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載預警雷達的工作模式

2020-12-05 騰訊網

機載預警與指揮系統包含兩個重要部分:

機載雷達系統:用來遠距離探測飛機、船舶、車輛。

指揮控制系統:指揮戰鬥機和攻擊機進行打擊。

指揮控制功能和空中交通管制所扮演的角色有非常相似之處,都是管理本地區的空中交通以確保任務完成。預警機擁有高機動性和雷達系統先進、高性能的雙重優勢。

預警機雷達

空中平臺和雷達系統的組合能引導戰機到達任務區域,並對敵方兵力進行反擊。高空中的預警機有著巨大的優勢:目標可以在很遠的距離被偵測到。

現代預警機的脈衝都卜勒雷達系統有大約400km的探測範圍。這意味著可以儘早的發現地對空飛彈以便部署對抗措施。

一架飛行在9km高空的預警機可以覆蓋超過312,000平方千米的範圍。三架這樣的飛機同時環繞飛行可以覆蓋相當於歐洲中部大小的地區。

在空對空格鬥中,機載預警與指揮系統可以通過通信鏈路與友機協作。這樣可以有效的延伸友機對周圍情況的感知範圍,增加隱蔽性,因為他們不需要使用自己的雷達系統。

E-3「望樓」預警機

E-3「望樓」預警機是在波音707客機基礎上,在機身上方安裝有一個獨特的圓形雷達天線罩,機內有相關的大量電子設備,使得E-3能作為美軍在作戰戰區中的指揮和控制中心。

其安裝有AN/APY-1/2無源相控陣雷達系統,可提供地面和海上的監視。雷達系統收集的包含了敵我方飛機、船舶定位與跟蹤的信息可以發送到多個指揮控制中心。

AN/APY-1

AN/APY-1是專門為E-3A Sentry AWACS設計的預警雷達,在增加海上工作方式後改稱AN/APY-2。

雷達在9km的高空可以探測到400km以外的低空和海面目標,800km以外的同高度目標。上圖說明了空中預警指揮系統可以探測空中和陸上目標的覆蓋範圍。

雷達工作在S波段,採用的是長8m寬1.5m的面陣列天線,俯仰向是電子掃描,方位向是在圓形天線罩中機械旋轉,每分鐘6轉。

脈衝都卜勒和普通脈壓接收以頻率分割方式工作。脈衝都卜勒接收處理包括二次混頻,I和Q正交通道,A/D變換,遞歸雜波對消。FFT濾波器組對回波進行頻譜分析,並有自適應電路自動調整門限電平,從而實現CFAR。

雷達數據相關處理器(RDC)為一高速程序控制計算機,完成整個雷達系統的管理,處理檢測數據,形成數字式目標報告。

雷達工作模式

高重頻脈衝都卜勒遠距離搜索模式,用於在地雜波中探測目標;

高重頻脈衝都卜勒遠距離搜索模式,使用俯仰角掃描以獲取更廣的俯仰角覆蓋範圍;

低重頻脈衝雷達搜索模式(脈衝壓縮),用於探測遠距離的超視距目標,可以忽略雜波幹擾;

低重頻脈衝雷達搜索模式,用於探測水面艦艇,具有極強的脈衝壓縮和自適應處理功能,可根據存儲的地圖調整海雜波和平原反射的影響。

這些模式可以交叉使用以提供全高度遠距離空中目標探測或者同時監測空中和海上目標。此外還有一種無源探測幹擾源的模式。360度的掃描方位角被分成32個不同的扇區,每個扇區在掃描時根據情況可以分配或改變不同的掃描模式和條件。

雷達通信電子戰

相關焦點

  • 機載雷達發展簡史: 從蝙蝠說起 到 機載相控陣
    雷達工作在微波波段帶來的好處是巨大的。由於頻率提高、波長縮短,所以可以允許天線在做得比較小的情況下仍然有很強的方向性,另外磁控管也解決了雷達工作頻率提高以後的功率放大難題,首次讓雷達工作在分米波長上並產生高達1千瓦的功率。  在20世紀40年代之初,磁控管讓機載雷達在經歷了3年的徘徊和困難時期後有望解決在飛機上的適裝性問題。
  • 機載雷達簡史:向雷達先驅者們致敬
    雷達工作在微波波段帶來的好處是巨大的。由於頻率提高、波長縮短,所以可以允許天線在做得比較小的情況下仍然有很強的方向性,另外磁控管也解決了雷達工作頻率提高以後的功率放大難題,首次讓雷達工作在分米波長上並產生高達1千瓦的功率。  在20世紀40年代之初,磁控管讓機載雷達在經歷了3年的徘徊和困難時期後有望解決在飛機上的適裝性問題。
  • 民航知識:飛機機載氣象雷達
    這裡小編不由得想起了我們飛機的天氣預報員,那就是機載雷達系統。下面我們為您介紹下機載雷達是如何工作的。機載氣象雷達的用處機載氣象雷達系統(WXR)用於飛機在飛行中對前方航路上的危險氣象區域進行實時地探測,選擇安全的航路,保障飛行的舒適和安全。
  • 青島畫海底地形圖 用上神器機載雷射雷達(圖)
    在這次號稱史上最大規模測繪中,機載雷射雷達、船載三維雷射掃描等全世界最先進的測繪技術手段紛紛派上用場,幾百平方公里海域和灘涂短短一上午就測出最精確的數據。    改變沿海測繪局面    據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我市此前曾多次進行過一些海岸線測繪工程,但大多是局部、間斷、參照標準不統一的,這樣就影響了地圖測繪的精確度。
  • 【航空科普】飛機雷達工作相關原理
    通過機械和電氣上的組合作用,雷達把天線的小事指向雷達要探測的方向,一旦發現目標,雷達讀出些時天線小事的指向角,就是目標的方向角。兩坐標雷達只能測定目標的方位角,三坐標雷達可以測定方位角和俯仰角。載波頻率是在一個脈衝內信號的高頻振蕩頻率,也稱為雷達的工作頻率  雷達天線對電磁能量在方向上的聚集能力用波束寬度來描述,波束越窄,天線的方向性越好。但是在設計和製造過程中,雷達天線不可能把所有能量全部集中在理想的波束之內,在其它方向上在在著洩漏能量的問題。
  • 揭秘雷達工作原理:靠異頻雷達辨識飛機!
    從描述中,我們似乎也能窺探到一些在馬航MH370搜尋工作中,為何雷達突然啞火的蛛絲馬跡……■雷達的概念和基本工作原理  雷達的英文相控天線陣由大量較小的發射機和接收器構成,部署在一個平面上,協同工作並對脈衝進行壓縮,允許在產生距離更遠功率更大的編碼脈衝的同時仍保持較大的探測範圍和精確性。  遠程雷達發射的信號在大氣中穿行時不斷減弱,即便在天氣晴朗時也是如此,遇到雨天時更嚴重。信號的波長越大,在大氣中穿行時減弱的程度越小,因此,遠程雷達都在低頻時工作。
  • 「前沿技術」機載差分吸收雷射雷達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德國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發出機載差分吸收雷達系統,可測量大氣中的重要成分,且具有前所未有的精度和解析度。圖1 機載差分吸收雷射雷達採用差分吸收雷射雷達的探測系統可通過測量大氣對兩種不同波長雷射信號的吸收和反射情況分析其組成,目前已廣泛用於氣象研究
  • 中國10多種雷達提升抗幹擾能力 完善戰略預警
    在1月9日北京人民大會堂揭曉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評比中,空軍預警學院王永良教授領銜主持研製的「雷達空時自適應抗幹擾技術及應用」項目喜獲2014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該項目攻關歷時十餘載,其創新成果在10多種雷達裝備的研製與改進升級中投入使用,對提升我國重要型號雷達裝備的抗幹擾能力具有重大意義。至此,該院已連續兩年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 為什麼隱身戰機打開雷達就無法隱身?答案沒這麼簡單
    在軍迷圈,有一種觀點非常流行,那就是隱身戰鬥機一旦在執行任務的時候主動開啟了機載雷達,那就等於說放棄了隱身能力,因為敵方的雷達預警系統同樣可以通過機載雷達知曉隱身戰機的位置。這是真的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隱身戰機的戰鬥力會不會大打折扣?今天我們就來主要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 FPGA的機載合成孔徑雷達數位訊號處理機接口板卡的設計與實現
    機載合成孔徑雷達(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簡稱SAR)是以「合成孔徑」原理和脈衝壓縮技術為理論基礎,以高速數字處理和精確運動補償為前提條件的高解析度成像雷達對於機載合成孔徑雷達成像處理來講,僅有目標的原始回波數據是不夠的
  • 韓國首次公開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 並畫下一個好大的餅
    當地時間7月13日,韓國正式把為KF-X隱身戰鬥機配套的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試製品曝光。圖為這套有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的試製品,多個T/R模塊呈菱形布置在陣面上。這套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的試製品,由韓國國防部旗下國防科學研究所主導研發,韓華系統公司研究所具體實施,當天在該所還進行了電波輸送試演。
  • 軍用雷達的軍事作用及其分類方法介紹
    它包括對空警戒雷達、引導雷達和目標指示雷達,還有專門用來探測低空、超低空突防目標的低空雷達。②對海警戒雷達。用於探測海面目標的雷達。一般安裝在各種類型的水面艦艇上或架設在海岸、島嶼上。③機載預警雷達。安裝在預警機上,用於探測空中各種高度上(尤其是低空、超低空)的飛行目標,並引導己方飛機攔截敵機、攻擊敵艦或地面 目標。
  • 自動駕駛科普之雷射雷達的工作原理
    就是這麼炫酷:測量型雷射雷達系統組成在使用雷射雷達做測繪時,我們一般可以採用汽車、無人機、有人機等移動平臺作為載體,將移動中的雷射原始數據、GNSS數據、IMU數據,後期通過Post-processing模式的後處理得到釐米級精度POS數據,基於POS和原始雷射數據生成我們常常看到的雷射點雲成果。
  • 歪打正著的雪豹E雷達:性能優異,探測距離令主動雷達都望塵莫及
    同樣表現優秀的還有雷達的對地、對海攻擊能力。世界上很多機載雷達都擁有對空、對地的多工作模式,但大多數僅僅具備「有」這個概念,主要的工作能力還是對空作戰,對地攻擊的性能不忍直視。這也是幻影2000這樣的飛機必須分出「F」制空版和「A」攻擊版的原因。因為對地攻擊的版本必須換裝專門的對地攻擊雷達。「雪豹E」的相關性能就只能用「優秀」形容了。
  • 科普:機載X波段AESA雷達
    隨著器件和封裝技術的發展,諸如氮化鎵(GaN)單片微波集成電路(MMIC)、共形陣列、數字陣列雷達、MIMO體系結構和集成射頻系統等領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作戰飛機上的火控雷達採用了AESA多功能系統,典型工作頻段為X波段。
  • 那些與「雷達波長」,不得不說的關係!
    P波段(A/B/C)頻率在1GHz頻率以下,由於通信和電視等佔用頻道,頻譜擁擠,一般雷達較少採用,只有少數大型的地面預警雷達和天波超視距雷達採用這一頻段。另外,超寬帶(UWB)雷達的新技術也在使用該波段。L波段(D)該頻段經常傳輸具有高功率,寬帶寬和脈衝內調製的脈衝,是遠程地對空警戒雷達的首選;另外,空中交通管制(ATM)遠程監控雷達工作在這一頻段;這個頻段對於遠程探測衛星和洲際彈道飛彈也是具有吸引力的。
  • 你知道雷達有哪些種類嗎
    機載預警雷達。安裝在預警機上,用於探測空中各種高度上(尤其是低空、超低空)的飛行目標,並引導己方飛機攔截敵機、攻擊敵艦或地面目標。它具有良好的下視能力和廣闊的探測範圍。 超視距雷達。利用短波在電離層與地面之間的跳躍傳播,探測地平線以下的目標(圖2超視距雷達工作原理示意圖)。
  • 講武談兵丨中國造新高:世界首款風冷二維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
    據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5月22日報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AVIC)本周一宣布已為戰鬥機製造出一種新型雷達。中航工業集團工作人員稱,該雷達的特色之一在於具有最新的冷卻系統。消息指出,中國已投入使用的近千架戰機,包括殲-10在內,將於近期裝備新雷達,這將使它們的戰鬥力大幅提升。
  • 雷達如何「看見」世界?利用目標對電磁波的反射現象來定位目標
    讀罷本系列,小火箭期待好友能夠在三個方面產生對雷達的深度了解: 第一:雷達工作在不同的波段,使用不同的波長和頻率; 第二:怎樣在有限的功率條件下,產生強大的雷達信號; 第三:預警雷達、雷達制導的飛彈
  • 我國成功研製機載SAR測圖系統 填補國內空白
    經10餘位院士專家鑑定,機載SAR測圖系統突破了多項核心技術,獲得6項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專利,填補了國內在該領域的空白,整體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幹涉測量與立體測量相結合的測圖技術、基於距離共面的幾何成像模型、多源DEM(數字高程模型)融合技術等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據介紹,機載多波段多極化幹涉SAR測圖系統簡稱為「機載SAR測圖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