區濱江小學舉辦了慶元旦迎新年暨
  • 巧手做「爆竹」,環保迎新年—萬和家園社區開展親子手工製作活動
    為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豐富轄區青少年社區生活,增強社區文化氛圍,12月26日,日照市嵐山區安東衛街道萬和家園社區組織轄區孩子們開展了「巧手做'爆竹',環保迎新年」手工製作活動。
  • 二胎開放,兒童市場迅間翻倍,巧手丫一天籤約27家分店,店面總數突破500家
    目前,孩子的消費支出在家庭總消費支出中所佔比例已經變得越來越高,我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母嬰童產品消費大國。新一波嬰兒潮的到來,由此將催生超萬億的兒童產業消費規模。 在二胎政策的衝擊下,各兒童相關的公司股票受到熱捧:
  • 中國人民警察節 |我心目中的警察 巧手繪畫訴心語
    中國人民警察節 |我心目中的警察 巧手繪畫訴心語 2021-01-09 18: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證券報丨中國誠通掌門人解碼國資運營「巧手」「匠心」
    12月31日,《中國證券報》刊發了對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朱碧新的專訪,解碼國資運營「巧手」「匠心」,全文如下:芳林新葉催陳葉——練就國資市場化運營「巧手」「中國誠通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發展、蛻變的,與國企改革進程同頻共振,實現了『傳統物資流通企業-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三大跨越。」朱碧新對中國誠通的涅槃新生感觸良多。
  • 一雙巧手,讓動物們「起死回生」
    國際自然史博物館與收藏委員會標本製作藝術工作組主席Eirik Granqvist教授的得意門生,在從事標本製作工作的13年裡,獨立製作的標本就達百餘件,帶領團隊製作涉及多個門類的生態標本也有400多件,大熊貓、華南虎、長頸鹿、中華鱘、瘤齒喙鯨……因此練就了一手絕技——那些生命已然逝去的動物,在他巧手下又能
  • 天府人物推介㉓ | 汪尚秀:巧手弄絲竹,讓傳統竹編「華麗轉身」
    從事竹編工作多年的汪尚秀,靠著一雙巧手,從竹子到竹絲,前前後後經歷數道工序,編製成竹編包、竹編畫等竹編工藝品,她用這項傳統民間技藝「編織」共同抗疫的堅強信念。傳承技藝巧手編織美好生活安嶽竹編源遠流長。據清乾隆版《安嶽縣誌》記載:普州(今安嶽)產的竹蓆,已遠銷保寧(今閬中)、仁壽。
  • 納斯卡線條究竟有什麼秘密,為何人類始終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
    納斯卡線條究竟有什麼秘密,為何人類始終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 原標題:納斯卡線條究竟有什麼秘密,為何人類始終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
  • 四裡河街道:感恩生命 巧手插花
    為豐富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近日,四裡河街道四河社區聯合合肥廬陽樂年長者之家在社區活動中心開展了「感恩生命 巧手插花」主題活動,轄區10餘位老人參與此次活動。
  • 酒泉市肅北:舉辦草原巧手奶食品技能培訓班
    11月20日上午,由肅北縣人社局舉辦,肅北縣婦聯、縣富邊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縣商務局、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紫亭社區、巴音社區承辦的草原巧手奶食品技能培訓班開班。
  • 巧手「繡」出巾幗風採
    一臺傳統織布機、一雙繡花巧手,就是我創業的「寶貝」!易地扶貧搬遷後,我開始創業,一家人開始過上了幸福生活。我是鎮寧自治縣景寧小區易地扶貧搬遷戶,老家在鎮寧六馬鎮岜塘村。早年離婚,我獨自一人拉扯3個孩子,3年前還居住在年久失修的老房子裡,只能靠種地維持生活,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我的人生迎來轉折點。
  • 退休教師巧手再現滄州端午民俗
    「端午節,滄州人有做香包的習慣,但端午包與平時的荷包不同。」陳建英說。她拿出自己珍藏的姥姥傳下來的百年香包,講起了端午與香包的故事。她說,荷包大多是手工刺繡而成,古人隨身攜帶。端午包的形狀類似粽子,暗含端午節的寓意,有紀念屈原的意思。香包裡面裝有老山檀、艾蒿、雄黃等香藥,能除邪闢穢。
  • 為滿足熊孩子奇葩要求,巧手鄧超自製雪橇,家秒變滑雪場
    做父母的應該最能體會孩子們的天馬行空,想像力那是非常豐富,他們經常會提出各種各樣讓人出乎意料的要求,在滿足孩子們、增進感情的同時,父母也會在其中收穫良多。8月4日鄧超分享了一條動態,這次小花和等等又給鄧超出難題了。
  • 藍色國土耕耘者 | 吳志華:巧手點亮航標燈的「航標工匠」
    藍色國土耕耘者 | 吳志華:巧手點亮航標燈的「航標工匠」 2020-07-21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