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蝦蛄,很多人都不感到陌生,蝦蛄背腹扁平、全身披盔戴甲,處於熱帶的蝦蛄色彩斑斕,樣子十分好看。因其長著一對酷似螳螂的大螯,所以叫作「螳螂蝦」。
聽到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會對它們有所誤解,但它們不是螳螂亦不是蝦,這種生物與龍蝦和蝦有親緣關係。它有很多別名,大連叫作「蝦爬子」,北京等地稱「皮皮蝦」,上海稱作「賴尿蝦」,我國南方和東南亞一帶稱之為「瀨螂蝦」,在北方寒冷水域,它們的個頭一般為0.1米左右,而在南方溫暖水域則有0.3米長,它們一隻的重量可以達400克左右。
螳螂蝦的爪子在速度上有超常之處,其擊打速度相當於子彈的飛行速度,產生的衝擊足以打破水族箱玻璃。一些品種的螳螂蝦在身體下面有一對錘,這是它們強有力的武器。當它攻擊獵物時,可以在1/10萬秒內將錘彈射出去,彈射的衝擊力度最高競能達至60千克,蝶螂蝦在動物攻擊速度排行榜上排名第二,僅次於兵蟻的大顎。這種高度聰明的獵食者擁有一對強大的前爪,其發動攻擊的力量相當強大,甚至可以擊碎玻璃,切斷人的指頭,螃蟹堅硬的殼使它免受許多敵害的打擊,但它卻抵禦不了這種螳螂蝦的兇猛進攻。
螳螂蝦的速度也十分驚人,即便在水下也是如此。螳螂蝦的主要敵害就是魚類,如果它們被抓住,它們總要反抗,掙扎的螳螂蝦很難被魚咽下去,許多又原封不動地被魚吐了出來。當螳螂蝦進行警告或者性吸引時,它把頭和胸高高抬起,並展開它那嚇人的附屬肢體,這使得它看起來更加高大威猛,同時也能突顯出它身上的顏色斑紋。這些色斑不僅反射普通的黃光,同時也發出黃色螢光。研究學者指出,由於水的光過濾作用,一般的視覺信號在水裡是不可靠的。但由於螢光能夠與水裡的藍光形成強烈的對照,因此螢光在水裡比在空氣中更鮮明。
除此之外,螳螂蝦還有一種極其複雜的色彩視覺系統。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副教授賈斯廷·馬歇爾說:「那些低級甲殼類動物的顏色接收能力比人類要強得多,比如它們能看得見我們肉眼所無法看得見的紫外線」。在一個研究性刊物上,馬歇爾曾經展示過一種澳大利亞相思鸚鵡,這種相思鸚鵡的翅膀會產生螢光,已被證實是充當信息交流的工具。這是除人類之外,在動物王國裡動物利用螢光進行信息交流的首例。而螳螂蝦身上這種令人驚嘆的能力,其產生的原因至今還是一個謎。
結語
「皮皮蝦,我們走!」原來前段時間超火的「皮皮蝦」,竟然就是「螳螂蝦」,如今算是知道真面目了,對它們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但它們那種超強的能力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