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0年以來,臺灣不斷吹噓自己的雷達偵測能力,在他們看來,自己的防空雷達以及遠程預警雷達系統是非常先進的,甚至在解放軍軍機出動戰巡臺灣西南部空域的關鍵時刻,臺灣防務部門也表示,自己的雷達已經全程掌控,並使用地空飛彈雷達進行全程追尋監視,在不少臺灣學者的眼裡,臺灣已經被各種雷達和地空飛彈"保護",不過如今這樣的神話也徹底破滅。
11月17日晚間一架從花蓮基地起飛的F-16戰鬥機突然發生了失聯,飛機起飛兩分鐘後就在雷達屏幕上消失,44歲的上校飛行員蔣正志下落不明,按照當晚臺灣中時電子報的消息顯示,這架飛機很有可能是在6000英尺高度遇見了雲團發生迷航,按照當天的氣象數據來看,2000英尺高度是有疏雲的,4000-7000英尺範圍內是有密雲的,臺軍高層認為他很有可能出現了雲中迷航,隨後發生了嚴重的事故,但不過這是一名至少擁有2200小時飛行經驗的飛行員,出現這樣的錯誤似乎不太可能。
如果進行換算6000英尺差不多是2000米左右高度,這樣的高度雷達是完全可以進行探測的,同時這一空域距離機場只有不到9海裡,飛機在打開ADS-B應答機的情況,機場的各種雷達是可以對其進行全程監控的,6000英尺的突然消失,似乎令人感到匪夷所思,若是這樣的目標都無法實現跟蹤,那麼臺灣針對未知身份的飛機,隱身戰鬥機如何實現探測呢?所以這一說法也是非常站不住腳的,眾多軍事專家表示,低空掠海飛行中遭遇不測的可能性更大。
低空掠海突防飛行是躲避雷達偵測的最有效方式之一,當時這架飛機很有可能在進行這樣的飛行,在雷達屏幕上失聯以後,也沒有引發管制員的高度重視,由於夜間低照度條件,飛行員在進行飛行時,很有可能出現了衝入海中的情況,若是出現類似撞鳥,發動機停車等一類的機械故障,那麼飛行員想必也會在第一時間和機場管制員進行聯繫。
區別於類似馬航MH370航班的失聯事故,當時馬航的飛機失聯是機組主動關閉了應答機,而在此次的F-16戰機失聯事故中,並沒有發生類似的異常,對於外界猜測的一些飛行員在服役過程中面對巨大的壓力,此次失聯或是故意而為之,但是目前尚未有有力的證據進行證實,或者有任何跡象能夠印證。文/王京十三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