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最強隱身戰機,F35墜海為何被雷達探知,全靠這一關鍵裝置

2021-01-15 霹靂火觀察

近日,據媒體報導,日本航空自衛隊號稱最強隱身戰機的F35A首次發生墜海事件,至今戰機主要殘骸仍未能找到,但是有軍迷注意到,這架隱身戰機直到墜海前的最後一刻仍然出現在雷達屏幕上,F35墜海為何被雷達探知?有日本軍事專家分析:全靠「龍勃透鏡」這個關鍵裝置,日本軍方才得以用雷達探測到隱身戰機,大概知曉戰機出事的方位,這對後續搜索進展以及防止情報洩露方面具有巨大幫助。

「龍勃透鏡」是個什麼神器,競讓日本專家大讚?相信不少人會對此稍有疑惑。具有隱身設計的武器裝備,理論上會更加難以被雷達所偵測到。而想通過雷達設備知道武器位置的不僅僅是「敵人」,還有掌控全局的指揮員與在遠處「並肩作戰」的己方情報系統,這就需要讓「隱身」的戰機變為「可見」。

在二戰期間德國人龍勃(音譯)為了解決由低雷達反射材料製造的戰鬥機在測試飛時無法被雷達有效觀測的尷尬問題,於是利用雷達波以球心對稱的方式通過一組球形的多面折射透鏡,再將通過的雷達反射信號放大到附近空中,這樣增大後的反射信號就能輕鬆的被地面雷達系統所觀測到,從而實現了隱身戰機不再隱身的功能。相應的設備也就被稱為「龍勃透鏡」。

雖然由於被偵測的到的信號實際上是「龍勃透鏡」所發出的,和真實的戰機位置有所差別,但終歸是能在平時訓練或者研發過程中觀測到自己的隱身戰機了。千萬不要小看這個功能,法國曾就由於對隱身武器在訓練時隱身性能過好發生事故,法國海軍在訓練中放出艦載直升機進行常規的反潛科目演練,結果完成任務的直升機竟然無法發現在雷達上發現自己的母艦導致無法進行正常的著陸。加之海上氣象條件複雜肉眼很難尋覓到母艦的蹤跡,機組人員的性命危在旦夕。萬幸由於通訊暢通,作為母艦的隱身護衛艦想出打開側面的棧橋捲簾門擴大雷達反射面積的方法才讓放出的艦載直升機找到回來的路,這足以說明「龍勃透鏡」對於現代隱身武器裝備的重要性。

通過「龍勃透鏡」反饋的雷達信號,日本方面很輕鬆的就確定了大致的事故發生範圍,這對起到保護海域,快速搜索殘骸具有十分重大的價值,時間寶貴,更快的反應速度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戰機上所攜帶的機密信息不被洩漏,雖然由於「龍勃透鏡」只是給出的大概方位,但這已經是對搜尋工作「天降甘露」般的幫助了。

此次F35戰機發生墜海事件是多年來極為罕見卻又十分經典的案例,F35作為五代戰機具其隱身性能足以問鼎世界隱形戰機之最,如果沒有「龍勃透鏡」日本方面就將對失事戰機的去向一無所知。如果戰機飛離日本控制範圍,或者墜毀地點離日本不那麼近,那麼僅僅依靠事先預定的飛行計劃去進行搜索,「大海撈針」這個成語或許就真的需要日本方面去實踐了。

相關焦點

  • 看看墜海的F35就知道,再強的隱身也不行
    前段時間,日本從美國方面購買的隱身戰機F-35A發生了墜海事件,雖然戰機的殘骸沒有被找到,但是F-35A在墜海之前還是出現在雷達屏幕上的
  • 米波雷達能發現隱身戰機,不止優秀一點
    1989年12月,人類第一款隱身戰機F117野鷹被首次應用到了實戰之中,當天的作戰行動,兩架F117趁著夜色的掩護悄悄的摸進了巴拿馬,並將兩枚精確制導炸彈投到了目標區域,不過首次實戰夜鶯的表現並不理想,而真正讓這款戰機大出風頭的是1991年的海灣戰爭。
  • F22刺探委內瑞拉失敗,被我國雷達抓到,隱身戰機是否失去優勢?
    一架美國F-22隱形戰機秘密潛入委內瑞拉進行軍事情報偵察,不想被我國的jy-27米波反隱形雷達發現,委內瑞拉立即拉響警報,防空飛彈部隊投入戰鬥。這無疑是對美方的巨大打擊。就這樣,第五代隱形戰機最強大的隱形性能已經被打破,似乎已經變得過時了。
  • 隱身戰機的剋星,為什麼是早已淘汰的長波雷達?
    以F-35戰機為代表的隱身戰鬥機,已經成為人類航空工業的標杆之作。由隱身戰機所引發的一系列革命,已經讓空戰模式都發生了顯著變化。然而隱身戰機或許萬萬沒有想到,它的剋星竟然是早已淘汰的長波雷達。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為什麼隱身戰機打開雷達就無法隱身?答案沒這麼簡單
    在軍迷圈,有一種觀點非常流行,那就是隱身戰鬥機一旦在執行任務的時候主動開啟了機載雷達,那就等於說放棄了隱身能力,因為敵方的雷達預警系統同樣可以通過機載雷達知曉隱身戰機的位置。這是真的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隱身戰機的戰鬥力會不會大打折扣?今天我們就來主要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 淺析F-35隱身戰機的內置彈艙
    有分析認為,這樣做的理由是對於F-35隱身戰機來說,如果來襲的雷達制導空空飛彈能夠鎖定自己,就說明這款雷達制導空空飛彈的能力非常強悍,那麼箔條幹擾彈就基本不可能發揮什麼作用了。不過,對於隱身戰機來說,箔條幹擾彈雖然可能用處不大,但是並非一定沒有用處,連F-22A隱身戰機都沒有放棄箔條幹擾彈。
  • 殲20靠啥實現隱身?電科突破RCS技術,隱身性能打破0.001㎡紀錄
    成功解鎖我國隱身機 RCS測量法,後期的調試運用便能使殲20隱身性能再度提升0.5倍達到領域頂峰。讓我們一同來解鎖這一陌生的跨時代概念吧! 首先,大夥可能會問,殲20戰鬥機究竟靠什麼本事,實現了隱身呢?
  • 雷達——電子戰中的現代隱身技術
    、空防和縱深打擊能力,已經成為集陸、海、空、天、電磁五位一體的立體化現代戰爭的迫切需要。據報導,F-117A隱身戰機大量使用了多面體外形設計和雷達吸波材料等隱身手段,其RCS 比常規戰機減少了23 dB,使常規雷達作用距離縮減73% 3、 電子幹擾和欺騙技術 電子幹擾技術實質是產生與目標或敵方雷達相似的特徵信號,使其無法做出正確判斷而實現目標隱身。
  • 殲20告訴國人的真相:隱身戰機打開雷達後不是像手電筒,而是黑洞
    一直以來,在談到對抗隱身飛機時,很多人都被這樣告知:雖然隱身飛機難以探測,但它要攻擊總要打開雷達吧。一打開雷達,隱身飛機就黑夜中打開的手電筒一樣,馬上就會被對方各種雷達和戰機探測到,然後對方戰機就可以進行躲避甚至是反擊。
  • 什麼是米波雷達,中國如何發現隱身戰機?工作原理原來是這樣的
    在對空中飛行器進行探測時,地面雷達會通過接收飛機的反射波,來判斷目標飛行器的速度距離等。經過一系列的計算,進而得出具體的數據。隨著隱身戰機時代的到來,傳統雷達迎來巨大的挑戰。這是因為隱形戰機採用低可探測塗裝,機身設備都經過特殊處理,整體雷達反射面積很小。
  • 日本教授:間諜衛星可撕破F35隱身外衣,專家:中國可以!
    所以事實上,全球也僅中、美、俄三個國家擁有製造隱身戰機的能力。不過沒有能力製造五代隱身戰機也沒關係,只要錢到位,美國F-35也是可以落戶自家空軍的。譬如我們的近鄰日本、韓國以及美國的其它盟友國空軍也已經開始使用F-35戰機。隱身戰機開始全世界大量部署之際,自然如何應對隱身戰機就成了眾多學者的研究方向之一。
  • 用木頭打造隱身戰機,雷達就探測不到嗎?印度腦洞忒大了
    有印度網友認為,在現有的雷達探測體系下,木製戰機不用隱身塗料也可以實現隱身。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今天就來對這個問題簡單解釋一下。首先,人類軍用雷達的原理,也就是通過內部的震蕩機產生信號波,將這些能量通過大功率天線發射出去之後,如果遇到了障礙物,信號波就會被反射回來,雷達的接收器接收到這些信號後,就會將信息反饋到雷達顯示屏上面。
  • 龍勃透鏡 五代戰機主動暴露的重要手段 殲20F35都有裝備
    龍勃透鏡對隱身戰機來說是一種主動暴露自己的手段,通常用於飛行安全和技術保密,也可能用於示威。當然,戰時為了達到隱身效果自然是不會加裝這種裝置的。其優點就是球形可以全向接收和發射電磁波,幾乎擁有無死角的視場,也使得龍勃透鏡的雷達截面積遠遠高於他的實際面積,有信號放大的效果。當然有朋友可能發現,在這個圖裡面電磁波「彎了」,這有點不符合電磁波直線傳輸的特點。電磁波路徑的改變是因為透鏡的內部材料是分層的,每一層折射率不一樣,這也是龍勃透鏡的加工難點。
  • 花蓮F-16戰機疑空間迷向急墜7000英尺 臺灣軍機為何意外頻傳?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臺灣空軍第五聯隊26作戰隊隊長蔣正志上校17日傍晚駕駛1架F-16單座戰機進行夜間飛行訓練任務時,在起飛2分鐘後,約在花蓮北面8海浬處突然從雷達光點上消失。根據最新記者會報告,蔣正志上校疑似空間迷向,從7000英尺時速310海浬,瞬間到0英尺500海浬墜海。
  • 美國正在研製超材料,未來戰機不僅對雷達隱身,連肉眼也將看不見
    能夠在雷達上探測到飛機是一回事,能夠聽到飛機的聲音是另一回事,但能從視覺上看到飛機仍是目前軍事航空的一大缺陷。即使現有被譽為「空中幽靈」的隱身機,其所謂的來無影去無蹤也只是體現在雷達上,就純視覺而言,並沒有「隱身」。近日有美國媒體透露,美軍從二戰起,已著手研究真正的「視覺隱身」技術達75年,據推測,已在秘密研製可短距離近身襲擊的戰機。
  • 神話已被終結,我軍這款雷達發現了世界最先進的隱身戰機
    近日筆者在瀏覽中國軍網時偶然發現一條不起眼的消息,該消息是在2016年珠海航展期間,關於我軍一款新型反隱身雷達的報導,該報導明確記載了2016年春節期間,美軍一架F22竄到我國東海的防空識別區,被我軍雷達發現並派軍機伴飛取證的消息,那麼F22是如何被我軍發現的呢?
  • 日本墜海F35飛行員自己昏了頭,絕非缺氧
    撰文:利刃長空6月10日,日方公布了4月9日F35A墜海事故原因,據日本航空自衛隊聲明:目前已經基本排除了機械故障導致F35A的可能,初步認為是F35A飛行員在駕駛飛行中失去方向感,迷失空間方位所致。而在F35A墜毀的兩個月中,美日雙方也出動了各種救援飛機,譬如U2以及打撈船救援隊去失事海域附近打撈失事戰機的殘骸,但是迄今為止也只是找到了部分殘骸,包括記載關鍵飛行數據的黑匣子仍沒有找到(只找到殘片),按照正常的事故分析流程是不能這麼早下結論判定飛機是如何失事的。
  • 專門對付F22,中國科學家造出新雷達,獲國家800萬獎金後全部捐獻
    ,各國領空安全都開始面臨嚴峻的壓力,為了專門對付F22戰機,中國科學家劉永坦院士率領的團隊通過多年努力為國家立下大功,這位中國科學家引領團隊造出了國產新型防空雷達,使得隱身戰機能夠輕鬆被雷達發現鎖定,從此F22再也別想靠近南海,而且在獲得國家800萬獎金後劉永坦院士全部捐獻,希望助力國家培養出更多的高科技人才。
  • 印度打造超級驅逐艦,欲全面超越055,但關鍵裝備全靠進口
    作者:雕鴞 本世紀初期,印度靠著一型還在研製中的加爾各答級驅逐艦,滿世界地鼓吹正在打造「亞洲最強驅逐艦」。那時,中國主力飛彈驅逐艦還是052C,即使算上後來服役的052D,標準排水量也還在6000噸級,而印度認為自己的驅逐艦是「對標最新型阿利 伯克級」的7000噸級驅逐艦。
  • 普通戰機也能隱身?外媒:中國或用它打造龐大隱身機隊
    隱身技術也被稱為低可觀測技術,是軍事戰術的一部分,目的是使戰鬥機、艦船、潛艇、飛彈、衛星、地面車輛甚至是人員在敵方的雷達、紅外、聲納和其他探測手段下無法被發現或難以被發現。    大多數戰鬥機,特別是像F-35和F-22的設計都是為了減少雷達反射面積(RCS),這是物體的電磁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