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節,2018年南充市「龍騰獅躍」舞龍舞獅比賽在市人民廣場舉行
嘉陵春江鬧元宵 舞出新年精氣神
![]() |
嘉陵區特警舞龍隊獲得舞龍舞獅比賽一等獎。 本報記者 梁洪源 攝 |
3月2日(元宵節)下午,市人民廣場熱鬧非凡,燈籠高掛、龍騰獅躍、鑼鼓喧天。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市文化館承辦的嘉陵春江鬧元宵———2018年南充市「龍騰獅躍」舞龍舞獅比賽在這裡進行。來自南充九縣(市、區)的火龍、草龍、彩龍、荷葉龍、彩獅在廣場上「翻滾」「飛躍」鬧元宵,給市民獻上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最終,嘉陵區特警舞龍隊、嘉陵區金龍隊獲得一等獎。
人民廣場 祥龍瑞獅鬧元宵
3月2日下午,春日的暖陽灑在市人民廣場上,不少市民趕來欣賞舞龍舞獅比賽,現場歡呼聲、鑼鼓聲此起彼伏,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伴隨著鏗鏘歡快的鑼鼓聲,首先上場的是高坪區夕陽紅龍獅隊,長長的彩龍吸引了觀眾的目光。舞龍人熟練地舞動彩龍,時而在地面盤旋,時而騰空躍起,觀眾連連叫好。
緊接著,蓬安縣相如龍舞隊等隊伍登場亮相。鼓點聲聲響,群龍盤旋起,只見一條渾身金燦燦、點綴有藍色龍鱗的9節彩龍,在隊員們的默契配合下,合著音樂節拍歡快地舞起來,蓬安縣相如龍舞隊的表演精彩紛呈。彩龍鍥而不捨地追逐著舞動的「龍珠」,時而似蛟龍出水,直衝雲天;時而如龍遊江海,嬉戲遊玩。同時,16名年輕女子在一旁威風凜凜地打起鑼鼓配合舞龍,顯得氣勢十足。
蓬安縣相如龍舞隊隊員張浩告訴記者,為了使舞龍更有看點,他們在傳統龍的基礎上,增加了直趟、靠背、繞身、搭人梯等系列高難度舞龍特技,同時在藝術造型、意蘊內涵上都有創新。「用盤旋騰飛的龍姿,展現嘉陵江一路奔騰,匯入大海的豪邁情懷,體現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的奮鬥精神。」張浩說。
除了舞龍的精彩表演,現場舞獅也是一大看點,南部縣青林獅藝表演隊表演了獅子過橋、上山等絕技,贏得觀眾陣陣掌聲。
回歸傳統 23名農民舞動草龍
本次舞龍舞獅比賽一共有10支隊伍參加,每支隊伍的「龍」「獅」都各具特色,有的彩龍豐滿圓潤、精緻美觀,有的則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而閬中市橋樓鄉長公文化藝術團帶來的草龍可謂獨樹一幟。
「穿草鞋、舞草龍,是我們橋樓鄉的傳統民俗。」橋樓鄉文化站站長敬大虎告訴記者,橋樓鄉是落下閎的故鄉,因此藝術團用落下閎的字「長公」來命名。敬大虎介紹,舞草龍是橋樓鄉當地的傳統民俗文化,每年節慶時進行表演,草龍綑紮以稻草搓成粗大繩索,再紮成龍首龍尾,形同長龍,同時表演者腳穿草鞋,完完全全回歸了傳統。
此次舞龍舞獅比賽,橋樓鄉長公文化藝術團帶來了兩條草龍,都是當地百姓因循傳統製作而成,23名表演者也全部是來自該鄉的農民,沒有一個專業演員。「大家都是利用農忙後的空閒時間練習,在表演中還融入了『二龍戲珠』『龍飛鳳舞』『飛龍在天』等有關龍的成語。」敬大虎說。
與閬中的草龍一樣,儀隴縣金龍舞也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儀隴縣復興龍獅表演隊領隊唐宏介紹,儀隴高蹺競技金龍舞,是儀隴縣特有的一種傳統龍舞表演方式,將高蹺和金龍舞相結合,在傳統的套路上融入了競技的技術含量,增加表演難度,提升了可看性。儀隴金龍舞曾多次在全國、全省的舞龍展演中獲得榮譽。
展示絕技 為特警舞龍隊叫好
記者在現場注意到,10支隊伍的舞龍人,上有六七十歲的老人,下有十來歲的少年兒童。營山縣龍獅武藝隊的趙悅博是所有舞龍人中最小的一位,年僅10歲。「我是第一次參加舞龍比賽,整個表演沒有失誤,感覺很好。」趙悅博告訴記者,他是營山一武術學校的學生,平時在學校練習中國傳統武術,因為表現優秀,被選拔為舞龍隊的隊員。
比賽現場,營山縣龍獅武藝隊的十幾名少年邁著矯健的步伐,追隨著「龍」的身影,同時將武術表演與民間舞龍舞獅藝術進行了結合,看點十足。
同樣充滿活力的還有來自嘉陵區的特警舞龍隊。他們將平時訓練中的技巧運用到舞龍表演中,飛旋、翻滾等動作完成得乾淨利落,將「龍」的神勇剛毅展現得淋漓盡致。每到精彩之處,現場就響起熱烈的掌聲。最終,他們憑藉出色的表演和高難度的動作徵服了評委,獲得一等獎。
嘉陵區特警舞龍隊領隊晏春告訴記者,該隊成立於2017年,是一支全新的舞龍隊伍,其成員都是由嘉陵區公安分局特警隊隊員組成,在南充市公安局嘉陵分局2018年文藝匯演上首次亮相,受到廣泛好評。「能獲得一等獎,是對隊員們平時刻苦訓練最好的肯定。」晏春說。
市文化館館長周志鴻說,和過去相比,今年的龍獅表演形式更加豐富,表演者更加年輕,一大批年輕的舞龍人接過前輩的衣缽,他們更富有創新意識,他們在傳統基礎上對舞蹈動作推陳出新,翻騰飛躍中充分融入了武術、特技等特點,驚險度更高、觀賞性更強。(南充日報記者 楊曉江)
原標題:嘉陵春江鬧元宵 舞出新年精氣神