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探測隱身戰機和彈道飛彈又有新招,新雷達入役,美軍如鯁在喉

2020-12-06 兵器世界

在美國與伊朗關係緊張的背景之下,伊朗在軍備領域自然不可能放鬆過兒,一直在加強自己的能力,在最近人們又發現,伊朗又境內豎起新型雷達,為伊朗設計和開發的兩部Ghadir雷達,為一款遠程預警雷達,中文可譯為:加迪爾,從2013年起開始出現,目前在伊朗已建8個同類雷達站。

全景

這款雷達採用巨型天線,整個雷達外觀為一個非常明顯的建築,遠遠的就可以看到其天線列陣,由4面巨大的垂直格柵狀天線陣面排列組成了一個四邊形,為大型發射器和接收器組合,沒有旋轉和機械運動。不僅可以有提供360度覆蓋,探測距離為1100公裡,也有說法,探測距離已經增至2500公裡,且具備一定的反隱身目標能力。

隱身戰機能否來去自如?

擁有這樣的雷達之後,伊朗的預警網絡可覆蓋整個中東天空,盯緊美方一舉一動。別看無法為防空武器系統提供制導支援,但是可以提供預警信息,尤其是對隱身戰機的預警工作,對防空部隊爭取的少著幾分鐘,多著十幾分鐘的反應時間,這就極具意義了。

新雷達

按伊朗的說法,新的雷達系統旨在識別不同類型的隱身飛機並進行電子戰。也不要小看這款雷達的技術水平,伊朗都自豪地宣稱,自己已經有能力設計和製造防空作戰所需的雷達系統。在目前全球20個能製造國雷達的國家當中伊朗可以排到前面10之內。

這款雷達的技術水平確實不低,原本人們都認為與俄式雷達技術有類似,可能為引進的東西,但是此類技術似乎沒有輸出的記錄,現在看來伊朗能夠大量的新建這種雷達,說明已經掌握了相關的技術。

背景下的紀念

如今新的雷達站投入使用,讓伊朗探測隱身戰機和彈道飛彈又有新招,有多部雷達組成的雷達網可以建成一個更為緊密預警網絡,僅僅摧毀其中的一兩部絕對沒有什麼意義了。

現在新雷達入役,美軍如鯁在喉,以後伊朗將有效的監視美軍在中東地區的空中活動被人盯著,絕對不是一個好感覺,不能夠隱蔽自己的行動,壓根無法獲得優勢了。以前美軍在處處佔據著優勢,如今遇上越來越多的麻煩,也難怪美軍不敢對伊朗動手了。

參觀完了

相關焦點

  • 能探測隱身戰機和彈道飛彈!亞洲強國自製雷達,範圍覆蓋美軍基地
    雷達近日,伊朗半官方的塔斯尼姆通訊社報導,伊朗高級軍事領導人於周日(4月19日)視察了兩座自研的新型3D相控陣雷達陣地,並且宣稱這兩座雷達的測試範圍可有效覆蓋到附近的美軍基地,這對於伊朗的國防安全保障大有助益。
  • 伊朗拿F-35沒咒念?明槍暗箭齊上陣 4招可重創美軍隱身戰機
    其中,JYL-1A採用先進的二維數字有源相控陣體制,能對中遠程目標實施有效警戒和攔截制導,對彈道飛彈也有較強預警追蹤能力。JY-11B採用無源相控陣體制,能夠在複雜電磁環境下對低空、超低空航空目標進行預警、探測,是JYL-1的「補盲搭檔」。YLC-6則屬於中低空監視雷達,低空探測性能好,抗地雜波、氣象雜波及反無源、電子幹擾能力強。
  • 外軍關注中國反隱身雷達,稱中國最早解決米波雷達探測精度問題
    F-22隱身戰鬥機自美國最早提出隱身戰機理念並將其投入實戰後,幾乎單方面改變了戰爭形態,令各國驚訝不已。特別是與美國有潛在競爭風險的國家紛紛投入力量想要找尋探測隱身戰鬥機的方法。日前,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的專家Dave Majumdar 解釋了高頻(HF)雷達的問題。據他介紹,儘管高頻雷達可以探測甚至跟蹤隱形飛機到一定程度,但它的精確度不足以引導武器。HF波段雷達的問題在於它們具有非常長的脈衝寬度和非常低的脈衝重複頻率[PRF]。這意味著HF在精確確定範圍,高度和精確方向方面非常差。確實,雷達分辨單元可能有幾英裡寬。
  • 隱身戰機的剋星,為什麼是早已淘汰的長波雷達?
    以F-35戰機為代表的隱身戰鬥機,已經成為人類航空工業的標杆之作。由隱身戰機所引發的一系列革命,已經讓空戰模式都發生了顯著變化。然而隱身戰機或許萬萬沒有想到,它的剋星竟然是早已淘汰的長波雷達。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隱形飛機的隱身技術是什麼原理?雷達真的探測不到嗎
    雷達真的探測不到嗎  飛機的隱身主要是針對雷達隱身,目的是降低雷達主要是預警雷達的發現概率,技術方面的主要方式有氣動外型設計,如F22的直角平面機身設計,原理是減少將電磁波反射到來波方向,降低雷達接收回波的概率。另一種是塗抹吸波材料,戰術上的主要方式是超低空飛行,將自身回波隱藏在地面或海面雜波中,讓雷達無法發現。
  • 美軍自曝:隱形戰機不隱身 低波段雷達成"剋星" - CCTV.com
    退役的第一代隱形戰機F-117(資料圖片)    青年參考消息 在美國第一代隱形戰機F-117退役,而F-22A和F-35新隱形戰機即將投入服役的時刻,有美國空軍軍官坦言,即便第二代隱形戰機投入使用,也不能保證它真正隱身。
  • 什麼是米波雷達,中國如何發現隱身戰機?工作原理原來是這樣的
    在對空中飛行器進行探測時,地面雷達會通過接收飛機的反射波,來判斷目標飛行器的速度距離等。經過一系列的計算,進而得出具體的數據。隨著隱身戰機時代的到來,傳統雷達迎來巨大的挑戰。這是因為隱形戰機採用低可探測塗裝,機身設備都經過特殊處理,整體雷達反射面積很小。
  • 用木頭打造隱身戰機,雷達就探測不到嗎?印度腦洞忒大了
    有印度網友認為,在現有的雷達探測體系下,木製戰機不用隱身塗料也可以實現隱身。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今天就來對這個問題簡單解釋一下。首先,人類軍用雷達的原理,也就是通過內部的震蕩機產生信號波,將這些能量通過大功率天線發射出去之後,如果遇到了障礙物,信號波就會被反射回來,雷達的接收器接收到這些信號後,就會將信息反饋到雷達顯示屏上面。
  • 伊朗憑什麼比俄羅斯還硬氣?除了彈道飛彈,美國最怕這幾種武器!
    近些年伊朗不僅多次擊落美軍先進無人機,甚至還曾經俘虜過一整艘巡邏艇的美軍士兵,而在今年年初,伊朗甚至直接動用彈道飛彈對美軍基地進行了攻擊,這一切都離不開伊朗國內的團結一致。伊朗國內民族較為單一,波斯民族佔據壓倒性優勢,沒有明顯的民族矛盾和宗教派系之爭,因此在面對敵人時能夠迸發出更強的凝聚力,這是他們與美軍作戰的最基礎條件。
  • 為什麼隱身戰機打開雷達就無法隱身?答案沒這麼簡單
    在軍迷圈,有一種觀點非常流行,那就是隱身戰鬥機一旦在執行任務的時候主動開啟了機載雷達,那就等於說放棄了隱身能力,因為敵方的雷達預警系統同樣可以通過機載雷達知曉隱身戰機的位置。這是真的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隱身戰機的戰鬥力會不會大打折扣?今天我們就來主要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 封存12年,美軍51架夜鷹可能都恢復使用,美專家:能對殲20探測嗎
    從去年以來,就不斷有美國民眾和航空愛好者目擊已經退役許久的F-117夜鷹戰鬥機重返藍天。而對於此事,雖然已經是公開的秘密,美國空軍依然隻字未提。作為全球第一款隱身作戰飛機,F-117在八九十年代可是全球軍界和航空業的明星,無論出現在哪裡,都會以其科幻的外形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在2008年退役時,全球媒體還進行了大篇幅的報導。因為很多人都知道,這些飛機其實並沒有到使用壽命,退役只是為了節約資金,供給F-22和F-35等新機型。或者直白地說,與其說是退役,不如說是封存更為合適。
  • 殲20告訴國人的真相:隱身戰機打開雷達後不是像手電筒,而是黑洞
    一直以來,在談到對抗隱身飛機時,很多人都被這樣告知:雖然隱身飛機難以探測,但它要攻擊總要打開雷達吧。一打開雷達,隱身飛機就黑夜中打開的手電筒一樣,馬上就會被對方各種雷達和戰機探測到,然後對方戰機就可以進行躲避甚至是反擊。
  • 沈飛FC31又有新進展?採用先進超材料,隱身性能再次升級!
    隱形材料主要應用於機頭、雷達罩、尾翼、鴨翼前緣等獨特的敏感區域,這些部位容易產生較大的雷達波反射,殲-20也在應用寬頻帶吸波材料,現在看來沈飛FC31又有新進展了。FC-31氣動外形設計得很棒,非常符合隱身原理,有著低雷達可探測性、低紅外輻射特性。但隱身不只一個氣動,比如材料,比如內置彈艙,比如可維護性等等,對隱身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因為目前是沈飛自籌資金髮展的項目,要裝備入役的話,國家就得拿出錢來,進行脫胎換骨似的大改。
  • 美國正在研製超材料,未來戰機不僅對雷達隱身,連肉眼也將看不見
    能夠在雷達上探測到飛機是一回事,能夠聽到飛機的聲音是另一回事,但能從視覺上看到飛機仍是目前軍事航空的一大缺陷。即使現有被譽為「空中幽靈」的隱身機,其所謂的來無影去無蹤也只是體現在雷達上,就純視覺而言,並沒有「隱身」。近日有美國媒體透露,美軍從二戰起,已著手研究真正的「視覺隱身」技術達75年,據推測,已在秘密研製可短距離近身襲擊的戰機。
  • 美軍戰機曾試圖攻擊UFO!空空飛彈鎖定目標,雷達緊要關頭失靈
    美軍戰機追蹤UFO5月16日,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海軍安全中心最近公布了8份美軍艦載機與不明飛行物(UFO)遭遇的內部報告,這8起報告都發生在美國東海岸,美軍飛行員曾試圖駕駛戰機追擊目標,甚至曾經使用空空飛彈鎖定了目標,不過美軍的追擊行動全部以失敗告終
  • 神話已被終結,我軍這款雷達發現了世界最先進的隱身戰機
    近日筆者在瀏覽中國軍網時偶然發現一條不起眼的消息,該消息是在2016年珠海航展期間,關於我軍一款新型反隱身雷達的報導,該報導明確記載了2016年春節期間,美軍一架F22竄到我國東海的防空識別區,被我軍雷達發現並派軍機伴飛取證的消息,那麼F22是如何被我軍發現的呢?
  • 神奇的墨水:為裝備噴塗雷達和「隱身衣」
    可在坦克、裝甲以及戰機表面上噴塗一層「可調電磁過濾層」,既可以代替傳統的雷達天線,也可以用做武器裝備的「隱身外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用這種技術也可以在坦克車身上噴塗雷達天線,使坦克擺脫目標明顯的鞭狀天線。測試表明,這種噴塗而成的「電磁過濾層雷達」可輕易探測到敵方無人機、來襲飛彈以及飛機,大大提高坦克或裝甲車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  利用鐵電納米墨水,還可以為軍艦的上層建築表面噴塗出雷達陣列和天線塗層,以替代極易暴露目標的傳統雷達系統,進一步提高軍艦的隱身性能。
  • 中國科學家找到新方法,或讓F-22、F-35在未來實戰中無法發揮作用
    F-22隱身戰鬥機自美國最早提出隱身戰機理念並將其投入實戰後,幾乎單方面改變了戰爭形態,令各國驚訝不已。特別是與美國有潛在競爭風險的國家紛紛投入力量想要找尋探測隱身戰鬥機的方法。隱身技術並非一道完全無法攻破的防線,隨著越來越多的反隱身理論的成熟,很多國家在反隱身技術上開始取得突破。
  • 實現實時跟蹤,單光子探測器再立新功,新雷達可探測數百公裡外小目標
    消息指出,針對低空的大氣衰減和湍流等複雜環境下,遠距離目標高精度探測難題成了雷達研發過程中最大的瓶頸。南京大學科研團隊在單光子雷達系統上的研發成績取得實質性進展。團隊最新研製的高靈敏、高精度、高速率的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為新型雷達雷射雷達系統提供關鍵技術支持。
  • 我國P段雷達測距六千公裡,可探測太空,為何還要發展量子技術?
    雷達是一種利用無線電探測目標和測距的電子設備,也被稱為「無線電定位」技術,自誕生起就首先被用於軍事任務,也由此改變了戰爭模式,二戰以後雷達得到了快速發展,不同用途的雷達相繼出現,到現今大型遠距離探測雷達儼然已經成為國防利器,為戰機和飛彈發揮著「眼睛」和「耳朵」的作用,雷達探測距離是衡量雷達性能好壞的關鍵指標,通常探測距離是根據雷達發射脈衝和回波脈衝的時間差,然後利用電磁波傳播速度來計算目標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