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F-16失事光點消失處有密雲 憂發生「雲中錯覺」迷向。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灣空軍第五聯隊26作戰隊隊長蔣正志上校17日傍晚駕駛1架F-16單座戰機進行夜間飛行訓練任務時,在起飛2分鐘後,約在花蓮北面8海浬處突然從雷達光點上消失。根據最新記者會報告,蔣正志上校疑似空間迷向,從7000英尺時速310海浬,瞬間到0英尺500海浬墜海。
臺軍空軍總司令熊厚基表示,戰機機械故障可能性低,不排除空間迷向可能。另外海軍錦江艦已經接收到求生定位設備發出的訊號,持續搜救失聯飛官蔣正志。
空軍五聯隊長少將謝日升表示,17日執行夜航訓練的共有4架,蔣正志駕駛2號機,僚機起飛後,雷達就沒有看到F-16,光點最後消失高度粗估6000英尺以上,失聯方位約在花蓮機場東北面8海哩,在空軍塔臺均未聽聞任何無線電呼叫,雷達亦無顯示。根據軍方初步調查資料,17日晚間6時,空中小雨,飛行員報告2000英尺疏雲,4000英尺至7000英尺密雲,以上可目視。
為何起飛2分鐘就詭異消失?可能是「空間迷向」
前臺軍F-16飛官饒自強接受政論節目《少康戰情室》視訊專訪時猜測,飛官本身的身體有狀況,失能的可能性非常高。饒自強指出,空間迷向跟你的飛行經驗及多少時間是沒有關係的。何謂「空間迷向」?從東部起飛之後,就是暗夜的情況,參考點很少,如果稍稍一不注意,可能就會空間迷向。
饒自強分析此次F-16出事的3個可能性,第一,飛官是不是本身太勞累了,突然間暈眩或者昏厥,這是一個可能性,導致短暫時間內墜機;第二,飛機起飛後,遭遇到緊急的狀況,不管是吸鳥或者是發動機故障,只要在可控制的情況下,都安全,頂多最後就是彈射跳傘而已;第三,為什麼會造成空間迷向,要出航作這個訓練,在低高度,比較少會有空間迷向的情況發生,除非是變化動作或者是做了一些不該做的動作,導致空間迷向。
饒自強表示,他不認為是單純的機件故障,導致墜機。因為他飛F-16飛了很多時間,是非常的安全的,不會有這方面的狀況。若是在沒有呼叫的情況下,可能是在無預期的情況下墜海;或是他本身的身體有狀況,失能的可能性非常高。
藍綠集氣:飛官是無價之寶 軍備再買就有了
F-16失聯戰機上校飛行官蔣正志。(圖/翻攝自臺灣空軍學校校友會臉書)
蔣正志至今仍下落不明,目前全力搜救中。消息傳出後,政界也紛紛祈禱,幫蔣正志集氣,也盼能有好消息。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表示,「我們一起共同為飛行員祈願,期盼儘速傳回平安好消息!此刻,我們的心都凝聚在一起,幫飛行軍官集氣,也幫搜救人員加油!」
國民黨立「委蔣」萬安也為F16飛官祈禱,希望臺軍弟兄一切平安。葉毓蘭則說,「拜託蔣上校一定要平安!飛官們都是我們臺軍的無價之寶」。「立委」林為洲也集氣,希望搜救順利、人員平安,「今年太多憾事不要再多一件」。
民進黨「立委」何志偉也號召大家一起祈求飛行員平安,「軍事裝備再買就有了,飛行員才是我們最珍貴的戰力啊!」許智傑、王定宇也紛紛祈禱、集氣,希望一切平安。
臺灣軍機為何意外頻傳?背後真兇找到了
10月29日,飛官朱冠甍駕F5-E戰機殉職,墜海前畫面曝光。(臺灣民眾提供)
臺灣軍隊今年因演習訓練死亡人數已達15人,摔了4架軍機。其中最為慘痛的,發生在今年1月2日,黑鷹直升機墜毀,臺軍「參謀總長」沈一鳴等多人喪生。近日接連兩起,10月29日,臺東志航基地F-5E戰機墜海,飛官朱冠甍殉職;11月17日,一架F-16A花蓮夜航訓練起飛,雷達光點消失在花蓮外海處,上校蔣正志失聯。而F-16戰機在臺灣空軍服役已超過20年,已有7架失事,造成7名飛行員死亡。
香港媒體《中評社》直言,臺灣的空軍意外頻傳,背後「真兇」其實是「臺獨」。沒有「臺獨」,兩岸就不會敵對、劍拔弩張,自然就能減少軍事意外。
《中評社》指出,其一,臺灣向美軍購,得到的多是二手或汰換裝備,且已服役多年,多屬老爺級,維修保養都有問題;其二,臺灣人員素質、人力規劃以及訓練體制等,存在老舊通病;其三,近年大陸加強在臺海軍事活動,臺軍疲於奔命應對,勞困頓乏。
有媒體認為,近年美國方面在臺海、南海區域動作頻頻,民進黨當局跟風起舞,讓臺軍的訓練強度翻倍,趕鴨子上架,不出意外才怪。從這一點來看,臺軍的意外頻傳,背後「真兇」其實是「臺獨」;沒有「臺獨」,兩岸就不會敵對、劍拔弩張,自然也就能減少軍事意外。【華夏經緯網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邱夢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