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科學家參與隱身試驗 實現物體可見光下隱身

2020-12-05 搜狐網

  華裔科學家參與美國重大科學突破:首次實現三維物體在可見光下隱身

  本報特約撰稿 池晴佳

  披上隱身衣,瞬間便可隱匿行蹤,哈利•波特的魔幻本領有望藉助現代科技而成為現實。隱身衣看似只是科幻小說裡的離奇情節,事實上離我們並不遙遠。

據美國「大學學報新聞網」7月6日報導,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有華人參與的研究項目在隱身技術方面獲得重大突破,他們讓可見光「繞」過了用特殊材料製成的物體,首次實現了三維物體在可見光下的隱身。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光電領域權威刊物《光學快報》7月號上,在科學界引起強烈反響。

  讓光線像水流一樣拐彎

  自古以來,人類對「隱身夢想」的追求樂此不疲。英國小說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發表於1897年的經典科幻小說《隱身人》(The Invisible Man)在西方影響頗大,從那以後同類題材的科幻小說層出不窮,許多好萊塢編劇也從中尋找靈感。

  《隱身人》講述的是一個渾身纏滿繃帶的「奇人」格裡芬的歷險故事,當他解下那件令人不可思議的繃帶服時,在別人眼裡就立即消失得無影無蹤。威爾斯只是簡單交待了格裡芬利用當時流行的惠更斯折射原理(光波在兩個媒介間傳播時,折射率等於光線入射角的正弦與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來達到「隱身」的效果,但其中卻隱藏著現代隱身技術的基本原理。

  目前在科學界,隱身技術研究已呈大熱之勢,從原理上講,目前的「隱身術」可分為兩個方向:一種是利用材料的特殊晶體結構,改變物體對光線的折射率,讓光波和電磁波「拐彎」,繞過需要隱身的物體;另一種則是利用雷達吸波材料(RAM)吸收電磁波,這種技術目前主要針對波長較短的微波,還沒有擴及到可見光領域。後一種技術的軍事應用已漸成氣候,如隱形飛機等;而前一種因其應用前景廣泛加上本身所具的神秘性,近幾年來研究風頭正勁。

  此次隱身技術的最新進展,是伊利諾伊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哈雷•詹森及其合作者、華裔科學家肖東(Dong Xiao)的研究成果。他們利用了一種擁有特殊光電性質的矽光晶片,這些處在同一平面內的矽光晶片可以根據入射光波的波長,「剪裁」成特定的形狀,從而達到改變光線折射率的效果,這樣光就不會因為被物體阻擋而產生反射,而會「像水流一樣繞開物體」。詹森與肖東對一塊貼滿矽光晶片的材料進行了電腦模擬,終於使其在可見光下達到了隱身效果。

  詹森等人研究的突破在於,首次實現了對三維物體在可見光下的隱身。由於可見光中含各種頻段極廣的光波,要讓這麼多光波都「拐彎」,十分困難。當然了,他們也對入射光波進行了一些濾波處理,以減小難度。從本質上講,目前的隱身技術都是針對某個光波頻段來說的,如隱形飛機實現了對雷達波的隱形,而詹森和肖東研究的創造意義在於加寬了這個頻率段,將隱形擴展到可見光領域。

  「偷」走龐然大物的影子

  隱身技術研究目前各國都很重視。2004年,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推出了首款塗有單色物質的「隱身衣」,這款「隱身衣」的前半部分是個液晶屏,後背部分是個攝像頭,藉助攝像頭把「隱身者」背後的景象傳輸到液晶屏。這使人的目光仿佛穿過「隱身人」直接看到他後面的情景,客觀上起到「隱身」效果。2006年2月,俄羅斯烏裡揚諾夫斯克州立大學加多姆斯基教授稱發明出一種能使物體隱形的特殊「隱身衣」。加多姆斯基教授說,一個物體只要覆蓋上一種由黃金膠體粒子製造的「特殊外衣」,就能起到隱形效果。同年10月美國杜克大學和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報告,說用銅線和光纖物質製成一個同心圓圈,把需隱身的物體放在這個圓圈中央。當微波射向這個圓圈時會發生彎曲偏轉。由於微波在彎曲之後繼續前進,因此專門用來探測微波的儀器檢測不到微波,可以說這實現了物體對微波的「隱身」,但還是不能在可見光下藏匿行蹤。

  在美國及其他國家,一些研究機構的相關研究得到了軍方的大力支持。在軍方看來,隱身技術最令人激動的,就是「偷」走龐然大物的影子,包括戰機、坦克、裝甲車、驅逐艦、航母甚至大規模集結的部隊,讓它們在可見光下也能隱形,使部隊能在敵方出其不意的情況下發起襲擊。伊利諾斯大學的研究成果還不足以達到這種要求,這首先是因為材料過於昂貴而難以普及實戰,其次是相關材料在使用時要對其光線折射率進行複雜的模擬計算。

  隱身技術的飛速發展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擔心。如果隱身衣成為現實,任何人都可以穿上隱身衣把自己隱藏起來,這可能會引發種種社會問題。如美國犯罪紀實小說作者安妮•戴維斯認為,這會使偷竊、搶劫、強姦等犯罪分子藉助隱身衣而「橫行無忌」。研究隱身衣的領軍人物、杜克大學教授史密斯認為,現在隱身衣技術還不成熟,這種擔心顯得為時過早,而且隱身衣的使用會嚴格限制在軍事和情報部門。但人們仍然擔心犯罪組織和恐怖分子等也會設法得到這種技術或衣服。

(責任編輯:李彬)

相關焦點

  • 浙大科學家研製「隱身衣」 讓生物隱形
    從讓筷子隱形,到隱身衣尺寸變大,隱身性能不斷提升   此次最新進展,源於陳紅勝課題組近兩年聚焦如何在可見光波段實現物體隱形的研究。也就是說,怎樣讓物體在人的肉眼前遁形。他們提出了一種可見光波段多邊形隱身衣的設計方法,通過均勻線性光學變換的方法,設計並簡化了隱身衣的各個部分的參數,對於隱身衣從理論走向實用起到了促進作用。
  • 「隱身」材料誕生?科學家:在這些儀器面前可以「隱身」
    事實上,在藉助一些科技產品的幫助下,我們還是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想飛行,我們可以乘坐飛行器,想「隱身」,我們可以使用偽裝技術。當然,這些技術還是存在一些局限性,因為,還不能做到隨心所欲。不過,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這些技術也會越來越成熟,實用性也會越來越高。有研究表明,科學家設計出了一種材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達到「隱身」的效果。
  • 隱身鬥篷?中國科學家提出的遠程隱身裝置首次實驗實現!
    在光子學研究中,用鬥篷將任意物體隱藏在距離物體較遠的地方是一項獨特任務,儘管這種現象在實踐中尚未實現。在最近發表在《光:科學與應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上的一項研究中,微納電子與智能系統重點實驗室、中國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陳天航等人提出了遠程隱身裝置首次實驗實現,該裝置可以使用直流頻率使位於特定距離的任何物體隱形。
  • 解密浙大隱身衣原理
    從讓筷子隱形,到隱身衣尺寸變大,隱身性能不斷提升此次最新進展,源於陳紅勝課題組近兩年聚焦如何在可見光波段實現物體隱形的研究。也就是說,怎樣讓物體在人的肉眼前遁形。他們提出了一種可見光波段多邊形隱身衣的設計方法,通過均勻線性光學變換的方法,設計並簡化了隱身衣的各個部分的參數,對於隱身衣從理論走向實用起到了促進作用。
  • 有沒有什麼宏觀物體在可見光下是不可見的?
    有沒有什麼宏觀物體在可見光下是不可見的?玻璃!尤其水中的玻璃,幾乎可以在人眼中完美隱身。玻璃就是最常見的在可見光下,肉眼近乎不可見的宏觀物體。圖示:對比普通透明玻璃和超透明玻璃圖示:超透明玻璃當然也不能在任何角度都實現肉眼不可見,但正面對著它的時候,就真的近乎不可見了,尤其當環境中的光照稍微暗一點的時候,更是如此。
  • 隱身衣有戲:科學家首次研製完全隱形裝置
    原標題:隱身衣有戲:科學家首次研製完全隱形裝置恭喜「麻瓜」們距離穿上現實生活中的隱形鬥篷又近了一步!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技術,可以讓物體在陽光下隱形。光譜偽裝技術通過改變與物體相互作用的光的頻率,從而來使得物體變得不可見。
  • 德國科學家製造出光學隱身鬥篷
    [摘要]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使用新型漫射光散射介質製造隱身鬥篷,可實現光學隱身,此前他們已經研究的紅外隱身技術。德國科學家製造出光學隱身鬥篷漫射光散射介質中的光路圖,左邊的測試對象蒙了一層陰影,而使用新介質的右邊物體沒有陰影
  • 新型隱身材料研製成功 主要用於電磁領域
    電磁波進入隱身大衣之後就在其中彎曲行走,繞過隱身大衣所包裹的物體,原樣不變的射出,就跟所包裹的物體不存在一樣。通俗說來,隱形大衣可以引導電磁波「轉向」,避開儀器探測,從而防止物體被電磁波發現。這種隱身特性對材料的折射率有特殊要求,只能用新型人工電磁材料才能實現。
  • 無需魔法就能隱身,以色列科學家提出隱身衣新概念!
    這一思路可用於創造一種「隱身衣」,它能夠分散物體周圍的光波,從而能夠完全在人們面前隱身。以色列本·古裡安大學的科學家們將開始打造一種隱身衣原型,來證實他們讓物體隱形的方法真正可行。這項研究的首席科學家Alina Karabchevsky博士稱:「我們的研究表明有可能藉助一種光學晶片讓物體周圍的光線發生彎曲。光線不與物體發生交互作用,那樣就會讓物體實現隱身。」這項研究表明,將物體放置在一個由隱形材料打造的表面上時,物體周圍的光線會出現散射。這個物體將對我們的肉眼隱形,但是它仍然能夠被紅外傳感器或者雷達探測到。
  • 浙江大學研製出「隱身衣」:可使貓和金魚隱形
    」裝置中時,鉛筆中間部位「不見了」,但該部位的背景圖案仍然可見。  論文首次解釋了隱身衣的物理機制,提出了對隱形效果定量分析的理論框架,這項成果對隱身衣的設計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以報導國際最新科研成果著稱的知名科技網站「全球科學新聞網」,以《科學家解釋了隱身衣背後的物理機制》為標題,詳細報導了這項研究成果,並對陳紅勝進行了專訪。
  • 中國研究團隊研製出「隱身衣」(圖)
    10月31日,浙江大學陳紅勝教授研究團隊工作人員演示一件「隱身當一支鉛筆被放入該裝置中時,鉛筆的中間部位「不見了」,但該部位的背景圖案仍然可見。 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  改變材料對電磁波的折射率,就能夠將物體隱藏起來。日前,我國科學家運用這一原理,研製出能夠在可見光波段將生物隱形的隱身器件。  「我們在可見光中實驗實現了物體的隱身,而且無需使用精密設計的納米電磁材料。」
  • 科學家驗證了「隱身」的可行性,如果有件隱身鬥篷你最想做什麼?
    當然,隱身也一直都是科幻電影的常設主題,在科幻電影《透明人》中,就有一群科學家研製出了一種可以改變身體折射率的化學藥劑,最後帶頭的科學家在自己身上做實驗,發現真的可以讓自己隱形,然後他就開始為所欲為,對心儀已久的女助手做了不可描述的事情,當時還年少的我看到這個場景真的是印象深刻。
  • 隱身戰鬥機是如何實現隱身的?詳解隱身技術原理!
    隱形戰機並不是真的看不見或者是物理上的絕對隱身,而是通過運用多種隱形技術,降低了飛行時的信號和可探測性。這樣就不容易被雷達發現、識別和跟蹤,從而達到隱身的效果。那麼它是怎麼做到隱形的呢?隱身技術畢竟咱們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嘛!我從三個方面分別跟大家聊聊啊。第一個是外形設計。
  • 騙過監控的隱身衣!讓物體消失的「魔法」,是AI的無痕隱身
    而隱身就是一項看起來如此魔法的技術。哈利波特的「隱形鬥篷」、太平廣記裡修煉隱身的李忠甫,自古以來,東西方人對於隱身都有嚮往和追求。而到了數字信息發達的現代,隱身這項技術的門檻也開始下降,人們對於隱身也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運用。
  • 英美科學家利用光學原理研製出「隱身衣」(圖)
    日本「隱身衣」 來源:法制晚報  首件二維「隱身衣」問世  據美國媒體北京時間今晨報導,科學家開發出全球首件二維「隱身衣」。日前,美英兩國科學家利用光學原理,成功地用它「隱身」了一個銅圓柱體。這一重大發現已被刊登在今天發表的《科學》雜誌上。美英科學家研製出首個試驗視覺隱形技術的裝置  人造海市蜃樓  據報導,這件「隱身衣」主要材料為金屬和電路板材料的混合物,比如陶瓷或光纖合成物等等。
  • 浙大教授研製出六邊形柱狀「隱身衣」(圖)
    10月31日,浙江大學陳紅勝教授研究團隊工作人員演示一件「隱身」裝置的效果。當一支鉛筆被放入該裝置中時,鉛筆的中間部位「不見了」,但該部位的背景圖案仍然可見。  原標題:「隱身」裝置  製造出能實現完美隱形的「隱身衣」,是科學家、工程師及科技愛好者夢寐以求的事。浙江大學陳紅勝教授等帶領的研究團隊,正在從事電磁波「隱身衣」機理及實驗研究。電磁波(包括光波)照射到物體時,會在物體上發生散射;散射的電磁波被接收後,就表明那裡存在物體。
  • 安靜的當個隱身人 科學家研發廉價隱形鬥篷
    羅切斯特大學是一家位於紐約州的綜合性私立大學,日前該大學的科學家成功通過可輕易獲得的設備和聰明的想法研發出「隱形鬥篷」。這個「鬥篷」由一組光學透鏡組成,只要擺放在鏡組中的合理位置,任意物體都會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
  • 改變光的折射使物體隱形 「隱身衣」在俄羅斯問世
    荊楚網消息(楚天金報綜合消息) 《哈利·波特》電影中可以隱形的魔法鬥篷也許將在生活中成為現實,俄羅斯烏裡揚諾夫斯克州立大學一名科學家最近已經發明出了一種特殊的「隱身衣」,並且申請了專利。通過多年的研究,加多姆斯基教授發現,一個物體只要覆蓋上一種由黃金膠體粒子製造的「特殊外衣」,就可以從肉眼前消失,也就是達到了隱形的效果。加多姆斯基教授發明的「隱身衣」利用了光的特性和物體的光反射原理。人類能看到物體是因為光射到物體上後,物體又反射了光。只要中斷這個過程,人就看不到物體。
  • 俄軍測試夜間隱形鬥篷:啥時候能在可見光下看不見
    如今,或許「隱形衣」將有可能在科學家們的努力下成為現實。5月30日,俄羅斯衛星網報導稱,俄羅斯特種部隊和特種行動部隊戰士已經獲得數套獨特的隱形鬥篷,這種鬥篷甚至讓熱成像儀和夜視設備無從發現,從而實現了夜間作戰的隱形「超能力」。目前,科學家正在檢驗這種產品,並將根據檢驗結果決定是否採購隱形鬥篷的問題。此外,俄羅斯專家表示,在未來,這種隱身鬥篷有可能裝備狙擊手和偵察兵。
  • 新一代隱身技術或宣告塗層塗料隱身成為歷史
    簡單一點的來說,隱身技術就是根據電磁波的規律,然後針對雷達的工作原理,設計出的具有吸收雷達波的材料,或者設計出消除鏡面反射和角反射的外形,以此來實現在雷達屏幕上消失的技術。  「嬌氣的」隱身塗層  隱身塗料是固定塗覆在武器系統結構上的隱身材料,按其功能可分為雷達隱身塗料、紅外隱身塗料、可見光隱身塗料、雷射隱身塗料、聲納隱身塗料和多功能隱身塗料。隱身塗層要求具有:較寬溫度的化學穩定性;較好的頻帶特性;面密度小,重量輕;粘結強度高,耐一定的溫度和不同環境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