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戰機最重要的技術指標 連英法等科研大國都無法攻破

2021-01-09 谷火平觀察

一直以來,成飛和沈飛承擔了我國主要作戰機型的研發與製造,而相比於成飛,沈飛知名度似乎更低一點。但是,這並不影響他為中國戰鬥機的發展做出卓越的貢獻。就在近日,第二十二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揭曉,航空工業沈飛的RCS測試團隊獲得集體獎章。這代表了沈飛的科研成果的重要性,的確,很多人對RCS並不了解,但他的確是隱身戰鬥機最重要的技術指標之一。

這個團隊開創了中國國內隱身飛機性能測試的先河,而且,他們的研究將不但可以應用到戰鬥機上,未來無論是航天航海,還是汽車船舶等等眾多領域都需要應用到他們的測試成果,而就目前來看,他對我國國防工業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大幅度的提升了我國重型雙發戰鬥機的相關作戰能力。

那麼,RCS究竟是什麼呢?對於隱身戰鬥機有何重要作用。其實,RCS是雷達散射截面的英文縮寫。所謂雷達掃射截面積即目標在被雷達波照射的情況下所產生的回波強度,在大多數人心中,隱身戰鬥機的隱身性能最為關鍵的技術是戰機塗層,然而,雷達掃射截面積才是真正意義上雷達隱身技術中最為關鍵的一項。

而雷達掃射截面積的影響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目標材料的電性能,目標被雷達照射的方向,入射波的波長,還包括最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那就是目標的幾何外形。綜合這幾個因素,才能對一個飛機的雷達掃射截面積做出總體而合理的評價。而我國航空工業沈飛的相關測試,能夠直接大幅度提升我國相關領域的科研水平和技術基礎。

目前世界各國都垂涎於性能卓越的第五代戰機,然而,由於技術的制約,直到今天,世界上真正自主建造第五代戰機的國家只有中美俄三個國家。而其他國家無法研製五代機的原因有包括發動機等問題在內的很多原因,但是,無疑極低的雷達掃射截面積是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他的難度極大,哪怕是科研能力一直處於世界前列的英法等國都無法取得滿意的成就,因此不得以期待美國將其F35隱身戰鬥機出售給他們,因為他們本國儼然無法自主生產。因此,想要提升隱身戰鬥機的隱身性能,僅僅依靠塗料是遠遠不夠的,而且需要在雷達掃射截面積方面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利刃/DY)

相關焦點

  • 為戰機披上隱身衣(人物)
    李天是我國著名飛機氣動力專家、戰機隱身專業領域開創者、氣動隱身一體化設計奠基人、殲—8系列飛機和殲—11飛機氣動力專業總師、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是航空設計領域的大國巨匠。「李天院士為我國航空事業發展做出了系統性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以下簡稱瀋陽所)所長劉志敏說。
  • 航空專家李天:他為戰機披上「隱身衣」
    戰爭是最富有創新的領域。自從有了戰爭,人們就懂得並探索用各種方式來隱蔽自身,以便有效實施各種軍事行動。   現代戰爭,掌握制空權至關重要,而高性能戰機是關鍵。李天院士敏銳地意識到隱身技術對提高飛機生存力、戰鬥力的重要性。
  • 雷達——電子戰中的現代隱身技術
    1、外形隱身技術 外形設計是實現武器裝備隱身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外形隱身技術的實質是將目標的強反射源轉換為弱反射源,即通過改變目標的外形設計,在一定角度內增強目標的反射或折射效應,減小RCS。常見的強反射源有飛機邊緣、尖端,機體上的凸出物、外掛物; 飛彈的頭部、尾部和翼面不連接處; 艦艇的船體和甲板邊緣等。
  • 李天:為中國戰機披上「隱身衣」
    在行業內,大家都知道搞型號最有成就感,而搞預研,出成果慢,技術風險大,李天主持的光是隱身氣動布局預研,二十多年間模型方案就有二十多套,資料堆滿一個房間,這些研究,有的因為工業水平的歷史局限而未能成功,也有的因為工作需要,型號任務最終由其他同志負責,對這些,李天常說,如果真熱愛這個事業,就得坐得住冷板凳。
  • 我國又攻破一技術難關,就連美國也眼紅不已
    現如今,世界各國不管是在經濟還是科技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中國也不例外。我國在科技領域的進步和成就世人有目共睹,但我國並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一些領先全球的技術就連美國看了都十分眼紅,石墨烯材料取得重大進展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 米波雷達能發現隱身戰機,不止優秀一點
    我們知道,目前的五代機最重要的技術就是低可探測性,而低可探測性最主要的是針對雷達的探測,為了規避雷達的探測五代機在縮小雷達反射截面的措施上有兩個,一個是注重對外形的設計,利用各種反射和散射原理讓發射過來的雷達波向各個方向偏轉不被雷達接收機接收到。
  • 為什麼隱身戰機打開雷達就無法隱身?答案沒這麼簡單
    在軍迷圈,有一種觀點非常流行,那就是隱身戰鬥機一旦在執行任務的時候主動開啟了機載雷達,那就等於說放棄了隱身能力,因為敵方的雷達預警系統同樣可以通過機載雷達知曉隱身戰機的位置。這是真的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隱身戰機的戰鬥力會不會大打折扣?今天我們就來主要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 我國隱身材料又迎突破,未來戰機隱身性能將突飛猛進
    其都只是軍事小國,而且由於納卡地區的面積也並不大,故而,僅僅只需要出動武裝無人機,便可以解決兩國間的小規模軍事衝突。然而,在當今世界中,如果要與大國作戰,或者面臨比較大的軍事衝突中,無人機仍然具有著一定的局限性。而在這時候,傳統有人戰機仍舊是各國爭奪制空權的最有利武器之一。自世界上第一架飛機發明以來,如今,戰鬥機已經發展到了第五代。
  • 淺析F-35隱身戰機的內置彈艙
    前言上文淺析了F-22A隱身戰機的內置彈艙設計,並在結尾時強調了F-22A隱身戰機在彈艙尺寸設計、機載彈藥多樣化、掛載便利性等方面表現得並不完美,後來者在這些方面基本都對F-22A隱身戰機形成超越。F-35隱身戰機掛載AIM-120空空飛彈F-35隱身戰機的空戰掛載值得注意的是,前段時間,洛馬公司宣稱F-35還能多外掛2枚AIM-120空空飛彈,估計是在最內側掛點用三聯掛架替換雙聯掛架實現的。
  • 中國科研再獲重大突破,西方直呼不可能,隱身戰機將面臨巨大壓力
    實際上,石墨烯本身就是一種最有希望的超導材料,而「矽-石墨烯-鍺電晶體」這種最新材料很可能在未來促成中國的太赫茲領域發展。太赫茲是一種電磁波,使用範圍廣泛,不僅可以用於安保設備,更為關鍵的是,還能被用來製造太赫茲武器、尤其是太赫茲雷達。而這將會是目前隱身戰機的最大剋星之一,甚至會直接影響到戰機的研發方向。
  • 六代戰機新概念 隱形飛機行將過時?
    因此,在F-22、F-35、殲-20等五代戰機(舊稱四代機)裝備部隊後,世界各國又把後續目標放在第六代戰機上。據媒體披露,美國、俄羅斯和中國都已經啟動了研製六代機項目,就連歐洲的英、法、德及日本等國家也紛紛提出六代機的構想。從實際情況來看,未來真正有實力投入六代機研發的,也只有中、美、俄這三個航空大國。
  • 殲20靠啥實現隱身?電科突破RCS技術,隱身性能打破0.001㎡紀錄
    ,無法迴避,只能通過現代工藝將它做得儘量嚴絲合縫,讓雷達波反射面積變得最小。所以現階段能衡量一架戰機隱身性能強弱的就是雷達波反射面積。這也就引出其測量問題。 且在此之前,好消息傳來,央視曝光了中國電科集團成功解鎖中國隱身機 RCS測量法。在這之前很少有國人了解中國隱身機 RCS測量法,至此也是首次向全球人民揭開隱身機RCS測量的神秘面紗。
  • 新一代隱身技術或宣告塗層塗料隱身成為歷史
    塗層隱形戰機是將戰機本身塗上隱形材料,因為吸波塗料附著力差,這種塗料塗在飛機表面的很容易造成損耗,每次長期飛行後都要加以修補,而新塗上的塗料要在一定溫度、溼度的條件下固化,這大大提高了成本。  據統計,一架飛機正常飛行1個小時後,他的維修時間是48小時,需要20個人維護。而在這些工作任務中,修補吸波材料佔39%。另外吸波材料怕下雨,怕潮溼。
  • 光啟技術新一代隱身解決方案連獲大單 量產實力助力尖端裝備升級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光啟技術頻繁公告公司獲得隱身超材料配套產品訂單的消息。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光啟新一代隱身技術是業界唯一實現免維護和全頻段、全方位隱身的跨代技術。這一系列合同的籤訂,進一步凸顯了新一代隱身技術的跨代優勢,預計將對整個隱身裝備行業帶來積極影響。據光啟技術7月1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客戶與公司全資子公司籤訂超材料產品訂貨合同。
  • 美國王牌飛行員失事,隱身戰機突然撞到沙漠中,原因讓人心酸
    法國投降後,很多國家都不敢相信,連法國這樣的大國都淪陷,世界上還有誰能阻擋納粹德國的腳步。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節節敗退。照著速度發展下去,不出3個月,德國必能拿下蘇聯。但是,戰鬥民族怎麼會輕易罷休,隨著時間推移,蘇聯漸漸掌握主動權。憑藉雄厚的人力物力以及先進的大縱深作戰理論,蘇聯不僅成功將德國趕出去,而且還順利攻佔德國首都。
  • 龍勃透鏡 五代戰機主動暴露的重要手段 殲20F35都有裝備
    龍勃透鏡對隱身戰機來說是一種主動暴露自己的手段,通常用於飛行安全和技術保密,也可能用於示威。當然,戰時為了達到隱身效果自然是不會加裝這種裝置的。不僅僅是殲-20,一般只要有嚴重隱身特性的戰機都會根據情況加裝,包括下圖的F-35龍勃透鏡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透鏡,與我們常見的凹面鏡和凸面鏡的「凹」或者「鼓」的形狀不同,龍勃透鏡是一個完整的球形透鏡,就像下圖這樣。他的典型特性就是可以把特定波長的的入射電磁波匯集到一個點上,反過來也可以將電磁波沿著原方向反射回去。
  • 普通戰機也能隱身?外媒:中國或用它打造龐大隱身機隊
    隱形技術被認為是現代戰鬥機中使用的最先進的技術,比如美國的F-35「閃電」,F-22「猛禽」和中國的殲-20。隱身技術也被稱為低可觀測技術,是軍事戰術的一部分,目的是使戰鬥機、艦船、潛艇、飛彈、衛星、地面車輛甚至是人員在敵方的雷達、紅外、聲納和其他探測手段下無法被發現或難以被發現。
  • 帶「刀」亮相,殲-20隱身戰機彈艙有何奧秘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黃國志珠海航展最後一日,中國空軍派出4架殲-20隱身戰鬥機編隊亮相航展,以慶祝自己69歲生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2架殲-20隱身戰鬥機首次在公眾面前打開了全部的機腹彈艙和側彈艙,展示其內部掛載的2枚霹靂-10近距格鬥空空飛彈和4枚霹靂-15中遠距攔射空空飛彈。
  • 隱身戰機的剋星,為什麼是早已淘汰的長波雷達?
    以F-35戰機為代表的隱身戰鬥機,已經成為人類航空工業的標杆之作。由隱身戰機所引發的一系列革命,已經讓空戰模式都發生了顯著變化。然而隱身戰機或許萬萬沒有想到,它的剋星竟然是早已淘汰的長波雷達。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8艘航母500架隱身戰機,中方實力盡顯無疑,日澳抱怨被美騙慘
    其海軍將擁有8艘航母至少20艘戰略核潛艇,空軍將裝備500架隱身戰機,並且在很多方面都會有很大的發展。約翰認為,東方大國的工業實力讓這個預測很可能成為現實。近些年美方對中方的軍力高度關注,越來越多的軍事專家對中方的軍力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