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機載X波段AESA雷達

2020-11-22 電子工程專輯

有源電子掃描陣列(AESA)因其卓越的性能、多功能能力以及降低的功耗和雷達散射特徵使得空中作戰飛機的性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而且可靠性更高、生命周期內的成本費用更低。


隨著器件和封裝技術的發展,諸如氮化鎵(GaN)單片微波集成電路(MMIC)、共形陣列、數字陣列雷達、MIMO體系結構和集成射頻系統等領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作戰飛機上的火控雷達採用了AESA多功能系統,典型工作頻段為X波段。這些雷達也正在改裝到F-15E、F-16和F/A-18等現役戰機上,以提升其作戰能力。


美國的第一批AESA產品是西屋公司研製的1500單元陣列雷達,也就是現在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為F-22A猛禽戰機研製的APG-77雷達前身。與西屋公司同時開展研發的是由1100個單元構成的雷神APG-79雷達,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升級替換F/A-18E/F超級大黃蜂裝備的APG-73雷達。


為APG-79開發的T/R模塊技術被用於後來F-15C的APG63(V)3和F-15E的APG-82(V)1雷達升級,此外,該技術也促進了B-2幽靈隱形轟炸機雷達APQ-181的進一步升級,APQ-181使用了一對2000個X波段天線單元。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開發了1000個陣元的APG-80作為F-16戰機的升級產品,後來APG-80演變為可升級的捷變波束雷達(SABR)設計,以SABR為模板,格魯曼公司研製了裝備F-16的APG-83、裝備B-1轟炸機的SABR-GS APQ-164 AESA雷達。



AESA的T/R模塊將多個MMIC組合在一起實現獨立通道控制的接收機、發射機和波束控制器。早期的AESA採用四通道設計技術,而目前都是基於單通道T/R模塊的設計。與四通道或多通道的設計相比,單通道設計能夠顯著提高生產效率;AESA天線與數百甚至上千個收發模塊集成組裝在一起實現電磁波的接收、發射。


由於AESA雷達使用了數百到數千個獨立的T/R模塊,因此即使部分T/R模塊出現故障也只會稍微降低天線性能。災難性的AESA故障僅僅在共享子系統(如電源或波束控制器BSC)發生故障時才會出現。


AESA具有比PESA或MSA更大的帶寬,有助於低截獲概率(LPI)模式,並有效對抗針對頻帶內信號的電子幹擾。這種能力允許使用AESA雷達作為威脅告警子系統的高增益天線,或者具有千兆比特/秒的帶寬傳輸能力,或者具有LPI隱蔽能力的數據鏈路。


AESA接收機通常比PESA/MSA接收機具有6dB或更好的噪聲係數。因為網絡噪聲係數或系統噪聲係數主要是由天線輻射單元與第一級接收機之間的損耗決定的。


更高功率孔徑的AESA陣列也具有作為定向能武器的巨大潛力,從而在電子目標密集的環境中產生破壞性或電氣損傷效應。AESA將成為使用GaN元件的下一代EA-18G咆哮者幹擾機設計的核心技術。



AN/ZPY-2多平臺雷達技術嵌入計劃(MP-RTIP)已經啟動,專門用於提供監視成像和地面動目標指示(GMTI)能力,面向的裝備平臺為E-8「JSTARS」和RQ/MQ-4全球鷹。


實現高解析度的寬幅合成孔徑雷達(SAR)圖像是一種全新的技術挑戰,需要應用新的設計概念和系統架構。


基於多通道的SAR系統允許通過使用數字波束形成(DBF)或MIMO技術來克服解析度與覆蓋範圍的矛盾。SAR圖像的產生是通過相參方式實現的,從而導致散斑噪聲,但也意味著能夠提取出更多的附加信息。目前已經有多種技術可用於檢測兩幅SAR圖像之間的精細地表擾動,例如應用於地面車輛軌跡的相干變化檢測(CCD)技術。


運動目標檢測(MTD)雷達通過使用目標運動引起的都卜勒頻移,可以消除雜波後檢測到期望的目標信號。MTD要求射頻元器件具有高線性度和寬動態範圍,並實現天線旁瓣電平控制。空時自適應處理(STAP)能夠通過空間和都卜勒譜特性區分目標和雜波,從而將雜波區檢測的虛警率降低一個數量級。


下一代AESA天線將在同一個射頻前端組合產生不同工作模式,包括雷達、通信(數據鏈)和電子戰(幹擾),這將導致更高的MMIC需求。目前用於AESA的T/R模塊射頻部分通常是基於砷化鎵(GaAs)技術,在過去的10年中,半導體刻蝕技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特別是GaN和矽鍺(SiGe)雙極電晶體(BiCMOS)材料有可能挑戰甚至取代砷化鎵技術。由於GaN的高功率性能和低成本費用,領先的製造商都在積極推動GaN取代GaAs。



在相同的晶片面積上,GaN的功率輸出能達到GaAs的5倍以上,由於晶片的價格取決於晶片面積,因此從成本效益上來說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例如,如果製成的GaN晶片(包括製作材料)成本是GaAs的兩倍,但GaN MMIC是GaAs MMIC尺寸的1/3-1/4,那麼GaN解決方案的花費僅僅是GaAs方案的50-66%。


基於GaN的系統還通過減少總的T/R模塊數量降低成本費用,同時更高的工作電壓提高了DC到RF的轉換效率,降低了功率消耗和生命


來源:雷達通信電子戰

相關焦點

  • 機載X波段AESA雷達在哪些方面具有優勢?
    隨著器件和封裝技術的發展,諸如氮化鎵(GaN)單片微波集成電路(MMIC)、共形陣列、數字陣列雷達、MIMO體系結構和集成射頻系統等領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作戰飛機上的火控雷達採用了AESA多功能系統,典型工作頻段為X波段。
  • 機載預警雷達的工作模式
    機載預警與指揮系統包含兩個重要部分:機載雷達系統:用來遠距離探測飛機、船舶、車輛。預警機擁有高機動性和雷達系統先進、高性能的雙重優勢。 預警機雷達 空中平臺和雷達系統的組合能引導戰機到達任務區域,並對敵方兵力進行反擊。高空中的預警機有著巨大的優勢:目標可以在很遠的距離被偵測到。 現代預警機的脈衝都卜勒雷達系統有大約400km的探測範圍。
  • 「前沿技術」機載差分吸收雷射雷達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德國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發出機載差分吸收雷達系統,可測量大氣中的重要成分,且具有前所未有的精度和解析度。圖1 機載差分吸收雷射雷達採用差分吸收雷射雷達的探測系統可通過測量大氣對兩種不同波長雷射信號的吸收和反射情況分析其組成,目前已廣泛用於氣象研究
  • 機載雷達發展簡史: 從蝙蝠說起 到 機載相控陣
    於是,英國開始圍繞海上交通線大舉開展反潛戰,機載雷達成為盟軍反潛的利器。它能在更遠的距離上發現水面航行的潛艇,並引導飛機發起攻擊。  1940年2月,英國科學家發明磁控管,第一次使得雷達工作頻率從米波提高到分米波,從而使得雷達終於進入微波時代(雷達波長如果短至分米以下,則稱為微波波段)。
  • 機載雷達簡史:向雷達先驅者們致敬
    雷達在空中沒有發現任何空中飛機,卻把海面上的幾艘船看得清清楚楚。於是瓦特又特地安排這架飛機做觀察英軍艦船的進一步實驗,結果令人鼓舞。很快,機載雷達的研發重點就從空-空截擊轉向空-海監視。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是,艦船反射雷達回波的能力要比飛機反射回波的能力強幾十倍以上。因此,在海情良好的情況下,機載雷達發現艦船的距離要比發現飛機的距離遠得多。
  • X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應用場景
    X波段具有良好的低空傳播特性、有可保證跟蹤精度的窄波束、寬頻帶以及支持飛彈交戰中發現目標的能力。有源相控陣架構則顯著提高了雷達靈敏度,能夠更快的獲得敵方特徵和航跡,從而為艦艇自衛爭取了更多的反應時間。
  • 民航知識:飛機機載氣象雷達
    這裡小編不由得想起了我們飛機的天氣預報員,那就是機載雷達系統。下面我們為您介紹下機載雷達是如何工作的。機載氣象雷達的用處機載氣象雷達系統(WXR)用於飛機在飛行中對前方航路上的危險氣象區域進行實時地探測,選擇安全的航路,保障飛行的舒適和安全。
  • 西藏5部X波段天氣雷達投用
    記者日前從自治區氣象局了解到,由自治區財政投資,該局負責實施的《拉薩天氣雷達監測系統建設》項目(一期、二期)日前通過業務驗收,標誌著5部全固態X波段都卜勒天氣雷達系統(簡稱X波段雷達)建成並投入組網業務運行,填補了拉薩周邊多區域天氣雷達監測盲區,將有效提升氣象災害精細化預報預警能力
  • 海基X波段雷達
    這意味著X波段雷達能夠探測和跟蹤遠距離的目標,雖然他的能量孔徑有限。對於常規彈道飛彈目標,X波段雷達能夠探測跟蹤4000公裡外的目標(不考慮地球曲率);對於減低信號的彈道飛彈,其探測距離也可達到2000公裡。    分辨真正的彈頭和假目標的分析能力取決於高於跟蹤要求的信噪比,能夠識別真假目標的距離將大大小於最大探測距離。X波段雷達需要30到60個人操作。
  • 杭州蕭山:X波段都卜勒天氣雷達開工建設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廖振楊報導 3月16日,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X波段都卜勒天氣雷達正式開工建設。  X波段天氣雷達組網協同觀測項目是杭州作為全國超大城市綜合氣象觀測試驗區域試點城市的重點內容,蕭山是杭州市X波段天氣雷達組網協同觀測項目布局的第一部雷達,也是首個開工建設的單位。
  • 國產P波段雷達橫空出世,它對反導、核反擊意義幾何?
    說到這,P波段遠程預警相控陣雷達對我國國防安全的影響已不言而喻。△首度公開披露的國產P波段遠程預警相控陣雷達逆境下的高起點對於遠程預警雷達這類技術,我國很早便表現出敏銳的洞察力。早上近半個世紀之前的1970年,我國就開始研製後來名聲大噪的7010大型地面遠程預警雷達,其角色定位與如今我們看到的P波段遠程預警相控陣雷達並無太大區別。
  • FPGA的機載合成孔徑雷達數位訊號處理機接口板卡的設計與實現
    機載合成孔徑雷達(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簡稱SAR)是以「合成孔徑」原理和脈衝壓縮技術為理論基礎,以高速數字處理和精確運動補償為前提條件的高解析度成像雷達對於機載合成孔徑雷達成像處理來講,僅有目標的原始回波數據是不夠的
  • 一文看懂電磁波的波段命名---C波段、L波段、X波段、S波段、Ku波段、Ka波段……究竟是怎麼來的?
    L波段,也就是長波波段。後來,工程師們又搞出了波長為10cm的雷達,定義為S波段。S,是「short」的開頭字母。沒錯,S波段就是短波,比長波「短一點」的波。再後來,3cm波長的雷達出現了。這種雷達專門用於火控(fire control)瞄準,所以被稱為X波段。
  • 全球最強雷達露真容!美軍海基X波段雷達長這樣
    海基X波段雷達,是美國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的組成部分,能夠探測2000千米以外的目標。它是一座排水量4.5萬噸的龐然巨獸。而這個神秘「大球」裡到底是什麼樣子的?通過這組圖片可以一探究竟。其核心部件就是巨大的X波段雷達,光天線就重達1814噸。
  • 俄羅斯將在2020年裝備A-100預警機,雙波段雷達輕鬆鎖定F22和F35
    更新了機體、機載雷達、衛星通訊系統、雷達操作員工作檯等設備,可以說整機的電子設備重量有所降低,可攜帶更多的燃油,還配備了吧檯、機組休息室。更重要的是,新升級的A-50能夠實現對海搜索,後半球探測能力有所增強,有效對空搜索距離在400公裡左右。
  • 那些與「雷達波長」,不得不說的關係!
    例如,同樣都想達到40dB的天線增益,X波段需要的有效孔徑不到1m2,而UHF波段的雷達需要數百平方米的天線孔徑。所以,我們常見的機載火控雷達通常是X波段,而UHF反隱身雷達總是具有很大的塊頭。那麼,不同的雷達「波長」會對雷達系統產生哪些影響,雷達具備哪些特性?波段劃分我們常說的S波段、X波段的波段劃分方法源於二戰時期,由歷史演變而來,很不規範。後來,又有了規範的A/B/C...的劃分方法。
  • 車載X波段全相參都卜勒偏振氣象雷達出廠
    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與強風暴實驗室(LACS)承擔的中科院科研裝備研製項目——「車載X波段全相參都卜勒偏振氣象雷達系統」日前接受了出廠驗收。    據悉,該雷達系統採用雙通道發射和接收體制,並與微波輻射計有機結合,成為一部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多參數氣象雷達系統,實現了雷達波雙路發射和雙路接收、單路發射和雙路接收、單路發射和單路接收加微波輻射計工作,以及微波輻射計單獨工作四種功能。
  • 踢館:伯克3的X波段雷達比055的還要好?真把青銅當王者了?
    圖:福特級航母安裝了雙波段雷達。 美帝用SPQ-9B確實是因為窮,不過這個窮不是因為雷達本身價格,這點錢對美帝來說不算很大,而是因為伯克3本身噸位就不太夠,穩定性也缺,再在腦門上頂三、四個X波段相控陣,那就準備做溼甲板或者不倒翁吧。
  • 全固態X波段雙偏振都卜勒天氣雷達落戶包頭稀土高新區氣象局
    經過一年的過渡雷達運行,近日,YLD1-D型全固態X波段雙偏振天氣雷達在包頭市稀土高新區氣象局完成安裝調試。  全固態雙偏振都卜勒天氣雷達是一款既能滿足人影作業需求,又能滿足一般天氣觀測與分析,還能適應科學研究需要的多功能天氣雷達。
  • 韓國首次公開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 並畫下一個好大的餅
    當地時間7月13日,韓國正式把為KF-X隱身戰鬥機配套的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試製品曝光。圖為這套有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的試製品,多個T/R模塊呈菱形布置在陣面上。這套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的試製品,由韓國國防部旗下國防科學研究所主導研發,韓華系統公司研究所具體實施,當天在該所還進行了電波輸送試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