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嶺南》是一檔由南方日報地方新聞部打造的輕資訊+泛娛樂的音頻脫口秀欄目,逢周二、四、六早八點播出。
這兩天一首改編自馬保國視頻的鬼畜歌曲《耗子尾汁》迅速廣泛傳播,歌詞有馬老師最熟為人知的網紅金句「年輕人不講武德,勸你耗子尾汁」,再經過鬼畜節奏把內容融合,最後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爆紅網絡鬼畜歌曲。這樣的鬼畜歌是怎麼紅出圈的呢?為什麼大家總是會對這樣的歌曲樂此不疲?今天小怡跟大家一起回顧,鬼畜網紅歌曲如何抓住我們的心。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鬼畜。「鬼畜」一詞源自日語,原意指像魔鬼畜牲一樣殘酷無情,而現在,「鬼畜」特指以高度同步、快速重複的素材製成視頻,並達到洗腦或喜劇的效果。2008年,來自日本彈幕網站Niconico的鬼畜視頻《最終鬼畜藍藍路》傳入中國,在中國本土化後的鬼畜視頻,最終在bilibili開枝散葉廣為人知。在B站鬼畜區,《藍藍路》視頻更被稱為鬼畜鼻祖。講真,小怡一開始聽鬼畜,內心是抗拒的:這是什麼鬼?根本不想聽下去,不過後來聽多了這種洗腦又帶感的鬼畜樂覺得挺帶勁兒的!不可否認,一開始的「鬼畜文化」確實存在大量庸俗作品。但是經過本土化後的「鬼畜文化」,已經跟最初的模樣不一樣了。我把「鬼畜文化」中國本地化的階段分為四個階段:原始惡搞階段、泛娛樂化階段、商業化階段和大眾化調和階段。
處於原始惡搞階段的鬼畜素材偏向生活化,新聞熱點、影視綜藝、網紅直播等都能被用於鬼畜剪輯。鬼畜視頻最早「出圈」,是因為惡搞廣告「金坷垃」。早期最常被拿來惡搞的素材,還包括早期成龍代言的一款洗髮水廣告,這聲「duang」也一度成了鬼畜視頻中的高頻詞。
進入泛娛樂化階段的「鬼畜文化」擺脫不少戾氣,而增加了一些個人價值觀的內容,比如由《亮劍》改編的鬼畜視頻《李雲龍rap:remember the name》、由《三國演義》改編的鬼畜視頻、改編自《情深深雨濛濛》的《雪姨之歌》、還有靠烏鴉嘴、避開事實式的預測起家,B站鬼畜視頻圈粉,直播一炮而紅的著名「烏龍」軍事家張召忠是鬼畜界的超級大咖。鬼畜不可怕,就怕鬼畜有文化。一般來說,他們被「看上」的原因很簡單。一方面是因為他們面部表情誇張,神情投入;另一方面,鬼畜全明星們看起來總是在一本正經地說「瞎話」,語出驚人,具有濃厚的諷刺性。
進階版本的「鬼畜文化」漸漸進入了商業化階段,也就是說鬼畜視頻開始有了自己的盈利模式。2015年惡搞雷軍的鬼畜視頻《Are You OK》一炮打響,不少消費者正是因為《Are You Ok》喜歡上了小米這個品牌。這讓外界看到了鬼畜強大的病毒式營銷能力。自此之後,鬼畜就成了很多中小品牌青睞的高性價比宣傳方案。為了進一步體現鬼畜區的商業價值,之後B站更是聯合了阿里、騰訊等巨頭公司玩起官方鬼畜。
從「鬼畜文化」在中國的發展軌跡來看,這種二次元亞文化一直跟主流文化在相互協調和適應的過程中,它跟近年來,如央視Boys賣貨、官微表情包等文化傳播形式一樣,甚至內涵也趨於相似。年輕人以某種特定的形式來自我娛樂、自我滿足,並以此找到自身的文化標緻來抱團確認自己的身份,這個時候鬼畜已經成為集體文化、主流文化收編的一個文化分支。比如,《騙子freestyle》裡,製作者用某些養生節目裡「專家」一本正經推銷「萬能」的天山雪蓮的素材,以此諷刺養生騙子大行其道。事實上,這類諷刺意義的惡搞鬼畜常常比毫無營養的搞笑視頻點擊量高。至於大家關心的視頻侵權問題,目前大部分鬼畜視頻無商業盈利屬性,鬼畜是否侵犯肖像權暫無統一結論。一些鬼畜視頻得到明星本尊的回應、轉發,也會被視作得到了本人的授權許可。
從太難聽,到一天不聽渾身不舒服,「鬼畜文化」至此完成了它的逆襲之路。說到底,鬼畜玩的就是梗,我們當然不希望汙名化把鬼畜視作爛泥踩在地下,也不必將鬼畜神聖化看作巴啦啦正能量一樣的傳播體。不過講真,梗雖好玩,想像有一天你被鬼畜了,會是什麼表情?
參考資料:
《網絡亞文化傳播符碼的風格與轉型——以嗶哩嗶哩網站為例》
《後亞文化視角下鬼畜視頻分析》
《鬼畜經濟學:從雷軍、張召忠到優信二手車,鬼畜如何顛覆傳統營銷和你的思維?》
《那麼火,可B站還是鬼畜更好看啊》
《玩鬼畜的年輕人》
【策劃】嚴亮
【統籌】陳丹佳
【主播/腳本/剪輯】馮玉怡
【作者】
早安嶺南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