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對於汙水處理廠排放有相關標準,在微生物的指標方面要求比較高,所以為了能夠保證出水達標,處理廠普遍都有消毒工藝。然而,部分的消毒劑也會跟隨著出水流入沒有汙染的水體當中,對於這種自然水體的微生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這樣一來不僅增加處理的成本,同時也不利於水環境質量的提升。深水海納公司很明白存在已久的問題,所以在對汙水的消毒上,會結合生態方面的問題來進行處理。
汙水中含有哪種病原微生物
正如上面所說的,市政汙水處理排放的過程中會進行消毒處理,目的在於減少汙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數量。目前,汙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大腸菌群為主,它通常是指於糞便汙染有關的細菌,例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產氣克雷伯氏菌等等,如果在生活用水中的含量比較高,容易造成感染、食物中毒等問題,體弱多病,免疫力較差的人群會引起一系列的嚴重併發症,健康的人群也會有染病的風險。
汙水治理採用哪些消毒方式
目前我國的市政汙水處理廠多數採用紫外線、液氯、臭氧等消毒方法。通過紫外線對水體的過流照射,能夠使水體中大部分的微生物核酸遭到不可逆的破壞,同時還會出現酶變或者鈍化,這種方法的確簡單快捷,而且還不需要額外投放藥劑,最大程度減少對水體生態的影響。但是,其殺菌消毒的效果會受到水流流速以及出水濁度的影響。而液氯對於微生物的滅殺比較直接,可是對於寄生蟲孢子的作用並不是很理想,這種化學物質具有較大的毒性和腐蝕性,運輸就已經是一大難題。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其對於病原微生物的滅殺效果是普通消毒劑的數百倍,只是目前其造價高,能耗較大,從而增加了運行的成本。
改善的方法有哪些
目前市政汙水處理廠在使用上述的消毒方法時,效果有一定的限制,而且還會破壞微生態的平衡。如果從保護生態環境的角度來看,最有效的方法應該是促進增加有益菌群,用來抑制大腸菌群以及其他有害菌群。那麼,它有哪些方式可以使用呢?
首先就是增加微生物的數量,尤其是能夠吞噬大腸菌群和其他有害菌群的原生動物。最常見的就是小口鐘蟲、梨形四膜蟲能夠有效降低大腸埃希氏菌的數量,有它們的存在基本可以減少超過90%,而且有不少纖毛蟲和鞭毛蟲代謝物就能夠促進有益菌群的生長。其次可以對汙水處理廠進水或者主體設施投放高淨菌力的微生態製劑,這樣也可以顯著的減少各種有害菌群的數量。最後還有強化深度處理,通過混凝、沉澱和過濾可以有效減少粘附下懸浮顆粒上的致病微生物。同時也可以加強生態建設,目標是恢復自然水體的自淨能力,通過恢復生物多樣性來讓有害菌群自然消亡。
通過和微生態的結合,深水海納採用了最安全的消毒方式,既可以有效的減少有害菌群,還可以增加有益菌群,這樣一來水體就不會受到各種化學藥劑的汙染。避免消毒以後的水體不符合排放標準。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