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遠程飛彈特別是高速低空分軌道轟炸等新式武器的出現,迫切要求雷達能看得清地平線以下的「獵物」。這些年來,人們巧妙地利用外層空間的電離層能對短波電磁波反射的特性,研製成功能探測超遠距離目標的新式雷達——超視距雷達,這是一種嶄新的短波雷達。
早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就開始研究超視距雷達,目前已能探測到3 000公裡以外的目標,再經過觀察和數據處理,在距雷達2 000公裡範圍內就能判定目標的飛行路線,當目標的尺寸大於或等於雷達發射電磁波的半個波長時,一旦進入雷達波束覆蓋範圍內,都能被超視距雷達所「擒獲」。
那麼超視距雷達是通過什麼辦法來實現這一目的呢?
我們知道,在地球上空大約60~l 00公裡處有電離層,電離層從上而下又分為F2、F1、E、D四層,它具有反射無線電短波,使其返回地面的特性。超視距雷達就是利用電離層的這一特性,而達到探測地平線以下目標的目的。
應該指出的是,用超視距雷達探測飛彈時,所接收到的信號,主要還不是依靠電磁波從飛彈殼體上反射產生的,而是由於飛彈發射後,它本身噴出的高溫氣體,使大氣產生電離,形成一個很長的電離氣體的「尾巴」,這個「尾巴」對電磁波能產生反射,從而使這種雷達能夠在飛彈剛一起飛時就被「擒獲」。
超視距雷達有著相當廣泛的用途。它可以對民用飛機實行空中交通管制控制,如果其電磁波覆蓋範圍為120°,作用距離為1000—4000公裡,那麼它就可觀察幾乎1 600萬平方公裡的區域,能探測飛機是否違法飛行,對遇難墜落的飛機定位。
它可以對軍用飛機發出早期空襲預警,進行空中交通管制。
它可以對敵方飛彈發射後,向己方提供十幾分鐘至半個小時的預警時間。普通雷達,甚至衛星都難以發現的巡航飛彈,用超視距雷達也可以發現。
它還可以用作海洋監視,通過對海面雜波回波的複雜處理,能夠發現超視距氣流和海情,計算出幾千公裡以外的低氣壓和逆旋風形成圖,預報「兇殺」性低頻高速大海浪(這種海浪常使船隻失事)。並可用來收集有關海洋、陸地、極光和流星的信息。
對於幅員廣大,國境線長的國家,合理選用超視距雷達,就可確定敵方飛機戰術、飛機調動,給防空體系提供預警情報。
我們可以看出,超視距雷達是一種有效的,可供選用的遠距離探測設備。由於受電離層的密度和高度不斷變化的影響,目前其測量精度較低。但隨著技術改進,其發展前景必定非常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