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隱身戰機打開雷達就無法隱身?答案沒這麼簡單

2021-01-15 國外視角

在軍迷圈,有一種觀點非常流行,那就是隱身戰鬥機一旦在執行任務的時候主動開啟了機載雷達,那就等於說放棄了隱身能力,因為敵方的雷達預警系統同樣可以通過機載雷達知曉隱身戰機的位置。這是真的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隱身戰機的戰鬥力會不會大打折扣?

今天我們就來主要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對於機載雷達來說的確有這種危險。因為機載雷達的工作方式並不神秘,目前世界各國都有專門的機載雷達預警系統。當戰鬥機上的機載雷達開啟後,雷達波照射到敵方的雷達上,也會暴露隱身戰機本身的位置。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隱身戰機在戰鬥中就無法使用機載雷達了。

為了避免暴露,隱身戰機在執行任務的時候,一般會先用自身的電子設備搜索目標,當確定了目標的大概方位的時候,才會短暫開啟機載雷達確定目標發動攻擊。如果開啟機載雷達的時間很短,那暴露的風險也會大大降低。而且隱身戰機從誕生之初,就裝備了機載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相比普通的機載雷達,有源相控陣雷達的特點是跳頻和頻率捷變,比較不容易被敵人探測到,而且探測範圍和精度都有很大提升。

這裡我們還要重點解釋一下。

首先,機載雷達預警系統一般只會對高頻率的掃描雷達波做出反應,而有源相控陣雷達就能夠控制自己的波束,不採用全功率的高頻雷達波進行掃描,而只需用極窄光束即可,同樣也能為制導武器提供方位信息。換句話說,正是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出現,才讓隱身戰機在戰鬥中實現隱身成為了可能。

目前國際上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完全能夠做到在極低功率的情況下進行探測和鎖定目標,這就讓反機載雷達系統完全失去了作用。除此以外,隱身戰機本身的電子設備也有一定的探測能力,還有紅外探測和全景探測等諸多輔助手段。再不濟也還有空中預警機的配合。

所以只要操作得當,隱身戰機還是可以在戰鬥中實現隱身的。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相關焦點

  • 隱身戰機的剋星,為什麼是早已淘汰的長波雷達?
    以F-35戰機為代表的隱身戰鬥機,已經成為人類航空工業的標杆之作。由隱身戰機所引發的一系列革命,已經讓空戰模式都發生了顯著變化。然而隱身戰機或許萬萬沒有想到,它的剋星竟然是早已淘汰的長波雷達。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殲20告訴國人的真相:隱身戰機打開雷達後不是像手電筒,而是黑洞
    一直以來,在談到對抗隱身飛機時,很多人都被這樣告知:雖然隱身飛機難以探測,但它要攻擊總要打開雷達吧。一打開雷達,隱身飛機就黑夜中打開的手電筒一樣,馬上就會被對方各種雷達和戰機探測到,然後對方戰機就可以進行躲避甚至是反擊。
  • 淺析F-35隱身戰機的內置彈艙
    幹擾彈彈艙F-35隱身戰機在右側獨立主彈艙後面設置了一個幹擾彈彈艙。幹擾彈彈艙幹擾彈彈艙資料顯示,F-35隱身戰機配備了多種型號的紅外幹擾彈,其中最先進的當屬MJU-66B型紅外幹擾彈,不過它價格非常昂貴,單價高達3000美元。而且紅外幹擾彈打起來都是「天女散花」般的,這種開銷連財大氣粗的美空軍都無法承受。
  • 號稱最強隱身戰機,F35墜海為何被雷達探知,全靠這一關鍵裝置
    近日,據媒體報導,日本航空自衛隊號稱最強隱身戰機的F35A首次發生墜海事件,至今戰機主要殘骸仍未能找到,但是有軍迷注意到,這架隱身戰機直到墜海前的最後一刻仍然出現在雷達屏幕上,F35墜海為何被雷達探知?
  • 什麼是米波雷達,中國如何發現隱身戰機?工作原理原來是這樣的
    在對空中飛行器進行探測時,地面雷達會通過接收飛機的反射波,來判斷目標飛行器的速度距離等。經過一系列的計算,進而得出具體的數據。隨著隱身戰機時代的到來,傳統雷達迎來巨大的挑戰。這是因為隱形戰機採用低可探測塗裝,機身設備都經過特殊處理,整體雷達反射面積很小。
  • 米波雷達能發現隱身戰機,不止優秀一點
    那麼為何以極致隱身能力著稱的F117夜鷹會在米波雷達面前獻出了圓形,眾所周知,隱身戰機主要是通過外形設計和吸波圖層來減少雷達反射截面積,向 F117夜鷹它的最小雷達反射截面積僅為0.01平方米,因而在微波雷達上很難發現它的蹤跡。
  • 用木頭打造隱身戰機,雷達就探測不到嗎?印度腦洞忒大了
    有印度網友認為,在現有的雷達探測體系下,木製戰機不用隱身塗料也可以實現隱身。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今天就來對這個問題簡單解釋一下。首先,人類軍用雷達的原理,也就是通過內部的震蕩機產生信號波,將這些能量通過大功率天線發射出去之後,如果遇到了障礙物,信號波就會被反射回來,雷達的接收器接收到這些信號後,就會將信息反饋到雷達顯示屏上面。
  • 雷達——電子戰中的現代隱身技術
    隱身技術與星球大戰、核技術被美國列為國防的三大高科技領域。而實現對雷達波的隱身,使敵方雷達降低或失去探測能力更是引起了各國的高度關注。雷達隱身的本質就是使敵方雷達無法準確地探測到目標的回波信號。目標的雷達散射截面積(RCS) 表徵目標返回到雷達的回波信號幅度。所以,要實現雷達隱身,核心就是降低目標RCS。
  • F22刺探委內瑞拉失敗,被我國雷達抓到,隱身戰機是否失去優勢?
    F-22隱形戰機被雷達發現這已經不是F-22第一次被雷達發現鎖定了。此前,我國的JY27雷達在東南沿海水域被發現並驅逐了一架F-22。最近在中東地區,部署在敘利亞的中國製造的JY27防空雷達也探測到了F-22的軌跡。像敘利亞和委內瑞拉這樣的小國都可以用雷達瞄準如此先進的飛機,第五代飛機真的那麼糟糕嗎?美國引以為傲的就是先進的第五代隱形飛機,它們在軍事空域具有威懾作用。
  • 為戰機披上隱身衣(人物)
    李天是我國著名飛機氣動力專家、戰機隱身專業領域開創者、氣動隱身一體化設計奠基人、殲—8系列飛機和殲—11飛機氣動力專業總師、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是航空設計領域的大國巨匠。「李天院士為我國航空事業發展做出了系統性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以下簡稱瀋陽所)所長劉志敏說。
  • 隱身戰機最重要的技術指標 連英法等科研大國都無法攻破
    這代表了沈飛的科研成果的重要性,的確,很多人對RCS並不了解,但他的確是隱身戰鬥機最重要的技術指標之一。對於隱身戰鬥機有何重要作用。其實,RCS是雷達散射截面的英文縮寫。所謂雷達掃射截面積即目標在被雷達波照射的情況下所產生的回波強度,在大多數人心中,隱身戰鬥機的隱身性能最為關鍵的技術是戰機塗層,然而,雷達掃射截面積才是真正意義上雷達隱身技術中最為關鍵的一項。
  • 伊朗探測隱身戰機和彈道飛彈又有新招,新雷達入役,美軍如鯁在喉
    不僅可以有提供360度覆蓋,探測距離為1100公裡,也有說法,探測距離已經增至2500公裡,且具備一定的反隱身目標能力。隱身戰機能否來去自如?擁有這樣的雷達之後,伊朗的預警網絡可覆蓋整個中東天空,盯緊美方一舉一動。別看無法為防空武器系統提供制導支援,但是可以提供預警信息,尤其是對隱身戰機的預警工作,對防空部隊爭取的少著幾分鐘,多著十幾分鐘的反應時間,這就極具意義了。
  • 普通戰機也能隱身?外媒:中國或用它打造龐大隱身機隊
    隱身技術也被稱為低可觀測技術,是軍事戰術的一部分,目的是使戰鬥機、艦船、潛艇、飛彈、衛星、地面車輛甚至是人員在敵方的雷達、紅外、聲納和其他探測手段下無法被發現或難以被發現。  超材料是一種人工製造的先進材料,它是由與集成電路類似的微觀結構組成,它能夠改變無線電波從其表面「撞擊」時反彈的方式,並產生一個幻像或使雷達回波最小化。這有助於戰鬥機高效地躲避其他飛機及防空系統,因為戰機不會在敵方的雷達上顯示。  據報導,這種超材料是由位於南京的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小組設計和開發的。這些超材料正在新生產的飛機上進行測試。
  • 科學家驗證了「隱身」的可行性,如果有件隱身鬥篷你最想做什麼?
    答案是肯定的,要實現隱身首先我們要了解人為什麼可以看見東西,我們之所以可以看見東西,是因為光的反射作用,光是一種波,當太陽光照射到物體上,在物體表面發生了反射,反射光線進入到我們的眼睛,大腦接受到了眼睛反射的光波信號,於是你就看見這個物體,而在晚上沒有光線反射到這些物體上,所以你就看不見黑暗中的東西。
  • 雷達隱身如此發達,光學隱身技術進展如何?中美差距並不大
    隱身技術在現代戰爭當中是一種重要性極高的先進技術,目前在軍用領域使用的較為廣泛的是雷達隱身技術,即通過改良優化戰機的機體氣動外形來做到儘量減小雷達波反射面積的目的,同時給戰機機體表面塗上雷達吸波材料塗層,來吸收敵方對空搜索雷達發射出的雷達波進而實現隱身。
  • F-35帶龍勃透鏡參戰難道是掩蓋自身雷達特徵還是不屑於隱身?!
    為什麼F-35出徵還帶著雷達信號放大器日前以空軍公布的F-35戰機飛越貝魯特上空的照片,很明顯可以看到機身上裝了能夠迅速增大本機雷達反射面積的龍伯透鏡。當時以空軍稱稱自己的F-35在全球率先經受戰火洗禮參與實戰,由此先發打擊的更多細節浮出水面!
  • 美軍研製新型紅外雷達,百公裡發現隱身戰機,無需發射電磁波
    IRST21 Block 2型必須解決這些問題,目前飛行員們還沒能對Block 2進行實際測試。同時歐洲飛行員描述他們的QWIP IRST系統相當令人滿意,可提供可靠的被動感知(無電子信號),射程可達80公裡。
  • 量子雷達:撕開戰場「隱身衣」
    相比傳統雷達,量子雷達具有探測距離遠、可識別和分辨隱身平臺及武器系統等突出特點,未來可進一步應用於飛彈防禦和空間探測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突破技術瓶頸    傳統雷達主要通過發射電磁脈衝並接收回波實現目標探測,然而,隨著隱身技術和電子幹擾技術的快速發展,這一探測手段面臨挑戰。
  • 隱形飛機的隱身技術是什麼原理?雷達真的探測不到嗎
    雷達真的探測不到嗎  飛機的隱身主要是針對雷達隱身,目的是降低雷達主要是預警雷達的發現概率,技術方面的主要方式有氣動外型設計,如F22的直角平面機身設計,原理是減少將電磁波反射到來波方向,降低雷達接收回波的概率。另一種是塗抹吸波材料,戰術上的主要方式是超低空飛行,將自身回波隱藏在地面或海面雜波中,讓雷達無法發現。
  • 神奇的墨水:為裝備噴塗雷達和「隱身衣」
    可在坦克、裝甲以及戰機表面上噴塗一層「可調電磁過濾層」,既可以代替傳統的雷達天線,也可以用做武器裝備的「隱身外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噴塗式層狀雷達」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應對海水的侵蝕,不過麥克卡羅爾認為這是可以解決的。「我們正在為電子設備研發一種保護膜,通過簡單的操作就能保護電子設備免受環境影響。」他還透露,這種保護膜層也將通過類似噴墨列印的形式獲得。「實際上就是用印表機在電磁過濾層表面再噴塗一層保護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