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戰機披上隱身衣(人物)

2020-11-22 人民網

  李天(前)在工作中。
  資料圖片

  4月15日上午,天空低沉。瀋陽回龍崗公墓,輓聯掛滿了靈堂,同事、市民、航空迷們來送別國寶級航空專家——中科院院士李天。

  11日,李天因病逝世,享年80歲。李天是我國著名飛機氣動力專家、戰機隱身專業領域開創者、氣動隱身一體化設計奠基人、殲—8系列飛機和殲—11飛機氣動力專業總師、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是航空設計領域的大國巨匠。「李天院士為我國航空事業發展做出了系統性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以下簡稱瀋陽所)所長劉志敏說。

  建立先進飛機氣動與隱身設計法,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這個曲線不對」「這個數兒不對」,病床上的李天還一直念叨。「兩個月前,李天院士很虛弱了,仍堅持上班,下班後自己走回家。」設計所院士辦助理秦書妍說。

  航空是他的夢想,藍天是他的舞臺。李天1963年從清華畢業後,就來到了瀋陽飛機設計所。現代戰爭,掌握制空權至關重要,高性能戰機是關鍵。從「七五」規劃開始,李天連續20多年擔任總裝備部先進氣動布局課題負責人。他在先進氣動布局、隱身技術、飛機總體綜合設計技術、艦載機特殊技術等領域,開拓性地建立了一套我國先進飛機氣動與隱身綜合設計方法,設計出與世界最先進飛機性能相當的我國新一代飛機的氣動布局,使我國在飛機空氣動力與隱身技術綜合研究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李天率先建立了「從風洞數據修正到飛行數值的相關性方法」,解決了一系列難題。在某型飛機設計中,通過計算分析和風洞試驗,解決了噴流對平尾效率和方向安定性的影響問題;通過對飛機的全面氣動力設計計算、風洞試驗和飛行試驗研究,建立了一套超音速飛機小風洞試驗結果換算到真實飛行數據的修正方法。該方法成功應用於國內各飛機廠、所的型號設計之中。

  李天創造性提出、實施增加襟翼偏度的方案。某型飛機改型設計後,由於外掛武器增加,飛機重量、重心發生變化,影響起降性能。李天提出增加襟翼偏度的大膽設想,經過分析對比、風洞試驗、試飛驗證,有效地改善了起降性能。

  解決總體、氣動與隱身的矛盾,設計出高性能的飛機布局方案

  隱身是第五代戰機的重要性能、指標,是提高飛機生存力、戰鬥力的主要手段。早期隱身技術,主要是採用外形隱身和隱身材料,降低可探測性、減少對雷達波的反射和紅外輻射。20世紀80年代,美國隱身戰機投入使用。中央軍委認為必須要發展隱身技術,研究工作落到了瀋陽所。1986年,李天擔任了航空工業部隱身技術研究課題組組長。他和團隊持續攻關,最終全面掌握了飛機主要部件參數對雷達波散射特性的影響規律,提出了解決減小雷達散射截面的有效方法。

  上世紀90年代後,隱身概念和技術發生重大變化,隱身方向從前向的單方位向360°全方位擴展,從單一隱身措施向綜合措施發展。李天在對國外最先進的兩種隱身進氣道進行研究基礎上,解決了總體、氣動與隱身在飛機設計上的矛盾,最終設計出一種符合未來需求、綜合高性能飛機布局方案。

  李天還是艦載機技術預研的發起人之一,殲—15的設計研製凝聚著他的心血。瀋陽所在艦載機特種技術的預研上不僅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而且培養了一批具有真才實學的技術人才。

  給學生們「高定位」,對年輕人的培養不遺餘力

  瀋陽所工程師趙霞是李天院士的博士。在她印象裡,李天對待工作總是一絲不苟,「院士不是坐在辦公室聽匯報,而是親自到現場。總是隨身帶一個筆記本,隨手記錄。」

  趙霞記得,在「總體氣動隱身綜合設計」課題研究試驗過程中遇到難題時,為選擇正確合理的氣動布局方案,李天和參試人員一起現場分析試驗結果,自己動手繪製草圖,到風洞內進行安裝。「那天很熱,風洞內的氣溫高達60多攝氏度,就像一個桑拿房,進去後很快就渾身溼透。大家勸他在外面指導就可以,但他硬是和年輕人一樣進了風洞。」

  「九五」期間,李天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填寫科技進步獎申報書時,參照其他材料,寫上了「填補了……空白」「實現了……創新」「世界領先水平」等字眼。李天審查時,把這些詞都刪掉了,「我們工作實實在在,申報成果也要實實在在,必須要實事求是地寫。」他這樣說。這個成果獲得當時的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5年,他當選院士,但他卻說:「榮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要有一種精神,要為科學事業扎紮實實做點工作。」對待研究生,李天從來不「放羊」。從選擇方向、指導具體研究到輔導撰寫學位論文,李天根據每個學生的學術特長、專業特點,給他們「高定位」。許多學生畢業後陸續成為航空界飛機總體技術、氣動力技術、隱身技術的技術骨幹和技術帶頭人,桃李滿天下。

  李天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中國航空研究院的博士生導師。「進入大學後不久,李天院士給我們講戰鬥機發展的歷史、第四代戰鬥機的技術特徵、艦載戰鬥機的特殊技術、發展趨勢,為我們打開一扇科技之門。」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瀋陽所科研人員王辰回憶道。

  「院士對年輕人的培養,不遺餘力。」氣動室高工李志回憶,李天生前經常從個人經費裡給年輕人拿出培訓和提高的費用。「飛機設計是集體的事業,一人或幾人強不算強,只有集體強才是真正強。」李天院士生前常講這句話。如今,斯人雖逝,戰機翱翔。

  《 人民日報 》( 2018年04月16日 08 版)

(責編:袁勃)

相關焦點

  • 航空專家李天:他為戰機披上「隱身衣」
    小時候,很多人都曾幻想過,假如自己有一件「隱身衣   顧名思義,「隱身衣」最大的好處,就是「我在你身邊,可你卻發現不了」。   從《西遊記》到《哈利·波特》,從文學作品到科幻大片,關於「隱身術」「隱身衣」「隱身人」的故事層出不窮,在打開人們想像空間的同時,也在激發技術創新的活力。
  • 李天:為中國戰機披上「隱身衣」
    央視網消息:李天,正如他的名字,為捍衛祖國的藍天奮鬥了一生。從風華正茂到耄耋之年,一路披荊斬棘,一路開拓創新,他點燃了智慧的「火花」,用執著的追求和奮鬥照亮了戰機騰飛的航程。隱身威龍,艦載飛鯊,新戰機每次亮相高飛,都會讓人激動和振奮,但很少有人知道,我國對這些先進技術的跟蹤和研究,早在三十多年前就開始了,當時的牽頭人之一,就是李天。
  • 浙大團隊研製微波段「隱身衣」
    光學領域著名期刊《自然·光子學》24日在線報導了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陳紅勝課題組的一項最新研究: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基於深度學習的新一代智能隱身器件,可在不依賴任何人為操控的情況下,快速地動態適應變化的背景電磁環境,在微波段實現對雷達「隱身」。
  • 紅外搜索跟蹤能「脫掉」戰機隱身衣嗎?需多系統聯合
    F-35的紅外搜索跟蹤系統  紅外搜索跟蹤能「脫掉」戰機隱身衣嗎  近日,美媒報導稱,俄中正在研製能夠擊落美國五代機F-35和F-22隱身戰機的技術。而美國的「超級大黃蜂」戰機的紅外搜索跟蹤系統則工作在長波波段或者中波、長波雙波段,具有更高的靈敏度、解析度。  張亦馳還指出,五代機的一個重要特徵是隱身性能。隱身戰鬥機主要進行了雷達隱身處理,同時也有一定紅外隱身措施,但主要還是致力於降低發動機的紅外輻射。
  • 神奇的墨水:為裝備噴塗雷達和「隱身衣」
    可在坦克、裝甲以及戰機表面上噴塗一層「可調電磁過濾層」,既可以代替傳統的雷達天線,也可以用做武器裝備的「隱身外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利用鐵電納米墨水,還可以為軍艦的上層建築表面噴塗出雷達陣列和天線塗層,以替代極易暴露目標的傳統雷達系統,進一步提高軍艦的隱身性能。「噴塗式層狀雷達」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應對海水的侵蝕,不過麥克卡羅爾認為這是可以解決的。「我們正在為電子設備研發一種保護膜,通過簡單的操作就能保護電子設備免受環境影響。」他還透露,這種保護膜層也將通過類似噴墨列印的形式獲得。
  • 華裔科學家參與隱身試驗 實現物體可見光下隱身
    華裔科學家參與美國重大科學突破:首次實現三維物體在可見光下隱身  本報特約撰稿 池晴佳  披上隱身衣,瞬間便可隱匿行蹤,哈利•波特的魔幻本領有望藉助現代科技而成為現實。隱身衣看似只是科幻小說裡的離奇情節,事實上離我們並不遙遠。
  • 浙大科學家研製「隱身衣」 讓生物隱形
    浙江大學供圖   披上一件隱身鬥篷,在視野中瞬間遁形,這是人類長期以來的夢想。日前,一隻貓和一條金魚比人類提前「享用」了一種隱身衣。浙江大學國際電磁科學院陳紅勝教授課題組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張柏樂教授等研究團隊合作,使用玻璃製造出了可見光波段的生物隱形器件。這一最新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隱身衣問世
    「隱身衣」真的被造出來了? 近日,網上熱傳一段「隱身衣」視頻,一位老大爺拿著一塊有隱形功能的布,當布擋住身體時,人就真的消失了,只能看到背後的花花草草。有傳言說這是浙大老師發明的「國產量子隱身衣」,也有網友說這是來自中國的「神秘力量」,還有人說「魔術」而已……真的有隱身衣嗎?人怎麼就能憑空消失呢?
  • 微信大爺穿隱身衣隱身,量子隱身衣,究竟是謠言還是確有其事?
    導讀:微信大爺穿隱身衣隱身,量子隱身衣,究竟是謠言還是確有其事?前不久,微信上傳出一段視頻,一位老人拿著一塊自稱有隱身功能的布,當布擋住老人身體時,老人確實消失了。雖然從圖片上來看,這種面料的效果十分驚人,但也不能說明量子隱身衣就真實存在了。其實如果隱身衣能夠發明出來,那它的用處是非常大的。在以前,我們利用環境來為我們打掩護,其實也就用到了這樣的原理。但那就比較簡陋,而現在,我們的技術發展起來,說不定真的有一天有能夠讓自己隱身的衣服。這樣,在軍事方面的應用肯定極為廣泛。
  • 實力科普:給我一點超材料 還你一件隱身衣!
    如果大家認為披上一件薄薄的外套,就能讓整個人變得透明,甚至消失得無影無蹤,那麼不好意思讓你失望了,我們的材料科學目前還沒發展到這個階段。所以「網紅」隱身衣之類的「神器」,都是移花接木的電影特效,電影特效,電影特效!
  • 淺析F-35隱身戰機的內置彈艙
    前言上文淺析了F-22A隱身戰機的內置彈艙設計,並在結尾時強調了F-22A隱身戰機在彈艙尺寸設計、機載彈藥多樣化、掛載便利性等方面表現得並不完美,後來者在這些方面基本都對F-22A隱身戰機形成超越。F-35隱身戰機釋放幹擾彈F-35隱身戰機釋放幹擾彈F-35隱身戰機釋放幹擾彈值得注意的是,和其他戰機幹擾彈投放系統不同,其他戰機幹擾彈投放系統除了會投放紅外幹擾彈,還會打出箔條幹擾彈,以實現對雷達制導空空飛彈的幹擾,但是F-35隱身戰機似乎並沒有配備箔條幹擾彈。
  • 大爺穿上「國產量子隱身衣」憑空消失? 真相是...
    近日,網上熱傳一段「隱身衣」視頻,一位老大爺拿著一塊有隱形功能的布,當布擋住身體時,人就真的消失了,只能看到背後的花花草草。有傳言說這是浙大老師發明的「國產量子隱身衣」,也有網友說這是來自中國的「神秘力量」,還有人說「魔術」而已……真的有隱身衣嗎?人怎麼就能憑空消失呢?
  • 為什麼隱身戰機打開雷達就無法隱身?答案沒這麼簡單
    在軍迷圈,有一種觀點非常流行,那就是隱身戰鬥機一旦在執行任務的時候主動開啟了機載雷達,那就等於說放棄了隱身能力,因為敵方的雷達預警系統同樣可以通過機載雷達知曉隱身戰機的位置。這是真的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隱身戰機的戰鬥力會不會大打折扣?今天我們就來主要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 美國又失一員「大將」,中國天才研製出隱身衣回國,隱身不再是夢
    引言隱身這是只有在我國古代神話故事中,才會出現的技能,相信大家對隱身也有著不一般的情結,隱身是每個人都幻想過的夢想,我們國家有一個天才,就讓大家隱身的夢想成真,中國有一個天才在去美國深造後,研製出隱身衣,但是就在他回國時卻受到百般阻撓,但是在我們國家的幫助下
  • 納米織造隱身衣(圖)
    隱身衣也更體貼,穿一件即可隱形——即便喝了隱形藥水,還得脫光了會使你暴露的衣服,在風裡挨凍。  超材料的隱形把戲  弗拉吉米爾•沙拉耶夫(造出了隱身衣。他不會魔術,也不懂魔法,身為美國印地安那州普渡大學的材料學專家,他通曉材料反射光線的秘密:「假如一樣東西反射的光線根本沒有到達你的眼睛會怎樣?就跟你背對著它一樣吧。」
  • 大爺穿上"國產量子隱身衣"憑空消失? 真相如此
    有傳言說這是浙大老師發明的「國產量子隱身衣」,也有網友說這是來自中國的「神秘力量」,還有人說「魔術」而已……真的有隱身衣嗎?人怎麼就能憑空消失呢?第二遍,人物拿著綠布再拍一遍。然後,用軟體把綠布部分摳除,把兩次的視頻合成,就出來了「隱形衣」這種效果。
  • 行業首發AI實時隱身技術 來快手擁有隱身超能力
    除了「隱身魔法」外,快手還結合萬聖節南瓜燈、裝扮鬼怪等必備元素,推出幻化蝙蝠、隱身魔法、最美新娘、墨鏡隱身、搗蛋鬼、萬聖南瓜以及雙格隱身等萬聖節系列魔法表情,應用AI技術,為年輕人增添萬聖節新玩法。「一直想擁有哈利波特的隱身衣,今年萬聖節圓滿了,在快手實現了這個願望。」一位用戶在體驗快手新款魔錶特效後曬出自己的視頻。
  • 隱身戰機的剋星,為什麼是早已淘汰的長波雷達?
    以F-35戰機為代表的隱身戰鬥機,已經成為人類航空工業的標杆之作。由隱身戰機所引發的一系列革命,已經讓空戰模式都發生了顯著變化。然而隱身戰機或許萬萬沒有想到,它的剋星竟然是早已淘汰的長波雷達。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她想要的是一件隱身衣
    在楊絳先生的《隱身衣》中,楊先生曾問錢鍾書:「給你一件仙家法寶,你要什麼?」
  • 這段「量子隱身衣」視頻火了,但真相卻是…
    近日,網上熱傳一段「隱身衣」視頻,一位老人拿著一塊有隱形功能的布,當布擋住人體時,老人真的消失了,只能看到了背景中的花草樹木。傳言稱這是國產量子「隱身衣」,還有一個版本稱這是「浙大老師發明的」。第二遍,人物拿著藍布再拍一遍。然後,用軟體把藍布部分摳除,把兩次的視頻合成,就出來了「隱形衣」這種效果。 類似技術在電影上已經普遍使用,如各類科幻電影。▲電影拍攝現場的照片,綠布背景、穿綠衣的工作人員除此之外,這段視頻上隱形布上隱約有一些閃光點,這些其實就是摳像上的定位點,是用來跟蹤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