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的第一代隱形戰機F-117(資料圖片)
青年參考消息 在美國第一代隱形戰機F-117退役,而F-22A和F-35新隱形戰機即將投入服役的時刻,有美國空軍軍官坦言,即便第二代隱形戰機投入使用,也不能保證它真正隱身。
隱形戰機被顯形機率很大
美國空軍電子戰負責人理察·蘭金上校日前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電子與信息戰協會第43屆年度國際座談會上坦言,即便像F-22A和F-35這樣的多用途隱形戰機,它們也不是完全不能被發現。
蘭金上校表示,雖說這兩種新型戰機可以滲透敵嚴密設防的空域,並將被對方雷達和其他傳感器探測到的機率降到最低,但並不是說完全隱身了,「仍存被對方發現的可能,而且這種可能性不小。」
事實上,美軍第一代隱形戰機在南聯盟上空的遭遇,就說明了這一點。當時美空軍參戰的是F-117A戰鬥機,該型機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研製的全天候單座亞音速隱形戰鬥機,具有良好的雷達、紅外和隱形能力。F-117A採用了獨特的外形設計,導致雷達反射波僅集中於機身表面和轉折處的幾個窄波束內,由于波束很窄,兩個波束之間的「微弱信號則很難與背景噪聲分辨。對方雷達由於無法得到足夠的連續回波,從而難以確定,該信號是來自於飛行物,還僅僅是一種瞬變噪聲。」而F-22A和F-35戰機的隱身原理也是如此。
然而,F-117在南聯盟上空卻栽了個大跟頭:1999年3月27日夜,南聯盟空軍與防空部隊在塞爾維亞北部斯雷姆一帶擊落一架美軍的F-117A。南防空軍卡薩維察大尉透露,北約只知道人民軍裝備有類似美國或英國的較現代化的雷達系統,但他們卻忽視了很早以前從蘇聯進口,被西方認為「很落後」的P-12老式雷達。現代化雷達的工作波長僅僅為釐米和毫米,而蘇制老式電子管雷達的工作波長几乎是2米。「但恰恰是這些老掉牙的雷達,經過我們的改進使其更加完善,能在較遠距離發現隱形目標,也正是在其幫助下,我們才及時發現北約的隱形戰機。」
另外,對付美國隱形戰機的還有其他國家的先進雷達,如捷克的「維拉」雷達、俄羅斯59N6-E「對手-GE」第5代通用移動式3坐標雷達、澳大利亞的新型雷達,都是是發現隱形戰機的「千裡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