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獲800萬巨獎的雷達:能看到地平線以下 覆蓋我國整個海疆

2020-09-05 不為君王唱讚歌

現在社會已經是一個高科技的社會了,而且我們的生活也離不開高科技的存在,像手機、電腦、洗衣機等。其中國家的發展也離不開高科技,比如雷達。有了雷達國家可以勘察是否有敵人入侵我們中國防空線。不過傳統是雷達這方面上並沒有很高的造詣,往往是不能準備的檢測出來。因此,中國對於這方面的研究非常的重視。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揭秘一個獲得了巨款800萬的超級科技大獎。

這個800萬的超級巨獎就是雷達,獲獎人就是一位年邁的雷達科研專家劉永坦。他所要研究的雷達是要能夠看到地平線一下並且覆蓋我國的整個海疆。這一款新體制的雷達和以往的雷達不一樣,它可以實現超視距探測的高頻地波雷達。其實我們都知道超視距的雷達在中國很多的水面艦艇上都有運用,但是此物非彼物。這裡所說的高頻地波雷達之所以能夠實現超視距探測,最重要的是它充分利用了大氣波導效應的作用。除此之外,這款雷達還具有較長的高頻電波波長,因此它的有效作用距離和抗電池幹擾能力都比較強。

現在的戰機都十分注重其的隱蔽性,能夠躲避敵人。而這款高頻地波雷達就有超強的反隱身性能,也就是說,只要有這款雷達即使敵方戰機再怎麼具備超強的隱身性能,它都可以監測出目標位置。

既然高頻地波雷達的作用這麼好,自然我國要將覆蓋在整個海疆上進行監測。似乎這款雷達無懈可擊了,但是實際上它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就是要求的天線陣列尺寸大以及耗費高功率等問題。不過,我們也不能否認它所帶來的優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相關焦點

  • 超視距雷達憑什麼繞過地平線?
    超視距雷達,不是指超過人眼視力範圍的雷達,而是超過直線觀測範圍的雷達。它在作用上有獨特之處,某種程度上還是很厲害的。 先說它「超」在哪。對於普通人來說,遠方的地平線也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但對於傳統雷達而言,這道地平線是其成為「千裡眼」的重大阻礙。
  • 800萬的獎金,他全捐了
    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從20世紀80年代起,劉永坦院士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火眼金睛」,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
  • 捐出800萬獎金的科學家
    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從劉永坦、馮秉瑞夫婦二人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用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
  • 雷射雷達公司禾賽科技科創板IPO獲受理;地平線宣布C2輪融資4億美元...
    雷射雷達公司禾賽科技科創板IPO獲受理;地平線宣布C2輪融資4億美元 | 一周投融資 綜合報導 發表於 2021-01-10 07:00:00 本周看點:禾賽科技、雷射雷達、地平線、汽車智能晶片、中科銀河芯、
  • 每經24點丨100年僅有6次的天象正在上演,你看到了嗎?致敬!劉永坦捐出最高科技獎800萬獎金;西南林業大學原黨委書記吳松被查
    每經編輯:王鑫1丨100年僅有6次的天象正在上演,你看到了嗎?據人民日報,庚子鼠年農曆六月,十五的月亮「十四圓」,8月3日23時59分月亮最圓。天文專家:21世紀這100年中「十四圓」僅會出現6次,再一次要等到17年後的2037年6月27日(農曆五月十四)。盛夏之夜,一起「仰望蒼穹裡,招手邀圓月」吧。 ​
  • 荒島潛心研究40年後獲獎,劉永坦夫婦卻把800萬獎金捐給母校
    劉永坦出生的時候,家人希望他能擁有一個平安通坦的未來,便取名「永坦」。可他的人生並沒有一路坦途,反而充滿了波折和挑戰。劉永坦出生後不久,南京大屠殺開始,一家人開始逃難。戰火紛飛、顛沛流離,這是他對童年最深刻的記憶。每當這個時候,劉永坦的父親常常告訴他,科學可以救國,可以振興中華。從小耳濡目染父母的言傳身教,劉永坦在童年就播下了科學救國的種子。
  • 重獎800萬!「天波」超視距雷達問世!一舉突破20%監測瓶頸
    利用該系統,可以獲得目標的二維或三維圖像,反合成孔徑雷達可以在數千公裡的距離內看到目標的影像,其精度可控制在0.12米左右。這畢竟是能得到800萬獎勵的裝備,自然是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超視距雷達並非我國首創的,而且我國的設計靈感是從前蘇聯引進的「現代」級驅逐艦上搭載的,「音樂臺」超視距雷達技術的衍生。因為前蘇聯海軍追求大威力反艦飛彈,導致前蘇聯在超視距雷達方面的研究遠遠超過世界上任何國家。
  • 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
    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曾從20世紀80年代起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火眼金睛」,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
  • 800萬元獎金,全捐
    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曾從20世紀80年代起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火眼金睛」,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
  • 800萬元獎金,他全捐了
    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曾從20世紀80年代起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火眼金睛」,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劉永坦將800萬獎金捐出
    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從20世紀80年代起,劉永坦院士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火眼金睛」,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
  • 劉永坦捐出最高科技獎800萬獎金 設立人才培養基金
    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從20世紀80年代起,劉永坦院士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火眼金睛」,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
  • 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
    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曾從20世紀80年代起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火眼金睛」,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
  • 「坦院士」的家國情懷,遠不只是捐這800萬
    從20世紀80年代,劉永坦開始帶領團隊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40年不懈探索,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火眼金睛」,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提升到全覆蓋,更讓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該技術的國家之一。「不服輸,要創新,絕不向外面的封鎖低頭,做出對國家有意義的成果。」年至耄耋的他用一生踐行。
  • 院士夫婦設立聯名基金,捐出800萬獎金:有一種愛情叫永瑞
    2020年8月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設立永瑞基金,捐出所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用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火眼金睛」,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為中國海疆築起了一道「海防長城」。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他全捐了
    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曾從20世紀80年代起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火眼金睛」,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
  • 中國這院士為何能拿800萬獎金?俄專家給出解釋,沒任何值得異議
    劉永坦院士在去年的1月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永坦在北京榮獲了2018年度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同時還獲得了完全個人支配的800萬人民幣獎金。劉永坦院士本人及其研製的「新體制雷達」,就在國內外引發了極大的關注和議論。目前,我們並不知道劉永坦院士研製的「新體制雷達」到底是什麼,但根據各個媒體的介紹來看,這款雷達讓我們對中國海岸線、領空的掌控力上升了一個臺階。可中國有著卓越科學貢獻的人,並不只有劉永坦院士一人,像馬偉明院士、殲-20總師楊偉等都讓中國的戰力有著根本的提高,為什麼獲獎的劉永坦院士呢?
  • 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
    來源:新華社「新華視點」微博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曾從20世紀80年代起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火眼金睛」,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
  • 我國科學家是如何發現,躲在盲區的美航母,獲得了800萬獎金
    相信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最能夠體現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的武器就是航母了,要知道世界上最先進的航母技術就是美國,可以說美國在航母的研究上十分的用功,但是我國科學家依然克服地球是圓形的理論,來發現躲在盲區的美國航母,並且獲得了800萬獎金。
  • 超視距雷達
    隨著遠程飛彈特別是高速低空分軌道轟炸等新式武器的出現,迫切要求雷達能看得清地平線以下的「獵物」。這些年來,人們巧妙地利用外層空間的電離層能對短波電磁波反射的特性,研製成功能探測超遠距離目標的新式雷達——超視距雷達,這是一種嶄新的短波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