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 黃綠色的大蛇在路邊樹上悠閒地蕩著鞦韆,它的出現讓樹下的行人大驚失色,住在附近的居民聞訊圍在樹下,找來木棍和梯子準備「請蛇搬家」,受驚過度的大蛇沿著電纜線爬到隔壁的楊樹上,鑽進了深深的樹洞中。昨天早晨6時50分,大蛇被發現後,記者緊急趕到吳淞路與招遠路交界處附近,警方找來捕蛇專家,並聯繫消防隊員過來增援,但因為大蛇的巢穴太過複雜,一時難以將蛇抓出。
早晨6時50分
樹上有蛇蕩鞦韆
「我也是偶然抬頭,突然發現路邊梧桐樹上有個長條形狀的東西在動,我仔細一看,竟然是一條大蛇。」記者聞訊趕到現場時,發現大蛇的王先生告訴記者,當時旁邊很多人都看到了這個「不速之客」,有幾名婦女嚇得叫出聲來,但大蛇卻顯得悠然自得,在大家的注目中,慢慢爬到了旁邊的一棵楊樹上,隨後還在黑色的電纜線上爬來爬去。
「這條大蛇足有1元硬幣那麼粗,大概1.5米長,身上看起來是黃綠色,有黑色的花紋,在樹枝的掩映下,根本就看不清楚。」王先生稱。在他的指點下,記者在樹枝中間找到了這條大蛇,但它始終把頭藏在樹葉中間,記者只能看到它身體一角。
上午8時12分
大蛇被趕進樹洞中
「你們千萬小心點,別把這蛇給弄死了,這可是能吃耗子的好東西,再說也沒傷人。」幾名周圍的居民搬來一把梯子,並用一截木棍綁上鉤子,準備爬到樹上去把蛇「請」下來,看到一名男子的動作較大,旁邊的老人忍不住叮囑,他稱在南方農村,很多人都是跟菜花蛇比鄰而居,養蛇吃老鼠就跟北方人養貓一樣。一名中年男子沿著梯子爬上去,但因為梯子太矮,夠不到樹的頂端,他伸出棍子去鉤大蛇,一時失手大蛇受驚,瞬間鑽進了楊樹頂端的樹洞中。
上午10時15分
民警消防專家抓捕
「我們害怕這條受驚的蛇會出來傷人,一直在現場守候,但這條大蛇就是不肯露頭。」即墨路派出所的周副所長已經在樹下守候了3個多小時,他告訴記者,他們已經聯繫了「島城蛇王」捕蛇專家陳明,已經派車接他趕到現場。10多分鐘後,捕蛇專家陳明趕到,但楊樹太高,一般的梯子很難讓他爬上去,記者隨後聯繫了119指揮中心增援,一輛雲梯車3分鐘後趕到,但因為吳淞路路邊停車,雲梯車無法展開,只能由3名消防隊員在樹邊架起梯子。捕蛇專家和消防隊員接連上到樹頂,他們發現大蛇藏身的是一處1米多深的樹洞,裡面除了蛇外還有壁虎等多種動物,情況比較複雜,無法直接伸手進洞抓捕。
中午12時30分
原是是條菜花蛇
「蛇是喜陰涼的動物,一般在清早傍晚出來覓食,現在是正午,很難引蛇出洞。」捕蛇專家陳明稱,從記者拍攝的照片上看,這是一條微毒的黑眉錦蛇,頭和體背黃綠色或棕灰色;眼後有一條明顯的黑紋,很容易辨認,有些地方也稱作菜花蛇,在以前南方農村被人親切稱為家蛇,經常登堂入室抓老鼠,很受當地人的歡迎,它的微毒性不是因為有毒腺,而是因為常在垃圾堆周圍出沒,以老鼠為食,很可能沾有鼠疫或者其他致病菌。確定大蛇毒性後,民警、消防隊員和捕蛇專家相繼離開現場。「周圍居民再次發現大蛇蹤影,不要隨意驚擾,可以立即報警求助。」周副所長稱。
周圍居民告訴記者,楊樹下就是一個垃圾桶,桶後面有個排水孔,直接連到後面小區,小區後院雜草叢生無人管理,這條蛇很可能就是從那裡鑽過來的。
搞好環境衛生讓大蛇「搬家」
「清明節過後,冬眠的蛇開始逐漸出現,最近氣溫上升很快,蛇開始出來覓食,進入活躍期。」捕蛇專家陳明稱,此時毒蛇比較飢餓,毒性也是最強,市民在外出登山或者在野外活動時,要有意識地打草驚蛇,小心提防。遇到蛇後,不要輕易上前捕捉,也不必太過驚慌,不要與蛇正面接觸,而是從蛇的兩側悄悄離開。「市區內近來已經少有蛇出現,主要出現在一些環境陰暗潮溼的老城區內。」捕蛇專家陳明稱,大家搞好環境衛生,不要留下衛生死角,就可以有效限制蛇出沒的生存環境,此外還可以撒一些硫磺、雄黃和風油精等有刺激性氣味的東西,也可以起到驅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