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專家李天:他為戰機披上「隱身衣」

2020-11-27 人民網

  小時候,很多人都曾幻想過,假如自己有一件「隱身衣」,會是怎麼樣?

  顧名思義,「隱身衣」最大的好處,就是「我在你身邊,可你卻發現不了」。

  從《西遊記》到《哈利·波特》,從文學作品到科幻大片,關於「隱身術」「隱身衣」「隱身人」的故事層出不窮,在打開人們想像空間的同時,也在激發技術創新的活力。

  戰爭是最富有創新的領域。自從有了戰爭,人們就懂得並探索用各種方式來隱蔽自身,以便有效實施各種軍事行動。

  現代戰爭,掌握制空權至關重要,而高性能戰機是關鍵。李天院士敏銳地意識到隱身技術對提高飛機生存力、戰鬥力的重要性。為了我國隱身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他點燃了智慧的「火花」,用執著的追求和奮鬥照亮了戰機騰飛的航程。

  烏雲低回,高樹悲風。2018年4月15日上午,瀋陽回龍崗公墓,輓聯掛滿了靈堂,同事、市民、航空迷們來送別一位老者——李天,中國科學院院士、航空工業集團某研究所首席專家。

  李天是我國著名飛機氣動力專家、戰機隱身專業領域的開創者、氣動隱身一體化設計的奠基人、殲-8系列飛機和殲-11飛機氣動力專業總師。

  很多人認識李天,是從隱身戰機開始的。但鮮有人知道,作為航空設計領域的大國巨匠,他為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辭世前,他依然心念奮鬥一生的事業。

  追尋其人其事,記者發現這位傳奇總師沒有高談闊論,溫文爾雅、沉穩平和的外表下,是一顆滾燙的心,苦心孤詣、執著於斯,雖百折其猶未悔。

  「大家能進去,我也一樣,試驗最重要」

  從李天辦公室的窗戶向外望去,碧空無垠,白雲朵朵。

  辦公桌案頭上,資料和筆記本擺放整齊,他仿佛並未走,只是短暫離開,去一趟研製現場、參加了一場學術會議。

  李天與航空,有著不解之緣。1963年,他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力學數學系流體力學專業。那時,他所學的專業有很多選擇,可以從事航天、航海、水利……而他毅然選擇了摯愛的航空事業。這一年,25歲的他來到航空工業集團某研究所工作。

  該研究所副總設計師趙霞是李天的學生。在她印象裡,深入試驗和設計現場是導師多年的工作習慣,「他總是隨身攜帶一個筆記本,隨手記錄」。

  空氣動力學在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軍用飛機的更新換代離不開空氣動力學的發展與進步。趙霞依然記得,在一項課題研究試驗遇到難題時,為選擇正確合理的氣動布局方案,李天和參試人員一起在現場分析試驗結果,自己動手繪製草圖,甚至親自到風洞內進行安裝。

  風洞裡的氣溫特別高,就像一個桑拿房,同事們勸李天在外面指導。「大家能進去,我也一樣,試驗最重要。」視事業如生命的李天,硬是和年輕人一起走進風洞試驗。

  從「七五」規劃開始,李天連續多年擔任課題組負責人。「他的字典裡沒有『畏難』二字。」與李天一起工作多年的該研究所所長劉志敏,對他是這樣的評價。

  ——在某型號飛機氣動外形的設計工作中,李天帶領團隊探索出「從風洞數據修正到飛行數值的相關性方法」,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

  ——某型飛機改型設計後,由於外掛武器增加,飛機重量、重心發生變化,影響起降性能。李天提出了一種新的設想,經過分析對比、試飛驗證,有效改善了起降性能。

  ——某型飛機在使用時出現問題,以李天為組長的攻關組馬上成立,並進行艱苦攻關。最終,他們提出了最優的解決方案,後經試飛驗證,飛機性能達到設計指標。

  ……

  一條條超前的思路方案、一個個創新的設計方法、一項項攻克的技術難題,李天和團隊用實際行動一步一步拉近了我國軍機設計研製與世界先進水平的距離。

  「人要有一種精神,要為科學事業扎紮實實做點工作」

  早期戰機的隱身技術,多是採用外形隱身和隱身材料,以降低可探測性,減少對雷達波的反射和紅外輻射。

  上世紀80年代,美國的隱身戰機投入使用。發展隱身技術隨之提上日程,後來這項研究工作落到了該研究所,李天義不容辭地擔負起這項任務,帶領幾十名專家組成的團隊,開始了一段「馬拉松式」的攻關之旅。

  現代戰機研製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從論證設計、立項研製到定型服役,每一步都充滿著艱辛與挑戰。李天帶領團隊成員一邊從頭開始進行基礎理論研究,集合眾智不斷優化設計軟體,為新一代飛機設計打牢基礎;一邊緊盯國外相關領域前沿技術發展趨勢,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題,最終探索出符合未來作戰需求、綜合性能優異的飛機布局方案。

  在該研究所成立50周年時,李天寄語廣大青年人——「求實創新」,這也是他的航空科研生涯的生動寫照。從風華正茂到耄耋之年,航空是他的夢想,藍天是他的舞臺。一路披荊斬棘,一路開拓創新,李天始終保持著一名航空科技工作者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

  「九五」期間,研究團隊成員在填寫科技進步獎申報書時,有一些不準確的表述。看到這些字眼,李天眉頭緊皺,一一刪掉了。他說:「我們工作實實在在,申報成果也要實實在在,必須要實事求是地寫。」

  隨後,李天把大家叫到了一起,語重心長地說:「評獎是為了做事,不是為了作文。」

  2005年,李天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成為該研究所繼顧誦芬、管德、李明之後的第四位院士,他卻把榮譽歸功於集體:「這不僅僅是對我個人的認可,也是對我們所的認可,更是對航空事業的認可。榮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要有一種精神,要為科學事業扎紮實實做點工作。」

  「飛機設計是集體的事業,只有集體強才是真正強」

  創新者不老,是因為他會不斷汲取新知識的養料。

  10多年前,年近古稀的李天,仍然奮戰在科研一線,帶領科研團隊不斷攻關,為重點預研項目論證孜孜不倦、不懈探索。

  該研究所院士辦公室助理秦書妍記得,今年2月前,李天身體很虛弱,卻依然堅持工作。「這條曲線不對」「這個數字不對」……患病住院期間,他把辦公室搬到了病房,每天仍審閱技術報告,還常把同事和學生召集到身邊當面指導。

  奮進者芳華永駐,是因為他心中篤定的信念催人奮進。

  「做人以德、做事以則、做學以理、做業以勤」,李天把智慧和經驗鍛造成「階梯」,留給了後來的攀登者。

  「高科技的研究與探索永無止境。」耄耋之年,李天在外講學時常常用這句話來激勵莘莘學子。

  在該研究所的一些青年科技工作者眼裡,李天既是一絲不苟的專家,更是溫厚睿智的長者。他重視培育團隊精神,關心年輕同志的成長,他常說:「工作只要認真做了,哪怕有錯,也不該批評。」他的人格魅力和他所營造的學術氛圍,如同潤澤大地的春雨,讓一粒粒航空報國的「種子」,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李天還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某研究院的博士生導師。「他講戰鬥機發展的歷史、第四代戰鬥機的技術特徵、艦載戰鬥機的特殊技術和發展趨勢,為我們打開一扇科技之門。」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工業集團某研究所科研人員王辰回憶道。

  對待學生,李天從不降低專業標準。從選擇方向、指導具體研究到輔導撰寫學位論文,他根據每位學生的學術特長、專業特點,給他們「高定位」。許多學生畢業後陸續成為飛機總體技術、氣動力技術、隱身技術的技術骨幹和帶頭人,可謂桃李滿天下。

  「飛機設計是集體的事業,只有集體強才是真正強。我堅信,更絢麗燦爛的航空夢、強軍夢,將在年輕人手中實現。」李天生前的話擲地有聲。

  他的背影雖已遠去,精神之光依舊閃耀。如果只能活一次的生命可以如此壯麗,一生亦是永恆。(張天南)

(責編:邱越、黃子娟)

相關焦點

  • 李天:為中國戰機披上「隱身衣」
    央視網消息:李天,正如他的名字,為捍衛祖國的藍天奮鬥了一生。從風華正茂到耄耋之年,一路披荊斬棘,一路開拓創新,他點燃了智慧的「火花」,用執著的追求和奮鬥照亮了戰機騰飛的航程。……早期戰機的隱身技術,多是採用外形隱身和隱身材料,以降低可探測性,減少對雷達波的反射和紅外輻射。上世紀80年代,美國的隱身戰機投入使用。
  • 為戰機披上隱身衣(人物)
    瀋陽回龍崗公墓,輓聯掛滿了靈堂,同事、市民、航空迷們來送別國寶級航空專家——中科院院士李天。  11日,李天因病逝世,享年80歲。李天是我國著名飛機氣動力專家、戰機隱身專業領域開創者、氣動隱身一體化設計奠基人、殲—8系列飛機和殲—11飛機氣動力專業總師、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是航空設計領域的大國巨匠。「李天院士為我國航空事業發展做出了系統性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
  • 中國戰機隱身技術之父,李天於瀋陽辭世,曾成就三大國產戰鬥機
    中國航空工業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李天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4月11日13時31分,在瀋陽逝世享年80歲。在告別儀式上,航空工業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劉志敏所長痛惜道,李天同志的逝世是中國科技界和航空工業的重大損失。航空科技戰線自此失去了一位生命不息、探索不止的領軍人物。
  • 浙大團隊研製微波段「隱身衣」
    光學領域著名期刊《自然·光子學》24日在線報導了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陳紅勝課題組的一項最新研究: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基於深度學習的新一代智能隱身器件,可在不依賴任何人為操控的情況下,快速地動態適應變化的背景電磁環境,在微波段實現對雷達「隱身」。
  • 神奇的墨水:為裝備噴塗雷達和「隱身衣」
    可在坦克、裝甲以及戰機表面上噴塗一層「可調電磁過濾層」,既可以代替傳統的雷達天線,也可以用做武器裝備的「隱身外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利用鐵電納米墨水,還可以為軍艦的上層建築表面噴塗出雷達陣列和天線塗層,以替代極易暴露目標的傳統雷達系統,進一步提高軍艦的隱身性能。「噴塗式層狀雷達」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應對海水的侵蝕,不過麥克卡羅爾認為這是可以解決的。「我們正在為電子設備研發一種保護膜,通過簡單的操作就能保護電子設備免受環境影響。」他還透露,這種保護膜層也將通過類似噴墨列印的形式獲得。
  • 紅外搜索跟蹤能「脫掉」戰機隱身衣嗎?需多系統聯合
    F-35的紅外搜索跟蹤系統  紅外搜索跟蹤能「脫掉」戰機隱身衣嗎  近日,美媒報導稱,俄中正在研製能夠擊落美國五代機F-35和F-22隱身戰機的技術。而美國的「超級大黃蜂」戰機的紅外搜索跟蹤系統則工作在長波波段或者中波、長波雙波段,具有更高的靈敏度、解析度。  張亦馳還指出,五代機的一個重要特徵是隱身性能。隱身戰鬥機主要進行了雷達隱身處理,同時也有一定紅外隱身措施,但主要還是致力於降低發動機的紅外輻射。
  • 浙大科學家研製「隱身衣」 讓生物隱形
    浙江大學供圖   披上一件隱身鬥篷,在視野中瞬間遁形,這是人類長期以來的夢想。日前,一隻貓和一條金魚比人類提前「享用」了一種隱身衣。浙江大學國際電磁科學院陳紅勝教授課題組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張柏樂教授等研究團隊合作,使用玻璃製造出了可見光波段的生物隱形器件。這一最新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第三款隱身戰機曝光!代號光啟採用隱身噴口,印度稱性能遠超殲20
    根據印度權威媒體《印度時報》7月17日的最新報導稱,就在近日,中方已經開始了第三款隱身戰鬥機的研製工作,其模型已經在深圳一家超材料技術公司的一次內部展會上曝光出來(該公司負責為這款隱身戰機研製隱身材料)。
  • 美國專家:日本航空自衛隊每款戰機都存在問題,支援美軍作戰恐怕力...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2021年1月1日報導,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近日由日本防務和外交政策專家霍儂撰寫的報告指出,一旦爆發地區衝突,日本航空自衛隊在向美軍提供支援時或面臨不少挑戰。報告中稱,日本的戰鬥機隊整體上是「先進而有作戰能力」的,但每款機型都存在問題。
  • 華裔科學家參與隱身試驗 實現物體可見光下隱身
    華裔科學家參與美國重大科學突破:首次實現三維物體在可見光下隱身  本報特約撰稿 池晴佳  披上隱身衣,瞬間便可隱匿行蹤,哈利•波特的魔幻本領有望藉助現代科技而成為現實。隱身衣看似只是科幻小說裡的離奇情節,事實上離我們並不遙遠。
  • 納米織造隱身衣(圖)
    皇帝的新裝被孩子的一句真話戳穿了:「他沒穿衣服!」這事如果發生在今天,也許會有人懷疑他是否穿的是隱身衣。傳說中的隱身衣總是這樣被使用:齊格弗裡德靠它騙過凡人不可戰勝的女武神,而希臘英雄帕修斯則披著它躲過目光如炬的女妖斬殺了美杜莎。神話中依靠神奇的頭盔或者披風隱匿形體斬除妖魔的英雄們,在都市傳說中搖身一變,成了依靠喝下特殊藥水讓身體透明的隱形人。
  • 微信大爺穿隱身衣隱身,量子隱身衣,究竟是謠言還是確有其事?
    導讀:微信大爺穿隱身衣隱身,量子隱身衣,究竟是謠言還是確有其事?前不久,微信上傳出一段視頻,一位老人拿著一塊自稱有隱身功能的布,當布擋住老人身體時,老人確實消失了。雖然從圖片上來看,這種面料的效果十分驚人,但也不能說明量子隱身衣就真實存在了。其實如果隱身衣能夠發明出來,那它的用處是非常大的。在以前,我們利用環境來為我們打掩護,其實也就用到了這樣的原理。但那就比較簡陋,而現在,我們的技術發展起來,說不定真的有一天有能夠讓自己隱身的衣服。這樣,在軍事方面的應用肯定極為廣泛。
  • 隱身戰機的剋星,為什麼是早已淘汰的長波雷達?
    以F-35戰機為代表的隱身戰鬥機,已經成為人類航空工業的標杆之作。由隱身戰機所引發的一系列革命,已經讓空戰模式都發生了顯著變化。然而隱身戰機或許萬萬沒有想到,它的剋星竟然是早已淘汰的長波雷達。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實力科普:給我一點超材料 還你一件隱身衣!
    如果大家認為披上一件薄薄的外套,就能讓整個人變得透明,甚至消失得無影無蹤,那麼不好意思讓你失望了,我們的材料科學目前還沒發展到這個階段。所以「網紅」隱身衣之類的「神器」,都是移花接木的電影特效,電影特效,電影特效!
  • 新一代隱身技術或宣告塗層塗料隱身成為歷史
    11月6日至11日,在珠海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光啟發布集隱身、傳感、結構、承載於一體的新一代隱身技術,展出戰機、無人機、艦艇、飛彈等尖端裝備隱身解決方案,全方位展現超材料在隱身裝備領域的獨特應用價值。
  • 隱身戰機最重要的技術指標 連英法等科研大國都無法攻破
    但是,這並不影響他為中國戰鬥機的發展做出卓越的貢獻。就在近日,第二十二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揭曉,航空工業沈飛的RCS測試團隊獲得集體獎章。這代表了沈飛的科研成果的重要性,的確,很多人對RCS並不了解,但他的確是隱身戰鬥機最重要的技術指標之一。
  • 號稱最強隱身戰機,F35墜海為何被雷達探知,全靠這一關鍵裝置
    近日,據媒體報導,日本航空自衛隊號稱最強隱身戰機的F35A首次發生墜海事件,至今戰機主要殘骸仍未能找到,但是有軍迷注意到,這架隱身戰機直到墜海前的最後一刻仍然出現在雷達屏幕上,F35墜海為何被雷達探知?
  • 印度專家又有重大發現!殲20的飛彈命中率很低,陣風戰機勝算更大
    12月1日,印度航空專家迪帕克·希薩特轉載了美國航空航天學會的一篇研究論文,有了一個重大發現,認為陣風戰機憑藉載彈量的優勢,面對殲20時擁有更大的勝算。按照這種概率計算,2枚AIM-120空對空飛彈齊射,才能獲得75%的命中概率,4枚AIM-120齊射,才能保證90%的概率直接命中目標,並且這還是以目標為早期米格29、米格21、蘇24戰機獲得的概率,如果面對擁有電子對抗能力的現代化戰機,超視距空對空飛彈的命中率將進一步降低,甚至會出現4枚超視距空對空飛彈都無法擊落目標的情況。
  • 她想要的是一件隱身衣
    結果兩人都選擇了隱身衣。回看楊絳先生曾寫下的話:「我們都要隱身衣,各披一件,同出遨遊。我們只要求擺脫羈束,到處閱歷,並不想為非作歹。」「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
  • 淺析F-35隱身戰機的內置彈艙
    前言上文淺析了F-22A隱身戰機的內置彈艙設計,並在結尾時強調了F-22A隱身戰機在彈艙尺寸設計、機載彈藥多樣化、掛載便利性等方面表現得並不完美,後來者在這些方面基本都對F-22A隱身戰機形成超越。F-35隱身戰機釋放幹擾彈F-35隱身戰機釋放幹擾彈F-35隱身戰機釋放幹擾彈值得注意的是,和其他戰機幹擾彈投放系統不同,其他戰機幹擾彈投放系統除了會投放紅外幹擾彈,還會打出箔條幹擾彈,以實現對雷達制導空空飛彈的幹擾,但是F-35隱身戰機似乎並沒有配備箔條幹擾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