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發射成功的「懷柔一號」衛星要幹嘛?這些知識了解一下

2020-12-10 臺海網

來源:科技日報

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長十一火箭一飛沖天(胡藍月 攝)

作為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發射的首顆科學衛星,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將這顆衛星命名為「懷柔一號」。

「全天候無死角」監測宇宙中的爆發現象

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顧名思義,它的使命就是全天候監測引力波伽馬暴,尋找引力波之光。

所謂引力波,其實是物質和能量的劇烈運動和變化所產生的一種物質波。如果以水面來比喻時空,那麼引力波就可以看作是時空的漣漪。愛因斯坦一個世紀前基於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

為了便於理解記憶,研究人員還給衛星起了個暱稱叫「極目」。

「極目」衛星的主要觀測目標包括雙緻密星併合引力波產生的高能輻射、伽馬暴、磁星爆發及快速射電暴等宇宙中的劇烈爆發現象,推動破解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形成和演化,以及雙緻密星併合之謎。

同時,「極目」衛星還將探測太陽耀斑、地球伽馬閃和地球電子束等日地空間高能輻射現象,為進一步研究其物理機制提供科學觀測數據。

然而,這些爆發現象在宇宙空間隨機隨時出現,且持續的時間非常短,通常是分鐘、秒乃至毫秒量級內出現。

為了捕捉宇宙中這些稍縱即逝的光,研究人員對「極目」衛星進行了專門的設計,由兩顆以共軛軌道星座布局的微小衛星以180度相位繞著地球運行,以確保衛星的觀測不會被地球遮擋,從而實現對宇宙中的爆發現象「全天候無死角」監測。

這兩顆微小衛星也都有「乳名」,分別叫「小極」和「小目」。它們分布於地球兩側,形成兩「極」之勢,猶如二「目」 ,將對黑洞、中子星等極端天體的劇烈爆發現象進行觀測,快速下傳並發布觀測警報,引導國內外科學家利用各類望遠鏡進行後隨觀測。

未來幾年對爆發事件綜合探測能力最強衛星

別看「極目」衛星個頭小,它將是未來幾年內國際上對伽馬暴、磁星爆發、快速射電暴、地球伽馬閃等爆發事件綜合探測能力最強的衛星。

「『極目』衛星可以對和引力波暴幾乎同時發生的同源伽馬暴的能譜和光變進行連續高精度觀測,同時可以給出精度較高的引力波事件的方向信息,將對引力波等重要事件的電磁對應體的發現、證認發揮重要作用。」「極目」衛星系統載荷總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新喬說。

隨著引力波天文學時代的到來,引力波探測引領了近幾年的天文觀測熱潮。引力波和與之相伴的伽馬暴都攜帶著豐富的物理信息,穿越億萬光年,向我們展現和描繪雙緻密星併合這一重大物理事件的始末。「天文學家通過多信使、多波段觀測和數據分析的手段對其中所攜帶的信息進行解讀,可以檢驗已有的理論模型並發展新的理論模型。從而揭示這一宇宙高能過程的內在規律。」李新喬說。

據了解,「極目」衛星由中科院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部署。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一期部署發射了「悟空」「墨子」「慧眼」「實踐十號」等科學衛星。2019年8月31日,專項二期首顆技術驗證衛星——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成功發射,邁出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奠基性的第一步。

除「太極一號」和「極目」衛星外,專項二期部署了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ASO-S)、愛因斯坦探針(EP)和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SMILE)等空間科學衛星,將在未來3至4年內陸續發射,有望在太陽爆發活動、時域天文學、日地關係等方面取得重大原創性成果。(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相關焦點

  • 「懷柔一號」成功發射
    本報記者 張航昨天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這是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的首個科學衛星發射任務,該衛星也被命名為「懷柔一號」「懷柔一號」科學衛星將全天監測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推動破解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形成、演化奧秘
  • 以北京地名命名的衛星成功發射,引力波伽馬暴等被監測
    昨天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新華社發(任暉攝)這是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的首個科學衛星發射任務,該衛星也被命名為「懷柔一號」「懷柔一號」科學衛星將全天監測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
  • 剛剛,「極目」空間科學衛星發射成功
    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長十一火箭一飛沖天(胡藍月 攝)作為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發射的首顆科學衛星
  • 廈門大學「海絲一號」衛星發射成功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點火升空(高亮 攝)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去年廈大曾經成功發射一枚火箭  都是為了科學研究  其中  『』海絲一號」衛星  是為了在空中助力海洋研究  最新消息  衛星進入測控站覆蓋區  遙測信號顯示衛星工作正常  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  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 「貴陽一號」衛星成功發射
    本報訊 4月26日12點42分,被命名為「貴陽一號」的高光譜衛星,與組成歐比特微納衛星星座02組的另外四顆衛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徵十一號遙四固體運載火箭,以「一箭五星」的發射形式成功飛向太空。
  • 追逐引力波之光「極目」科學衛星發射成功
    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作為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發射的首顆科學衛星,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將這顆衛星命名為「懷柔一號」。
  • 一箭雙星 中國成功發射「極目」空間科學衛星
    中新網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 孫自法)北京時間12月10日凌晨4時14分,中國「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英文簡稱GECAM)」暱稱「極目」的兩顆空間科學衛星,以一箭雙星方式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中國「極目」空間科學衛星發射成功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極目」空間科學衛星發射成功
    ,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作為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發射的首顆科學衛星,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將這顆衛星命名為「懷柔一號」。據了解,「極目」衛星由中科院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部署。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一期部署發射了「悟空」「墨子」「慧眼」「實踐十號」等科學衛星。
  • 「巴遙一號」衛星成功發射
    9日11時56分,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二丙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巴基斯坦遙感衛星一號(以下簡稱「巴遙一號」)和科學實驗衛星PakTES-1A送入預定軌道。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獲悉,至此該院已出口17顆國際衛星。
  • 中國一箭雙星再次發射成功 「極目」空間科學衛星作用
    中新網北京12月10日電 北京時間12月10日凌晨4時14分,中國「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英文簡稱GECAM)」暱稱「極目」的兩顆空間科學衛星,以一箭雙星方式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張衡一號衛星發射圓滿成功
    2018年2月2日下午,張衡一號衛星由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發射成功
    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張志芬籤署發射任務書。2020年9月12日13時0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又稱「內蒙古一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北航空事衛星一號」成功發射!
    「北航空事衛星一號」成功發射!」搭載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6日11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
  • 「懷柔一號」練就觀測引力波伽馬暴的「火眼金睛」
    「懷柔一號」GECAM在軌運行藝術圖這兩顆中子星彼此吸引,相互繞轉,並逐漸接近。隨著它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相互繞轉的速度也越來越快,直到它倆最終碰撞到一起。「懷柔一號」GECAM衛星系統載荷總師李新喬說,來自遙遠的高能天體源的X射線和伽馬射線雖然能量很高,但是卻被地球大氣強烈地吸收。因此,對高能天體源的探測只能在大氣層之外的宇宙空間進行。這就讓「懷柔一號」GECAM衛星有了用武之地。它可以敏銳地發現我們所看不見的X射線、伽馬射線以及高能帶電粒子。
  •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成功,我們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北鬥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長徵五號 B 火箭首飛成功,為之後太空人常駐的天宮空間站和載人登月打下基礎。關於「天問一號」,你需要知道的 7 個冷知識何為「天問」其實早在 4 年前,國家航天局就宣布重啟火星探測計劃,並在 2020 年自主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
  • 我國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空間科學衛星
    中國日報12月10日電(記者 張之豪)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一號」繞月探測衛星發射成功
    新華社北京1月29日電 探月工程一期——「嫦娥一號」衛星於2007年10月成功發射,準確進入預定環月工作軌道,開展了為期一年的科學探測工作。截至2008年10月,「嫦娥一號」衛星達到了「一年壽命」的技術要求,共獲得1.37TB的有效科學數據。
  • 成功發射一顆衛星!
    成功發射一顆衛星! 熱血沸騰!全國矚目! 它就是 ▼▼▼ 廈門大學!
  • 剛剛,馬斯克的SpaceX成功發射第十批星鏈衛星
    美國太空公司SpaceX從甘迺迪航天中心起飛一枚獵鷹9號(Falcon 9)火箭,成功發射第十批星鏈任務,本次任務由57顆網際網路衛星以及2顆BlackSky地球照相衛星組成。「2」 為什麼SpaceX逐漸提高對外宣布的星座衛星數量以及保持高頻率的發射速度? 這要從必不可少又極其稀缺的太空頻率軌道資源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